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胰腺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通过近年来研究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胰腺炎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大柴胡汤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经典方剂,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等功效.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大柴胡汤具有抗炎、保肝、利胆和降脂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的治疗.其中,大黄素、黄芩苷、芍药苷、槲皮素为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成分.诸多实验证明大柴胡汤主要通过修复肠黏膜屏障、调控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等]及相关信号通路、缓解氧化应激反应、降低钙离子超载、调控细胞凋亡等途径发挥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现就大柴胡汤治疗AP的机制进行论述,以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的许兰毛癣菌热应激相关信号通路及候选基因的筛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为了筛选和鉴定许兰毛癣菌热应激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探索许兰毛癣菌差异表达基因的分子机制.方法 本研究采用Illumina平台PE150测序策略,对热应激(42 ℃)、生理温度(37 ℃)处理30 min和常温生长(27 ℃)条件下的许兰毛癣菌转录组测序和差异表达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功能注释、分类和分析相关信号通路等.结果 常温组、37 ℃和42 ℃热处理样品的RNA中30076菌株分别获得146 351 442、142 326 366和134 764 862条原始reads.对30079菌株分别获得143 815 046、134 081 574和117 121 246条原始reads.对于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酰胺代谢过程"(13个上调基因和3个下调基因)、"肽生物合成过程"(12个上调基因和3个下调基因)、"核糖体"(11个上调基因)亚类(校正P<0.05).KEGG数据库富集分析显示,参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基因以及热休克蛋白编码基因发生了显著变化,表明热应激对这些通路的影响很大.结论 本研究中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特别是与碳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尤其是编码热休克蛋白的相关基因可能参与了许兰毛癣菌在热应激条件下的致病机制,其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内质网应激探讨黄连-大黄药对对2型糖尿病GK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内质网应激途径探讨黄连-大黄药对改善2型糖尿病(T2DM)GK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成模标准的自发性T2DM 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0.1 g/kg组、黄连-大黄药对2.36、4.72 g/kg组,并取正常Wistar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各6只,干预8 w后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胰腺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胰腺组织胰岛素(IN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胰腺组织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因子1(Pdx1)、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mRNA表达;IHC法检测胰腺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GRP78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胰腺组织磷酸化肌醇依赖性激酶1α(p-IRE1α)、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p-EIF2α)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胰岛形态结构紊乱,胰岛细胞数目减少,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胰腺组织中INS水平、Pdx1 mRNA及GLUT2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Grp78 mRNA与蛋白以及p-IRE1α、p-EIF2α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黄连-大黄药对2.36、4.72 g/kg组大鼠胰岛形态结构改善,胰腺组织中INS水平、Pdx1 mRNA及GLUT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Grp78 mRNA与蛋白以及p-IRE1α、p-EIF2α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结论:黄连-大黄药对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发挥T2DM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与创伤后应激障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作为一种合成蛋白质的重要细胞器,对维持细胞稳态起重要作用.在内质网应激初期为了保证内质网功能的正常运行,启动未折叠蛋白反应来维持体内细胞存活,但当未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过多,则会诱导细胞凋亡.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由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路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各个病理阶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氧化应激、钙稳态失衡和炎症反应作为导致内质网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因素,也广泛参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内质网应激启动非折叠蛋白反应,并通过活化内质网三条通路PERK、IRE1 及ATF6,启动细胞凋亡路径.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或抑制相关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以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可能会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而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究,该途径将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和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亲环素D介导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对骨肉瘤MG6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干扰线粒体关键蛋白亲环素D(CypD)对骨肉瘤MG63 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3 种转染不同siRNA的MG63 细胞系,分别为CypD-siRNA1、CypD-siRNA2 和CypD-siRNA3 组,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3 组细胞中CypD的表达水平,筛选用于后续实验的CypD-siRNA.将MG63 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转染siRNA-NC)和敲减组(转染CypD-siRNA2).采用CCK-8 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MitoSOX Red检测线粒体活性氧(mROS)水平,钙黄绿素-钴评价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状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迁移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ypD-siRNA1 组和CypD-siRNA3 组相比,CypD-siRNA2 组中CypD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敲减组细胞克隆形成数和迁移数减少,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凋亡率升高,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Bax/Bcl-2、Cleaved Caspase 3/Caspase 3 以及E-cadherin和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敲减组细胞mROS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程度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敲减CypD表达可上调MG63 细胞氧化应激水平,抑制其增殖、迁移能力,并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其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三七总皂苷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三七总皂苷相关研究文献,掌握其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从建库至2024年4月收录的所有三七总皂苷相关中英文文献,通过VOSviewer 1.6.20、CiteSpace 6.3.R1、Pajek 64 5.18和NoteExpress 3.8对发文量、期刊来源、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 010篇中文文献,其中1 703篇为期刊论文,307篇为学位论文,280篇英文文献,年度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中文文献主要发表于《中国中药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草药》等,英文文献主要发表于《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等.中文文献作者共有4 410名,英文文献有1 476名,中英文发文量最多的分别是邓常清和ZHANG W.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英文发文量均居于榜首,与多家机构合作,形成跨区域、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学术团体.中英文文献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凋亡、氧化应激、脑出血和再灌注损伤是三七总皂苷的热门方向.结论 三七总皂苷的研究内容广泛,属于学科热门关注点,很多学者仍在深度挖掘其治疗疾病的价值和作用机制,分子机制上主要聚焦于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的作用途径,疾病治疗中脑出血、再灌注损伤是当前热点研究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氟中毒对骨骼肌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氟具有双重的健康效应。适量的氟对于骨骼发育、预防龋齿和神经系统活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过量的氟可引起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氟中毒可导致骨骼肌形态结构改变和功能损害。低浓度氟可诱导骨骼肌肌管肥大,而高浓度氟则通过引起一系列信号通路的异常,导致骨骼肌萎缩。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氧化应激、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异常改变均在氟中毒引起的骨骼肌损害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氟化物对骨骼肌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性别差异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指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动物研究表明,缺氧缺血性损伤后,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死亡途径等关键病理生理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雌性动物对亚低温、促红细胞生成素、脑源性营养因子和别嘌呤醇等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雄性。临床研究发现男性HIE患儿病情更重、预后更差。基于性别的治疗干预很有可能在围产期脑损伤中提供更好的神经保护。本文总结了目前HIE性别差异性的相关证据,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是由脑血管病或血管危险因素引起的进展性认知功能缺损,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认知损害类型。VCI可由多种信号通路和代谢途径引起,其核心是脑血管病变对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脑血管内皮细胞共同构成的神经血管单元造成破坏。文章对目前已知的VCI机制进行归纳和讨论,以期加深对VCI分子病理学过程的了解,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情志异常研究概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医认为,脾虚为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情志异常发病根本,临床治疗常涉及心、肝、肾。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多采用中药内服、针刺、艾灸、推拿疗法,可能通过改善氧化应激与免疫炎症、调节神经-内分泌、控制能量代谢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建议今后研究建立CFS情志异常辨证分型标准,提高辨证施治准确性;形成完善的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指导各种内外治法的规范化应用;基于发病机制探索客观指标,借助神经影像学技术关注疾病靶点脑区形态、功能改变,完善CFS诊断及预后评估;基于中医理论指导,完善CFS情志异常动物造模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