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入性人田鼠巴贝虫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例患者长期居住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急性起病,抵达中国后因发热伴贫血、黄疸就诊,血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mNGS)检测出田鼠巴贝虫,外周血涂片示部分红细胞内见寄生虫,确诊为人田鼠巴贝虫病,予米诺环素联合克林霉素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提示入境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时,需了解当地流行病学特征,可选择mNGS进行病原学检测。此外,米诺环素是否可作为治疗巴贝虫病的备选药物尚需进一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珠海市首例输入性人田鼠巴贝虫感染病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患者,男,67岁,美籍华人,2023年8月28日晚(美国当地时间)出现发热症状,最高体温39.7 ℃.于8月29日在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就诊,胸片提示双侧磨玻璃影,诊断为肺炎,予以阿奇霉素、苯佐那酯、阿莫西林、愈创木酚口服治疗.患者于8月31日(北京时间)到达珠海,因持续发热,于9月1日前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就诊.患者长期居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巴贝虫流行州),有虫子叮咬史.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3.00 g/L↓,嗜酸粒细胞0.00 × 109/L ↓.尿常规示尿隐血4+↑,尿蛋白2+↑.血涂片镜检可见红细胞内有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虫体.血样荧光定量PCR扩增显示巴贝虫阳性.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出1 338 308条田鼠巴贝虫序列.予米诺环素(每次0.1 g,12 h 1次)+克林霉素(每次0.6 g,6 h 1次)抗感染治疗.9月11日,患者好转出院.出院前血常规示血红蛋白76.00 g/L,血小板计数208.00 × 109/L,谷丙转氨酶39.60 U/L,谷草转氨酶37.20 U/L.出院后2个月随访,患者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犬及犬寄生蜱的巴贝虫检测和系统发育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了解江西南昌某警犬基地犬及犬寄生蜱的巴贝虫感染情况,并分析阳性样本的巴贝虫系统发育情况.方法 2022年8-10月在南昌某警犬基地,采集犬血液标本及犬体表蜱,采用靶向巴贝虫属18S rRNA、ITS-1、COX1、HSP70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及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调查宿主犬52只,采集到犬血样标本47份,寄生蜱264只,经鉴定均为血红扇头蜱,分成110个待测蜱标本.2份蜱标本检测出巴贝虫DNA,阳性率为1.82%;而犬血液标本未检出.基于巴贝虫属18S rRNA、ITS-1、COX1、HSP70基因扩增的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本研究中鉴定出的2株巴贝虫与韦氏巴贝虫(Babesia vogeli)聚集在同一分支.结论 南昌某警犬基地犬体表蜱存在韦氏巴贝虫(B.vogeli)感染,对周边动物有潜在感染的风险,应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以多脏器梗死为特征的人感染巴贝虫1例
编辑人员丨2024/6/22
患者,女,58岁,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人,农民.2023年6月4日因胆管癌在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腹腔内出血,经输血等治疗后仍有活动性出血.6月9日行剖腹探查术,术后反复出现腹部隐痛,7月中下旬出现呕吐、发热,最高体温40 ℃.8月13日拟"腹腔感染"转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1.75 × 1012/L,血红蛋白49g/L,重度贫血;总蛋白60.5 g/L,白蛋白31.4 g/L,低蛋白血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轻度增高;腹部CT检查显示脾大,脾多发梗死灶;颅脑弥散成像检查见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多发梗死灶.8月15日血涂片吉氏染色镜检查见部分红细胞内可见环状体,考虑寄生虫感染.患者长期生活在袁州区农村,无国内外旅居史,起病前否认明确的蜱叮咬史.取8月17日和8月18日患者血样,经巴贝虫属特异性引物PCR扩增18S rRNA基因片段后测序,所获序列与田鼠巴贝虫(GenBank:JX962781.1)的序列一致性高达99.57%.确诊该患者为田鼠巴贝虫感染.给予克林霉素(0.45 g/次,3次/d)口服治疗,连续治疗5 d,症状缓解.9月30日复查血涂片仍查见巴贝虫,给予盐酸多西环素静脉滴注(0.1 g/次,1次/d),连续3d;后继续予盐酸多西环素片(0.1 g/次,2次/d)口服治疗15 d.10月30日随访仅有轻微的上肢震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蜱及蜱传疾病研究领域发展趋势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比较分析国内外近20年蜱及蜱传疾病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发展前景,为我国蜱及蜱传疾病研究的发展提出建议.方法 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WoS)检索200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有关蜱及蜱传疾病文献,使用CiteSpace6.2.R2对关键词、作者、机构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后纳入中文文献944篇,英文文献27 428篇.国内外蜱及蜱传疾病主题文献量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英文文献数远超过中文文献.国内研究热点为森林脑炎、莱姆病、非洲猪瘟、长角血蜱、草原革蜱等;国外研究热点为莱姆病、森林脑炎、埃立克体病、无形体病、蓖子硬蜱、微小扇头蜱等.国内外研究热点整体方向一致,但又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国内研究前沿依旧侧重于森林脑炎、巴贝虫病、非洲猪瘟等疾病,并逐渐将分子技术应用于蜱传病原体检测等;国外研究前沿侧重于分子检测、疫苗、复合感染诊断等.结论 近20年,蜱及蜱传疾病造成的疾病负担越来越重,国内外均在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将多学科前沿技术和One Health(全健康)理念应用于蜱及蜱传疾病的防控.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处于世界前列.但我国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与国外相比,仍需扩大先进技术的应用、完善与其他各国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以全健康理念为防治我国蜱及蜱传疾病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河南省信阳地区家畜寄生蜱感染巴贝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了解河南省信阳地区家畜寄生蜱感染巴贝虫的情况.方法 2022年6-8月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和商城县采集家畜动物体表寄生蜱,采用形态学和PCR扩增蜱虫16S rDNA鉴定蜱虫种类.提取蜱虫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CR扩增巴贝虫18S rRNA基因.目的条带经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MEGA7.0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采集335只蜱,形态学和PCR扩增鉴定结果显示,长角血蜱49只、微小扇头蜱208只、褐黄血蜱1只、具环扇头蜱34只、刻点血蜱43只.PCR扩增结果显示,335份蜱虫样品中有2份样品扩增出巴贝虫400 bp大小的目的条带,蜱虫巴贝虫总阳性率为0.6%.BLAST比对分析结果显示,1份样品扩增出的18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来自美国(MK609547)、泰国(MG199181)、中国(KU204794)的田鼠巴贝虫序列相似性均达99.26%;另1份样品扩增出的18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来自美国(MH620203)、印度(MN161136)和中国(KP666166)的吉氏巴贝虫序列相似性均达100%.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田鼠巴贝虫阳性样品与来自俄罗斯(KX987864)、中国(KU204794)、泰国(MG199179)等地的田鼠巴贝虫聚在同一分支上,同源性较高;吉氏巴贝虫阳性样品与来自中国(FJ769386)、美国(MH620203)和印度(KF606884)等地的吉氏巴贝虫聚在同一分支上,同源性较高.结论 河南省信阳地区家畜寄生蜱存在田鼠巴贝虫和吉氏巴贝虫感染,可能对人和家畜有一定的致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新疆边境地区寄生蜱携带梨形虫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边境地区家畜寄生蜱携带梨形虫的流行情况.方法 对采自新疆边境地区12个县(市)的1 593只寄生婢提取DNA,利用PCR方法进行巴贝虫、泰勒虫核酸筛查.结果 检测出5种巴贝虫和2种泰勒虫核酸,分别是弩巴贝虫、莫氏巴贝虫、大巴贝虫、隐藏巴贝虫、巴贝虫未定种核酸、绵阳泰勒虫和泰勒虫未定种,梨形虫整体感染率为2.26%(36/1 593).结论 研究结果为新疆地区巴贝虫病和泰勒虫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巴贝虫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19
患者,女,57岁,温州市鹿城区人.2021年9月28日因胸闷头晕10余天到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入院体查:慢性病容,意识清楚,皮肤黏膜无黄染,无水肿,有瘢痕,以"胸闷待查"收住心内科治疗,后因癌性胸水在院内转化疗科.10月8日起出现反复发热.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6g/L,红细胞计数2.74 × 1012/L,中度贫血;白细胞计数12.7× 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数10.6×109/L,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轻度升高;尿液培养检出3种以上细菌,尿隐血持续2+.10月25日进行血涂片瑞氏染色镜检,查见部分红细胞内有1~4个紫红色核、蓝色胞浆环状体,考虑寄生虫感染.患者长期居住于温州市区,无国内、外旅居史,无明确蜱虫叮咬史.患者曾于2005年行左乳癌保乳术,2014-2021年因多次发现肺部转移灶入院进行化疗与靶向药物治疗;2021年6-10月先后进行12次输血治疗.取患者外周血液提取DNA,经巴贝虫属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后测序,所获序列与田鼠巴贝虫(GenBank登录号:MG674832.1)的序列一致性高达99.43%.确诊该患者为田鼠巴贝虫感染.患者经口服磷酸氯喹片(0.5 g/d,首剂加倍,连服5d)和克林霉素(600 mg/d+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连续10d)治疗,症状有所缓解,5d后血涂片镜检仍查见巴贝虫.巴贝虫感染导致的高热、黄疸、溶血等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患者终末期癌症病情的发展,于11月8日因多器官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云南西部地区家畜动物感染巴贝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云南省西部地区家畜动物感染巴贝虫的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云南省西部地区12个县(市)采集家畜动物抗凝血液1 073份(牛血274份、羊血395份、犬血354份,马血33份,驴血17份).提取基因组DNA,运用PCR检测巴贝虫18S rRNA 1 600 bp长片段,通过基因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进行巴贝虫定种.结果 共检出巴贝虫阳性样本50份,分属5种巴贝虫,总阳性率4.66%.其中牛血中检出11份阳性(4.01%),4份为牛巴贝虫(B.bovis),7份为双芽巴贝虫(B.bigemina).羊血中检出38份阳性(9.62%),37份为奥氏巴贝虫样寄生虫(B.odocoilei-like parasites),1份为狍巴贝虫样寄生虫(B.capreoli-like parasites);犬血中检出阳性1份(0.28%),为韦氏巴贝虫(B.vogelli).马和驴未检出阳性.结论 云南省西部部分县市的家畜动物存在多种巴贝虫感染,给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需加强防范,当地人群感染情况值得进一步调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田鼠巴贝虫感染BALB/c小鼠血细胞动态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小鼠感染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后体重、脾脏及血液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 取田鼠巴贝虫感染种鼠外周血(虫密度为20%),腹腔接种6周龄健康BALB/c小鼠,100μL/只,并设立健康小鼠对照组.感染组小鼠于感染后0~28 d隔日尾尖采血,涂薄血片,吉氏染色后油镜下观察田鼠巴贝虫增殖情况,并分别于感染后0、7、14、21、28 d测定小鼠体重、脾重,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小鼠血细胞.结果 小鼠在感染后第1天即可在外周血中查见田鼠巴贝虫虫体,第7天染虫率最高(55%),随后感染率逐渐下降,至第28天外周血虫体镜检阴性,进入隐性感染阶段.小鼠于感染后第7天体重降至最低,随后逐渐恢复;脾脏重量在感染后第14天最重,后逐渐降低,但至第28天脾重仍高于正常组.全血细胞分析发现,感染组小鼠白细胞数量及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波动范围在正常小鼠参考值范围内.感染组小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计数在感染后虫密度高峰期降至最低,后随着虫密度降低而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田鼠巴贝虫感染可引起小鼠体重下降、脾脏增重、红细胞及血小板数量降低,全血细胞分析仪对巴贝虫病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