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中华医典》的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外感发热的古籍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通过对外感发热的古籍文献整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古籍文献中外感发热相关的中医护理技术,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以《中华医典》第 5 版为源数据库,检索外感发热相关条文,建立条文数据库,对外感发热相关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归纳分析,采用Excel 2019 进行药物频数统计、IBM SPSS Modeler 18.0 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古籍条文56 条,涉及中医护理技术 13 种治法类别.最常用的治法为涂法(14%)、贴法(14%),涉及药物共有 167味,常用药物有生姜(2.7%)、甘草(2.2%)、芒硝(2.2%)等,药性以寒(42.5%)、温(30.5%)居多,药味以苦(32.4%)、辛(31.7%)居多,归经以肺经(18.5%)居多.根据频数分析结果归纳出 43 味核心药物,核心药物常用组合为防风、羌活;涂法常用药物组合为甘草、柴胡、黄芩、桔梗;贴法常用药物组合为葱白、淡豆豉、生姜;搐鼻法常用药物组合为白芷、雄黄;点眼法常用药物组合为麻黄、冰片、牛黄.结论 在古籍文献中,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的护理技术种类丰富,方法多样,贴法和涂法最常用,所用药物以解表药、清热药居多,"寒热并用"是药物组合的重要特点之一.古籍中所记载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遵循着辨证施术、辨证施药的原则,对外感发热患者的辨证施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痤疮外治方用药特色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普济方》痤疮外治用药特色。方法:筛选《普济方》痤疮外治方并建立标准化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网页版分析药物频次、药物属性(药性、药味、归经),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药物与药物、药物与剂型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痤疮外治方87首,涉及药物164种,常用药物有白芷、川芎、白附子、铅粉等;药物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辛、甘、苦居多,归经以肺、脾、胃、肝经为主。关联性较强药对、药团为川芎-白芷、白附子-白芷-川芎。高频药物可聚为三类。高频剂型膏剂与药物猪脂、水银、铅粉关联性较强,高频剂型散剂与药物白芷、牵牛子、皂荚、藁本、川芎关联性较强。结论:《普济方》痤疮外治以辛散发越为主,高频药物聚类分别针对体虚感邪证、外感风热证、血热郁滞证,提示了明代以前痤疮辨治特色,亦为现代临床诊疗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益气解表方治疗小儿乙型流感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益气解表方治疗小儿乙型流行性感冒(乙型流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12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中医门诊就诊的乙型流感患儿12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儿分为益气解表方治疗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每组60例。益气解表方治疗组口服益气解表方加减治疗(组成:紫苏叶、葛根、柴胡、清半夏、黄芩各6 g,陈皮、荆芥穗、防风、前胡、杏仁、太子参、桔梗、炙甘草各4 g,大便干燥者加石膏、熟大黄,咳重者加白前、蜜枇杷叶,流涕者加白芷、辛夷),每日1剂、分2次服用;西医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每次10 mg/kg、每日3次。治疗7 d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预后指标的变化。结果:益气解表方治疗组体温正常和咳嗽、咽痛、流涕等症状改善或部分改善患儿例数均较西医治疗对照组明显增多(体温正常:49例比44例,咳嗽缓解:33例比25例,咽痛缓解:27例比23例,流涕缓解:47例比42例,均 P<0.05),鼻咽拭子乙型流感病毒抗体(IBV-Ag)转阴例数以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 -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正常参考值范围(<10 mg/L)的例数均明显多于西医治疗对照组(IBV-Ag转阴数:36例比31例,SAA正常数:49例比46例,CRP正常数:50例比46例,均 P<0.05)。益气解表方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对照组〔81.67%(49/60)比75.00%(45/60), P<0.05〕。益气解表方治疗组出现便秘、食欲减退、腹泻患儿例数均较西医治疗对照组明显减少(便秘:11例比14例,食欲减退:8例比11例,腹泻:6例比8例,均 P<0.05)。 结论:益气解表方可明显改善乙型流感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提高总有效率,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李发枝治疗咳嗽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李发枝教授治疗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以探究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李教授治疗咳嗽的病历,采用Excel 2016及R语言4.2.1,多维度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通过因子分析探索高频功效分类,聚类分析区分药物群组,并对高频药物进行占比及归经流年分析。结果:共纳入4 746首处方,涉及中药270种,总频次57 700次,用药性味以温性药最多,寒性药次之,温药以辛温、苦温为主,寒药以辛寒、甘寒、苦寒为主,主要归肺经、脾经、胃经、肝经。频次排名前35位中药可聚类为9组,群组1:紫苏子、苦杏仁和麻黄;群组2:辛夷、蝉蜕和甘草;群组3:前胡、桔梗、桑白皮、荆芥、防风和款冬花;群组4:白芷、羌活、陈皮、黄芪、升麻和黄连;群组5:薏苡仁、芦根、桃仁和冬瓜子;群组6:紫苏叶;群组7:柴胡、乌梅、枳实、黄芩和白芍;群组8:细辛、桂枝、干姜、五味子和清半夏;群组9:茯苓和炙甘草。流年分析显示,近3年炙甘草、茯苓、枳实等使用比例逐渐提高。结论:李教授治疗咳嗽以肺与脾胃为核心,临床用药注重升降相因、寒温并用,近年来更加重视从中焦论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川芎及其药对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周前
作为一味我国传统的活血化瘀类的中药,川芎及其药对在临床上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梳理了近年来围绕基于川芎-黄芪、川芎-益母草、川芎-赤芍、川芎-延胡索、川芎-当归、川芎-丹参、川芎-栀子、川芎-天麻、川芎-牛膝、川芎-青蒿等药对的网络药理学和最新中国知网(CNKI)资料中常用的川芎-丹参、川芎-当归、川芎-天麻、川芎-黄芪药对配伍的现代实验研究,以及从川芎-淫羊藿、川芎-天麻、川芎-丹参、川芎-白芷、川芎-葛根、川芎-香附、川芎-当归等药对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和有效物质溶出率等方面的现代研究内容.以上研究内容为揭示含川芎方剂分子机制和川芎药对临床应用的内涵阐释以及川芎药对配伍应用的科学性提供了参考和依据.通过系统对川芎药对的现代研究现状与进展的总结及川芎药对配伍理论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与方法,这为揭示川芎配伍的科学性和科学阐释川芎药对使用规律、配伍理论以及临床应用等相关方面提供新的思想与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杨正望教授运用金匮温经汤辨治月经后期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杨正望临证擅于将经方理论体系与妇科辨治体系相结合,尤在应用《金匮要略》温经汤时,明确常用加味药物为鸡血藤、香附、葛根、陈皮、柴胡、白芷、仙鹤草等,联合组方为逍遥散、当归四逆汤、当归芍药散,通过总结温经汤组方及随证加减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临床运用金匮温经汤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体外抗过敏作用研究方法优化及中药药对抗过敏活性筛选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优化两种中药体外抗过敏活性筛选方法,比较5个中药药对的体外抗过敏活性.方法 优化RBL-2H3(Rat basophil leukemia cells)细胞脱颗粒实验方法,通过甲苯胺蓝染色以及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osaminidase,β-HEX)和组胺(Histamine,HIS)释放3个指标比较5个药对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活性;优化了透明质酸酶抑制实验,对5个中药药对的透明质酸酶抑制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在RBL-2H3细胞脱颗粒实验中,5个中药药对中荆芥-防风、麻黄-细辛、防风-白芷、川芎-细辛均能不同程度抑制模型细胞释放β-HEX(P<0.05),苍耳子-辛夷与细胞共培养后脱颗粒模型细胞上清中β-HEX释放率显著升高(P<0.05);5个中药药对均可以降低脱颗粒模型细胞上清中HIS释放量.透明质酸酶抑制率实验中,各药对的透明质酸酶抑制率川芎-细辛>防风-白芷>荆芥-防风>麻黄-细辛,其中川芎-细辛抗过敏活性最强.结论 两种方法获得的不同药对体外抗过敏活性趋势具有一致性,说明两种方法可以用于体外抗过敏活性的筛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林创坚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总结林创坚教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林教授2018年4月—2022年4月接诊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病例,筛选建立数据库,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2)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203首处方,涉及106味中药,药物记录共2 955条.其中出现频次>25次的高频药物共有24味,药物的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主,主要归肝、肾、脾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排行前5的组合是牛膝-独活、桑寄生-独活、藿香-独活、党参-独活、独活-厚朴.聚类分析得到4个高频药物核心聚类组合,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方药为:独活、秦艽、厚朴、党参、藿香、甘草、牛膝、桑寄生、杜仲、木瓜、威灵仙、白芷.结论:林教授治疗岭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强调三因制宜,辨证用药,以燥湿行气健脾、补肝肾强筋骨为原则,兼顾祛风散寒、补益气血,攻补并用,标本兼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的沈洪教授治疗湿瘀互结型克罗恩病核心处方分析及临床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沈洪教授治疗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用药规律并形成核心处方,回顾性分析该核心处方联合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治疗湿瘀互结型CD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沈洪教授诊治CD患者门诊记录,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药物性味归经、用药频次、复杂网络分析、聚类和关联规则等进行总结,梳理形成核心处方.纳入中医辨证为湿瘀互结证的回结肠型CD患者 62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 30 例,对照组 32 例.对照组给予US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核心处方,2 组疗程均为 8 周,治疗前后观察 2 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并分析临床有效率,检测 2 组患者炎症指标[粪便钙卫蛋白(F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结果 综合药物频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得到核心处方,药物组成包括黄芩、苦参、土茯苓、当归、白芷、白术、陈皮、白芍、防风、薏苡仁、山药、蜂房、徐长卿、木香、神曲和甘草,并由沈洪教授命名为清肠通络方.回顾性临床研究显示:治疗后,2 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医临床疗效显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2 组患者ESR、CRP、F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 2 组患者均未见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沈洪教授辨治CD以清肠燥湿,通络止痛,健脾益气为要,核心处方联合UST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水平,可作为回结肠型辨证属湿瘀互结型CD的有效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白芷颗粒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白芷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ip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法制备糖尿病模型,设置对照组、模型组、白芷(1.25g/kg)组及羟苯磺酸钙(135mg/kg)组.连续给药12周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和高碘酸-席夫(PAS)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病理学改变;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视网膜组织紧密连接蛋白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 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人视网膜上皮细胞(adult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 line-19,ARPE-19)分为对照组、高渗组、高糖组、白芷(150μg/mL)组和羟苯磺酸钙(20μmol/L)组,对照组在含5.5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培养;高渗组在含5.5 mmol/L葡萄糖和25 mmol/L甘露醇的培养基中培养;高糖组和各给药组在含30 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培养,并给予相应药物.采用TUNEL染色、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细胞凋亡、紧密连接蛋白及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使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后,观察其下游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排列紊乱,视网膜变薄,白芷干预后较模型组有所缓解.TUNEL染色显示视网膜组织中细胞凋亡率增加.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白芷组咬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p-PI3K/PI3K、p-Akt/Akt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Bcl-2 相关X 蛋白(Bcl-2associatedXprotein,Bax)/B 淋巴细胞瘤-2(B-celllymphoma-2,Bcl-2)、剪切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ystein-asparateprote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白芷干预后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Bax/Bcl-2、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Occludin、Z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白芷干预后Occludin、ZO-1表达升高;此外,白芷能够促进高糖环境下PI3K/Akt的磷酸化,在使用PI3K抑制剂干预后抑制了 Akt的磷酸化,Bax/Bcl-2、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白芷颗粒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血-视网膜屏障损伤,从而延缓早期DR的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