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草微型饮片切制工艺及UPLC指纹图谱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优化甘草微型饮片切制工艺,建立其UPLC指纹图谱.方法 以流动性、出膏率以及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素、甘草次酸、异甘草素、查耳酮含有量为评价指标,软化时间、饮片厚度、饮片粒径、干燥温度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切制工艺.甘草70%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7 nm.结果 最佳工艺为粒径0.5~0.9 mm,厚度1 mm,软化时间1h,干燥温度50℃.10批样品UPLC指纹图谱中有25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 ~ 102.5%,RSD 0.29% ~ 1.9%.结论 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甘草微型饮片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肉苁蓉微型饮片切制工艺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优化肉苁蓉饮片的切制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饮片截面直径、厚度、软化时间、干燥温度为影响因素,休止角、浸出物、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异类叶升麻苷、含有量为评价指标,优化饮片切制工艺.结果 最佳切制工艺为饮片截面直径3~4 mm,厚度1~2 mm,软化时间2h,干燥温度70℃.结论 该方法合理可行,适用于肉苁蓉饮片的切制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巴戟天微型饮片工艺优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优选巴戟天微型饮片切制工艺参数,探讨其是否适用于不同产地来源的巴戟天.方法 以蒸制时间、饮片长度、饮片厚度、烘干温度为影响因素,以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甲基异茜草素、耐斯糖的含量及出膏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巴戟天微型饮片切制工艺,并建立不同产地来源巴戟天微型饮片HPLC指纹图谱.结果 巴戟天微型饮片最佳切制工艺为:常压蒸制软化30 min,切片长度3 mm,切片宽度1~2 mm,40℃烘干.结论 巴戟天微型饮片软化切制工艺简单易行,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地黄微型饮片制备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具有高流动、高煎出特征的地黄微型饮片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 以切制方式、粒径、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 以成品率、流动时间及活性成分煎出率为考察指标, 对地黄微型饮片的切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地黄药材以纵切加横切的方式, 切制成0.3~0.4 mm3的小丁块, 并以80℃烘干, 其动性和煎出率优于常规地黄饮片.结论:地黄微型饮片切制工艺合理可行, 更适用于饮片自动调剂及煎煮设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术微型饮片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对白术微型饮片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选取饮片的成品率、煎膏率、流动时间及白术内酯Ⅰ、Ⅱ、Ⅲ的煎出率为考察指标,以饮片的切制方式、切制粒径以及干燥的温度为考察因素.结果 白术药材以横切结合纵切的方式,切制成粒径为0.3-0.4 mm3的小丁块,并于60℃条件下烘干,其流动性及煎出率均可得到显著提高.结论 白术微型饮片制备工艺合理可行,有利于饮片自动调剂及煎煮设备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白芷微型饮片制备工艺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优选白芷微型饮片切制工艺参数,建立具有高流动性、高煎出特征的白芷微型饮片的制备工艺.方法:对比白芷传统饮片与微型饮片的有效成分煎出率、煎膏率差异,证明微型饮片的优势;以饮片烘制时间、饮片粒径、烘干温度为考察因素,饮片的成品率、煎膏率、流动时间、欧前胡素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白芷微型饮片制备工艺.结果:白芷微型饮片的有效成分煎出率、煎膏率优于传统饮片;白芷微型饮片制备工艺为白芷药材切制成粒径为1~2 mm的小丁块,烘干温度为60℃,烘制10 h.结论:白芷微型饮片煎膏率和流动性明显提高,更加适用于饮片自动调剂及智能煎煮设备,白芷微型饮片切制工艺合理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规格羌活微型饮片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价不同规格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微型饮片的质量.方法 建立3个产地不同规格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测定干膏率及浸出物、异欧前胡素、羌活醇含量,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化学计量学研究.结果 36批样品HPLC指纹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指认出6种成分.各批样品可聚为2类,5个主成分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0.71%,质量差异标志性成分有8个.各产地样品质量依次为甘肃礼县>青海西宁>四川理县,最优规格分别为S12、S17、S32.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羌活微型饮片的质量控制,最佳规格为0.5 cm×0.5 cm×0.3 c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UPLC-QQQ-MS/MS法比较研究不同片型何首乌饮片水提液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UPLC-QQQ-MS/MS法比较研究不同片型何首乌饮片水提液中尿嘧啶、尿苷、鸟苷、黄嘌吟等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BEH C18(50 mm×2.1 mm,1.7 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甲酸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进样量:3μl,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对何首乌传统片和微型片水提液中6个核苷类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何首乌微型片水提液中核苷类成分含量明显高于传统片水提液.何首乌中主要含有尿嘧啶、尿苷、腺嘌吟、鸟苷、肌苷、黄嘌吟等6种核苷类成分.该6种核苷成分在测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均小于3.0%,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9%~102.5%,RSD在1.9%~2.7%(n=6).结论:何首乌切制成微型片较传统片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和提取.同时,该试验检测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何首乌饮片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与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