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市大气PM2.5中金属污染特征及慢性健康风险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了解南京市大气PM2.5及其中金属成分的污染特征,分析金属来源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价,为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做好人群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每月10-16日开展PM2.5采样,分别采用称重法和电感耦合离子质谱法测定PM2.5质量浓度及金属含量,利用富集因子法分析金属成分的污染来源,利用慢性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金属成分的呼吸暴露风险.结果 2021年南京市江北新区和江宁区两个监测点的PM2.5年均浓度中位数分别为39 μg/m3、36μg/m3,江北新区PM2.5年均浓度高于江宁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3,P=0.047),两个监测点不同季度的PM2.5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高浓度均在第一季度,最低浓度均在第三季度.两个监测点PM2.5中Cd、Se、Tl这3种金属成分的质量浓度均为江北新区高于江宁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监测点PM2.5中金属成分的富集因子值均超过10,提示污染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两个监测点金属成分的非致癌风险值均小于1,可认为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非致癌健康风险.江北新区As、Cd、Cr和江宁区As、Cr的终生超额致癌风险介于10-6~10-4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之间,表明这些金属成分对人群具有潜在致癌风险.Cr的致癌风险最大,其次是As.结论 本次调查的两个监测点大气PM2.5中金属成分多源于人为污染,其非致癌风险较低,部分金属成分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室内大气PM2.5中重金属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大气PM2.5污染及危害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富集的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由于人类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大气PM2.5中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具有极大威胁.该文总结了室内大气PM2.5及其中的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分布规律,归纳了室内大气PM2.5中重金属浓度影响因素、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等研究进展,提出了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室内大气PM2.5中重金属污染研究进行了展望,有利于室内大气PM2.5中重金属污染合理评估以及标准完善,为防治室内颗粒物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青少年抑郁症快感缺失的评估与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快感缺失作为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几乎每天均存在的、显著的兴趣与愉悦感的缺失。快感缺失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具有强相关性,常提示预后不佳及社会功能受损。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快感缺失症状的报告率超过50%,其症状表现与成人存在差异。然而目前主流的评价快感缺失的工具均是为成人设计的,这些工具是否完全适用于青少年值得商榷。目前针对青少年抑郁症快感缺失症状的识别、评估及干预方面的研究数据均较缺乏。本文主要探讨青少年抑郁症快感缺失的症状学特点、测评工具及治疗方法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精神科临床医生、心理治疗师及研究者们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肾损伤早期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SAP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6月间浙江省荣军医院收治的295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61例)和非AKI组(2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SAP并发AKI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R软件建立预测SAP并发AKI的Nomogram模型。绘制模型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AKI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Ranson评分,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休克、机械通气例数及外周血乳酸(BLA)、肌酐(Scr)、尿素氮(BUN)、CRP、降钙素原(PCT)、胱抑素C(Cys C)水平均较非AKI组显著增高,血钙水平较非AKI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 OR=1.185,95% CI 1.074~1.308, P=0.001)、Ranson评分( OR=12.668,95% CI 5.102~31.456, P<0.001)、Scr( OR=1.028,95% CI 1.002~1.054, P=0.034)、PCT( OR=4.298,95% CI 1.379~13.395, P<0.001)及Cys C( OR=38738.38,95% CI 43.190~347459.41, P<0.001)是SAP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血钙( OR=0.0001,95% 0.000~0.048, P<0.001)是SAP并发AKI的独立保护性因素。以上述6项因素为参数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预测AKI发生的AUC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87、99.0%和98.5%;在验证集分别为0.976、98.6%和94.2%。 结论:成功建立了SAP并发AKI的早期预测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SAP并发AKI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临床护士隐性缺勤现状及影响因素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临床护士隐性缺勤的发生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12月,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PsyclNFO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1年11月30日,搜集关于临床护士隐性缺勤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篇横断面研究,13 535名临床护士。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护士隐性缺勤评分为17.99分[95% CI(17.02~18.95), P=0.000]。亚组分析显示,在2020年前发表的相关文献数据( ES=19.28,95% CI:18.41~20.15, P=0.000),以及年龄在36~ 40岁( ES=19.27,95% CI:17.35~21.19, P=0.000)、女性( ES=17.04,95% CI:14.70~19.39, P=0.000)、中专学历( ES=21.01,95% CI:17.76~24.26, P=0.007)、已婚( ES=17.49,95% CI:15.13~19.85, P=0.000)、工作5~ 10年( ES= 17.78,95% CI:16.54~19.02, P=0.000)、合同制( ES=17.05,95% CI:15.23~18.87, P=0.000)、儿科( ES= 16.65 ,95% CI:15.31~17.99, P=0.000)和欧洲地区( ES=21.21,95% CI:20.50~21.93, P=0.000)的护士群体中隐性缺勤评分更高。 结论:临床护士隐性缺勤风险较高,受多种因素影响。管理者应当关注护士身心健康,尽早识别高危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护士隐性缺勤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营养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网站、专业协会网站及UpToDate、PubMed、BMJ、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中华医学会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检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15日,由3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6篇、专家共识7篇、系统评价6篇。通过对纳入文献的证据进行提取和整合后,最终从组建多学科营养支持团队、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定及内容、营养支持目标、营养支持方式、术前营养支持、术后营养支持、健康教育及随访8个方面汇总了29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29条最佳证据,护理人员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标准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方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临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减轻代谢性心血管疾病负担,从科学运动开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续增长,近年来已成为城乡居民主要的疾病负担。以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为代表的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已对居民健康造成重大威胁。作为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身体活动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然而我国成年居民运动不足的问题仍较突出。通过系统、科学的运动评估以及心肺功能测试为受检者量身打造运动处方是心血管健康的关键。心肺运动测试能综合评价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生理以及骨骼肌系统对同一运动应激的整体反应,全面客观地把握患者的运动反应、心肺功能储备和功能受损程度,是综合判断心肺功能最准确的检查,也是实施心肺康复的客观依据。在科学运动处方指导下的合理运动势必成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围手术期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对术中知晓和术后谵妄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作用于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的苯二氮?类药因良好的镇静、催眠、抗焦虑作用而常作为术前用药和麻醉时使用。虽然其顺行性遗忘作用可能会阻止术中知晓的发生,但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该类药物使用导致谵妄的风险增加已不再符合医疗标准。因此,2018年围手术期脑健康倡议对术后神经认知障碍风险和谵妄患者避免使用苯二氮?类药。然而,在没有加权考虑围手术期苯二氮?类药物使用的风险和益处的情况下,其围手术期的安全性仍存在不确定性。该研究通过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评估围手术期苯二氮?类药物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智能配餐系统联合膳食习惯授权赋能教育干预在晚期肺癌营养风险筛查高风险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智能配餐系统联合膳食习惯授权赋能教育干预在晚期肺癌营养风险筛查高风险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确诊的80例晚期肺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营养指导,观察组采用智能配餐系统联合膳食习惯授权赋能教育干预,均持续行护理干预3个月。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后,采用饮食依从态度量表评估患者的饮食态度与行为的变化;采用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价量表(PG-SGA)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变化;抽取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铁蛋白(Fer)水平评估患者营养水平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接受态度、健康态度、自理态度以及社会限制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的体重、症状、摄食情况、活动和身体功能、疾病与营养需求、代谢需要、体格检查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的血清ALb、Hb、Fe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智能配餐系统联合膳食习惯授权赋能教育可有效改变晚期肺癌营养筛查高风险患者的饮食行为和态度,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WARM模型的早期跨学科姑息疗法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WARM(whole,assessment,revaluation,management)模型的早期跨学科姑息支持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疼痛和营养状况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初诊为晚期NSCLC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标准抗肿瘤治疗组(SC组, n=30)和早期姑息治疗组(EPC组, n=30)。SC组患者接受标准抗肿瘤治疗;EPC组除接受标准抗肿瘤治疗外,还接受由肿瘤专科医师、姑息治疗护士、营养医师以及心理医师组成的多学科团队提供的综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评分]、心理状况[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以及患者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9(PHQ-9)]、营养状况[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价量表(PG-SGA)]及癌性疼痛评分[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 结果:最终共45例患者完成6个月治疗,男24例,女21例,年龄38~82(60.5±1.7)岁;EPC组23例,SC组22例。EPC组治疗后6个月FACT-L量表得分为(122.3±1.6)分,优于SC组的(111.8±2.1)分( P<0.001)。EPC组与SC组相比具有更轻的HADS 焦虑量表评分:(1.1±0.3)比(2.9±0.4)分( P<0.001),更轻的HADS 抑郁量表评分:(0.7±0.3)比(3.6±0.4)分( P<0.001)。EPC组患者无抑郁率为100.0%(23/23),优于SC组的45.5%(10/22)( P<0.001)。SC组治疗后重度营养不良率为40.9%(9/22),中度营养不良率为50.0%(11/22),无营养风险率为9.1%(2/22);EPC组治疗后中度营养不良率为60.9%(14/23),无营养风险率升高为39.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患者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40)。 结论:基于WARM模型的早期跨学科姑息支持治疗可以提高NSCLC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和营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