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源性左旋肉碱对过度内质网应激介导的严重烫伤大鼠肝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目的:探讨外源性左旋肉碱对过度内质网应激介导的严重烫伤大鼠肝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15只6~8周龄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假伤组、单纯烫伤组、烫伤+肉碱组,每组5只,单纯烫伤组和烫伤+肉碱组大鼠背部制作30%体表总面积的Ⅲ度烫伤,其中烫伤+肉碱组大鼠另外给予腹腔注射左旋肉碱。伤后72 h,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损伤生物化学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样本数为5。伤后72 h,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伤后7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qPCR)法检测肝组织中细胞焦亡相关标志物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内质网应激相关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mRNA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GRP78、CHOP、NLRP3、caspase-1、caspase-1/p20、消皮素D-N、剪切型IL-1β蛋白表达水平,样本数均为5。取人肝癌细胞HepG2,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0.1 μmol/L衣霉素组、0.2 μmol/L衣霉素组、0.4 μmol/L衣霉素组、0.8 μmol/L衣霉素组,分别作相应处理。培养24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活力并筛选衣霉素干预浓度(样本数为5)。取HepG2人肝癌细胞,分为DMSO组、单纯衣霉素组和衣霉素+肉碱组,分别作相应处理。培养24 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GRP78、CHOP、NLRP3、caspase-1、caspase-1/p20、消皮素D-N、剪切型IL-1β蛋白表达水平,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 t检验。 结果:伤后72 h,单纯烫伤组大鼠血清中AST和ALT水平分别为(640±22)、(157±8)U/L,均分别明显高于假伤组的(106±13)、(42±6)U/L( t值分别为-46.78、-25.98, P<0.01);烫伤+肉碱组大鼠血清中AST和ALT水平分别为(519±50)、(121±10)U/L,均明显低于单纯烫伤组( t值分别为4.93、6.06, P<0.01)。伤后72 h,假伤组大鼠肝组织形态基本正常,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与假伤组相比,单纯烫伤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细胞排列紊乱;与单纯烫伤组相比,烫伤+肉碱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伤后72 h,单纯烫伤组大鼠肝组织中NLRP3、caspase-1、消皮素D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伤组( t值分别为34.42、41.93、30.17、15.68, P<0.01);烫伤+肉碱组大鼠肝组织中NLRP3、caspase-1、消皮素D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烫伤组( t值分别为34.40、37.20、19.95、7.88, P<0.01)。伤后72 h,与假伤组相比,单纯烫伤组大鼠肝组织中NLRP3、caspase-1、caspase-1/p20、消皮素D-N、剪切型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12.28、26.92、5.20、10.02、24.78, P<0.01);与单纯烫伤组相比,烫伤+肉碱组大鼠肝组织中NLRP3、caspase-1、caspase-1/p20、消皮素D-N、剪切型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 t值分别为10.99、27.96、12.69、8.96、12.27, P<0.01)。伤后72 h,单纯烫伤组大鼠肝组织中GRP78、CHOP的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假伤组( t值分别为21.00、16.52, P<0.01),烫伤+肉碱组大鼠肝组织中GRP78、CHOP的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烫伤组( t值分别为8.92、8.21, P<0.01);单纯烫伤组大鼠肝组织中GRP78、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伤组( t值分别为22.50、14.29, P<0.01),烫伤+肉碱组大鼠肝组织中GRP78、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烫伤组( t值分别为14.29、5.33, P<0.01)。培养24 h后,与DMSO组相比,0.1 μmol/L衣霉素组、0.2 μmol/L衣霉素组、0.4 μmol/L衣霉素组、0.8 μmol/L衣霉素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 t值分别为4.90、9.35、18.64、25.09, P<0.01);选择0.8 μmol/L作为后续衣霉素的干预浓度。培养24 h后,与DMSO组相比,单纯衣霉素组细胞GRP78、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10.48、17.67, P<0.01);与单纯衣霉素组相比,衣霉素+肉碱组细胞GRP78、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 t值分别为8.08、13.23, P<0.05或 P<0.01)。培养24 h后,与DMSO组相比,单纯衣霉素组细胞NLRP3、消皮素D-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13.44、27.51, P<0.01),caspase-1、caspase-1/p20、剪切型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 P>0.05);与单纯衣霉素组相比,衣霉素+肉碱组细胞NLRP3、消皮素D-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 t值分别为20.49、21.95, P<0.01),caspase-1、caspase-1/p20、剪切型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 P>0.05)。 结论:在严重烫伤大鼠中,外源性左旋肉碱可能通过抑制过度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焦亡相关通路发挥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
母乳寡糖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防治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一种主要影响新生儿尤其早产儿的急性肠道炎症疾病,死亡率高达20%~30%,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并且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母乳喂养是目前已知的极少数NEC防治手段之一,而母乳中蕴含的保护性功能组分是其发挥肠道保护作用的物质基础。人乳寡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是一组在人类母乳中含量高达5~15 g/L的游离复杂低聚糖,其多向性的肠道保护活性被逐步揭示。HMOs极少在胃肠道消化并能完整地到达结直肠,并在此参与微生物群落的构建;与上皮细胞和免疫系统细胞上表达的表面凝集素受体结合,调节新生儿肠道屏障和免疫稳态等。本综述聚焦HMOs的肠道保护作用和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HMOs结构及其分泌规律、HMOs靶向NEC致病靶点的保护作用机制,以期为HMOs及相关结构作为抗NEC的天然产物进行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
瓜氨酸预处理对脂多糖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目的:探讨瓜氨酸(citrulline, Cit)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导致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42只7~9周的C57雄性小鼠,进行2批实验,每批小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每组7只):正常对照组(Con组)、LPS组和LPS+Cit组。首先对小鼠腹腔注射Cit 900 mg·kg ?1·d ?1(LPS+Cit组)或等容量生理盐水(Con组、LPS组)进行预处理7 d,第8天腹腔注射LPS 10 mg/kg(LPS组、LPS+Cit组)或等容量生理盐水(Con组),LPS干预后6 h麻醉插管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蛋白浓度和细胞数量,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 weight ratio, W/D),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 NLRP3)炎性体、半胱氨酸蛋白酶-1(cysteine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1, caspase-1)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IL-1β、IL-18水平。 结果:与Con组比较,LPS组BALF中蛋白浓度、细胞数量及肺组织W/D明显升高( P<0.05),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及IL-1β、IL-18蛋白含量明显升高( P<0.05);与LPS组比较,LPS+Cit组BALF中蛋白浓度、细胞数量及肺组织W/D明显降低( P<0.05),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及IL-1β、IL-18蛋白含量明显降低( P<0.05)。 结论:Cit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性体激活,降低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发挥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
谷甾醇通过STAT3信号通路治疗尿路感染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目的:分析谷甾醇治疗尿路感染(UTI)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木通活性成分并筛选出谷甾醇作为研究对象,脂多糖(LPS)联合三磷酸腺苷(ATP)诱导人尿路上皮细胞(SV-HUC-1)建立体外尿路感染模型组,分别设对照组、模型+谷甾醇组和对照+谷甾醇组;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UTI相关的疾病靶点,并与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取交集得到共同靶点,采用细胞增殖检测实验(CCK8)检测四组细胞的活力。采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NLRP3) 、gasdermin D-N端(GSDMD-N)、半胱天冬酶-1(Caspase-1)、磷酸化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和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的含量。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分析,选择谷甾醇作为研究药物,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NLRP3、DSDMD-N、Caspase-1和P-STAT3蛋白表达增加,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18的含量增加(均 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谷甾醇组的NLRP3、DSDMD-N、Caspase-1和P-STAT3蛋白表达降低,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18的含量降低(均 P<0.05)。 结论:谷甾醇可通过抑制STAT3信号转导减弱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和细胞焦亡,对治疗UTI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
以痛性三叉神经病为首发表现的AQP4-IgG阴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目的:探讨以痛性三叉神经病为首发表现的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阴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影像特征。方法: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1例AQP4-IgG阴性的NMOSD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诊治过程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该患者第一次发作表现为右侧面部疼痛起病,伴左侧肢体节段性感觉异常,第二次发作表现为顽固性呃逆、呕吐起病,伴左侧肢体乏力及感觉异常。头颅及脊髓核磁共振平扫提示病灶累及延髓、颈髓,两次血清、脑脊液AQP4-IgG、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髓鞘碱性蛋白(MBP)抗体、寡克隆区带(OCB)均呈阴性,诊断为AQP4-IgG阴性的NMOSD。经激素抗炎、止痛等治疗后,患者面部疼痛、感觉异常、呃逆、呕吐、肢体乏力明显好转。结论:痛性三叉神经病可能是AQP4-IgG阴性的NMOSD的首发临床表现,仅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疼痛的NMOSD易误诊、漏诊,核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
和解聚散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NF-κB/NLRP3/Caspase-1细胞焦亡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目的:探讨和解聚散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细胞焦亡的影响,基于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氯沙坦钾组及和解聚散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建立DN大鼠模型。和解聚散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0.5、1.0、2.0 g/ml和解聚散方水煎液;氯沙坦钾组灌胃20 mg/kg氯沙坦钾;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28 d。测定大鼠血清SCr、BUN水平及尿液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P65、NLRP3、Caspase-1、消皮素D(GSDMD)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和解聚散方高剂量组和氯沙坦钾组大鼠血清SCr、BUN及尿液中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 P<0.01),和解聚散方各剂量组和氯沙坦钾组大鼠肾组织中P65、NLRP3、Caspase-1和GSDMD表达降低( P<0.05或 P<0.01) 。结论:和解聚散方可能通过抑制NF-κB/NLRP3/Caspase-1通路的激活,影响细胞焦亡,减轻肾功能损伤及组织病理改变,从而达到治疗DN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功能的影响及其对NLRP3炎性体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2型糖尿病(T2DM)小鼠胰岛功能的影响及其对NOD样受体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性体和自噬过程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研究。选取2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n=5)和高脂喂养建模组( n=15);T2DM建模成功的小鼠进一步分为糖尿病组( n=7)和UC-MSCs治疗组( n=7)。UC-MSCs治疗组每周给予1次UC-MSCs(1×10 6/0.2 ml磷酸盐缓冲液)尾静脉输注治疗,共治疗4周;糖尿病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治疗结束后1周各组小鼠行腹腔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试验检测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胰岛结构改变并检测胰岛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胰十二指肠同源框因子1(PDX-1)的表达。体外用脂多糖和三磷酸腺苷对小鼠骨髓诱导的原代巨噬细胞进行刺激(处理组)后,与UC-MSCs进行Transwell共培养实验24 h(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IL-1β的分泌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LRP3炎性体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体内实验表明,与糖尿病组相比,UC-MSCs治疗组小鼠胰岛结构部分修复,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均改善(均 P<0.05),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胰岛中PDX-1表达增高,IL-1β的表达水平降低。体外实验表明,相较于处理组,治疗组中巨噬细胞分泌的IL-1β水平降低[(85.9±74.6)比(883.4±446.2)pg/ml, P=0.001],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NLRP3炎性体的表达降低,自噬底物蛋白P62表达降低,微管相关蛋白轻链β3(LC3B)、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表达增高。 结论:UC-MSCs可降低T2DM小鼠胰岛炎症水平,保护胰岛功能,可能与UC-MSCs抑制巨噬细胞NLRP3炎性体的活性,增强自噬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
NLRP3炎性小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及利拉鲁肽对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目的:观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及利拉鲁肽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NAFLD患者(N组)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C组)各39例,收集其一般资料,测定血清中NLRP3、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的水平,分析2组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C组, n=10)和高脂饮食组(HF组, n=20),分别给予普通和高脂饲料喂养;喂养12周后,将HF组随机分为HF组( n=10)和利拉鲁肽组(100 L组, n=10),分别给予0.5 ml/kg灭菌等渗盐水和100 g/kg利拉鲁肽2次/d皮下注射。4周后检测各组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中NLRP3炎性小体及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或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N组和C组年龄、性别、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平均血小板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以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总胆固醇和总胆汁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N组的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肌酐、碱性磷酸酶(ALP)、NLRP3、IL-1β、IL-18、甘油三酯、血尿酸、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白细胞计数均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和总胆红素则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NLRP3与收缩压、BMI、空腹血糖、血肌酐、IL-1β、IL-18、甘油三酯、血尿酸、GGT、ALT、AST呈正相关,但与总胆红素和HDL-Ch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NC组相比,HF组体质量、肝脏质量、血清生化指标(甘油三酯、AST、ALT)、肝脏中NLRP3炎性小体及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经利拉鲁肽治疗后,与HF组相比,100 L组各指标均明显下降。 结论:与健康体检者相比,NAFLD患者炎症相关指标、体质量、血脂和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变,大鼠模型上的研究结果也与此一致;对NAFLD大鼠的利拉鲁肽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NFALD,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LRP3来改善肝脏的炎症及脂肪变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
BML-111通过调节NLRP3炎症激活ROS产生来介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抗炎作用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目的:探讨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通过调节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激活活性氧(ROS)产生来介导COPD的对于抗炎的作用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小鼠32只随机数字法分成4组,正常组、COPD模型组、BML-111低剂量组、BML-111高剂量组,每组8只,应用脂多糖和烟熏的方式建模,观察小鼠的COPD情况,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LRP3、1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制备观察不同的细胞计数情况,氧化应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活性。结果:正常组建模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19),COPD模型组、BML-111低剂量组、BML-111高剂量建模后体质量明显低于建模前的体质量( P=0.027);COPD模型组的NLRP3、1L-1β、TGF-β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 P=0.009),BML-111低剂量组的NLRP3、1L-1β、TGF-β的蛋白表达低于COPD模型组( P=0.032),BML-111高剂量组的NLRP3、1L-1β、TGF-β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OPD模型组( P=0.006);模型组中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 P=0.017),BML-111高剂量组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 P=0.036);COPD模型组的SOD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 P=0.011),BML-111低剂量组的SOD的活性高于COPD模型组( P=0.028),BML-111高剂量组的SOD的活性显著高于COPD模型组( P=0.009);COPD模型组的MDA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 P=0.013),BML-111低剂量组的MDA的活性低于COPD模型组( P=0.026),BML-111高剂量组的MDA的活性显著低于COPD模型组( P=0.005)。 结论:BML-111可以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介导ROS产生来抵抗COPD的炎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
马源P[12]型轮状病毒GST-VP8*-E403蛋白的表达及受体结合特征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目的:通过研究中国马源P[12]型轮状病毒GST-VP8*-HorseP[12]E403蛋白与寡糖、唾液受体的结合特征,进而为轮状病毒的跨种传播及受体间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纯化中国马源P[12]型轮状病毒GST-VP8*-Horse P[12]E403蛋白,并利用唾液及寡糖结合实验分析该基因型的受体结合特征。结果:马源GST-VP8*-Horse P[12]E403蛋白与黏蛋白核心mucin core 2糖结合良好,与A、B、Lewis型等寡糖及唾液中的HBGAs均不结合。结论:VP8*-Horse P[12]E403蛋白的潜在受体可能是黏蛋白核心2,未与人唾液发生结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