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90例血清C反应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 1水平变化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CRP、TGF-β 1与pSS的联系。 方法:选择90例pSS患者(观察组)及30名健康人群(对照组),观察组按病情严重不同分为重度17例、中度43例、轻度30例,观察组中未发生肺间质改变(ILD)54例、合并ILD 36例(其中Ⅰ期患者15例、Ⅱ期患者13例、Ⅲ期患者8例)。ELISA测定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CRP、TGF-β 1水平,并探讨其和pSS严重程度及ILD不同分期的联系。统计方法使用方差分析,SNK- q检验或 t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等。 结果:观察组血清CRP、TGF-β 1水平分别为[(13.5±7.8)mg/L],[(61 ±14)μg/L],高于对照组[(3.5±1.1)mg/L]和[(28±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980, P<0.01; t=12.086, P<0.01)。在观察组内,病情中、重度的患者其血清CRP浓度分别为[(14.6±2.1)mg/L]和[(16.5±3.3)mg/L],比轻度患者[(11.3±3.2)mg/L]高,病情中、重度的患者其血清TGF-β 1浓度分别为[(61±13)μg/L]和[(76±18)μg/L],比轻度患者[(51±14)μg/L]高,而且重度患者的水平提高的更显著( F=3.634, P<0.01; F=4.661, P<0.01);血清CRP、TGF-β 1浓度和病情严重度呈正相关[ r=0.786, P<0.01; r=0.516, P<0.01]。观察组内患者合并有ILD的患者,其血清CRP、TGF-β 1浓度分别为[(15.5±3.2)mg/L]和[(74±19)μg/L],比无合并ILD的患者[(10.5±2.2)mg/L]和[52±14)μg/L)]高( t=8.791, P<0.01; t=6.321, P<0.01)。观察组内,ILD Ⅱ、Ⅲ期的患者,其血清CRP浓度分别为[(16.3±8.2)mg/L]和[(19.1±10.1)mg/L],比Ⅰ期患者[(13.4±7.3)mg/L]高,TGF-β 1浓度分别为[(74±19)μg/L]和[(85±21)μg/L],比Ⅰ期患者[(63±15)μg/L]高,Ⅲ期的患者水平高的更显著( F=4.640, P<0.01; F=5.673, P<0.01);pSS患者血清CRP、TGF-β 1的浓度和ILD的分期都呈正相关关系( r=0.718, P<0.01; r=0.809, P<0.01)。 结论:pSS患者血清CRP、TGF-β 1浓度都较健康人升高,这2种因子很可能和pSS病情活动以及合并的ILD的转归有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红细胞沉降率在系统性硬化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ESR水平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探讨ESR在SS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数据库中在北京协和医院注册登记的SSc患者。SSc符合1980年ACR制定的SSc诊断(分类)标准或2013年ACR/EULAR制定的SSc诊断(分类)标准,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采用 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以 M( Q1, Q3)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北京协和医院单中心共有308例SSc患者入组,其中女性280例(90.9%),平均年龄(47±12)岁。104例患者ESR升高。SSc合并ESR升高的患者合并肺间质病变(80.8%与67.6%, χ2=5.89, P=0.015)、肺动脉高压(31.7%与21.1%, χ2=4.20, P=0.040)、肌炎(26.9%与15.7%, χ2=5.54, P=0.019)更常见。实验室检查中,SSc合并ESR升高的患者贫血更多见;CK、高敏CRP、IgA升高和IgG升高更多见,IgA、IgG数值更高;抗体检查中抗dsDNA抗体、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抗RNP抗体)和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抗SSA)、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抗体(抗SSB抗体)阳性更多见,抗拓朴异构酶抗体(抗Scl70抗体)阳性更少见( 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IgG升高[ B值=1.733, OR值(95% CI)=5.657(2.839,11.272), P<0.001]、贫血[ B值=1.083, OR值(95% CI)=2.952(1.376,6.333), P=0.005)]、抗SSA抗体阳性[ B值=1.665, OR值(95% CI)=5.287(2.367,11.809), P<0.001]是SSc合并ESR升高的独立相关因素,其中IgG升高和抗SSA抗体阳性是强相关因子。 结论:SSc患者ESR升高更多见于合并贫血、IgG升高和抗SSA抗体阳性的患者,可能与疾病活动相关,对这类患者长期随访以观察预后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抗Ro52抗体在结缔组织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o52蛋白是三基序蛋白家族成员之一,通过参与细胞分化,凋亡,转录调控和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与结缔组织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抗Ro52抗体是结缔组织病中最为常见的自身抗体之一,在不同结缔组织病中与临床症状以及疾病预后相关。抗Ro52抗体与间质性肺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干燥综合征和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中。然而,抗Ro52抗体的具体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抗Ro52抗体经常与其他自身抗体共同出现,而抗Ro52抗体单独阳性在结缔组织病中所占比例较低,临床意义尚未明确,部分研究似乎表明单独的抗Ro52抗体对疾病进展起保护作用,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可累及外分泌腺及其他腺外器官,肺是最常被累及的腺外器官,而间质性肺疾病(ILD)是最常见的肺受累类型。据报道pSS-ILD的患病率为3%~11%,且一旦合并ILD,则提示生活质量下降更为明显,预后更差,病死率更高。本文系统性回顾相关文献,以期进一步明确pSS-ILD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便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从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原发干燥综合征合并双原发肺癌及胸腺囊肿一例并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干燥综合征(pSS)累及肺部的影像学表现,以及pSS合并双原发肺癌(double primary lung cancer,DPLC)、胸腺囊肿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对1例伴有肺部囊腔样表现的pSS合并双原发肺癌、胸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以"干燥综合征,肿瘤"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以"Sjogren syndrome AND tumor or cancer"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结果:本例患者女,67岁,干燥综合征病史20年,因"咳嗽、咳痰、发热9天,发现肺部阴影7 d"入院。患者9天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6 ℃,胸部X线检查,发现肺部阴影。给予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复查胸部CT发现多发肺部无壁囊样透亮区,多发肺部阴影,前纵隔肿物。遂行右肺上叶及右肺中叶楔形切除,右肺下叶切除,纵隔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右肺下叶肺腺癌,右肺中叶浸润性肺腺癌,右肺上叶不典型腺瘤样增生,胸腺囊肿。随访1年无复发。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篇,其中我国的个案报道4篇(共计4例)。结论:pSS常累及肺部,表现为无壁囊腔样改变,并可合并少见的DPLC、胸腺囊肿存在。pSS存在肺部囊样变者,合并肺癌,尤其是腺癌风险增加。临床医生应定期对高危患者进行肺癌相关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趋化因子CX3C配体1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3C配体1(CX3CL1)在pSS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pSS患者共103例[合并ILD 42例(pSS-ILD组),非ILD 61例(pSS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6名(健康对照组);收集入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临床指标、肺功能、肺高分辨率CT(HRCT)及血清标本;ELISA法检测CX3CL1、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在3组血清中的水平,分析CX3CL1与pSS-ILD和pSS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Pearson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①CX3CL1、KL-6在pSS-ILD组比pSS组、健康对照组高[CX3CL1:9.08(3.97,30.56)ng/ml、8.12(6.16,8.89)ng/ml与7.09(5.86,9.07)ng/ml, H=3.53, P=0.019;KL-6:19.08(8.05,24.72)mU/ml、15.9(4.52,19.26)mU/ml与12.74(8.09,16.23)mU/ml, H=9.85, P=0.008];CX3CL1与KL-6呈正相关性( r=0.82, P<0.001)。②CX3CL1的截断值为:9.07 ng/ml,特异度为86.9%,灵敏度为43.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03。③CX3CL1与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r=-0.45, P=0.004)、HRCT评分( r=-0.54, P<0.001)、肺动脉高压( r=0.37, P=0.039)、EULAR关于SS疾病活动指数(ESSDAI)( r=0.36, P=0.049)、胸闷气促( r=0.49, P<0.001)有相关性。 结论:血清CX3CL1与KL-6、肺纤维化病变及肺功能损伤程度成正比,趋化因子CX3CL1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pSS-ILD的诊断及病情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pSS合并肺间质病变(ILD)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40例符合2002年美国-欧洲分类标准的pSS住院患者资料,根据呼吸系统症状和体格检查,结合肺部高分辨率CT确诊ILD,比较合并ILD组和未合并ILD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 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 结果:140例pSS患者中有32例合并ILD,总体发生率为22.9%(32/140)。与未合并ILD的患者相比,合并ILD的pSS患者的突出临床表现是咳嗽[分别为11.1%(12/108)、50.0%(16/32), χ2=23.333, P<0.05]和呼吸困难[分别为10.2%(11/108)、53.1%(17/32), χ2=28.448, P<0.05],就诊年龄[分别为(52±13)岁,(65±9)岁, t=-6.077, P<0.05]和发病年龄[分别为(45±15)岁,(58±11)岁, t=-4.622, P<0.05]较大,RF阳性率[分别为64.9%(63/97)、42.3%(11/26), χ2=4.385, P<0.05]、RF滴度[分别为(213±542)U/ml,(90±173)U/ml, t=-2.128, P<0.05]、抗SS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1%(86/106)、51.6%(16/31), χ2=10.988, P<0.05]较低。 结论:pSS合并ILD发生率较高,就诊年龄及发病年龄相对较大,RF及抗SSA抗体阳性率更低,但干燥相关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干燥综合征继发肺轻链沉积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回顾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继发的肺轻链沉积病(pulmonary light chain deposition disease,PLCDD)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征,提高疾病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2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诊断的23例PLCDD患者临床资料,筛选出其中11例SS继发的PLCDD,患者中位年龄51岁,年龄范围36~74岁,10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总结本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征。结果:11例高分辨率CT(HRCT)均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10例可见囊性病变,6例囊壁或囊内可见血管伴行。11例患者显微镜下均表现为肺组织内无定形均质粉染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阴性,血管壁受累常见,且伴多少不等的淋巴、浆细胞浸润及多核巨细胞反应,6例伴有囊形成,1例伴肺淋巴瘤。11例均未发现肺外脏器受累。10例接受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1年后更换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BD)方案,平均随访50个月,5例临床和(或)HRCT稳定,2例HRCT缓解,2例HRCT进展。结论:SS继发的PLCDD多见于中年女性,常局限于肺;HRCT以双肺多发结节和薄壁囊为特征;病理表现为刚果红阴性的非淀粉样物质沉积及SS相关肺间质改变;总体预后较好,少数需警惕淋巴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早期识别间质性肺疾病中结缔组织病的专家指导意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背景 不同结缔组织病(CTD)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ILD)的临床表现存在显著差异,造成CTD-ILD的诊断和治疗困难。采用多学科讨论的方法早期识别和治疗CTD-ILD可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研究提取CTD-ILD相关的临床要素,开发一种可用于早期识别ILD 中CTD的筛查工具,并提出CTD-ILD多学科管理的准则,有助于呼吸科医师早期与风湿免疫科医师开展联合诊疗。方法 来自中东和北非(MENA)地区的12位风湿病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共同讨论,选择与早期识别CTD-ILD最相关的临床要素。专家小组对七种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进行探究,讨论了如何能够早期识别CTD-ILD。结果 专家组就本研究中讨论的7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达成了以下共识:(1)MENA人群中最常见的CTD: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硬化症(SSc)、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炎性肌病(IM)、结节病;(2)与ILD相关性最大的CTD:SSc、SS、IM、RA、MCTD、SLE、结节病;(3)CTD-ILD患者常见的症状或体征:雷诺现象、手指肿胀、皮肤损害、技工手、炎性关节疼痛、口干/眼干、吞咽困难、近端肌无力、皮肤萎缩/硬化;(4)对诊断CTD-ILD具有提示意义的实验室检查:免疫荧光抗核抗体检测(IF-ANA)、可提取性核抗原自身抗体谱检测(ENA)、类风湿因子(RF)、肌酸激酶(CK)、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根据上述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用于指导CTD-ILD的诊断,并协助呼吸科医师判断是否需转诊至风湿免疫科医师,内容如下:(1)患者是否有雷诺现象;(2)是否反复出现与外部损伤无关的手指肿胀;(3)是否存在皮肤病变;(4)是否有技工手;(5)是否有炎性关节疼痛;(6)是否有口干、眼干;(7)是否有吞咽困难;(8)是否有近端肌无力;(9)是否有皮肤变紧或增厚。结论 风湿病学专家认为ILD患者中,若出现炎性关节痛、晨僵持续30 min以上、雷诺现象、手指硬肿、皮疹、近端肌无力等则高度提示CTD可能;并根据CTD-ILD的临床特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研发出的这套体系,有助于帮助呼吸科医师早期识别ILD患者中潜在的CTD,并早期就诊于风湿科;不过,后续还需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皮肌炎相关皮下软组织内钙质沉着症超声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68岁,因背部包块逐步增大2年来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背部包块,感轻微疼痛,无瘙痒破溃等,未予特殊治疗,现因包块增大就诊.既往患有"皮肌炎、干燥综合征、间质性肺疾病",给予药物治疗后平稳.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粗;全身多处可见散在皮肤色素沉着及皮下结节,质硬,活动度可;双侧背部均可见一类椭圆形包块(图1a),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质软,轻压痛,无破溃.实验室检查:抗MDA5 IgG、抗PL-7抗体IgG、抗RO-52抗体IgG、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阳性,碱性磷酸脂酶略低,血常规、肝肾功、血钙/磷未见异常,胸部CT:双侧背侧软组织内条片状致密影,其周边及低垂部位与骨质密度接近(图1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