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腹腔镜下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腹腔镜下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山西省人民医院拟行腹腔镜下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GDFT,患者桡动脉连接Flotrac/Vigile监测系统,根据平均动脉压(MAP)、每搏量变异度(SVV)和心脏指数的变化指导补液,维持MAP≥60 mmHg(1 mmHg=0.133 kPa)、SVV≤13%、心脏指数2.5~4.0 L·min -1·m -2。对照组采用传统补液方法,根据MAP和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调整输液速度,维持MAP 60~110 mmHg、CVP 8~12 cmH 2O(1 cmH 2O=0.098 kPa)。记录术中晶体液和胶体液用量、出血量及尿量,记录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和术后12、24、36 h抽取动脉血、中心静脉血测定动脉血乳酸浓度、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 2)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浓度。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尿量增加( t=-7.738, P<0.01),晶体液用量降低( t=-13.439, P<0.01),胶体液用量增加( t=-8.360, P<0.01),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缩短( t=6.694, P<0.01),肛门排气时间缩短( t=-10.326, P<0.01),术后住院时间缩短( t=-7.377, P<0.01)。观察组术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0.0%(3/30)和6.7% (2/30),低于对照组的33.3%(10/30)和26.7%(8/30)( χ2=4.812, P=0.028; χ2=4.320, P=0.038)。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术后12 h( t=2.983, P=0.004)、24 h( t=6.452, P<0.01)、36 h( t=-3.880, P<0.01)的IFABP浓度降低,在术后12 h( t=-7.377, P<0.01)、24 h( t=-6.036, P<0.01)、36 h( t=-8.933, P<0.01)的乳酸浓度降低,观察组在术后12 h( t=2.710, P=0.009)、24 h( t=2.387, P=0.020)的ScvO 2增加。 结论:GDFT可维持胃肠道黏膜细胞的氧供氧需平衡,促进腹腔镜下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分阶段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组织灌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麻醉手术期间分阶段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组织灌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108例肺癌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经典的限制性液体疗法,研究组患者给予分阶段GDFT。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胶体液用量、晶体液用量、总输出量和尿量;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 0)、单肺通气前(T 1)、单肺通气1 h(T 2)、恢复双肺通气即刻(T 3)、双肺通气30 min(T 4)、术毕(T 5)的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 2)、乳酸(Lac)、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 2)、氧供指数(DO 2I)和氧摄取率(O 2ERe);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3 d的认知功能评分,同时记录术后3 d内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肺部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急性肺损伤、肺栓塞、肺水肿、肺不张等)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晶体液用量、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胶体液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均 P<0.05)。研究组T 1~T 5的O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 2~T 5的RI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研究组T 1~T 5的ScvO 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ac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1、3 d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1 d,且研究组患者术后1、3 d 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研究组术后3 d内POCD发生率为16.67%(9/54),低于对照组的37.04%(20/54)(χ 2=5.704, P=0.017);研究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56% vs 22.22%,χ 2=4.955, P=0.026)。 结论: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期间应用分阶段GDFT相比常规液体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组织灌注,改善患者微循环和包括脑在内的全身器官组织的氧供需平衡,减轻围术期脑功能损伤,减少术后POCD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白蛋白与平衡晶体液的早期应用对重症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作用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白蛋白与平衡晶体液的早期应用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液体复苏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就诊的8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采取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均给予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白蛋白。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28 d病死率和30 d内重大肾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和48 h液体总平衡分别为(3.05±0.55)d、(10.30±1.32)d和(287.73±115.33)mL,均低于对照组( t=2.19, P=0.031; t=5.61, P<0.001; t=23.56, P<0.001);复苏72 h后,观察组患者心率为(74.23±7.00)次/min,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和心脏指数分别为(61.34±6.21)mmHg(1 mmHg=0.133 kPa)和(2.24±0.37)L·min -1·m -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44、-6.50和-3.82,均 P<0.001)。观察组28 d病死率为12.50%(5/40),低于对照组( χ2=4.58, P=0.032)。观察组与对照组30 d内重大肾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7.50%(23/40)和60.00%(2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5, P=0.820)。 结论:白蛋白与平衡晶体液的早期应用可缩短重症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后的住院时间,维持患者液体平衡,改善患者液体复苏后的血流动力学,降低患者液体复苏后的病死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围术期醋酸盐平衡晶体液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液体治疗是围术期管理的基础,也是加速康复外科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1]。围术期患者容量状态、电解质成分和浓度的变化对脏器功能的维持以及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后肾脏替代治疗:危险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建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RRT)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以期实现早期干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15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信息,提取年龄、性别、基础血压、手术前血肌酐、术中血压变化、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输血量(包括自体血)、晶体液输注量、胶体液输注量、术中尿量、出血量、总的液体平衡以及术后入ICU时血乳酸值等临床指标,分析这些指标与患者术后接受RRT的相关性。应用 lasso回归进行临床指标筛选。应用筛选后指标通过 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计算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AUC)以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模型评估。 结果:全组38例术后需RRT,占17.67%。术前血肌酐值、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血压低于80 mmHg(1 mmHg=0.133 kPa)时间、术中血压低于基础血压55%的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晶体液用量、术中尿量、术后入ICU时乳酸值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这些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的 AUC为0.955(95%置信区间0.897~1.000),最佳阈值下特异度为96.1%,敏感度为90.9%。 结论:应用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可以预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后接受肾脏替代治疗可能性,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碳酸氢钠林格液用于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碳酸氢钠林格液用于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的效果。方法:选取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0):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组(A组)和碳酸氢钠林格液组(B组)。A组预充晶体液为复方电解质注射液1 500 ml,B组预充晶体液为碳酸氢钠林格液1 500 ml,2组预充胶体液均为琥珀酰明胶1 000 ml。于复温阶段进行零平衡超滤,A组置换液为复方电解质注射液2 000 ml,B组置换液为碳酸氢钠林格液2 000 ml。CPB过程中静脉贮血罐内持续滴注碳酸氢钠溶液,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分别于CPB转流前、转流30 min、开放升主动脉补充钙剂后5 min、零平衡超滤结束即刻和停机后5 min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或氧合器内氧和静脉血行血气分析。于零平衡超滤开始前和结束后抽取氧合器内氧和静脉血,检测红细胞渗透脆性和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 结果:与A组比较,B组转流30 min和零平衡超滤结束时PaCO 2、Ca 2+和HCO 3-浓度升高( P<0.05),pH值、BE、Glu、Lac、血清Na +、Cl -和K +浓度、红细胞渗透脆性和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碳酸氢钠林格液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心脏手术CP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症超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重症超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方法:筛选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3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盲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容量负荷试验(30 min内输入晶体液500 mL);观察组采用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1 min内输入晶体液100 mL)。两组均行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VP)、有创平均动脉压(MAP)、颈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变化及肺部超声评分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转归相关指标,评估上述指标与容量负荷试验剂量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试验后心率(HR)和CV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R(次/min):99.74±3.22比107.65±3.14,CVP(mmHg,1 mmHg≈0.133 kPa):7.55±0.22比10.26±0.52,均 P<0.05〕,有创MAP和VT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创MAP(mmHg):77.36±2.14比69.81±2.56,VTI(cm/s):68.85±1.26比44.71±1.28,均 P<0.05〕。观察组双肺1~5区各区超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 P<0.05)。转归方面,观察组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尿量达≥0.5 mL·kg -1·h -1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ICU住院时间(h):138.26±1.25比205.73±1.26,机械通气时间(h):36.80±0.25比47.65±0.36,尿量达≥0.5 mL·kg -1·h -1时间(h):27.38±1.25比38.61±1.30,均 P<0.05〕,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mg:45.26±1.85比53.73±1.92, P<0.05),血流动力学方面复苏平衡液体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mL:1 532.62±12.38比1 755.52±12.30,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晶体液输注量与M-BLUE肺部超声评分(2区、4区、5区)、机械通气时间、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尿量达标时间及ΔVTI的相关性高度一致(均 P<0.05)。 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应用重症超声监测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对容量反应性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可更好地降低液体过负荷所致组织明显水肿进而造成器官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使容量治疗更加合理恰当,从而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大面积烧伤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大面积烧伤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大面积烧伤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术中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连接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每搏变异度(SVV)、心脏指数(CI)等指标.观察组根据SVV、CI、MAP、心搏量指数(SVI),将CI≥2.5L·min-1·m-2作为目标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照组根据MAP及CVP行常规液体治疗.记录术中晶体液量、胶体液量、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尿量.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即刻(T1)、手术开始即刻(T2)、手术开始后1 h(T3)、术毕(T4)的心率、MAP、CVP、CI、SVV的变化.检测T2、T4时的SaO2、ScvO2及血乳酸含量并计算术中氧供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氧摄取率(ERO2).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晶体液量明显减少,胶体液量明显增加;T4时观察组ScvO2、DO2 I、VO2I、ERO2均明显增加(P<0.05),而血乳酸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T0比较,T1时2组MAP、CI均有明显下降(P<0.05), T2~T4时观察组CVP明显升高,T1~T4时观察组和T2~T4时对照组SVV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T2、T3时观察组CI明显升高(P<0.05),T2时观察组CVP明显升高(P<0.05)T1、T2时观察组SVV明显降低(P<0.05);与T2比较,T4时观察组DO2I、VO2I、ERO2、ScvO2明显升高,乳酸浓度明显降低,对照组 VO2I、ERO2均明显升高,乳酸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有效减轻大面积烧伤患者心脏前负荷,提高心输出量,保证良好的微循环灌注,维持机体氧供需平衡,比常规液体治疗方案更佳理想,值得在临床工作中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每搏量变异度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胃肠肿瘤患者术中、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基于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对胃肠肿瘤手术患者术中、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择期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60~85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以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指导的液体治疗组(C组,n=30)和以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n=30).记录麻醉诱导前(T0)、肿瘤摘除即刻(T1)、术毕(T2)和术后6 h(T3)时动、静脉血pH、BE、HCO3-、Lac.抽取T0、T3时静脉血测定脂多糖(LPS)、降钙素原(PCT)的浓度.记录术中所输注的晶体液量、胶体液量、总液量、出血量、腹腔冲洗液量、多巴胺使用率等.记录患者术后PACU时间、术后排气、进食及住院时间.结果 T2、T3时G组动脉血BE明显高于C组,T2时动脉血Lac、T3时动/静脉血Lac明显低于C组(P<0.05);T3时G组LPS、PCT明显低于C组(P<0.05);G组胶体液输注量明显多于,晶体液输注量和总液量明显少于C组(P<0.05);G组术后PACU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 对于行胃肠肿瘤手术患者,采用以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更有利于维持患者的酸碱平衡,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婴幼儿体外循环不同预充液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比研究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不同的预充液处理方法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5 kg以下行CPB心脏直视手术的先心病患婴90例,抽签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其中A组在CPB晶体预充排气完毕后加入库血红细胞,对混合预充液进行零平衡超滤(ZBUF)处理;B组使用血液回收机对库血红细胞进行清洗后再加入预充液内;C组在B组方法的基础上,对晶体和清洗后的库血红细胞混合液再行ZBUF,即使用B+A的方法.3组停机后均行改良超滤(MUF),MUF结束后加入晶体液将部分机血回输体内.对比3组患婴一般情况、混合预充液质量与完成时间、T0-T4的动脉乳酸水平(Lac)、游离血红蛋白(f-Hb)、炎性因子(IL-6/TNF-α)水平、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时间.结果 3组患婴一般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Lac、f-Hb、IL-6与TNF-α水平从T1到T4要明显低于A组,P<0.05,其中C组较B组数值更低但数据尚无统计学差异.B组与C组较A组患婴能明显降低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数据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低体质量婴幼儿来说,预充液使血流回收可以较传统ZBUF技术明显优化库血预充环境,节约人力与时间,改善患儿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