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在新诊断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对新诊断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体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 年 1 月 1 日至2022 年 12 月31 日在某干休所就诊的肥胖2 型糖尿病(T2DM)患者 164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 组: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组(观察组,78 例)及基础-餐时胰岛素组(对照组,76 例),共观察 12 周.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采集晨血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等指标,另抽血测餐后 2h 血糖(P2hBG).结果 治疗前,2 组之间FBG、P2hBG、BMI、WHR、TG及TC等指标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 组FBG、P2hBG、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观察组治疗后TG、TC、BMI、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 12 周末,观察组无低血糖事件发生,对照组有4 例(5%)发生 10 次轻度低血糖事件.观察组3 例(3.6%)发生泌尿系感染,对照组无泌尿系感染事件发生;观察组共有 6 例(7.1%)出现胃肠道反应,对照组均无胃肠道反应.结论 对新诊断的肥胖T2DM患者,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的疗效与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疗效相似,同时还具有减轻体重、调脂、降低血压、减少低血糖风险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住院军休老干部心力衰竭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探讨军队干休所离休老干部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 2018 年 7 月~2021 年6 月入住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干部病房的心力衰竭军休老干部511 例,基于左室射血分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组(HFrEF组)、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组(HFmrEF组)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组(HFpEF组)3 组.随访 3 年,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 3 组心力衰竭患者的终点事件,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终点事件的风险预测因子.结果 511 例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80.4±8.2)岁,男性 308 例(58.5%),射血分数降低组188 例(36.8%),射血分数中间值组98 例(19.2%),射血分数保留组225 例(44.0%).3 年随访期间全因死亡 113 例(22.1%),其中,射血分数降低组 47 例(25.0%),射血分数中间值组 22 例(22.4%),射血分数保留组 44 例(19.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射血分数降低组(log rank P=0.006)生存率低于射血分数中间值组和射血分数保留组(log rank P=0.031,0.275),Cox回归模型显示,HFrEF、HFmrEF和HFpEF 3 类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I)是老干部心力衰竭全因死亡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结论 军休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以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为主,死亡率以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最高,LVEF、NT-proBNP和hs-cTnI是全因死亡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基于电子病历的网络药房定时配送系统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9/16
为满足老干部的健康需求,为老干部提供全维、系统、规范的医疗和护理服务,有必要丰富现有医疗服务内容和改进医疗服务模式.文章针对干休所服务能力有限、老干部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问题,利用移动通信技术、RFID技术,设计基于电子病历的网络药房定时配送模式,实现老干部于干休所中享受医院专家远程问诊的同时,可及时获取专家开出的药品,降低了干休所医务工作量,提升了干休所服务保障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军队离退休老干部3247例体检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3247例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为军队老干部的医疗保健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空军总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某部军队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3247例,其中男性2684例,女性563例,年龄50~95(75.0±13.8)岁.根据年龄分为四组,其中50~59岁组374例,60~69岁组1184例,70~79岁组1547例,80~95岁组142例,均行体格检查、医技检查及化验室检验,并对检查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比其他年龄组,80~95岁年龄组老干部女性、冠心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用药人数比例高,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超声结果比较表明,80~95岁年龄组脂肪肝、肝囊肿、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肾结石人数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片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年龄组,80~95岁年龄组老干部肺纹理增粗、胸椎退行性变、陈旧性肺结核、肺间质改变、主动脉硬化、肺气肿、肺斑片影、胸膜腔粘连人数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结果表明80~95岁年龄组缺血性改变、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厚、期前收缩和房室传导阻滞人数比例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60~69岁年龄组女性乳腺增生症和子宫肌瘤人数比例高,80~95岁年龄组男性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结石、前列腺钙化患者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离退休老干部健康体检结果异常率较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早期发现,积极干预,监控相关危险因素,重点加强80~95岁年龄组老干部的保健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干休所高龄冠心病和房颤患者抗栓治疗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某军队干休所高龄冠心病(CHD)和心房颤动(AF)患者抗栓治疗的现状,为制定针对该人群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募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生活于某军队干休所的高龄(≥80岁)患者190例,男性167例,女性23例,年龄81~98(87.8 ±3.6)岁,通过收集临床病历资料,了解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和房颤患者抗栓治疗情况.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90例患者中CHD患者占41.05%(78/190),AF患者占14.74%(28/190),AF合并CHD患者占4.21%(8/190).CHD患者中91.02%(71/78)接受了抗栓治疗,其中69.23%(54/78)患者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方案,17.95%(14/78)患者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1.28%(1/78)患者使用华法林治疗,2.56%(2/78)患者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8.97%(7/78)患者未使用任何抗栓药物,无1例患者使用新型强效抗血小板药替格瑞洛.AF患者中28.57%(8/28)接受抗凝治疗,其中21.43%(6/28)使用华法林,7.14%(2/28)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60.71%(17/28)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其中21.43%(6/28)患者接受DAPT方案,7.14%(2/28)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32.14%(9/28)患者使用阿司匹林.10.71%(3/28)患者未接受任何抗栓治疗.8例AF合并CHD患者中,2例使用华法林或肝素联合DAPT方案,4例使用DAPT方案,2例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3组不同冠心病类型患者抗栓治疗比较结果表明,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中单用阿司匹林者占25.00%(9/36),明显高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年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PCI术后1年患者中使用DAPT 方案占92.86%(26/28),明显高于SCAD和ACS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尽管军队干休所医疗条件好,高龄CHD和AF患者抗栓治疗仍不够规范,新型口服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应用经验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地区军队离休干部患病及用药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调查分析某地区军队离休干部患病及用药等情况,为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驻辽宁锦州军队干休所离休干部9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离休干部患病及用药种类和用药数量、名称、剂量等进行调查;采用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对离休干部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1)本组90例,患病3~13种,平均5.9种.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病、前列腺增生、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2)用药5~13种,平均8.8种.其中,用药5或6种18例(20.0%),7或8种24例(26.7%),≥9种48例(53.3%).用药数量、用药名称、用药剂量等知晓情况问卷回答完全正确的,分别为18例(20.0%)、6例(6.7%)和6例(6.7%).能准确回答自己所患疾病的78例,占86.7%;回答不完全的12例,占13.3%.(3)按照(MMAS-8)评分,分值8分的21例(23.3%),6~7分的54例(60.0%),<6分的15例(16.7%).其中,空巢老干部分评分分值显著低于非空巢老干部(P<0.05).结论:军队离休干部患病多、用药多,用药知晓程度不高,用药依从性较差,应采取相应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军队医院与干休所网络医疗服务协同保障模式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军队老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工作在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责分工上十分明确,整体构成了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依从、相互协同的医疗保健服务系统.现代医学服务表明,任何医疗保健机构都不可能独立于系统之外单独完成医疗保健任务,必须在系统各环节上,使各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密切协同、一体化服务保障,才能做好医疗保健工作[1].多年以来,由于受传统服务理念和技术手段限制,医院与干休所网络不通、系统独立、信息不能实时共享的问题十分突出,医疗保健服务的系统性、关联性、协同性、互补性和整体保障性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严重影响医疗保健质量,制约医疗保健机构资源整体效能的发挥,迫切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畅通诊疗信息通道,整体构建机构间协同互补的医疗保健服务新机制新模式.为此本研究开发了"军队医院与干休所网络医疗服务协同保障系统",自2016年初在多家医院、干休所上线运行以来,运行稳定可靠,正在为军队老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远离体系医院离休干部实行就地医疗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军队改革的深入和军队医院的调整精简,远离体系医院军队离休干部(含配偶、遗孀等)医疗保障面临新的问题,特别是离休干部已经普遍进入“两高期”,他们到距离较远体系医院就医存在诸多困难.近期,我们对远离体系医院军队干休所(点)老干部进行了调查,对地方相关部门、医院等单位进行了走访,论证了离休干部实行就地医疗保障的可行性.本文就离休干部的现状、就地医疗的可行性、就地医疗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等4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人跌倒防控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索建立老年人跌倒防控信息管理系统,并进行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依托物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将老年人跌倒综合防控策略从线下导入线上,建立集风险评估、远程教育、反馈评价于一体的老年人跌倒防控信息管理系统.运用该系统对126名干休所老年人(年龄≥60岁)进行评估,量化跌倒风险等级,对筛选出的84名高危老年人进行远程连续综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分发宣传画册,制作宣教幻灯片及视频进行远程播放与讲解.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分析评价干预6个月后跌倒相关情况.结果:高危人群跌倒发生率由21.43%降至4.76%(P< 0.01);身体平衡能力和步态稳定性改善情况明显(P<0.01);能够自觉进行正确防控行为的比例显著提高(P<0.01);进行复杂行为时更有信心不会跌倒(P<0.01);居家环境安全性整体提高(P<0.01).结论:老年人跌倒防控信息管理系统可通过全面评估筛选出高危人群,实施远程连续综合干预,降低跌倒发生率,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军队老干部家庭病房服务模式的实践与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针对医院建立家庭病房在系统建设、机构设置、网络配置等方面的展开情况,阐述了医院在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前期评估、实现实时可视诊疗、提供老干部健康指导、建立陪护中心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分别从医院、干休所、老干部3个层面剖析了建立家庭病房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家庭病房的建立在拓展医院医疗服务空间的基础上,开辟医院与干休所卫生所的一体化医疗保障管理新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