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的单组率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中医证候发生率,为规范新冠肺炎中医辨证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网、PubMed、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3月31日发表的有关新冠肺炎中医证候的横断面调查和病例系列研究,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中医证候等相关数据,并依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推荐的质量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4.0软件对中医证候进行单组率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横断面研究13篇、病例系列研究5篇,共计2 139例患者。对横断面调查研究的分析显示,在混杂因素的识别、控制及分析方法准确性上风险偏倚较高,在结局指标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方面描述不清楚;对病例系列研究的分析显示,整体风险偏倚较小,但缺乏评估纳入患者全面性的描述。对纳入的18篇文献中病位与病性证素一致的中医证候进行合并,共整理出新冠肺炎中医证候33种,其中发生数≥50例、发生率≥10%以及有统计学意义〔指95%可信区间(95% CI)不跨越无意义线0〕的中医证候有10种,分别是寒湿阻肺证(469例、发生率28.2%、95% CI为5.9%~50.6%)、湿热蕴肺证(247例、发生率32.1%、95% CI为10.7%~53.6%)、疫毒闭肺证(228例、发生率28.9%、95% CI为12.5%~45.2%)、肺脾气虚证(202例、发生率22.1%、95% CI为9.5%~34.7%)、湿毒郁肺证(180例、发生率41.2%、95% CI为18.4%~64.1%)、湿阻肺脾证(81例、发生率56.3%、95% CI为48.1%~64.4%)、邪热壅肺证(76例、发生率31.1%、95% CI为25.3%~36.9%)、湿阻肺胃证(70例、发生率13.4%、95% CI为10.4%~16.3%)、热毒闭肺证(55例、发生率16.9%、95% CI为8.3%~25.5%)、气阴两虚证(53例、发生率13.7%、95% CI为2.7%~24.8%)。亚组分析显示,横断面研究符合上述条件的中医证候有6种,分别为寒湿阻肺证(200例、发生率20.9%、95% CI为12.6%~29.2%)、湿热蕴肺证(221例、发生率41.8%、95% CI为9.4%~74.2%)、湿毒郁肺证(120例、发生率41.4%、95% CI为8.6%~74.3%)、肺脾气虚证(115例、发生率19.2%、95% CI为6.8%~31.7%)、邪热壅肺证(76例、发生率31.1%、95% CI为25.3%~36.9%)和气阴两虚证(53例、发生率13.7%、95% CI为2.7%~24.8%);病例系列研究有3种,分别为疫毒闭肺证(133例、发生率44.0%、95% CI为24.5%~63.4%)、肺脾气虚证(87例、发生率38.7%、95% CI为32.3%~45.0%)、湿毒郁肺证(60例、发生率40.6%、95% CI为29.3%~52.0%)。 结论:2019新冠肺炎中医证候分布较广泛、复杂,主要中医证候有寒湿阻肺证、湿热蕴肺证、疫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湿毒郁肺证、湿阻肺脾证、邪热壅肺证、湿阻肺胃证、热毒闭肺证和气阴两虚证10种,可为新冠肺炎中医辨证规范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从寒湿郁虚火之厥阴病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COVID-19的疗效。方法:依据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地域气候特点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出病因病机证治方案,并据此对2019年12月-2020年1月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30例COVID-19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结果:COVID-19属中医瘟疫范畴,为寒湿直中三阴内郁虚火之厥阴病,病名以寒湿瘟(疫)为宜,故治以乌梅丸合麻黄升麻汤合达原饮,随证加减。30例COVID-19患者中,1例纯中药治疗,29例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25例患者在服用中药1剂后症状即出现好转。服中药后7~10 d,30例患者全部有效,其中18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6例重型患者5例转为普通型、1例转为轻型,症状总消失率达60.0%(18/30),病毒核酸检测转阴并达到出院标准13例(包括1例纯中药治疗)。结论:COVID-19病机为寒湿直中三阴,内郁虚火,形成厥阴病,属寒湿瘟(疫)范畴,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迅速改善症状且临床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隐结构结合系统聚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常见证候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中医常见证候分布及特征,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方法:检索2020年2月24日前公开发表的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及证候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Lantern 5.0和SPSS 20.0软件,运用隐结构法和系统聚类分析,结合证候及其相关症状的频次及构成比,分析新冠肺炎中医常见证候及症状特征。结果:纳入诊疗方案及相关文献42篇,包括212条证候记录。基于频数>10次的53个症状建立隐结构模型,得到隐变量;结合医学专业知识,对隐变量进行综合聚类,最终得到14个隐变量,综合聚类为7个证候,包括邪热犯肺证、内闭外脱证、湿热蕴肺证、气阴两虚证、疫毒闭肺证、寒湿郁肺证、肺脾气虚证。对频数>10次的53个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14个公因子;提取每个因子中因子载荷系数≥0.3的症状进行系统聚类,得到6个有意义的症状组合,并根据每个症状组合推断出6个潜在证候,分别为疫毒闭肺证、邪热犯肺证、气阴两虚证、内闭外脱证、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对证候频数的描述显示,纳入文献涉及证候25个,其中构成比≥5%的证候有内闭外脱证(14.62%)、疫毒闭肺证(13.68%)、湿热蕴肺证(12.74%)、肺脾气虚证(10.85%)、寒湿郁肺证(8.50%)、气阴两虚证(8.50%)、邪热犯肺证(8.02%)、湿遏肺卫证(5.66%);涉及症状87个,累计频次2 838次,包括苔腻(5.25%)、发热(4.83%)、舌红(4.37%)、脉数(3.74%)、乏力(3.46%)等。根据以上结果总结出新冠肺炎常见证候及其主要症状分别为:① 邪热犯肺证:发热、咳嗽、咽干、头痛、周身酸楚、大便秘结等;② 寒湿郁肺证:恶寒、周身酸楚、呕恶、脘腹胀满、便溏等;③ 湿热蕴肺证:咳嗽、痰黏难咯、纳呆、渴不欲饮、大便秘结等;④ 疫毒闭肺证:发热、咳嗽、痰黄、喘促、憋气、口唇青紫等;⑤ 内闭外脱证:神昏、烦躁、憋气、汗出肢冷、口唇青紫等;⑥ 气阴两虚证:干咳、自汗、乏力、口干渴、手足心热、便溏等;⑦ 肺脾气虚证:咳嗽、喘息、自汗、乏力、呕恶、便溏等。结论:新冠肺炎中医常见证候有邪热犯肺证、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疫毒闭肺证、内闭外脱证、气阴两虚证及肺脾气虚证等,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原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22年8月9日至24日成都援藏医疗队在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新冠定点救治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收集其基本特征(年龄、性别、来源)、临床分型及中医证型,分析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161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民族分布为藏族124例(77.02%)、汉族35例(21.74%)、回族2例(1.24%);男性68例,女性93例,男女比例为0.73∶1;年龄1~94岁,平均年龄为(39.06±23.64)岁。161例患者中,其中4例1岁以下患儿因无法收集四诊信息而被剔除,共收集157例患者信息,18岁以下的患者有26例,18~60岁124例(78.9%;包括普通型120例、重型4例、危重型0例),60~90岁以上6例,90岁以上1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发热、恶寒、咽干、头痛、乏力、流涕、口干、口苦等为主;舌象以淡红舌质及白腻或薄白舌苔多见。中医证型以寒湿阻肺证最为常见(99例,占63.06%),其后依次为寒湿郁肺证(22例,占14.01%)、湿热蕴肺证(22例,占14.01%)、湿毒郁肺证(11例,占7.01%),而疫毒夹燥(2例,占1.27%)、疫毒闭肺(1例,占0.64%)、气营两燔(0例)3个证型占比不到2%,且各种证型在新冠肺炎患者中的分布不均匀( χ2=0.48, P<0.05)。 结论:拉萨地区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以寒湿阻肺证最为多见,其后依次为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湿度郁肺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武汉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的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分析武汉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群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记录转归情况.方法 纳入2020年2月7日-3月7日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990例新冠肺炎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为期1年非干预性在线问卷随访,观察转归情况.结果 共纳入990例病例,其中轻型277例(27.98%)、普通型713例(72.02%);临床表现以发热畏寒(69.39%)、鼻塞流涕(63.03%)、咽痒咽痛(58.08%)、干咳(74.44%)、乏力(71.31%)为主;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轻型以寒湿郁肺证(75.09%)、湿热蕴肺证(24.91%)为主,普通型以湿毒郁肺证(53.58%)、寒湿阻肺证(34.64%)、疫毒夹燥证(11.78%)为主;转归情况,49.19%患者达到方舱出院标准,50.81%患者未达到出院标准转至定点医院治疗.仅有328例(33.13%)完成了为期1年的随访,各证型在门诊复诊、抽血检查、CT检查方面比例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776、87.820、241.247,P均<0.05).各证型患者再次住院、核酸复阳方面比例不同,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8.325、8.325,P均>0.05).结论 不同证型的新冠患者转归及预后不同,武汉时期方舱医院患者群以寒湿郁肺证、湿毒郁肺证为主,这两种证型较其他证型病情容易反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从"木气下陷"病机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证治
编辑人员丨2024/7/6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多样、病机繁杂,基于"一气周流"理论可知其病因虽与中土四象相关,然其根本在于"木气下陷",肝郁成癌."肝木"作为气机运动的枢轴,"木气下陷"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与脏腑气血功能,气血瘀毒凝滞不通而生肝癌.根据"一气周流"理论可知,寒湿困脾、肝气郁滞、肺金不敛、心肾不交均可导致木气下陷,故治疗时应以升发肝气为主,施以健运中土、调畅肝木、敛降肺金、调和水火之法,同时注重各脏腑间的协同联系,以复气机升降之常.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经典名方达原饮对RSV寒湿郁肺证小鼠模型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基于超高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al trap mass spectrometry,UHPLC-QE-MS)研究达原饮对模型小鼠的干预及肺组织代谢物的影响,以探究达原饮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寒湿郁肺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寒湿刺激加RSV滴鼻感染的方法建立RSV寒湿郁肺证小鼠模型,综合小鼠活动状态、肺指数和肺组织病理,结合肺组织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介素-1 β(Interleukin-1β,IL-1 β)炎症因子的含量,初步评价达原饮对RSV寒湿郁肺证小鼠的治疗效果.利用UHPLC-QE-MS技术检测正常组、模型组、达原饮中剂量组小鼠肺组织代谢物,以正交偏最小二判别分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模式识别,以P<0.05且VIP值>1为条件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借助MetaboAnalyst 5.0数据库富集代谢通路.结果 达原饮可以显著改善RSV寒湿郁肺证小鼠的一般状态,降低肺指数,改善肺组织病理,并降低肺组织中IL-6、IL-1β的含量.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与达原饮调控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共有35个,主要涉及嘌呤代谢、花生四烯酸、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 从代谢组学角度分析了达原饮治疗RSV寒湿郁肺证的作用机制,为达原饮抗病毒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通降和胃法论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编辑人员丨2024/2/3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热郁、寒湿、痰饮等多种邪气阻滞胃中,影响气机升降调畅,胃失和降,循经犯肺,肺失宣肃,气逆作咳的结果.临床表现虽以咳嗽为主,但病程是以胃食管反流为核心病理基础.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以胃失和降,肺气上逆,气机失调为发病基础,采用通降和胃法论治,不仅符合"胃宜降则和"的生理特性,也顺应"从胃治咳"以达养胃治肺的效果.在审证求因,明晰人体生理病理的情况下,恢复胃腑通和之性,调畅肺脏肃降之能,以平为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达原饮对RSV寒湿郁肺证小鼠肺部损伤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达原饮对RSV寒湿郁肺证小鼠肺部损伤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36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组(MC组)、阳性对照组(LBM组,利巴韦林57.59 mg/kg)和达原饮低、中、高剂量组(LDYY、MDYY、HDYY组,达原饮按生药量计1.67、3.34、6.68 g/kg),每组6只.除NC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寒湿造模+RSV感染"的方式建立RSV寒湿郁肺证小鼠模型;于第2次寒湿刺激结束后,鼻腔滴注50倍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的RSV液,每天1次,连续3 d;各药物组于每次滴鼻4 h后灌胃相应药液,每天1次,连续5 d.检测小鼠血清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肺组织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并分析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MC组比较,达原饮各组小鼠血清中MTL水平(HDYY组除外)和肺组织上清液中IL-6、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中GAS水平(HDYY组除外)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肺组织病理状态均改善;LDYY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MDYY组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NC组比较,MC组中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属、另枝菌属、拟杆菌纲、产酸拟杆菌、拟普雷沃氏菌属等呈高丰度表达,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毛螺菌属NK4A136组、丝状菌属、未分类的Clostridiales等呈低丰度表达;经中剂量达原饮干预后,各菌群相对丰度均有回调趋势,其差异物种包括Lachnospiraceae_UCG-006、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等.结论 达原饮能够减轻RSV寒湿郁肺证小鼠的肺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和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肠道有益菌和有害菌的相对丰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从"寒湿人营"论治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
编辑人员丨2024/1/13
"寒湿入营"是寒湿疫病情转重的关键,多见于老年染疫或寒湿疫危重症邪盛正虚者.报告1例以"寒湿入营"理论为指导、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过程.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无大热,但D-二聚体持续升高且出现全身多发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水肿、少尿、休克等多器官功能障碍,舌脉表现为舌胖大晦暗、舌苔黄厚腻、舌底暗瘀,脉细数且涩,此为"寒湿入营"的特征性表现,整体辨证为寒湿瘀之态,在改善心功能、杭感染、平喘止咳化痰等西医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药治以开郁闭、救逆回阳、益气固脱、活血利水,予破格子龙宣白承气汤加减,药中病机,故获良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