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中国40岁及以上女性家庭烹饪油烟暴露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我国≥40岁女性家庭烹饪油烟的暴露现状及特征。方法:数据来源于2019-2020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125个监测县(区)的≥40岁常住居民,通过面对面询问调查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和家庭烹饪油烟暴露等相关信息。将家庭烹饪油烟暴露信息完整的女性37 164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复杂加权分析方法,从烹饪时间、烹饪环境和自报烹饪油烟暴露分析不同特征女性家庭烹饪油烟暴露情况。结果:2019年我国≥40岁女性的每天做饭和经常做饭比例分别为83.9%(95% CI:82.1%~85.7%)和4.5%(95% CI:3.8%~5.2%),其中每天做饭女性的日均做饭时长为1.8 h,日均做饭时长>2.0 h者占31.1%,做饭女性平均累计做饭年数为32.8年。做饭女性使用通风装置的比例为79.3%,厨房与起居室未分开的比例为3.2%。华南、西北地区女性厨房与起居室未分开比例分别为8.9%和7.2%,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P=0.036)。女性自报烹饪油烟暴露率为81.0%(95% CI:79.3%~82.7%)。乡村、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职业为农林牧渔水利业的女性,每天做饭比例、日均做饭时长、累计做饭年数、厨房与起居室未分开比例及自报烹饪油烟暴露率较高,做饭时使用通风装置的比例较低(均 P<0.001)。 结论:我国女性的家庭烹饪油烟暴露严重,仍有部分女性做饭时未采取任何通风措施,应重视女性尤其是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女性的家庭烹饪油烟暴露及其健康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居室内PM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居室内PM2.5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4-5月,选取北京城区和郊区24户住宅,对室内和室外空气中PM2.5进行检测和数据采集,并对居室特征及人员时间活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室内外PM2.5浓度日均值分别为(75.5+59.4)、(68.7+59.0)μg/m3,二者呈正相关(P<0.05).室内PM2.5浓度与室内外温差、室外风速呈负相关(P<0.05),与室外相对湿度呈正相关(P<0.05).不同厨房类型、窗户类型、楼层、朝向的居室PM2.5浓度的室内/室外比值(I/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式厨房、推拉窗、低楼层、东西朝向的居室PM2.5的I/O值更高.静坐、走动、运动、炒(炸)、炖(熬)、手动打扫时段的I/O值均高于睡觉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人、吸烟、蒸(焖)、机械打扫时段的I/O值与睡觉时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时间内室内外PM2.5污染严重,室外环境及气象条件、居室特征、室内人员活动均可能影响室内PM2.5浓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07-2016年济南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2007—2016年济南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CO)中毒事件资料,掌握其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依据《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监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07—2016年济南市共报告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3 311起,发病4 794例,死亡161人,病死率3.36%.96.22% (3 186/3 311)的中毒事件发生在家庭内,99.88%(3 307/3 311)的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为未分级事件.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集中发生在冬季夜晚,高峰为每年11月—3月.发生在街道和乡镇的中毒事件引起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6.00, P > 0.05).结论 为减少事件发生,应改造取暖设施,将炉灶至于居室之外,外接暖气片,或实施集中供暖;在居民家庭内推广安装CO报警器;在冬季燃煤取暖期广泛开展预防非职业性CO中毒宣传教育活动,尤其是在气温达到低谷前的12月.早发现,早抢救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宜兴市新装修居室内空气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宜兴市新装修居室室内空气污染水平和分布状况,研究居室装修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为有效防治室内空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采用酚试剂法测定甲醛,气相色谱法测定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结果 宜兴市2012年-2016年室内空气中甲醛的超标率达17.76%,最大检出浓度超过国家标准5倍以上,rvOC的超标率达65.88%,最大检出浓度超过国家标准15倍以上.各种污染物的超标率均为豪华装修>中档装修>简单装修.客厅墙面材质的不同,对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影响没有明显特征.进家具前后污染物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宜兴市室内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超标情况严重,并且未见逐年降低趋势,装修工艺、材料、家具、装修后时间等是影响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的主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兰州市代表性城区居民时间活动模式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兰州市居民时间活动模式,为精确评估城市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6年10-11月,选取兰州市代表性生活与工业城区共709户1 727名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城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征居民活动模式的差异,并估算其居室内甲醛致癌风险.结果 兰州市成年居民10-11月工作日、休息日总室内活动时间分别为1 239和1 275 min/d,总室外活动时间分别为136和102 min/d,交通时间分别为65和63 min/d.男性及技术工人室外时间较长,老年人及离退休人员在家时间较长,服务人员和办公人员室内工作时间较长,中青年人及技术工人交通出行时间较长.成年男性居室内甲醛致癌风险为3.51×10-4,成年女性为3.41×10-4,均超过1.00×10-6安全限值.结论 大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价及防控工作要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特征人群的时间活动模式,以提高评价的精确性和防控的可靠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兰州市小学生家庭室内空气甲苯浓度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室内环境安全关系着人群健康.近年来室内苯系物的污染逐渐严重,甲苯作为常见的室内污染苯系物,对人体危害较大.但是,关于室内甲苯浓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兰州市住宅内甲苯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两个兰州市的环境监测站点,以距离这两个站点最近的两所小学作为被调查小学,两所小学中共60户学生家庭作为被调查家庭,在2018年8—11月(非采暖季)对其进行室内环境问卷调查,并于2018年8—11月(非采暖季,n=60)与2019年1—3月(采暖季,n=57)对其居室内苯、甲苯以及二甲苯(合称三苯)浓度进行测定.利用配对t检验比较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室内三苯浓度的差异,对不同居室特征下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室内甲苯浓度的差异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对室内污染物甲苯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非采暖季:苯、甲苯、二甲苯平均质量浓度(后简称浓度)分别为0.009、0.009、0.003 mg·m-3,三苯浓度均未超标.采暖季:甲苯平均浓度为0.283 mg·m-3,苯和二甲苯平均浓度分别为0.008、0.001 mg·m-3;有2户住宅甲苯浓度超标,超标率为3.5%,苯和二甲苯均未超标.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室内甲苯和二甲苯浓度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83,P=0.023;t=12.700,P=0.001),室内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3,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采暖季,房屋所在楼层≤7、房屋近五年内无装修、房屋出现发霉的居室室内甲苯浓度高于房屋楼层>7、有装修、无发霉者(P<0.05);但房屋累计使用时间、房屋与机动车道的距离、室内是否有地毯、室内是否使用空调、开窗通风频率、平均每周在家做饭次数不同与室内甲苯浓度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房屋出现发霉现象与采暖季室内甲苯浓度呈正相关关系(b=2.968,P=0.003);其他变量与室内甲苯浓度的关系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采暖季,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各变量与室内甲苯浓度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市住宅内苯系物污染较轻,室内甲苯浓度升高与房屋发霉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江苏省昆山市新装修住宅室内甲醛的污染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随着新装修居室越来越多,室内甲醛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的]了解江苏省昆山市新装修居室内甲醛污染水平及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昆山市新装修或重装修居民住房40户,调查房屋基本情况,并分别在2019年冬季(1—2月)和夏季(7—8月)检测室内温湿度和甲醛浓度.冬夏两季分别设置检测点162个,采集甲醛样本324个.[结果]冬夏两季甲醛质量浓度分别为(0.0219±0.0119)、(0.0963±0.1072)mg·m-3,夏季高于冬季(Z=-5.484,P<0.001),冬夏季超标率分别为0.0%、28.3%,最大值为1.0403 mg·m-3,超标10.4倍.冬夏两季甲醛浓度在住宅类型、住宅档次、房间数量、装修风格、房屋面积、装修花费、检测时是否入住及取暖方式的分布上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甲醛浓度在不同房间类型间(H=8.800,P=0.030)和装修家具是否以新家具为主间(Z=9.259,P<0.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甲醛浓度与温度在冬夏两季均呈正相关(冬季:r=0.288;夏季:r=0.151;P<0.05),与湿度在冬季呈负相关(r=-0.243,P<0.05),在夏季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841).冬季检测时距装修完成时间平均为130.1 d,夏季为303.3 d,冬夏两季均未发现随装修完成时间的延长,甲醛浓度有降低的趋势(均P>0.05).[结论]昆山市新装修居室内甲醛浓度夏季高于冬季.随着温度的升高,甲醛浓度会明显升高.新家具的使用与昆山市甲醛污染可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我国城市住宅室内空气中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s)是室内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物,长期暴露在TVOCs浓度超标的环境下,会对人体产生急性和慢性的不良健康影响.为了解我国城市住宅室内空气TVOCs污染特征,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Web of Science和PubMed中2000—2021年公开发表的城市住宅室内TVOCs的相关文献,分析了我国城市住宅室内TVOCs的污染特征及主要来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住宅室内环境空气TVOCs浓度均值范围为0.18~1.45 mg·m?3,存在分布范围广,超标普遍的现象.且不同居室中,卧室、书房、厨房中TVOCs浓度相对偏高.装修装饰材料以及入住后的人为活动等室内源是城市住宅室内TVOCs的主要来源,且TVOCs浓度在装修完工后4~6个月下降幅度最大.但延长装修完工后入住时间并不是有效去除室内TVOCs的最佳方法,特别是针对超标严重的区域,需要通过减少污染源以降低室内TVOCs浓度.对于室内环境空气TVOCs的研究,还需在室内外TVOCs的浓度比值和对室内人类活动等污染来源解析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18S和28S rDNA基因的房舍甲螨DNA条形码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18S和28S rDNA基因应用于房舍甲螨物种鉴定的有效性及适用性.方法 2021年2-10月在安徽省部分地区(亳州、阜阳、淮南、滁州、合肥、芜湖、铜陵、安庆和黄山等9市)的居室、农舍及仓储等房舍采集灰尘并分离甲螨,利用形态学特征鉴定螨种,提取单只甲螨基因组DNA,PCR扩增甲螨18S rDNA,28S rDNA D3和D8基因片段并测序.从GenBank下载房舍甲螨基因序列,用MEGA X软件进行序列特征分析和遗传距离计算,并通过ABGD网站进行DNA条形码间隙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甲螨的系统进化树.结果 共采集甲螨53只,经形态学鉴定属于3科5属5种,分别为滑菌甲螨(15只)、盛若甲螨(9只)、新小奥甲螨(10只)、棒梳枝奥甲螨(10只)和间新美奥甲螨(9只).从该5种甲螨扩增获得18S rDNA、28S rDNA D3和D8基因单倍型分别为7、5和11条;从GenBank中共下载房舍甲螨序列42条.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8S rDNA、28S rDNA D3和D8基因长度分别为442~590、247~331、270~283 bp,GC含量分别为 45.6%、52.2%和 57.5%,变异率分别为 17.6%、21.4%和 21.7%.18S rDNA、28S rDNA D3 和 D8 基因种内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001、0.001和0.005,种间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064、0.115和0.109,种间遗传距离平均值均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平均值(10倍以上).DNA条形码间隙分析结果显示,18S rDNA和28S rDNA D3基因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存在重叠区,28S rDNA D8基因则存在明显DNA条形码间隙.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房舍甲螨科属分类阶元聚类结果与形态学聚类结果一致,金黄缝甲螨和淡红缝甲螨在18S rDNA基因系统进化树显示聚集在一起,无法分开;28S rDNA D3基因系统进化树呈现出交叉类聚.结论 18S rDNA、28S rDNA D3和D8基因能够有效地用于房舍甲螨的物种鉴定,28S rDNA D8基因适合于低分类阶元螨种的鉴定,18S rDNA和28S rDNA D3基因适合于高阶元螨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