-
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对早期宫颈癌诊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至7月在河南省济源市招募的3 231名妇女作为宫颈癌筛查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HPV DNA检测,细胞学检查结果≥ASCUS、细胞学检查结果阴性但HPV16/18阳性的受试者均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活检。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计算HR-HPV和HPV16/18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其95 %CI。 结果:符合入选标准且纳入研究的受试者共计3 231例,其年龄为(46.84±10.00)(21~64)岁。其中HR-HPV阳性者524例,HPV16阳性者91例,HPV 18阳性者15例。以病理检测结果CIN2+为金标准,HR-HPV检测对宫颈癌筛查人群的筛查效果的灵敏度为93.75(95 %CI:79.85~98.27),特异度为84.56%(95 %CI:83.26~85.77),HPV16/18型别的灵敏度(65.63%,95 %CI:48.31~79.59)低于HR-HPV,特异度(97.44%,95 %CI:96.83~97.93)高于HR-HPV。按照年龄30岁和45岁进行分层后,HPV16/18在<30岁年龄组的灵敏度与HR-HPV一致(100%,95 %CI:34.24~100.00),特异度高于HR-HPV(98.71%,95 %CI:96.27~99.56比84.48%,95 %CI:79.27~88.58),在30~45岁和≥45岁年龄层,HR-HPV的灵敏度高于HPV16/18(85.71%,95 %CI:48.69~97.43比71.43%,95 %CI:35.89~91.78、95.65%,95 %CI:79.01~99.23比60.87%,95 %CI:40.79~77.84),特异度低于HPV16/18(86.89%,95 %CI:84.58~88.90比98.51%,95 %CI:97.51~99.11、83.49%,95 %CI:81.81~85.04比96.80%,95 %CI:95.94~97.48)。 结论:HR-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人群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对于年龄>30岁女性,在宫颈癌筛查是更建议进行HR-HPV检测。因此,HR-HPV检测是人群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HPV DNA检测应用于健康体检人群子宫颈癌初筛的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一病因学关系的确定带来子宫颈癌筛查策略的重大变革:鉴于高危型HPV DNA检测可以筛查出更多的癌前病变和癌症风险人群,且更具成本效益,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21年首次向全球推荐高危型HPV DNA检测为子宫颈癌初筛首选方法。为促进新策略在国内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提高子宫颈癌筛查的质量和效率,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阴道镜及子宫颈病变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通过分析评价现有子宫颈癌筛查方法,各权威机构和组织对HPV初筛的推荐,结合国内子宫颈癌筛查的实践,从多方面对HPV DNA检测的应用做出界定并形成共识:推荐高危型HPV DNA检测作为健康体检人群子宫颈癌初筛的首选方法;高危型HPV特指WHO确认的14种高危HPV亚型,推荐HPV16/18分型检测用于进一步风险人群的分层;进行HPV DNA检测可采用临床医生采集的子宫颈样本或受检者自采样;HPV DNA检测结果为定性检测,可靠性尤其重要,推荐优选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可的应用于子宫颈癌初筛的HPV试剂,或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一致性考核,检测性能与初筛试剂高度一致的检测产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16/Ki-67双染检测技术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P16/Ki-67双染检测技术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1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以下的患者、31例CIN2级患者、27例CIN3级患者和12例宫颈癌患者,分别评估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和P16/Ki-67双染检测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初筛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探讨P16/Ki-67双染检测技术用作高危型HPV阳性患者分流的可行性。结果:HPV DNA、TCT和P16/Ki-67双染检测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危型HPV感染率及民族特异性分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克拉玛依市女性HPV感染率及人群分布特点,为本地区宫颈癌预防及人群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克拉玛依市对21~59岁妇女,采用液基细胞学联合HC2-HPV检测初筛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任一结果检测阳性者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细胞学和/或高危HPV阳性者再转诊做阴道镜和组织活检。结果:4 536名研究对象HPV总感染率为21.52%,汉族和少数民族人群的感染率分别为17.63%和27.88%( x2=42.081, P<0.01)。HPV感染率与年龄、族别密切相关,少数民族人群显著高于同年龄组汉族人群( P<0.05)。汉族女性感染高峰为24~30岁和41~45岁年龄组;随着年龄的增长,HR-HPV的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少数民族女性感染高峰年龄分别为36~40岁和51~59岁年龄组,随着年龄的增高,HR-HPV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HSIL与宫颈癌中,汉族与少数民族人群的主导亚型为HPVl6、58、52、18、53,其中少数民族女性HPVl8、52型显著高于汉族人群( x2=5.98, P=0.04; x2=11.64, P<0.01)。少数民族人群中宫颈疾病患者HPV多重感染率27.04%(43/159)显著高于汉族6.97%(27/387)( x2=13.84, P<0.01)。 结论:HPV感染率随年龄变化呈双峰状态且存在民族特异性,HPVl6、58、52、18、53为本地区少数民族及汉族女性中常见的基因型别,少数民族女性宫颈病变标本的多重感染率显著高于汉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绝经后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绝经后女性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住院治疗的HSI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子宫颈管搔刮术(endocervical curettage,ECC),病理诊断为HSIL,后行子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knife conization,CKC),其中资料完整、诊疗过程符合宫颈癌诊疗规范、既往无宫颈手术史的患者594例,根据绝经情况将患者分为未绝经组(463例)和绝经组(131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接触性出血、妇科检查、HR-HPV、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子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等进行比较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出绝经后HSI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绝经组接触性出血的阳性率[12.98%(17/131)]、HR-HPV阳性率[77.86%(102/131)]与未绝经组[11.45%(53/463)、80.56%(373/46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3、0.46; P值分别为0.632、0.496)。绝经组患者子宫颈表面柱状上皮移位的比例[43.51%(57/131)]、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异常的比例[87.79%(115/131)]均低于未绝经组[64.36%(298/463)、93.74%(434/4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46、5.16; P值分别为<0.001、0.023)。绝经组ECC阳性率[62.60%(82/131)]、子宫颈Ⅲ型转化区[73.28%(96/131)]、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的比例[9.92%(13/131)]、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24.43%(32/131)]均高于未绝经期患者[46.22%(214/463)、26.78%(124/463)、1.73%(8/463)、5.40%(25/46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95、94.68、20.11、42.62, 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颈Ⅲ型转化区的比例高( OR=6.569,95% CI 4.130~10.446)、ECC阳性率高( OR=1.978,95% CI 1.250~3.128)、锥切切缘阳性率高( OR=4.581,95% CI 2.386~8.794)、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率高( OR=4.612,95% CI 1.557~13.668)及宫颈外观光滑的比例高( OR=0.464,95% CI 0.294~0.731),是绝经后HSIL的临床病理特征( P值分别为<0.001、0.004、<0.001、0.006、0.001)。 结论:绝经后妇女HSIL与未绝经妇女存在差异,临床症状和筛查表现存在不典型性,并且病变易累及宫颈管、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高、病理升级的比例高,所以对诊断为绝经后宫颈癌前病变女性应采取更积极的干预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细胞游离亚铁原卟啉检测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细胞游离亚铁原卟啉(FH)检测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宫颈异常患者238例进行FH检测及高危型HPV检测,并以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及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FH检测与高危型HPV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238例受检者中,TCT检测确诊正常或炎症(NLM)97例,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以上级别者141例;对ASCUS以上级别者进行病理活检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级以上病变70例;CINⅡ级以上患者FH检测阳性率为92.86%(65/70),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率为95.71%(67/70);FH检测对CINⅡ级以上病变筛查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86%(58/70)、85.92%(60/70),高危型HPV检测筛查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29%(66/70)、98.59%(69/70),两种方法筛查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52、10.25,均 P<0.05)。 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FH检测,但FH检测操作简便、经济、快捷,更适合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大范围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绝经后妇女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并行子宫颈锥切术的2 01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绝经组439例,未绝经组1 57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型HPV检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子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绝经组接触性出血的发生率与未绝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分别为4.3%(19/439)、6.4%(101/1 574); χ2=2.672, P=0.102]。绝经组有接触性出血症状的患者中锥切术后病理结果为子宫颈癌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绝经组[分别为10/19、22.8%(23/101); χ2=7.157, P=0.007];绝经组无症状的患者中锥切术后病理结果为子宫颈癌的比例也明显高于未绝经组[分别为9.0%(38/420)、4.3%(63/1 473); χ2=14.726, P<0.01]。绝经组子宫颈表面光滑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绝经组[分别为63.6%(279/439)、35.5%(558/1 574); χ2=111.601, P<0.01]。(2)高危型HPV检测:绝经组患者高危型HPV阳性率与未绝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分别为92.0%(404/439)、94.4%(1 486/1 574); χ2=3.394, P=0.065];两组均以HPV 16型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5.8%(289/439)和68.0%(1 070/1 574)],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χ2=0.722, P=0.395)。(3)TCT检查:TCT检查结果包括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不除外高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低级别鳞状上内病变(LSIL)、HSIL,两组TCT检查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4)阴道镜检查:与未绝经组比较,绝经组阴道镜检查不充分的比例[分别为32.5%(511/1 574)、87.5%(384/439)]、子宫颈Ⅲ型转化区的比例[分别为21.9%(344/1 574)、80.0%(351/439)]、行子宫颈管刮取术(ECC)的比例[分别为20.5%(322/1 574)、35.3%(155/439)]、ECC阳性率[分别为53.1%(171/322)、67.7%(105/155)]均显著增高( P<0.01);子宫颈病变累及阴道壁的比例也显著增高[分别为1.0%(16/1 574)、5.9%(26/439); χ2=40.443, P<0.01],且绝经组患者累及阴道壁的病变的程度与子宫颈病变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r=0.660, P<0.01)。(5)锥切术后病理升级情况:与未绝经组比较,绝经组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分别为4.8%(75/1 574)、14.6%(64/439)]、病理升级的比例[分别为5.5%(86/1 574)、10.9%(48/439)]均显著增高( P<0.01)。 结论:绝经后妇女阴道镜检查常不充分,多为Ⅲ型转化区,病变更易累及子宫颈管及阴道壁,临床上应重视子宫颈管的搔刮及阴道壁的全面检查。绝经后妇女的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高,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的比例高,常需进一步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预防宫颈癌:WHO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第二版)》解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目前唯一可通过三级预防措施予以消除的恶性肿瘤。2020年11月,“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正式启动,针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和治疗是消除宫颈癌的关键举措。2021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预防宫颈癌:WHO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第二版)》,为全球各国宫颈癌消除战略的制定提供重要方向和指导。本文将从指南制定方法学、指南中关于宫颈癌筛查和治疗策略方面的推荐/良好实践声明(包括筛查起止年龄、筛查方法、筛查间隔、筛查异常人群管理及癌前病变治疗等)以及指南的国际影响等方面进行解读,为我国宫颈癌防控指南的更新和相关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年轻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宫颈癌前病变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宫颈癌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有研究显示,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位。伴随宫颈癌筛查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宫颈癌的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但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却呈现上升趋势,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年轻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较高,性行为活跃,是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高危人群。而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癌前病变并发展为宫颈癌的关键因素。故本研究就年轻女性HP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宫颈癌前病变诊疗策略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靶向HPV E6/E7基因的治疗在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子宫颈癌是影响全球女性健康的第4大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女性第6位高发恶性肿瘤。绝大多数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是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引起的。近年来,随着对HPV致癌的分子学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HPV E6和(或)E7(E6/E7)基因的激活与子宫颈病变的发生、维持及进展有密切关系,故其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治疗性疫苗、基因编辑治疗、免疫治疗和植物药治疗几个方面综述目前靶向HPV E6/E7基因的治疗在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希望为临床治疗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