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侧猎人弓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猎人弓综合征(bow hunter's syndrome, BHS)又称旋转型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相关综合征,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其常见诱因为单侧颈部旋转。BHS由Sorensen [1]于1978年报道1例因转头射箭出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病例时首次命名,其特征是颈部在生理范围内旋转或拉伸诱发的可逆性同侧或对侧椎动脉闭塞。BHS最常见的原因包括骨赘、纤维带形成、颈椎间盘突出、肿瘤 [2]或其他压迫颈椎的解剖学结构异常。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过程中由于头部位置改变导致的单侧或双侧椎动脉闭塞是诊断BHS的金标准 [3]。本文报道了一例通过动态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dTCD)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诊断的BHS病例,并从病因、机制、分型、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对BHS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右侧延髓背外侧梗死致尿潴留: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常由排尿困难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造成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可导致卒中相关性尿潴留,发生率为21%~47% [1,2]。前脑、脑干和脊髓组成的神经网络共同协调控制膀胱的排尿功能,但引起卒中相关性尿潴留的机制尚不清楚。脑干梗死可引起排尿障碍,正常情况下脑桥被盖部背侧的脑桥排尿中枢(pontine micturition center, PMC)协调排尿反射 [3],脑桥水平以上病变常出现膀胱储存功能障碍,脑桥及脑桥水平以下病变常出现膀胱排空功能障碍 [3]。延髓梗死约占脑干梗死的7% [4],该部位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延髓外侧梗死最常见。延髓外侧由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PICA)直接供血,该部位梗死最常见的发病机制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椎动脉或PICA夹层、穿支动脉疾病,心源性栓塞较少,临床常表现为头晕、步态不稳、声音嘶哑、呃逆、霍纳综合征、感觉障碍等,部分患者出现呼吸暂停或费力,而尿潴留、直立性低血压、出汗等其他自主神经障碍少见 [5]。约16%的延髓外侧梗死患者会出现尿潴留 [6],这与该部位梗死导致从PMC到骶髓的下行纤维受损有关。我们报道1例右侧延髓背外侧梗死后尿潴留的少见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引导下唾液腺和环咽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延髓背外侧梗死所致吞咽障碍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可引起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1,2],累及疑核、孤束核以及参与吞咽的神经纤维束 [3],导致环咽肌不开放或开放不全,以及口颜面部功能障碍,进而引起严重的吞咽障碍。环咽肌失弛缓常常表现为唾液不能下咽,食物不能顺利通过食道,容易引起唾液和食物的误吸,进而引发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Opalski综合征合并小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一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Opalski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脑干综合征,是伴有同侧肢体无力的延髓背外侧(Wallenberg)梗死的一种变异体,由法国人Opalski于1946年首次发现并命名。临床上不易识别,首诊此类患者,因患者同侧肢体偏瘫,不符合Wallenberg综合征的表现,尤其是合并其他部位梗死时,容易误诊。目前该类患者在治疗上多以内科药物保守治疗为主,血管内介入治疗较为少见。因此,为能尽早识别Opalski综合征以及尽早让患者得到有效救治,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现将西电集团医院收治的1例合并小脑枕叶梗死的Opalski综合征病例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表现为Opalski综合征伴同侧肢体感觉异常的延髓梗死一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报道我科收治的1例表现为Opalski 综合征的延髓梗死病例,检索文献并对Opalski综合征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及回顾分析。本例Opalski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头晕,行走不稳,左侧肢体麻木力弱。头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示左侧延髓尾部背外侧急性梗死灶;予以抗栓等保守治疗后症状逐渐改善。本研究共纳入44个文献,样本量69例,平均发病年龄58.3±13.7岁,男性占比73.5%。47.6%的患者呈进展型卒中。Opalski综合征的病因中,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占比(58.5%),动脉夹层占比(16.9%)。统计分析发现高龄(P<0.01)、表现为进展型卒中(P=0.01)的患者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表现为中枢性面瘫的延髓外侧梗死一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延髓外侧梗死较少会导致面神经麻痹.作者报道1例表现为Avellis综合征的延髓外侧梗死患者,该患者除了存在球麻痹及对侧偏身浅感觉减退等症状外,还出现了病灶同侧中枢性面瘫,这在延髓梗死患者中极为罕见.该文拟结合文献复习对这一特殊表现的解剖学基础进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亦称 Wallenberg 综合征(WS),是指各种病因致延髓背外侧缺血,累及局部神经核团和神经纤维束导致的临床综合征[1].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脑干缺血性脑卒中的特殊类型,也是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典型表现之一.约 20%的缺血性脑卒中为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其中约 50%表现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男性居多,好发于中老年人群[2].约75%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A)所致,17%为心源性栓塞(CE)所致,8%为椎动脉夹层所致[2].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3].糖尿病易导致后循环梗死发生,进一步提示预防中风,需控制血压、血糖、戒酒戒烟[4].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1)眩晕、恶心、呕吐和眼球震颤,为前庭神经核损伤所致;2)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为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疑核受累;3)小脑性共济失调,为绳状体损伤;4)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及对侧偏身),为三叉神经脊束核及对侧交叉的脊髓丘脑束受损;5)同侧 Horner征,为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伤[4].由于小脑后上动脉的解剖变异较大,除上述症状外,一些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呃逆、复视[5],尚可见于眼球运动和视觉障碍[6].在中医传统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运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1 例,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首发症状为声嘶的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1例
编辑人员丨2024/5/18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0岁,因"声嘶1 d"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电子纤维喉镜检查示:左侧声带活动欠佳,右侧声带活动可,声门闭合不全,双侧声带无明显新生物及水肿(图1A、1B).以"左侧声带麻痹,原因待查"收治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双眼糖尿病性增殖性出血性视网膜病病史,余无特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延髓外侧梗死致尿潴留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4/4/13
延髓外侧梗死是常见的脑干梗死综合征之一,但在临床上其导致尿潴留的病例并不多见.本文回顾性分析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延髓外侧梗死致尿潴留的患者1例,患者以头晕、行走不稳为主要症状,同时发现存在急性尿潴留的临床表现,完善影像学检查后诊断为延髓外侧梗死;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及时予以患者静脉溶栓、导尿及其他对症治疗,约1个月后其自主排尿功能完全恢复.尽管延髓外侧梗死导致尿潴留的病例不常见,但应充分了解并提高对此类情况的认知,做到全面预判,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尿潴留的可能性及其预后,反之,在颅脑CT显示不佳、MRI完善不及时的情况下,对于眩晕症状明显而其他定位体征较少,同时又合并急性尿潴留的患者,也能给予脑干-延髓外侧部分-可能受损的提示,提高对后循环梗死的警惕和重视,给予及时、适当的处理,避免延治失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经颅磁刺激定位配合低频电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定位头电针配合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30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头电针配合低频电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低频电治疗仪治疗.将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行比较.结果:经颅磁刺激定位头电针配合低频电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吞咽困难的治疗手段有效,能进一步改善吞咽功能,避免误吸,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