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填植骨并部分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1、C3.2型骨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骨折端充填植骨、部分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1、C3.2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我们采用Henry入路,部分保留旋前方肌,骨折断端复位后遗留的骨缺损采用同种异体骨充填植骨,辅助复位并起支撑作用,并采用掌侧柱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67例桡骨远端粉碎伴塌陷骨折患者。其中55例患者获得随访,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根据AO分型,C3.1型33例,C3.2型22例。其中31例合并尺骨远端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 d,平均3.6 d。术后复查X线片明确骨折愈合情况,测量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恢复及维持情况。采用Cooney评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本组5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复查X线片提示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9个月;无内固定失效、骨折移位及螺钉继发穿出关节面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桡骨高度、掌倾角和尺偏角均较术后无明显丢失,根据Cooney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43例,良8,可4例,优良率为92.72%。结论:对于桡骨远端C3.1、C3.2型骨折,充填植骨部分保留旋前方肌结合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有利于粉碎骨折及塌陷关节面的复位及复位后的维持,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腕关节镜下经尺骨掌侧入路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偏掌侧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经尺骨掌侧(ulnar palmer,UP)入路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偏掌侧损伤(即Palmer 1B掌侧及1C型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我们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经UP入路"由外向内"修复TFCC偏掌侧损伤患者10例。根据术前临床检查及镜检,桡尺远侧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稳定者经关节囊缝合,不稳定者经骨缝合。术后采用VAS评分、PRWE评分、握力比(患侧与健侧比值)及活动度(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及腕关节桡尺偏)评价疗效。结果:Palmer 1B型掌侧损伤8例,其中术前检查提示DRUJ不稳定6例,经骨缝合;DRUJ稳定者2例,经关节囊缝合。Palmer 1C型损伤2例,DRUJ均稳定,经关节囊缝合。所有伤口均Ⅰ期愈合。平均随访(20.1±6.3)个月,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经统计学分析,术前术后VAS评分、PRWE评分、握力比、前臂旋转及腕关节桡尺偏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术后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UP入路修复TFCC偏掌侧损伤安全、可靠,疗效满意;既可经关节囊修复浅层韧带撕裂,又可经骨重建深层韧带解剖止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舟骨-月骨掌侧脱位伴尺骨茎突骨折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37岁,因工地坠落伤致右腕畸形,肿胀疼痛伴活动受限急诊入院。临床检查:右腕掌侧隆起、肿胀,皮肤完整无破损。右腕桡侧痛(+),右手感觉麻木,桡动脉可触及,右手各指毛细血管反应正常。右腕主动屈伸活动受限,桡偏、尺偏活动受限,右手各指关节及掌指关节自主活动良好。右腕X线、CT示:考虑右腕舟状骨骨折、右腕月骨脱位,右尺骨茎突骨折(图1)。入院诊断:右腕经舟骨月骨掌侧脱位,右尺骨茎突骨折。完善术前检查后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采用腕背侧及腕掌侧联合入路手术,腕背部经舟月间隙稍偏尺侧做"S"形切口,腕掌侧做"Z"形切口,见腕关节囊掌侧破裂,术中注意保护血管神经肌腱,显露腕关节囊,打开腕管,见月骨完全脱位到尺骨头掌侧,嵌顿于尺神经、尺动脉深面,正中神经局部见明显压迹,仅余部分桡腕掌侧韧带与月骨舟骨相连。暴露舟骨骨折端,直视下复位舟骨、月骨,术中注意保护舟骨月骨相连软组织,舟骨骨折予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月骨脱位予复位后克氏针固定月三角关节、头钩关节、舟月关节、舟头关节。术中透视确认位置满意,骨折及脱位复位满意(图2),依次修复舟月韧带、月三角韧带及腕关节囊,冲洗止血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逐层缝合皮肤。尺骨茎突骨折予高分子夹板外固定治疗,术后1个月拆除外固定夹板,指导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6周拆除内固定克氏针。定期随诊指导患者进行锻炼,术后15个月来院复查(图3),骨折端愈合良好,关节均在位,月骨及舟骨未见坏死表现。Mayo评分95分,右腕关节尺偏、桡偏:42.8°、15.4°;屈曲、背伸:62.6°、45.2°;旋前、旋后:70°、90°(图4)。疼痛VAS评分为1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张力带技术固定尺骨茎突对合并Ⅱ型尺骨茎突骨折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研究C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Ⅱ型(Hauck分型)尺骨茎突基底骨折时,克氏针张力带技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骨科收治的87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同时合并Ⅱ型尺骨茎突基底骨折患者资料,男性32例,女性55例;年龄28~68岁,平均56.3岁;摔伤40例,高处坠落伤47例.根据尺骨茎突骨折是否固定分为固定组(46例)、对照组(41例),桡骨远端骨折均采用Henry入路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固定组行尺骨茎突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对照组给予前臂旋后位经皮自尺骨向桡骨克氏针间接固定.术后1d及1、3、12个月分别记录患者患肢功能参数(掌屈、背伸、旋前、旋后)、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定期复查腕部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记录患肢腕尺侧疼痛发生率,关节功能评价使用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上肢功能(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16.4个月.两组桡骨远端骨折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固定组尺骨茎突均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发生;对照组骨性愈合24例(其中畸形愈合14例),不愈合17例.术后1d、1个月,固定组患肢功能参数(掌屈、背伸、旋前、旋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固定组掌屈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背伸角度及手指TA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掌屈角度及手指TA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所有时间节点旋后角度固定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d固定组VAS高于对照组,此后的时间节点固定组VAS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显示固定组尺侧旋转疼痛发生率(15.2%,7/46)明显低于对照组(51.2%,21/41,P<0.05),Gartland-Werley评分、DASH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骨折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尺骨茎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能够明显提高桡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降低尺骨茎突畸形愈合、不愈合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DVR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估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系统(DVR system)在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及其治疗效果.[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29~68岁,平均51.21岁.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三维CT重建评估骨折情况.原始骨折根据AO分型标准,A2型3例;A3型6例;B1型6例;B2型8例;B3型5例;C1型4例;C2型4例;C3型2例.所有桡骨远端骨折均寻原骨折线复位或截骨矫正畸形,其中单纯掌侧入路DVR固定31例;掌、背联合入路掌侧DVR固定7例;尺骨远端骨折钢板固定2例,克氏针固定3例;桡尺远侧关节克氏针固定3例.18例骨缺损采用自体骨移植.[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发生.术后随访18~36个月,平均27.83个月,所有骨折均在6个月内愈合,其中解剖复位30例.本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和第18个月时的PRWE平均分数分别为22.9和18.6.手术合并症主要包括:螺钉过长穿入伸肌间隔2例;骨折复位丢失2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尺骨撞击综合征1例.[结论]采用DVR系统手术治疗是矫正移位明显、畸形严重的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肘前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采用肘前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3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24~ 64岁,平均32.4岁.右侧24例,左侧19例.18例为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23例合并桡骨头骨折,2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骨折按O'Driscoll分型:Ⅰ型4例,Ⅱa型3例,Ⅱb型9例,Ⅱc型17例,Ⅲa型6例,Ⅲb型4例.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40°~90°[(64±18)°],旋转范围60°~ 130°[(83±15)°].均采用肘前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切口愈合、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应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 ~24个月,平均15.7个月.手术时间36~ 86 min,平均52 min.术中出血量10 ~50 ml,平均20 ml.末次随访时,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示指、中指掌侧麻木,术后2个月随访时感觉恢复.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86°~145°[(117±14)°],旋转范围114°~155°[(132±1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根据MEPS评定:优14例,良27例,中4例,优良率为91%. 结论 采用肘前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可有效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手术入路简单,术中显露充分、可直视下复位或重建,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掌侧微创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小切口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pronator quadratus,PQ)T型钢板内固定和经Henry入路传统方法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将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20例)和传统组(20例),分别行小切口掌侧入路保留PQ的T型钢板内固定(微创组),和经Henry入路切断PQ的传统方法内固定(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尺骨茎突高度、掌侧倾斜角度,及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手腕运动功能、握力、腕关节患者自评量表(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y score,VAS)进行评估.结果 微创组最终入组17例,传统组最终入组1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类以及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创组的切口长度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P<0.001).两组术前尺骨茎突高度、背侧成角角度、桡侧成角角度无差异(P>0.05),术后微创组的尺骨茎突高度明显短于传统组(P<0.001),而背侧成角角度(P=0.05)、桡侧成角角度(P>0.05)无差异.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的手腕运动功能、握力、PRWE功能评分及VAS疼痛评分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术后1、3月微创组的疼痛更轻,术后3、6月微创组的PRWE评分更低,且微创组的旋转功能优于传统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切口掌侧入路保留PQ的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术微创,疤痕较小,且能恢复良好的腕关节旋转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背侧入路楔形植骨治疗背伸成角型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总结背侧入路楔形植骨治疗背伸成角型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 采用背侧入路楔形植骨治疗17例背伸成角型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患者.测量并比较手术前后X线片上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短缩的变化,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腕关节DASH评分的变化.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掌倾角、桡骨短缩术后第2天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尺偏角术后第2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例患者腕关节旋后受限,1例患者切口红肿.未发生切口感染、植骨延迟愈合、尺骨撞击综合征及伸肌腱断裂等并发症.腕关节DASH评分由术前55~80(67.06±7.0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10~20(15.00±3.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背侧入路楔形植骨是治疗背伸成角型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有效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头骨折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11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5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头骨折,选择掌侧Henry入路复位桡骨远端骨折,然后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作尺侧略偏背侧纵形切口,剥离部分骨膜,显露尺骨头骨折并复位;8例采用掌指骨T形锁定钢板固定,钢板远端在远端关节面下方2~3 mm,可以使用支撑螺钉同定.7例采用小型角稳定钢板同定,钢板钩尖勾住尺骨茎突,确保钢板不影响旋转活动.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12~24)个月.末次随访前臂旋转功能:旋前30°~80°,平均51.7°;旋后40°~90°,平均61.3°.尺骨头骨折与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尺骨头骨折愈合时间3~18个月,平均7.6个月.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的尺骨头骨折需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可选用掌指骨锁定钢板或小型角稳定钢板同定,骨折复位同定可靠后有利于骨折愈合,进而恢复前臂旋转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Bryan-Morrey入路垂直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Bryan-Morrey入路垂直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6采用Bryan-Morrey入路切开复位垂直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0例AO-C型肱骨髁间骨折,切口从肘关节上方8 cm处开始至尺骨鹰嘴尖外侧并延伸至尺骨干近端,适当游离尺神经远近端,松解内侧肌间隔,打开肱三头肌内外侧及间隙,显露肱骨干远端及髁上部分,对肱三头肌在尺骨鹰嘴的附丽点进行处理,形成厚3~5 mm、直径2 cm的翻转骨片,保留肱三头肌与翻转骨片的连续性,复位并临时固定髁间骨折块,垂直放置肱骨远端外侧钢板和内侧钢板,肱骨远端解剖重建后复位翻转骨片.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12~18)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满意,骨折愈合时间为2.5~3.5个月,平均3个月.1例术后出现肘关节僵硬,肘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于术后5个月行肘关节松解术,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满意.术后12个月上肢功能DASH评分为10~28分,平均18.5分.术后12个月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为82~94分,平均88.9分.结论 采用Bryan-Morrey入路垂直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髁间骨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Bryan-Morrey入路的解剖结构和操作技术,进而最大限度保护肘关节伸肘装置,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