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和局限性星形细胞胶质瘤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21年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首次将胶质瘤分为成人型和儿童型,并根据肿瘤的生长浸润情况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成人型胶质瘤和儿童型胶质瘤在临床病理特征、分子改变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其中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包括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IDH突变伴1p/19q联合缺失的少突胶质细胞瘤、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3种主要类型。局限性星形细胞胶质瘤指的是相对局限的生长模式,包括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具有毛样特征的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脊索样胶质瘤、星形母细胞瘤伴MN1改变6种主要类型。本文就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关于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和局限性星形细胞胶质瘤进行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胶质母细胞瘤脂肪酸合酶调控巨噬细胞M1极化影响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中脂肪酸合酶(FASN)表达对巨噬细胞U937极化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GBM细胞(U87和LN229)构建稳定干扰FASN的细胞株,获得干扰RNA对照组(sh-con,即U87sh-con组、LN229sh-con组)和敲低FASN实验组(sh-FASN,即U87sh-FASN组、LN229sh-FASN组),收集以上4组的细胞上清液(GBM细胞条件培养基)后分别与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后的U937巨噬细胞共培养(共培养后的细胞上清为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再分别将4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与GBM细胞(U251)进行共培养。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和(或)细胞免疫荧光(IF)实验检测U87sh-con、U87sh-FASN、LN229sh-con、LN229sh-FASN 4组细胞中FASN蛋白的表达情况及GBM条件培养基与U937细胞共培养后环氧合酶2(COX-2)、精氨酸酶1(ARG1)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CCK-8实验检测敲低FASN后U87和LN229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实验检测4组GBM条件培养基与U937细胞共培养后成熟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巨噬细胞M1表型标志物CD11c、COX-2及M2表型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0(IL-10)、ARG1的表达情况;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4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对U25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统计学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成功构建了FASN蛋白稳定敲低的U87、LN229细胞株,WB和IF结果均显示,与对应细胞的sh-con组相比,U87、LN229细胞sh-FASN组的FASN蛋白表达均降低(均 P<0.05);CCK-8结果显示,48 h时U87sh-con组与U87sh-FASN组细胞活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88.391±10.032)%对比(547.009±1.860)%, P=0.002];24、48 h时LN229sh-con组与LN229sh-FASN组细胞活力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4 h:(235.033±1.598)%对比(218.026±3.593)%;48 h:(441.190±5.196)%对比(388.306±9.887)%;均 P<0.05),而8、12 h时U87、LN229细胞sh-con组与sh-FASN组细胞活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qRT-PCR结果显示,与U937细胞相比,经诱导分化后的U937细胞及其分别与4组GBM细胞条件培养基共培养后的细胞中CD68的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均 P<0.05);且与对应细胞的sh-con组相比,U87、LN229细胞sh-FASN组的CD11c、COX-2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均 P<0.05);而IL-10、ARG1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WB结果显示,与对应细胞的sh-con组相比,U87、LN229细胞sh-FASN组COX-2蛋白表达均升高(均 P<0.05),而ARG1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ranswell小室迁移、侵袭实验结果均显示,与对应细胞的sh-con组比较,U87、LN229细胞sh-FASN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与U251细胞共培养后的穿膜细胞数均减少(均 P<0.05)。 结论:GBM细胞FASN表达下调可促进巨噬细胞M1极化,进而抑制GBM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同源盒基因C10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同源盒基因C10(HOXC10)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与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分析HOXC10在高级别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和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按照HOXC10-siRNA转染操作说明书分别将HOXC10-siRNA 1(HOXC10-siRNA 1组)、HOXC10-siRNA 2(HOXC10-siRNA 2组)和siRNA NC(NC组)转染至U251细胞,在转染组中分别加入100 ng/ml重组蛋白趋化因子配体2(reCCL2),记为HOXC10-siRNA 1+reCCL2和HOXC10-siRNA 2+reCCL2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HOXC10 mRNA和目的蛋白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多因子检测各组细胞中趋化因子的表达。共孵育实验检测HOXC10和趋化因子配体2(CCL2)招募并极化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的作用。结果:TCGA数据库高级别脑胶质瘤中HOXC10中位表达水平(8.51)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1.00, P<0.001),CGGA数据库高级别脑胶质瘤中HOXC10中位表达水平(0.83)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0.00, P<0.001)。TCGA数据库HOXC10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28.2%)低于HOXC10低表达者(78.7%, P<0.001),CGGA数据库HOXC10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20.3%)低于HOXC10低表达者(58.0%, P<0.001)。HOXC10-siRNA 1组和HOXC10-siRNA 2组细胞迁移数[分别为(45±3)个和(69±4)个]均低于NC组[(159±3)个,均 P<0.05]。HOXC10-siRNA 1组和HOXC10-siRNA 2组48 h细胞迁移率[分别为(15±2)%和(28±4)%]低于NC组[(80±5)%,均 P<0.05]。HOXC10-siRNA 1组和HOXC10-siRNA 2组细胞中Vimentin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41 740.00±34 024.56和94 655.00±5 687.97,N-cadherin的表达水平分别为76 810.00±14.14和94 254.00±701.45,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分别为75 786.50±789.84和107 296.50±9 614.53,均低于与NC组(分别为233 768.50±34 114.37、237 154.50±24 715.50和192 449.50±24 178.10,均 P<0.05)。HOXC10-siRNA 1组和HOXC10-siRNA 2组细胞(96 h)吸光度值(分别为0.44±0.05和0.32±0.02)低于NC组(0.92±0.12,均 P<0.05),HOXC10-siRNA 1组和HOXC10-siRNA 2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23±1.24)%和(13.81±2.16)%]高于NC组[(4.60±0.07)%,均 P<0.05]。HOXC10-siRNA 1组和HOXC10-siRNA 2组U251细胞中CCL2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71.63±44.27和371.66±50.21,低于NC组(933.93±29.84,均 P<0.05),CCL5(分别为234.81±5.95和232.62±5.72)、CXCL10(分别为544.13±48.14和500.87±15.65)、CXCL1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15.75±15.30和176.18 ±16.49)均高于NC组(分别为9.98±0.71、470.54±18.84和13.55±0.73,均 P<0.05)。HOXC10-siRNA 1组和HOXC10-siRNA 2组招募CD14 + THP1细胞数分别为(159.33±1.15)个和(170.67±1.15)个,低于NC组[(360.00±7.81)个,均 P<0.05];HOXC10-siRNA 1组和HOXC10-siRNA 2组招募CD14 + THP1细胞数分别为(159.33±1.15)个和(170.67±1.15)个,低于HOXC10-siRNA 1+reCCL2组和HOXC10-siRNA 2+reCCL2组[分别为(287.00±3.61)个和(280.67±2.31)个,均 P<0.05]。HOXC10-siRNA 1组和HOXC10-siRNA 2组细胞中肿瘤生长因子β表达水平(分别为0.30±0.02和0.28±0.02)低于NC组(1.06±0.10,均 P<0.05),HOXC10-siRNA 1组和HOXC10-siRNA 2组细胞中NOS2表达水平(分别为11 413.95±1 911.85和5 894±945.21)高于NC组(13.39±4.32,均 P<0.05)。 结论:HOXC10在脑胶质瘤中高表达,且与脑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有关。敲低HOXC10的表达可降低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转移能力。HOXC10在脑胶质瘤微环境中可能通过促进CCL2的表达进而招募并极化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即M2型巨噬细胞从而发挥免疫抑制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突变在脑胶质瘤分子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探讨端粒酶反转录酶( TERT)启动子突变在脑胶质瘤分子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脑胶质瘤的135例患者,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其胶质瘤相关分子特征,分析 TERT启动子突变与其他胶质瘤分子特征以及肿瘤病理学类型的关系,从而探讨 TERT启动子突变在胶质瘤分子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135例患者中,35例(25.9%)存在 TERT启动子突变,且 TERT启动子突变与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有关( χ2=14.190, P<0.001),而与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 χ2=0.827, P=0.363)。在世界卫生组织(WHO) Ⅱ级和Ⅲ级 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以及WHO Ⅳ级 IDH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组(简称星形-突变型组)中, TERT启动子的突变率低于WHO Ⅱ级和Ⅲ级的 IDH突变伴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型少突胶质细胞瘤组(简称少突组)以及WHO Ⅳ级 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 IDH野生型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和 IDH野生型胶质肉瘤组(简称胶母-野生型组)(均 P<0.001),而少突组与胶母-野生型组之间 TERT启动子突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WHO Ⅱ级和Ⅲ级星形细胞瘤患者中,无一例同时存在 TERT启动子突变与IDH基因突变。 结论:TERT启动子突变主要存在于 IDH突变伴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型少突胶质细胞瘤以及 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 TERT启动子突变与IDH基因突变同时存在可能能够排除WHO Ⅱ、Ⅲ级星形细胞瘤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BRAF V600E突变的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BRAF V600E突变的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 eGBM)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2019年确诊的16例BRAF V600E突变的eGBM,总结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分子遗传学改变。结果:患者年龄7~61岁,中位年龄31.5岁。其中男性4例,女性12例,男女比1∶3。11例为初诊病例,5例为复发病例。肿瘤多位于大脑半球,以额叶多见,平均直径4.6 cm(2.0~8.0 cm)。镜下表现为排列紧密的上皮样肿瘤细胞或横纹肌样肿瘤细胞呈片状或巢团状分布。肿瘤细胞形态较一致,胞膜明显,胞质嗜酸性,核偏位,空泡状,部分细胞可见核仁,核分裂活跃。所有病例均可见栅栏状/凝固性坏死;多数病例可见肾小球样微血管增生,部分病例可见多核瘤巨细胞。2例有局灶肉瘤样形态,3例可见局灶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样形态。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Olig2和p53,Ki-67阳性指数10%~50%,仅1例ATRX蛋白表达缺失。Sanger测序显示16例均检出BRAF V600E突变,5例同时检出TERT基因启动子第228位点或第250位点突变,所有病例均未检出IDH1(R132)和IDH2(R172)位点突变。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3例患者进行了术后辅助放化疗。15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89个月(中位时间10个月),其中7例患者于术后1~37个月死亡,另有5例复发。年龄<35岁的患者总生存期明显长于≥35岁的患者( P=0.014),但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32)。 结论:BRAF V600E突变的eGBM好发于中青年女性。镜下以形态较一致的上皮样肿瘤细胞为主,需与横纹肌样脑膜瘤、间变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转移癌、黑色素瘤等鉴别。部分病例可观察到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样区,提示二者起源可能相关。此类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大部分患者在短期内复发或死亡,但年轻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微环境CC趋化因子受体2的预后价值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BM)肿瘤微环境(TME)中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及其功能。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收集161例GBM患者169个GBM样本,应用R4.1.0软件ESTIMATE算法计算TME中的免疫成分和基质成分比例,分别表示为免疫评分和基质评分,根据两个评分的中位值,将169个GBM样本分为各评分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各84个(等于中位值者不参与分组);采用limma程序包获得两个评分的高分组与低分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错误发现率(FDR)<0.05],通过Venn程序获得两个评分共同上调和共同下调的DEG。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免疫评分、基质评分共同上调和共同下调DEG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取连接度排在前30位的基因;通过R4.1.0软件对免疫评分和基质评分间共同上调和共同下调DEG进行TCGA数据库161例GBM患者总生存(OS)的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获得对OS有影响的DEG;将PPI分析和Cox回归分析筛选的DEG取交集,即预后核心基因。根据TCGA数据库GBM样本预后核心基因中位表达值,将161例患者分为预后核心基因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等于中位值的患者不参与分组),各80例;通过R4.1.0软件对两组患者OS进行Kaplan-Meier分析;应用GSEA 4.2.1软件对两组TCGA数据库中GBM患者有转录组数据的所有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获得两组基因主要功能富集情况。采用CIBERSORT算法对TCGA数据库169个GBM样本肿瘤浸润免疫细胞(TIC)亚群比例准确性进行检验,筛选得到57个GBM样本,分析这些样本中预后核心基因不同表达水平的样本间水平有差异的免疫细胞及与预后核心基因的表达相关的免疫细胞,采用Venn程序取差异水平免疫细胞与有相关性的免疫细胞的交集,得到GBM中与预后核心基因表达相关且水平有差异的TIC。结果:基于TCGA数据库GBM样本免疫评分和基质评分,共筛选出两个评分共同上调和共同下调DEG共693个。将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获得的78个与OS相关的DEG与PPI网络分析获得的30个DEG取交集后,确定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为预后核心基因( HR=1.294,95% CI 1.060~1.579, P=0.011)。CCR2高表达的GBM患者的OS较CCR2低表达差( P=0.009);GSEA分析显示,CCR2高表达组基因主要富集于免疫相关通路,低表达组基因主要富集于代谢相关通路。筛选出的57个GBM样本中,CCR2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间3种免疫细胞水平均存在差异(均 P<0.05),CCR2表达与9种免疫细胞水平相关(均 P<0.05);Venn程序分析得到GBM中与CCR2基因表达相关且水平有差异的3种TIC,其中,M2型巨噬细胞与CCR2表达呈正相关,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活跃NK细胞与CCR2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CCR2可能是GBM的TME中预后相关的核心基因,依据CCR2水平有助于预测GBM的TME状态及患者预后,有望为GBM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总结分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脑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glioblastoma、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metabolize、radiochemotherapy、targeted therapy"为英文关键词,以"胶质母细胞瘤、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代谢、放化疗、靶向治疗"为中文关键词,检索PubMed和知网数据库2005-01-01-2023-12-31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GBM中TAMs的来源与极化;(2)TAMs对GBM细胞的影响;(3)GBM微环境代谢对TAMs的影响;(4)TAMs作为GBM治疗的靶点及其对放化疗的影响.排除标准:(1)内容重复的文献;(2)研究资料不完善的文献;(3)与本文关联性较小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58篇.结果 TAMs分为2种不同的极化表型,既抑制肿瘤生长的M1表型和促进肿瘤生长的M2表型,M1/M2极化是一个动态可逆的过程.TAMs在GBM组织中大量存在,其中M2型TAMs占比较高.TAMs与GBM细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TAMs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与侵袭,维持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并导致治疗抗性,与GBM的不良预后相关;肿瘤细胞的异常代谢亦可改变微环境,影响TAMs的表型极化.TAMs是GBM 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结论 在GBM中,TAMs能促进GBM的增殖、侵袭、血管形成和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发挥促肿瘤作用.放疗或放化疗联合TAMs靶向治疗能使GBM患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靶向TAMs的治疗策略在未来将使更多的GBM患者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观察及分子遗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GCG)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 月—2023 年2 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3 例GC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 例GCG中,1 例位于额叶,2 例位于颞叶.组织学特征多为奇异性具有丰富嗜酸性细胞质的多核巨细胞,偶尔伴有丰富的网状蛋白纤维.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2 例肿瘤细胞表达GFAP、ATRX、INI1、p53;1 例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vimentin、Olig2;2 例不表达CK;2 例 1p19q无缺失;Ki-67 增殖指数分别为20%、40%和60%.分子检测发现3 例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2、2 例H3F3A、2 例BRAF及2 例TERT为野生型;2 例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MGMT)发生甲基化.2 例进行二代基因测序,其中1 例检测到TP53 基因错义突变及 7 号染色体发生扩增.另外 1 例未检测到致病性基因变异.检测到RB1 基因无义突变,TP53 及POLE基因临床意义不明的错义突变.随访期间 1 例发生两次局部复发.结论 GCG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具有巨型瘤巨细胞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及一定特征的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需与类似形态的胶质肉瘤及伴有间变特征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等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纤连蛋白是一种大脑血管结构特异性基因并在胶质瘤中异常高表达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ECM)中的重要蛋白—纤连蛋白(FN1)在正常脑组织及胶质瘤中的表达模式,特别是在不同类型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根据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在正常人类和小鼠大脑组织中,FN1在不同类型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胶质母细胞瘤(GBM)单细胞测序数据中,FN1在不同类型细胞中的表达.最后,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研究FN1蛋白在正常大脑及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特别是在血管结构的表达.结果 在人类和小鼠的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中,FN1有一致的表达模式,都是特异性的高表达于血管结构细胞,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周细胞.而在GBM的单细胞测序数据中,FN1不仅高表达于血管内皮和周细胞,还高表达于肿瘤细胞等其他类型的细胞,包括胶质瘤干细胞(GSC)、免疫细胞等.进一步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证实了FN1在正常大脑高表达于血管结构,而在高级别胶质瘤中,除高表达于血管结构外,还高表达于肿瘤细胞.结论 FN1在正常大脑组织是一类在血管结构特异性高表达的分子,而在GBM中,则异常表达于肿瘤细胞、干细胞、免疫细胞等,反应了GBM肿瘤细胞的高度异质性和可塑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H3和IDH野生型弥漫性儿童型高级别胶质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H3和IDH野生型弥漫性儿童型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病理科诊断的6例H3和IDH野生型弥漫性儿童型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检测GFAP、Olig2、Syn、NeuN、IDH1、H3K27M等蛋白的表达,FISH法检测EGFR、MYCN基因扩增,Sanger测序检测IDH、H3F3A、TERT基因突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组6例患者年龄范围5~11岁,中位年龄7.5岁.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男女比1∶2.临床症状表现为肢体乏力、偏瘫、呕吐、抽搐、视物模糊等.肿瘤发生部位:5例位于幕上,1例位于幕下脑干和小脑.组织学形态:3例表现为高级别胶质瘤形态学特征,其中2例伴有瘤巨细胞;2例表现为胚胎性肿瘤样特征,1例同时具有高级别胶质瘤及胚胎性肿瘤样形态学特点.5例伴有微血管增生和(或)坏死;1例间质黏液变/微囊形成.免疫表型:肿瘤细胞GFAP(6/6)和Olig2(6/6)部分或局灶阳性,Syn(3/6)和NeuN(1/6)局灶或散在阳性,IDH1、H3K27M、H3G34V 和 H3G34R 均阴性,ATRX、H3K27me3、INI1、BRG1 均弥漫阳性(6/6).p53 阳性 5%~95%不等,Ki67 增殖指数40%~90%.分子检测示6例均为IDH1/2和H3F3A野生型;2例MYCN扩增;2例EGFR扩增伴多倍体;1例同时伴有EGFR扩增和MYCN扩增;1例PDGFRA扩增.治疗及随访情况,术后放疗和(或)替莫唑胺化疗;3例于术后1~5个月死亡;2例存活,随访截至2024年1月,分别随访4个月和7个月;1例失访.结论 H3和IDH野生型弥漫性儿童型高级别胶质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组织学表现为胶质母细胞瘤样或胚胎性肿瘤样特征,根据分子遗传学特征分为RTK1、RTK2、MYCN三种分子亚型,其中 MYCN亚型预后最差.诊断时应注意与其他儿童型或成人型高级别胶质瘤及胚胎性肿瘤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