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J管留置时间对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分析术前留置双J管的时长对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2021 年 2 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 167 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留置双J管后消除明显感染症状,然后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或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根据双J管留置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 d)和研究组(>7 d),分别为 74 例和 93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结果、无石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所有患者的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本次研究共检出 71 株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3.38%),其中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 3 种.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留置双J管前和留置双J管后第 7 天时的尿白细胞水平和血白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均在留置 7d后较留置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 1 个月内无石率相似(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在暂时性低热、发热、血尿、输尿管穿孔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是尿路刺激征和尿路感染在研究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留置双J管的时长对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治愈率无显著影响,但是较长的双J管留置时间会增加患者术后出现尿路刺激征和尿路感染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肾盂鳞状细胞癌漏诊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肾盂鳞状细胞癌(SCC)发病率低,由于其临床表现和传统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临床上诊断十分困难。本文报告1例既往有双肾结石多次手术史的患者,因右肾输尿管结石、左肾复杂性结石、慢性肾功能不全、尿路感染等先后两次入院。其间共行6次手术,其中第1次住院19 d,分别行右输尿管镜取石术和右肾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20 d后第2次入院,共进行4次左肾PCNL,住院27 d。两次住院期间,3次尿路增强CT检查均未报告肿瘤。患者第4次行左肾PCNL后仍持续发热,抗感染治疗无效。临床考虑左肾盂肿瘤,与患者沟通后建议切除左肾。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盂SCC。左肾切除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术后10 d出院,术后3个月因全身多发转移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突破性尿路感染的风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发生突破性发热性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诊断的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电话随访,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将随访过程中发生突破性发热性UTI的患儿作为研究组,未发生突破性发热性UTI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140例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女童62例,男童78例;首次发生UTI的中位年龄为4个月;双侧膀胱输尿管反流76例,单侧膀胱输尿管反流64例;高级别膀胱输尿管反流65例(65/140,46.4%);存在膀胱直肠功能障碍50例(50/140,35.7%);其中68例(68/140,48.6%)至少经历1次突破性发热性UTI,72例(72/140,51.4%)在诊断VUR后口服预防剂量抗生素期间无UTI。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为高级别VUR、输尿管远端直径比(ureteral diameter ratio,UDR)及是否存在膀胱直肠功能障碍(bladder-bowel dysfunction,BBD)与突破性发热性UTI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高级别VUR( OR=2.942,95% CI:1.219~7.099, P=0.016)、UDR( OR=1 313.746,95% CI:35.720~48 318.362, P<0.001)是VUR发生突破性发热性UTI的相关因素。 结论:高级别膀胱输尿管反流和输尿管远端直径比大于0.330是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发生突破性发热性UTI的相关因素,临床应积极治疗,严密监控,防止发生肾功能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肠代输尿管术治疗输尿管长段狭窄的应用经验和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在上尿路修复和重建中应用肠道的经验,探讨肠代输尿管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38例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男66例,女72例。年龄(35.54±21.35)岁,其中儿童9例,年龄(10.78±4.41)岁。输尿管狭窄位于左侧65例,右侧38例,双侧34例。孤立肾12例。输尿管上段狭窄26例,中段狭窄2例,下段狭窄24例。输尿管全长狭窄14例,输尿管多发狭窄54例。术前留置肾造瘘管22例,留置双J管88例。术前行B超、增强CT、CTU、MRU、顺行和逆行造影检查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为(15.93±4.67)cm。术前血肌酐(93.94±37.13)μmol/L,尿素氮(5.91±1.99)m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83.53±25.18)ml/min。孤立肾患者术前血肌酐(104.83±69.14)mol/L,尿素氮(7.33±2.90)mmol/L,eGFR(64.53±14.46)ml/min。本研究138例,接受回肠代输尿管术(回肠组)123例,术中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14.48±6.28)cm,选取回肠段长度(20.67±11.20)cm,替代输尿管长度(22.97±8.09)cm;Yang-Monti回肠代输尿管术(Yang-Monti回肠组)7例,术中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15.43±4.35)cm,截取回肠段(3.00±0.58)段,每段回肠段长度2.5~3.0 cm,重建回肠段长度(16.83±3.97)cm,重建回肠替代输尿管长度(11.50±5.65)cm;Yang-Monti结肠代输尿管术(Yang-Monti结肠组)8例,术中测量输尿管狭窄长度(6.00±0.93)cm,截取结肠段(2.75±0.46)段,每段结肠段长度1.5~2.0 cm,重建结肠段长度(5.13±1.13)cm,重建结肠替代输尿管长度(4.88±1.46)cm。Yang-Monti回肠组与回肠组术中测量的输尿管狭窄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900);Yang-Monti结肠组与回肠组术中测量的输尿管狭窄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2);Yang-Monti回肠组( P=0.0001)和Yang-Monti结肠组( P=0.0003)与回肠组替代的输尿管长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种术式术后留置术区引流管、尿管、输尿管内支架管,术前留置的肾造瘘管术后保留。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发生并发症。Yang-Monti回肠组手术时间(376.40±202.80)min、Yang-Monti结肠组手术时间(626.30±224.20)min,与回肠组手术时间(286.80±97.24)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294, P=0.0001);Yang-Monti回肠组术中出血量(314.30±213.50)ml、Yang-Monti结肠组术中出血量(210.00±96.07)ml,与回肠组术中出血量(183.90±199.70)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971, P=0.7157)。所有患者出院前肌酐(84.45±28.51)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39);尿素氮(5.79±2.61)mmol/L( P=0.6684),eGFR(89.11±25.17)ml/min( P=0.150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孤立肾患者出院前肾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Yang-Monti回肠组和回肠组的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0.00±5.35)d和(9.24±6.45)d( P=0.7599),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3.17±4.79)d和(17.61±10.29)d( P=0.2973),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9.86±9.34)d和(16.02±10.70)d( P=0.35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Yang-Monti结肠组和回肠组的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4.88±7.81)d和(9.24±6.45)d( P=0.0202),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8.88±2.80)d和(17.61±10.29)d( P=0.0188),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4.88±17.04)d和(16.02±10.70)d( 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Yang-Monti回肠组1例术后第2天发生低钾血症,予静脉滴注氯化钾纠正。回肠组5例术后第2天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予纠正。回肠组6例、Yang-Monti回肠组1例术后尿管中发现黏液样分泌物,Yang-Monti结肠组8例术后尿管中发现白色絮状物,予保持尿管通畅。回肠组5例、Yang-Monti回肠组1例、Yang-Monti结肠组1例术后出现尿瘘,其中回肠组1例再次手术调整双J管后治愈,其余均保守治疗并延长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后治愈。13例术后发热,予敏感抗生素后治愈。33例发生尿路感染,26例使用抗生素治疗,10例尿培养阳性,予敏感抗生素治疗;7例未使用抗生素治疗,6例术后尿常规提示白细胞异常,尿培养阴性。8例失访。130例术后随访2~36个月。肌酐(93.00±31.14)μmol/L( P=0.8279),eGFR(83.10±24.32)ml/min( P=0.9138),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素氮(6.82±2.46)m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2)。孤立肾患者手术前后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未发生电解质异常。1例出院后7 d因黏液堵塞尿管发生尿潴留,导致输尿管膀胱吻合口3 cm尿囊肿,更换尿管后消失。并发输尿管结石、肾结石各1例,再次行输尿管镜治疗。13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同侧肾轻度积水。16例尿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其中8例尿培养提示细菌感染,7例予敏感抗生素治疗。 结论:对于上尿路修复重建手术,回肠代输尿管术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安全有效;Yang-Monti回肠或结肠代输尿管术也是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康复医学科中老年脑出血患者并发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康复医学科中老年脑出血住院患者并发尿路感染(UT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7例,结合临床表现及近期尿常规、尿培养结果,确诊UTI 24例,分为UTI组(24例)和非UTI组(53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瘫痪侧别、脑出血部位及类型、有无意识障碍、瘫痪下肢Brunnstrom分期、基础疾病个数、并发症情况(有无气管切开、留置尿管、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此次发病后有无康复干预、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尿常规、尿培养等临床资料。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出血并发UTI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瘫痪侧别、意识障碍、下肢Brunnstrom分期、气管切开、留置尿管、肺部感染、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钠、尿酸、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可能与脑出血患者UTI发生有关( 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95%CI)=1.207(1.022-1.424), P=0.026]、右侧瘫痪[OR(95%CI)=0.20(0.001-0.650), P=0.028]、D-二聚体[OR(95%CI)=1.403(1.003-1.961), P=0.048]与脑出血并发UTI有关。 结论:年龄增加和D-二聚体高是脑出血患者并发UTI的独立危险因素,右侧瘫痪患者UTI的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信迪利单抗在晚期胰腺癌多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初步观察信迪利单抗在晚期胰腺癌多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的8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病理类型均为腺癌。治疗方案为信迪利单抗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三线及以上治疗。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评价临床疗效,统计客观缓解、疾病控制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采用常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CTCAE)5.0评估不良反应并分级。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8例患者中,1例部分缓解(PR),1例疾病稳定(SD),6例疾病进展(PD);客观缓解1例,疾病控制2例。中位PFS时间为2.0个月(95% CI 0.6~3.4个月),中位OS时间为3.5个月(95% CI 2.2~4.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3例),皮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尿路感染、高尿酸、高血糖、肾功能不全各1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未发生3~4级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好转。 结论:多线治疗后进展的晚期胰腺癌患者有可能从信迪利单抗治疗中获益,且不良反应多可耐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早期导尿管去除方式用于肝胆胰外科老年男性患者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早期导尿管去除方式用于肝胆胰外科老年男性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男性患者3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前列腺增生A组62例及无前列腺增生A组62例采用常规导尿管去除法,前列腺增生B组110例及无前列腺增生B组110例采用改良后的导尿管去除法,对比四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无前列腺增生B组主观舒适度评分为(0.86±0.13)分,明显低于其他三组的(2.08±0.31)分、(2.10±0.32)分、(2.04±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9.560、29.187、38.940,均 P<0.05);无前列腺增生B组排尿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7.409、24.691、27.409,均 P<0.05);前列腺增生B组尿路刺激征和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84%、3.23%,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A组的17.74%、12.90%及无前列腺增生A组的15.45%、1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153、4.349、3.916、4.828,均 P<0.05);无前列腺增生B组尿路刺激征和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2%、2.73%,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A组的17.74%、12.90%及无前列腺增生A组的15.45%、1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4.390、12.962、6.859、8.713,均 P<0.05);无前列腺增生B组的导尿管排出时间为(7.48±2.40)s,明显短于前列腺增生B组的(14.27±4.1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914, P<0.05)。 结论:无前列腺增生的肝胆胰外科手术老年男性患者运用改良导尿管去除法的护理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观舒适度、排尿情况,降低尿路刺激征和尿路感染发生率,且导尿管排出时间较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膀胱憩室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膀胱憩室是黏膜通过膀胱壁薄弱的固有肌层凸出而形成的疝,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膀胱憩室。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为体检发现或在诊治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膀胱憩室多发于男性,多由下尿路梗阻引起,严重的憩室会引起反复尿路感染甚至癌变,需行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尾部重复综合征临床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病例回顾及文献复习,探讨尾部重复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例尾部重复综合征的临床资料。1例男患儿,出生时即发现会阴两处肛门开口,6个月时门诊就诊,骶尾部MR发现患儿腰骶部椎管内脂肪瘤并脊髓栓系,9个月时因排便困难入院。造影显示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重复畸形,横结肠扩张,肠镜检查示重复结肠内被覆正常肠道黏膜。阴茎头可见两处尿道外口,逆行尿路造影显示膀胱为双腔,尿道重复,静脉肾盂造影示上尿路未见异常,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为独立双腔,每个腔有各自尿道,腔内各有一个输尿管开口,尿动力学检测未见异常。结果:患儿6个月时给予椎管内脂肪瘤切除+脊髓栓系松解+硬脊膜修补术;9个月时行腹腔镜降结肠、乙状结肠隔膜切除术+后矢状位肛门重建术+结肠造瘘术,术后2个月复查肛门外观良好,返院行横结肠封瘘术,术后1年排便每天1次或隔天1次,成形大便,肛门功能评分Baylor评分31分。每两周复查尿检,无尿路感染,基于尿动力学检查正常,给予临床观察。结论:尾部重复综合征是一种罕见重复畸形,术前充分评估,按步骤、多学科联合纠正畸形,效果良好。排便、排尿功能是首要考虑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超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医院感染组(简称院感组)和无医院感染组(简称无院感组),院感组根据临床结局再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χ 2检验、 t检验、非参数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及医院感染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共纳入115例超早产儿,院感组67例(58.3%),其中1例放弃治疗,存活组54例,死亡组12例;无院感组48例。院感组中10例发生2次以上医院感染,共81例次,例次感染率为70.4%(81/115),其中晚发型败血症48例(41.7%),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4例(12.2%),肺炎13例(11.3%),尿路感染和鹅口疮各1例(0.9%)。达全肠内营养时间长、合并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emodynamic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hsPDA)是超早产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与无院感组相比,院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100.0%比70.8%)、死亡率(17.9%比2.1%)更高( P<0.05)。脓毒性休克是超早产儿医院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超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达全肠内营养时间长和合并hsPDA是超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医院感染的超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死亡率较高,脓毒性休克是医院感染的超早产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