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拉萨地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初步结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并初步评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西藏拉萨地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8年9月至2022年1月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BRVO继发ME患者41例4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1例21只眼,女性20例20只眼;中位年龄53(31,75)岁。合并高血压病者24例(58.8%,24/41)。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OCT仪测量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每一个月1次,其中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康柏西普(IVC)分别为23例23只眼(56.1%,23/41)、18例18只眼(43.9%,18/41),并据此分组。两组患者年龄( Z=-0.447)、性别构成( Z=-0.485)、logMAR BCVA( t=-1.591)、眼压( t=-0.167)、CMT( t=-1.2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随访时间89(35,198)d;IVR组、IVC组随访时间分别为85(35,185)、120(43,26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289, P>0.05)。随访时采用基线时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基线及末次随访时患眼BCVA、眼压、CMT变化以及新发心脑血管性事件。基线与末次随访时logMAR BCVA、眼压、CMT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IVR组、IVC组组间注药次数、随访时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基线时,患眼logMAR BCVA、眼压、CMT分别为0.852±0.431、(12.5±2.5) mm Hg(1 mm Hg=0.133 kPa)、(578.1±191.1)μm。末次随访时,患眼抗VEGF药物治疗次数为(2.7±1.2)次;logMAR BCVA、CMT分别为0.488±0.366、(207.4±108.7)μm,其中CMT仍>250 μm者14只眼(34.1%,14/41)。与基线时比较,BCVA( t=4.129)、CMT( t=-0.713)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IVR组、IVC组注药次数分别为(2.6±0.9)、(3.0±1.5)次;两组患眼注药次数( t=-1.275)、logMAR BCVA( t=-0.492)、眼压( t=0.351)、CMT( t=-1.78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新发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末次随访时,未见与治疗方式和药物相关的眼部并发症发生。 结论:短期抗VEGF药物治疗可改善西藏拉萨地区的BRVO继发ME患眼的视力并减轻ME;雷珠单抗、康柏西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西藏地区新生儿窒息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新生儿窒息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拉萨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6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分析出生后Apgar评分、出生后6 h内动脉血气分析[pH、碱剩余(BE)]及两者联合检测对窒息新生儿预后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窒息新生儿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31例(24.6%),预后良好组95例(75.4%)。预后不良组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和出生后6 h内pH、BE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以及窒息后脑损害、肺损害、心肌损害、肾脏损害、凝血功能异常、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与出生后6 h内动脉血气分析(pH、BE)联合检测对新生儿窒息的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9,灵敏度为68.4%,特异度为90.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羊水粪染( OR=4.501,95% CI:1.262~16.056)、肺损害( OR=5.004,95% CI:1.007~24.866)、脑损害( OR=10.786,95% CI:2.726~42.673)是影响新生儿窒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在西藏地区,影响新生儿窒息预后不良的因素很多,应早期对母亲围产期和窒息新生儿给予高度关注及干预,以降低新生儿窒息预后不良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西藏地区儿童肝囊型包虫病手术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儿童肝囊型包虫病临床诊治。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拉萨市人民医院行开腹内囊摘除+外囊次全切除术的50例儿童肝囊型包虫病及50例成人肝囊肿型包虫病的临床资料,其中儿童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为(9.7±3.1)岁;成人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为(42.6±14.4)岁。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病灶数量、术中发现囊腔感染和胆瘘、术后胆漏、切口感染率、残腔感染率、术后带管出院率、术后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儿童组与成人组比较,病灶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既往包虫病史和合并胆囊结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发现囊腔感染和胆瘘、术后胆漏、切口感染率、术后带管出院率、复发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儿童组显著小于成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内囊摘除+外囊次全切除术是当前边远地区基层医院治疗儿童肝囊型包虫病的适宜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海拔地区慢阻肺的临床特征及管理策略初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管理策略。方法:采用观察性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8月3日至11月30日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符合条件的79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拉萨组44例、北京组35例。对两组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危险因素、呼吸道症状、合并疾病、用药情况及肺功能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对拉萨组中的吸烟者(15例)和非吸烟者(29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拉萨组女性比例显著高于北京组(56.8%比0, P<0.001),吸烟比例显著低于北京组(34.1%比100%, P<0.001),生物燃料暴露比例显著高于北京组(86.4%比0, P<0.001)。拉萨组慢阻肺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均值显著高于北京组(21.27比9.17, P<0.001)。拉萨组既往1年急性加重≥2次的比例显著高于北京组(31.8%比11.4%, P=0.032)。拉萨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预计值)中位数显著高于北京组(63%比38%, P<0.001)。拉萨组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加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ICS/LABA)、吸入长效抗M-胆碱受体药物(LAMA)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北京组(4.5%比60.0%、0比65.7%,均 P<0.001)。拉萨组中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CAT评分、既往1年急性加重次数和肺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北京地区相比,生活在拉萨地区的慢阻肺患者以女性为主,吸烟比例低,生物燃料暴露比例高,尽管他们的肺功能更好,但其呼吸道症状更重,既往1年急性加重更频繁,且大多数患者没有得到规范的药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55例西藏自治区高原雷击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发生心脏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西藏自治区高原雷击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发生心脏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08年1月―2023年7月,解放军西藏军区总医院收治5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雷击伤患者。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受伤时间、受伤地(平均海拔)、受伤时活动、发生体表热力烧伤的情况、发生并发症情况、发生复合伤情况、伤前合并基础疾病/生理过程、住院天数、治疗结局、治疗有效率。按年龄段将患者分为少年组(11例)、青年组(28例)、中年组(14例)、老年组(2例),比较4组患者性别、民族分布。根据入院时是否发生心脏损伤,将患者分为心脏损伤组(44例)和非心脏损伤组(11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受伤地平均海拔、住院天数、发生并发症情况、发生复合伤情况、体表热力烧伤部位、体表热力烧伤面积。对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雷击伤患者发生心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55例患者中,男39例、女16例,年龄为10~68岁,藏族47例、汉族8例。4个年龄段组患者性别和民族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受伤时间为5~9月,以6、7月多发,拉萨市城关区(平均海拔3 650 m)、那曲市巴青县(平均海拔4 500 m)雷击伤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0.0%(11/55)、16.4%(9/55)。96.4%(53/55)的患者受伤时正在进行室外活动,如放牧、挖虫草、收青稞等。55例患者中发生体表热力烧伤者46例,占83.6%,烧伤面积以不超过10%体表总面积为主,烧伤深度以深Ⅱ度为主。52例(94.5%)患者发生并发症,以心脏损害(44例,80.0%)最为常见;22例(40.0%)患者共发生11种复合伤,最常见的是创伤性颅脑损伤;17例(30.9%)患者伤前共合并11种基础疾病/生理过程;患者住院天数为9(5,17)d。55例患者中治愈出院14例、好转40例、死亡1例,治疗有效率为98.2%。与非心脏损伤组比较,心脏损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比例( χ2=12.28)、躯干烧伤比例( χ2=5.15)、受伤地平均海拔( Z=-2.38)均明显增加( 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伤地平均海拔为雷击伤患者发生心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为3.28,95%置信区间为1.35~7.99, P<0.05)。 结论:西藏自治区高原雷击伤主要发生在5~9月、受伤地平均海拔为4 500 m、受伤时活动主要为室外活动,受累患者以男性、青年、藏族为主,受伤程度以轻度烧伤居多;伤情复杂且并发症多,以心脏损伤最为常见。受伤地平均海拔为雷击伤患者发生心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R定量磁化率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序列对3个海拔地区健康志愿者脑氧代谢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MR定量磁化率成像(QSM)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探讨3个海拔地区健康志愿者的脑氧代谢的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的郑州汉族志愿者,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招募的西宁汉族志愿者,拉萨市人民医院招募的拉萨汉族志愿者、藏族志愿者,并按照年龄分别分为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所有志愿者接受MR QSM联合3D-ASL序列成像,采集脑灰质、白质的氧摄取分数(OEF)及脑血流量(CBF)图像,获得OEF值及CBF值,并计算出脑氧代谢率(CMRO 2)值。多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共纳入132名志愿者,其中郑州汉族志愿者38名,21~30岁组9名、31~40岁组13名、41~50岁组16名;西宁汉族志愿者27名,其中21~30岁组9名、31~40岁组8名、41~50岁组10名;拉萨汉族志愿者34名,其中21~30岁组13名、31~40岁组11名、41~50岁组10名;拉萨藏族志愿者33名,其中21~30岁组10名、31~40岁组10名、41~50岁组13名。21~30岁组中,不同海拔地区志愿者间脑灰质OEF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拉萨藏族与西宁汉族、拉萨汉族间OE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海拔地区志愿者间脑灰质CMRO 2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拉萨藏族与郑州汉族、西宁汉族、拉萨汉族间CMRO 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1~40岁组中,不同海拔地区志愿者间脑灰质和白质CBF值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郑州汉族与西宁汉族、拉萨汉族、拉萨藏族间脑灰质和白质CB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海拔地区志愿者间脑灰质和白质OEF值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郑州汉族与西宁汉族、拉萨汉族间脑灰质和白质OE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拉萨汉族与拉萨藏族间脑灰质和白质OE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海拔地区志愿者间脑灰质和白质CMRO 2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拉萨藏族与郑州汉族、西宁汉族、拉萨汉族间脑灰质CMRO 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拉萨藏族与郑州汉族、拉萨汉族脑白质CMRO 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世居高原藏族脑氧代谢以低氧耗、低血氧依赖、高组织氧的利用为特点;长期移居高原的汉族,CMRO 2维持在一定水平,与平原地区相仿;年龄因素对CBF、OEF和CMRO 2的影响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拉萨市城关区3~16周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拉萨市城关区3~16周岁儿童青少年10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身体测量指标、Tanner分期、身高发育影响因素调查表、腕关节骨龄、性激素、营养生化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身高发育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00例儿童青少年,其中高身材组受试者51例(51.0%),低身材组受试者49例(49.0%),两组间与全国平均身高差值、体质量、腰围、黄体生成素(LH)、黄体生成素水平(LH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骨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 t)=13.6、2.65、2.47、-2.58、10.9、-2.95、11.8,均 P < 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腰围、LH水平、FSH、骨龄是身高发育的可能影响因素( OR=1.05、1.05、4.56、1.18、2.99,均 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围、LH水平、骨龄是影响身高发育的独立因素( OR=1.10、7.01、3.14,均 P < 0.05)。采用ROC曲线分析腰围、LH水平、骨龄及三者联合对该地区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的预测价值(AUC=0.65、0.65、0.67、0.75,均 P < 0.05)。 结论:腰围、LH水平、骨龄可能是影响拉萨市城关区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的关键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06和2014及2020年拉萨市1~14岁儿童乙肝流行病学调查及乙肝疫苗接种率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06、2014和2020年,560、384和402名1~14岁儿童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4.5%、2.6%和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014年抗-HBs阳性率(57.8%)最高,2006年最低(34.1%)( P<0.05);2006年抗-HBc阳性率最高(15.7%),2014(7.8%)和2020年阳性率(5.7%)均有下降( P<0.001)。2006、2014和2020年拉萨市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分别为7.7%(43/560)、50.3%(193/384)和94.8%(381/402),全程接种率分别为15.4%(86/560)、35.2%(135/384)和96.0%(386/402),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趋势 χ2值分别为718.63、589.59,均 P<0.00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3 - 2021年西藏自治区大骨节病病区学龄儿童体内硒营养变化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西藏自治区(简称西藏)大骨节病病区拉萨市林周县、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学龄儿童体内硒营养变化情况,为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大骨节病历史病情,2013、2021年在林周县大骨节病病区卡孜乡、非病区江夏乡,2015、2021年在谢通门县大骨节病病区仁钦则乡、非病区通门乡所在地中心小学,共采集学龄儿童发样344份,测定硒元素含量。结果:相较2013/2015年,2021年4个乡的儿童发硒水平均上升(均 P < 0.001),约90%儿童体内硒营养水平达中等及以上(发硒> 0.25 μg/g)。2021年卡孜、仁钦则病区乡女童发硒水平均低于男童( Z = - 2.83、- 2.83,均 P < 0.05)。 结论:林周县、谢通门县大骨节病病区学龄儿童体内硒营养水平近年来快速上升,但女童体内硒营养水平明显低于男童。建议加强相关防控和监测,家校联动进一步改善学龄儿童膳食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原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22年8月9日至24日成都援藏医疗队在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新冠定点救治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收集其基本特征(年龄、性别、来源)、临床分型及中医证型,分析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161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民族分布为藏族124例(77.02%)、汉族35例(21.74%)、回族2例(1.24%);男性68例,女性93例,男女比例为0.73∶1;年龄1~94岁,平均年龄为(39.06±23.64)岁。161例患者中,其中4例1岁以下患儿因无法收集四诊信息而被剔除,共收集157例患者信息,18岁以下的患者有26例,18~60岁124例(78.9%;包括普通型120例、重型4例、危重型0例),60~90岁以上6例,90岁以上1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发热、恶寒、咽干、头痛、乏力、流涕、口干、口苦等为主;舌象以淡红舌质及白腻或薄白舌苔多见。中医证型以寒湿阻肺证最为常见(99例,占63.06%),其后依次为寒湿郁肺证(22例,占14.01%)、湿热蕴肺证(22例,占14.01%)、湿毒郁肺证(11例,占7.01%),而疫毒夹燥(2例,占1.27%)、疫毒闭肺(1例,占0.64%)、气营两燔(0例)3个证型占比不到2%,且各种证型在新冠肺炎患者中的分布不均匀( χ2=0.48, P<0.05)。 结论:拉萨地区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以寒湿阻肺证最为多见,其后依次为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湿度郁肺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