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矫形术中严重神经并发症的转归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脊柱矫形术中发生严重神经并发症的自然转归及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7 851例脊柱畸形患者接受矫形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发生单侧或双侧下肢全瘫或不全瘫等严重神经并发症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例,女31例;年龄为25.0±16.3岁(范围6~71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6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2例,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10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凸5例,其他类型脊柱侧凸16例。5例患者为双下肢完全性瘫痪,17例患者为双下肢不全性瘫痪,37例患者为单侧下肢不全性瘫痪。根据损伤原因,机械性损伤患者分别予螺钉拔出、血肿清除、松开矫形、椎板切除减压处理,缺血性脊髓损伤患者予扩容升压处理。按照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提出的神经分级标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Fisher精确检验及Logistics单因素回归分析临床因素、围术期因素与患者神经功能未恢复的相关性,将 P<0.1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0.75%(59/7 851)。至末次随访时42例(71.2%)患者获得完全恢复,10例(16.9%)患者获得部分恢复,其中44例(74.6%)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发生在术后6个月以内;余7例患者未获得恢复,包括Ⅰ型神经纤维瘤病3例(ASIA分级A级1例、C级2例)、休门氏病1例(ASIA分级C级)、先天性关节屈曲挛缩1例(ASIA分级B级)、小儿麻痹症1例(ASIA分级C级)和特发性脊柱侧凸1例(ASIA分级A级)。Fisher检验结果提示未恢复组病因学分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7),Logistics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OR=18.750, P=0.005)、术前合并脊髓神经损害( OR=5.750, P=0.046)、主弯Cobb角>90°( OR=4.444, P=0.073)及神经功能完全性损伤( OR=6.533, P=0.067),进一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因学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OR=35.477, P=0.005)为神经并发症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脊柱矫形手术发生严重神经并发症在随访期间有88.1%的患者可获得恢复,其中71.2%的患者可获得完全恢复,且术后3~6个月为患者的恢复时间窗。术前合并脊髓神经损害及诊断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为神经并发症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D打印镜像模型与分割模型在髌骨骨折术前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3D打印镜像模型和分割模型在髌骨骨折术前规划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2种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规划的46例髌骨骨折资料。男26例,女20例;年龄19~79岁,平均51.5岁。骨折均为AO分型C型。根据实体模型设计要求,将具备双侧下肢DICOM数据的患者归为镜像模型组(24例),仅有单侧下肢CT扫描DICOM数据的患者归为分割模型组(22例)。镜像模型组患者需行双侧膝关节及超过15 cm的胫骨近端CT扫描,分割模型组仅需要患侧膝关节CT扫描,分别提取原始DICOM数据导入Mimics 19.0软件。镜像模型组患者采用"三层面长短轴对照"方法进行对称性判断后,形成骨折原始模型和镜像模型并分别打印,术中参考镜像模型绘制的骨折线寻找形态一致骨折块,予以拼合与固定。分割模型组骨折块分割成独立实体,转化为STL文件后,分别打印,并将骨块按顺序拼合与固定。术后均摄X线片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模拟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1、6个月B?stman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3.6个月)随访。对于呈粉碎性、存在压缩和嵌插的骨折患者,仅适宜采用镜像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对于无嵌插、无压缩、无粉碎性的骨折,两种模型都适宜;而存在双侧同部位骨折、小儿麻痹症、一侧肢体缺如的、曾有过陈旧性骨折的患者,适宜采用分割模型进行术前规划。镜像模型组患者采用"三层面长短轴对照"进行双侧对照,两侧的3个层面共6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分割模型组和镜像模型组患者术前模拟手术时间分别平均为11.2、9.2 min,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3分;术后1、6个月B?stman评分均>20分。 结论:健侧髌骨镜像模型可以作为患侧的骨折复原模型进行使用,但严重退变者需预先验证对称性。3D打印镜像模型和分割模型均适用髌骨骨折术前规划,且具有互补性,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可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悬吊牵引"术的集大成者——William Thomas Gordon Pugh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结核病一度是令人闻风丧胆的传染病,其传染性及破坏力曾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直到抗生素的发明和应用,人类才逐渐战胜结核病;小儿麻痹症曾是社会无法解决的一大难题,直到疫苗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才使得该疾病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虽然在当时人类并无能力解决这两类疾病,但是一位伟大人物的出现却减少了患病儿童的残障率并给他们带来美好的未来.他就是William Thomas Gordon Pugh教授[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北京市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矫治康复服务中心揭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2024年1月20 日,在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汇爱大厦三楼报告厅,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北京市肢残人协会主席汪凯燕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徐峰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协议书,双方在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小儿麻痹症)病情咨询、矫治康复、科学普及及健康促进等多方面达成共识.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组联部主任杨泰峰与"中医骨伤治疗与运动康复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原副院长陈卫衡共同为"北京市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矫治康复服务中心"揭牌.北京市肢残人协会将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足外科臧建成纳入专家智库,特聘为彩虹桥儿麻之家指导老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髋关节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以下肢弛缓性麻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因其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故又称为小儿麻痹症[1].25%~40%的脊髓灰质炎患者在首次发作15~40年后进入后遗症期,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约有2 000万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其中我国约占10%且正逐渐步入中老年[2-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全内脏反位患者行单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介绍罕见的全内脏反位(Situsinversustotalis,SIT)直肠癌伴脊柱侧弯及小儿麻痹症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护理配合及体会.方法 应用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完善各项影像学检查后,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完成直肠癌切除手术.结果 通过完善的术前准备,结合影像学检查,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生的反复沟通,确定了手术方案及术中物品的准备,合理安置患者体位,术中默契配合,手术顺利,效果满意.结论 应对罕见手术病例,手术室护士通过详尽的术前准备,针对患者特殊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护理质量,保证患者手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脑出血术后产吲哚金黄杆菌颅内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突发意识障碍3h”,头颅CT提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于2016年9月8日入院.病程中有呕吐及小便失禁,无抽搐.既往有小儿麻痹症及眩晕病史,否认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1℃,呼吸20次/min,心率103次/min,血压130/77 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浅昏迷,体格检查不合作,双瞳等大、直径3 mm、光反应阴性,颈试验有阻力,刺痛肢体屈曲,格拉斯哥评分6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型糖尿病合并烟酸缺乏症及脚气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57岁,因"多饮、多尿7年,四肢皮肤溃疡1月,胸闷、气促1周"入院.患者7年前因口干、多饮、多尿伴消瘦、乏力查空腹血糖9. 6 mmol/L,餐后血糖16. 5 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服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控制血糖,血糖未规律监测,偶测血糖6~8 mmol/L.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手背、双足、双膝关节伸面处皮肤出现水肿性红斑,日晒后加重,并出现水疱、破溃、糜烂,伴皮肤增厚粗糙、色素沉着,伴有情绪低落、食欲减退、四肢乏力,患者因皮损反复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糖尿病皮肤感染,局部换药治疗效果不明显.1周前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活动后胸闷、气促,于外院接受对症处理(具体药物不详),症状无缓解,遂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门诊以"2型糖尿病,血管炎?,心力衰竭"收入院.既往患小儿麻痹症遗留右侧肢体无力.7年前因糖尿病住院同时发现高血压,平时服用硝苯地平降压治疗,近3日未服用降压药物.患者自患糖尿病以来,较注意饮食,平时煮饭均是沥米饭(先将米用开水煮至半熟,再将米捞起沥干,上锅蒸熟),较少食用肉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并发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并发股骨颈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2-2017-05诊治的5例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并发股骨颈骨折,2例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1例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5分,随访期间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1例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后随访3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2分.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随访2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79分;患者左髋部出现弹响,X线片未显示假体松动,考虑髂胫束撞击综合征.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随访5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78分.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5分,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并发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萎缩侧,骨折移位不明显者可选择内固定治疗,骨折移位明显者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需根据患肢外展肌力、股骨近段髓腔情况选择合适的假体类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脊髓灰质炎疫苗类型及河北省应用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其病原体是肠道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经污染的食物、生活用品等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小儿麻痹症好发于1~5岁儿童,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只有少数感染者因病毒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导致肢体肌肉弛缓性麻痹.1954年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 首次出现,1960年脊髓灰质炎口服活疫苗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 研制成功,我国自1962年使用OPV减毒活疫苗以来,脊髓灰质炎在我国的传播及其发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近些年仍有相关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播的报道,河北省于2016年5月开始实行IPV+OPV的免疫策略,现将脊灰疫苗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