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病人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牛眼图评价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病人的左心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收治的pSS病人30例作为pSS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升主动脉内径(Ao-Asc)、主动脉根部内径(AOD)、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应用STI技术获取病人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两腔心整体纵向应变(GLS-A2C)、三腔心整体纵向应变(GLS-A3C)、四腔心整体纵向应变(GLS-A4C),获取两组受检者牛眼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SS组Ao-Asc、AOD、LAD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LVEDD、LVEF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S 组 LV-GLS、GLS-A2C、GLS-A3C、GLS-A4C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SS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01).牛眼图提示pSS病人心肌功能受损.结论:STI牛眼图能早期量化评估pSS病人左心功能,心功能受损可能与心肌炎或心肌缺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腮腺及颌下腺超声表现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收集2014年8月至2018年9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收住入院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共87例。对比分析患者双侧腮腺及颌下腺的超声图像,采用0~4分评分法,为每个腺体行半定量评分,≥2分为阳性。结果显示,87例pSS患者中,颌下腺及腮腺(均左右各一)的超声阳性率分别为94.3%(164/174)、71.3%(124/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32.22, P<0.05);颌下腺的超声评分高于腮腺,中位数分别为3分、2分( Z=9.70, P<0.05);同一涎腺的左右侧超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pSS患者颌下腺的超声阳性率及超声评分均高于腮腺,提示pSS患者颌下腺较腮腺更易累及,且同一时期颌下腺的受损程度较腮腺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肾损害关联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pSS发生肾损害的关键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南京鼓楼医院419例pS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用R软件Randomizr软件包按3∶1的比例随机分为模型组(315例)和验证组(104例),建模组根据有无肾损害分为2组,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非参数检验。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筛选影响pSS患者肾损害的显著差异因子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图和决策分析(DCA)曲线评估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 结果:419例pSS患者中127例(30.3%)发生肾损害,其中肾功能不全89例(70.1%),血尿86例(67.7%),蛋白尿107例(84.2%),肾小管酸中毒49例(38.6%)。与无肾损害相比,肾损害组病程长[3.00(1.00,8.00)年与1.00(0.30,5.00)年; Z=2.33, P=0.005],更易发生乏力[35.1%(33/94)与23.5%(52/221), χ2=4.49, P=0.038]、血细胞(三系)减少[白细胞计数4.50(3.30,6.75)×10 9/L与5.40(3.70,8.05)×10 9/L, Z=2.02, P=0.043;血红蛋白99(79,111)g/L与120.00(109.00,128.00)g/L, Z=6.59, P<0.001;血小板计数152.00(89.25,204.25)×10 9/L与188.00(117.99,241.00)×10 9/L, Z=2.61, P=0.009],炎症反应更重[ESR 48.50(29.75,86.25)mm/1 h与26.00(11.00,52.00)mm/1 h, Z=5.83, P<0.001;CRP 5.80(3.40,18.45)mg/L与4.40(2.60,11.40)mg/L, Z=2.33, P=0.020],抗SSA/抗SSB抗体阳性率更高[79.9%(75/94)与62.0%(137/221), χ2=9.49, P=0.002;37.2%(35/94)与18.1%(40/221), χ2=13.31, P<0.001],而肺部累及相对较少[20.2%(19/94)与33.9%(75/221), χ2=5.93, P=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LASSO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EULAR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9分[ OR值(95% CI)=9.019(3.294,24.689), P<0.001]、干眼症[ OR值(95% CI)=2.853(1.502,5.422), P=0.001]、贫血[ OR值(95% CI)=3.819(1.913,7.626), P<0.001]、补体C3[ OR值(95% CI)=2.453(1.233,4.879), P=0.011]、低白蛋白[ OR值(95% CI)=6.898(3.007,15.821), P<0.001]及CRP>8 mg/L[ OR值(95% CI)=2.168(1.136,4.139), P=0.019]是pSS患者肾损害的显著预测因素。预测组和验证组的AUC(95% CI)分别为0.851(0.806,0.896)及0.832(0.742,0.922),模型图和DCA均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临床效能。 结论:该模型预测因素简单易得,区分度及校准度良好,可作为一种早期筛选pSS肾损害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六经病欲解时”辨证思路在脐针疗法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揭示了人体疾病与时间节律的关系和变化规律,以“时”为纲领,提出一个昼夜循环共十二时辰,六经各有“当旺之时”。脐十二地支全息进针法是脐针治疗中常用的定位进针方法,与时间医学密切相关,临床多用于治疗发作或症状有明显时间规律的慢性疾病,若从“六经病欲解时”入手运用该疗法,则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可获佳效。太阳病欲解时可用麻黄三针,少阳病欲解时用青龙三针,阳明病欲解时用白虎三针,太阴病欲解时用真武三针,厥阴病欲解时用厥阴三针,少阴病欲解时用少阴三针。附鼻鼽、郁证、潮热汗出、干燥综合征、失眠等6个病案并加以分析,介绍“六经病欲解时”临床辨证思路指导下脐十二地支全息进针法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干燥综合征引起的肾性尿崩症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报道1例以肾性尿崩起病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起病时尿量高达10 L/d,根据检查结果综合临床特点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累及肾脏引起的肾性尿崩症。文献复习提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可伴肾脏受累,肾小管间质炎症及肾脏浓缩功能下降,但尿量如此之巨的肾性尿崩少见,治疗需积极控制原发病,同时辅以补钾控制尿量等对症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以肺受累最为常见。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肺损伤中,间质性肺疾病是最常见的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因此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病情监测显得尤为重要。高分辨率CT是诊断间质性肺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因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在早期筛查、诊断及病情随访中受到一定限制。肺功能作为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其受检测方法、难以统一的标准化及患者配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应用受限。生物标志物作为客观指标,能够动态反映人体生理、病理的细微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结合文献综合分析生物标志物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干燥综合征伴弥漫性肺泡出血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弥漫性肺泡出血是SS的一种罕见而危险的肺部表现,具有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的特点,国内外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SS伴弥漫性肺泡出血的青年女性患者,既往有视神经脊髓炎病史,表现为反复咯血、气促、晕厥,予甲泼尼龙40 mg治疗后肺泡出血控制欠佳,后经甲泼尼龙0.5 g/d冲击等治疗后病情缓解,随访3年无明显疾病进展。CTD伴弥漫性肺泡出血需注意早期识别、尽早足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黏膜相关恒定细胞(MAIT细胞)在pSS患者唇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获取32例pSS患者和27例非SS对照患者的唇腺组织病理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MAIT细胞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 t检验、方差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pSS患者唇腺组织中的平均MAIT细胞数量为[(2.40±0.33)个/腺体],显著高于对照组非SS患者的[(0.79±0.13)个/腺体( t=4.24, P<0.01];有口干(26例)症状的pSS患者,其唇腺中MAIT细胞的水平显著高于无口干症状pSS患者[(2.73±0.38)个/腺体和(0.95±0.15)个/腺体, t=2.24, P=0.03];有猖厥龋齿症状(17例)的pSS患者,其唇腺中MAIT细胞的水平也显著高于无猖厥龋齿症状pSS患者[(3.13±0.54)个/腺体和(1.57±0.20)个/腺体, t=2.57, P=0.02];pSS患者唇腺中MAIT细胞的水平与ESR和ESSDA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 r=0.37, P=0.04和 r=0.65, P<0.01];SSA抗体阳性(23例)的pSS患者,其唇腺中MAIT细胞的水平更高[(2.89±0.40)个/腺体和(1.13±0.32)个/腺体, t=2.61, P=0.01];唇腺组织中淋巴细胞灶数多的pSS患者,MAIT细胞的水平也更高[(1灶:(1.50±0.49)个/腺体,2灶:(2.29±0.52)个/腺体;≥3灶:(3.66±0.59)个/腺体; F=4.22, P=0.02]。 结论:MAIT细胞在pSS患者唇腺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非SS患者,且与口腔症状、病情活动及严重程度、抗体产生都有关联,提示MAIT细胞有可能参与了pSS的局部炎症反应,并在pSS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晚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晚发SLE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亚群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的260例初诊SLE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晚发SLE(发病年龄≥50岁)58例,普通SLE(18岁≤发病年龄≤49岁)202例。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160名为健康对照,其中年龄50~85岁者35名为健康对照1组,年龄18~49岁者125名为健康对照2组。采集所有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 +T细胞亚群。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 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1)与普通SLE患者相比,晚发SLE患者确诊所需时间延长[5.0(2.0,24.0)个月和3.0(1.0,7.3)个月, Z=-3.13, P=0.002],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降低[12.0(8.0,15.2)分和14.0(10.0,18.0)分, Z=-2.12, P=0.034]。晚发SLE患者更易出现体质量减轻、恶心、腹痛,更易并发脑梗死、间质性肺炎、干燥综合征和感染,而皮肤黏膜受累相对少见。(2)CD4 +T细胞亚群:①与健康对照1组相比,晚发SLE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Th17、Th1、Th2细胞绝对计数均明显降低[Treg:10.94(6.14,19.23)个/μl和32.65(28.07,41.65)个/μl, Z=-6.79, P<0.001;Th17:3.43(0.94,5.64)个/μl和6.13(3.77,7.82)个/μl, Z=-3.24, P=0.001;Th1:36.02(10.80,76.38)个/μl和128.70(89.82,159.89)个/μl, Z=-5.29, P<0.001;Th2:3.56(1.56,6.06)个/μl和8.25(4.69,12.98)个/μl, Z=-4.57, P<0.001],而Th17/Treg细胞比值明显升高[0.28(0.13,0.59)和0.17(0.12,0.28), Z=-2.38, P=0.017]。②与健康对照2组相比,普通SLE患者外周血Treg、Th17、Th1、Th2细胞绝对计数均明显降低[Treg:10.28(5.37,17.04)个/μl和30.19(21.20,39.75)个/μl, Z=-11.28, P<0.001;Th17:3.44(1.84,6.14)个/μl和6.48(4.23,10.66)个/μl, Z=-6.53, P<0.001;Th1:29.59(15.14,56.81)个/μl和90.75(42.67,162.00)个/μl, Z=-7.01, P<0.001;Th2:2.74(1.62,4.77)个/μl和8.25(4.75,11.99)个/μl, Z=-9.91, P<0.001],而Th17/Treg细胞比值明显升高[0.35(0.17,0.65)和0.23(0.14,0.37), Z=-3.89, P<0.001]。③晚发SLE与普通SLE患者的Th17/Treg比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且普通SLE的Th17/Treg比值更高。 结论:晚发SLE患者亦存在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减少以及Th17与Treg细胞之间的免疫失衡。但晚发SLE患者Th17/Treg免疫失衡状态较普通SLE患者轻,可能是其疾病活动度较低的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90例血清C反应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 1水平变化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CRP、TGF-β 1与pSS的联系。 方法:选择90例pSS患者(观察组)及30名健康人群(对照组),观察组按病情严重不同分为重度17例、中度43例、轻度30例,观察组中未发生肺间质改变(ILD)54例、合并ILD 36例(其中Ⅰ期患者15例、Ⅱ期患者13例、Ⅲ期患者8例)。ELISA测定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CRP、TGF-β 1水平,并探讨其和pSS严重程度及ILD不同分期的联系。统计方法使用方差分析,SNK- q检验或 t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等。 结果:观察组血清CRP、TGF-β 1水平分别为[(13.5±7.8)mg/L],[(61 ±14)μg/L],高于对照组[(3.5±1.1)mg/L]和[(28±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980, P<0.01; t=12.086, P<0.01)。在观察组内,病情中、重度的患者其血清CRP浓度分别为[(14.6±2.1)mg/L]和[(16.5±3.3)mg/L],比轻度患者[(11.3±3.2)mg/L]高,病情中、重度的患者其血清TGF-β 1浓度分别为[(61±13)μg/L]和[(76±18)μg/L],比轻度患者[(51±14)μg/L]高,而且重度患者的水平提高的更显著( F=3.634, P<0.01; F=4.661, P<0.01);血清CRP、TGF-β 1浓度和病情严重度呈正相关[ r=0.786, P<0.01; r=0.516, P<0.01]。观察组内患者合并有ILD的患者,其血清CRP、TGF-β 1浓度分别为[(15.5±3.2)mg/L]和[(74±19)μg/L],比无合并ILD的患者[(10.5±2.2)mg/L]和[52±14)μg/L)]高( t=8.791, P<0.01; t=6.321, P<0.01)。观察组内,ILD Ⅱ、Ⅲ期的患者,其血清CRP浓度分别为[(16.3±8.2)mg/L]和[(19.1±10.1)mg/L],比Ⅰ期患者[(13.4±7.3)mg/L]高,TGF-β 1浓度分别为[(74±19)μg/L]和[(85±21)μg/L],比Ⅰ期患者[(63±15)μg/L]高,Ⅲ期的患者水平高的更显著( F=4.640, P<0.01; F=5.673, P<0.01);pSS患者血清CRP、TGF-β 1的浓度和ILD的分期都呈正相关关系( r=0.718, P<0.01; r=0.809, P<0.01)。 结论:pSS患者血清CRP、TGF-β 1浓度都较健康人升高,这2种因子很可能和pSS病情活动以及合并的ILD的转归有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