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一掌侧横切口入路与改良Henry入路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单一掌侧横切口入路与改良Henry入路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创伤骨科采用经单一掌侧横切口入路或改良Henry入路联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8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25例,女57例;年龄(53.8±12.7)岁。按照手术切口不同,分为单一横切口组( n=42)和改良Henry组( n=40)。记录并比较患者致伤原因、受伤部位、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AO分型、手术止血带时间、切口长度、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SAS & OSAS)、末次随访时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 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8.2±3.5)个月随访。随访期间单一横切口组1例出现正中神经掌皮支损伤,无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效及肌腱损伤等其他并发症。单一横切口组切口长度[(2.4±0.9)cm]显著短于改良Henry组[(5.3±1.6)cm];单一横切口组OSAS评分[(8.1±4.2)分]和PSAS评分[(10.1±5.8)分]均优于改良Henry组[(10.3±5.7)、(14.7±6.4)分],以上项目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止血带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及末次随访时DASH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改良Henry入路相比,单一掌侧横切口的微创入路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更美观,且术后患者也可以迅速恢复工作和学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5 mm微创Henry入路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15 mm微创Henry入路植入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可行性、注意事项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AO/ASIF分型,A2型1例,A3型6例,B3型5例,C1型4例,C2型6例,C3型3例。术中应用15 mm微创Henry入路植入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最终长度、术后第一天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及切口并发症,采用末次随访时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对患侧腕关节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6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时间为7.3周。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1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2.0%。结论:经掌侧15 mm微创Henry入路植入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安全、可行,且固定可靠。该入路兼具微创与美观,符合极微创理念,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充填植骨并部分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1、C3.2型骨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骨折端充填植骨、部分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1、C3.2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我们采用Henry入路,部分保留旋前方肌,骨折断端复位后遗留的骨缺损采用同种异体骨充填植骨,辅助复位并起支撑作用,并采用掌侧柱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67例桡骨远端粉碎伴塌陷骨折患者。其中55例患者获得随访,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根据AO分型,C3.1型33例,C3.2型22例。其中31例合并尺骨远端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 d,平均3.6 d。术后复查X线片明确骨折愈合情况,测量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恢复及维持情况。采用Cooney评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本组5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复查X线片提示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9个月;无内固定失效、骨折移位及螺钉继发穿出关节面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桡骨高度、掌倾角和尺偏角均较术后无明显丢失,根据Cooney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43例,良8,可4例,优良率为92.72%。结论:对于桡骨远端C3.1、C3.2型骨折,充填植骨部分保留旋前方肌结合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有利于粉碎骨折及塌陷关节面的复位及复位后的维持,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保留旋前方肌改良Henry入路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与Henry入路切开旋前方肌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2月— 2018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浙江省丽水市青田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42例;年龄60~79岁[(66.5±5.6)岁]。骨折AO分型:B1型16例,B2型15例,B3型11例,C1型12例,C2型14例,C3型10例。40例采用改良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钢板内固定(改良组);38例采用Henry入路切开旋前方肌掌侧钢板内固定(传统组)。观察两组骨折愈合、内固定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2个月腕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前臂旋转角度、握力等;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12个月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5.2±6.3个月)]。术后3个月骨折均愈合。钢板内固定位置良好,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肌腱损伤并发症。传统组2例出现腕管综合征,Ⅱ期行内固定去除腕管松解后缓解。改良组VAS术后1周[(6.17±0.40)分]、1个月[(5.54±0.40)分]、3个月[(3.18±0.30)分]低于传统组[分别为(6.80±0.45)分、(6.08±0.70)分、(3.75±0.40)分]( P<0.05)。改良组前臂旋转角度术后1周[(49.4±17.5)%]、1个月[(66.7±14.3)%]、3个月[(87.3±7.2)%]大于传统组[分别为(40.3±13.2)%、(54.2±18.7)%、(80.7±8.1)%]( P<0.05)。术后12个月两组VAS及前臂旋转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两组握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DAS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传统Henry入路切开旋前方肌比较,改良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结合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早期旋转功能,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Henry切口于桡骨外侧放置干骺端钢板治疗近端桡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采用Henry入路显露并将干骺端接骨板置于桡骨外侧固定治疗近端桡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间北京积水潭医院采用Henry入路显露并将干骺端钢板置于桡骨外侧固定治疗的5例近端桡骨干骨折(近端桡骨干骨折定义为骨折累及范围位于桡骨粗隆至旋前圆肌止点之间)的患者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16~59岁,平均41.4岁;左侧3例,右侧2例。术后规律随访和记录患者影像学资料、骨折愈合时间、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功能障碍评分(Quick-DASH)、Anderson标椎以及Grace和Eversmann标准评定疗效。结果:5例患者术后获7~16个月(平均10.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6个月。肘关节屈曲平均146°,伸直平均-2°,旋前平均77°,旋后平均88°。术后VAS评分:4例为0分,1例为1分。末次随访时Quick-DASH评分平均4.1分;根据Anderson标准评估疗效:5例均为优;根据Grace和Eversmann标准评估疗效:优4例,良1例。无一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采用Henry切口显露并将干骺端钢板置于桡骨外侧固定是治疗近端桡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Henry入路前关节囊横切松解下移选择性后关节囊纵切桡骨头套入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Henry入路前关节囊横切松解下移选择性后关节囊纵切桡骨头套入改良方法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疗效。方法:2013年2月至2019年12月,采取肘关节后入路尺骨截骨矫形内固定、Henry入路前关节囊横切松解下移选择性后关节囊纵切桡骨头套入的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29例。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4岁3个月至13岁5个月,平均8岁4个月,BadoⅠ型20例,Bado Ⅲ型9例,手术距离骨折发生时间3~48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时间小于24个月组患儿21例,大于24个月组患儿8例,术后随访4~27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按照Mackay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9例患儿术中予以尺骨截骨成角延长钢板内固定序贯肘关节前上方关节囊横切松解下移卡压环状韧带后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稳定性测试,8例患儿屈肘关节时出现桡骨头前方脱位,其中受伤时间小于24个月的患儿1例,大于24个月的患儿7例,采取选择性后关节囊纵行切开松解环状韧带修复后桡骨头恢复稳定性。所有患儿术后未出现关节活动疼痛症状,无桡神经深支损伤症状。患肢的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进,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前平均的90.17°提高到术后的121.10°,前臂旋转活动度术前平均91.21°增加至121.55°。按照Macky标准优良率达100%,其中19例为优,10例良好。拍摄X线片随访观察:肱桡关节关系对应良好,尺骨截骨断端愈合满意,无骨不愈合、异位骨化、内固定松动脱出、桡骨头脱位或半脱位。结论:肘关节Henry入路前关节囊横切松解下移选择性后关节囊纵切桡骨头套入方法治疗儿童陈旧孟氏骨折,其环状韧带再利用、操作创伤小、降低术后桡骨头再脱位风险等优点,是一种值得临床探讨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腕关节镜下保留旋前方肌1 cm小切口微创入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保留旋前方肌1 cm小切口微创入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收治63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保留旋前方肌1 cm小切口微创入路手术28例,术中使用腕关节镜辅助;采用传统Henry入路手术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资料。结果:63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微创组的手术时间(90.0±7.2) min,较传统组(55.0±5.7) min有所增长( P<0.05)。术后随访6~13个月,平均8.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现伤口感染、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时间推移,所有纳入患者的VAS评分、腕关节各向活动度均逐步得到改善。术后3 d、1周时微创组VA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3.8±2.2) vs (6.6±2.3), P=0.026;(3.2±1.4) vs (5.7±2.8), P=0.041];术后1、3、6个月时两组差异均无显著变化( P>0.05)。术后1周时微创组屈伸、旋转活动度明显优于传统组[(90.0±13.8)° vs (81.0±7.6)°, P=0.017;(79.6±9.2)° vs (61.1±15.6)°, P<0.001];术后3个月时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微创组优良率为25/3(89.2%),传统组为29/6(82.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39)。 结论:保留旋前方肌1 cm小切口微创入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与可靠性,同时具备创伤小、恢复快、疼痛期短等优点,且改善了术后的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改良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肇庆市中医院收治的84 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 例)和对照组(42 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Henry入路离断旋前方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Quick-DASH)评分、腕关节功能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评分、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简称Mayo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 1、6 个月,观察组患者Quick-DASH、PRWE及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ayo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 1 个月:t=3.293、4.123、2.902、2.366,P=0.002、P<0.001、P=0.005、P=0.020;术后 6 个月:t=4.877、4.136、2.139、2.695,P<0.001、P<0.001、P=0.035、P=0.009);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7.1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23.81%(χ2=4.459,P=0.035).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改良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更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促进上肢功能及腕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张力带技术固定尺骨茎突对合并Ⅱ型尺骨茎突骨折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研究C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Ⅱ型(Hauck分型)尺骨茎突基底骨折时,克氏针张力带技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骨科收治的87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同时合并Ⅱ型尺骨茎突基底骨折患者资料,男性32例,女性55例;年龄28~68岁,平均56.3岁;摔伤40例,高处坠落伤47例.根据尺骨茎突骨折是否固定分为固定组(46例)、对照组(41例),桡骨远端骨折均采用Henry入路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固定组行尺骨茎突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对照组给予前臂旋后位经皮自尺骨向桡骨克氏针间接固定.术后1d及1、3、12个月分别记录患者患肢功能参数(掌屈、背伸、旋前、旋后)、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定期复查腕部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记录患肢腕尺侧疼痛发生率,关节功能评价使用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上肢功能(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16.4个月.两组桡骨远端骨折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固定组尺骨茎突均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发生;对照组骨性愈合24例(其中畸形愈合14例),不愈合17例.术后1d、1个月,固定组患肢功能参数(掌屈、背伸、旋前、旋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固定组掌屈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背伸角度及手指TA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掌屈角度及手指TA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所有时间节点旋后角度固定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d固定组VAS高于对照组,此后的时间节点固定组VAS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显示固定组尺侧旋转疼痛发生率(15.2%,7/46)明显低于对照组(51.2%,21/41,P<0.05),Gartland-Werley评分、DASH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骨折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尺骨茎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能够明显提高桡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降低尺骨茎突畸形愈合、不愈合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肱桡肌腱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探讨肱桡肌腱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改良 Henry 入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1 月收治的 31 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男 12 例,女 19 例;年龄22~65 岁,平均 48.16 岁;道路交通伤 6 例,摔伤 22 例,高处坠落伤 3 例;均采用肱桡肌腱入路、保留旋前方肌.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观察骨折愈合、内置物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别采用 Dienst 评分评价末次腕关节功能、前臂旋转角度观察术后腕关节活动度.结果 手术时间 35~55 min,平均 47.42 min;术中出血量 20~35 ml,平均 23 ml;随访时间 1 年以上.骨折块均获得良好愈合,愈合时间 11~14 周,平均11.75 周.术区皮肤愈合良好,无严重神经、血管损伤,术后不同时间段患者腕关节正侧位显示,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 2.86、0.224、5.56,P = 0.73、0.80、0.09),未见其角度丢失及骨折再次移位.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13.86,P<0.01).术后不同时间段前臂旋前角度和旋后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65.66、288.42,P 均<0.01).末次随访根据 Dienst 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其中优 13 例,良 15 例,可 3 例,优良率为90%(28/31).6 例患者在取出内固定装置时发现旋前方肌未出现萎缩.结论 行改良 Henry 入路切开肱桡肌腱后保留旋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骨折复位满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可获得良好腕关节功能且内固定位置未见丢失,是临床上可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