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粘接系统用于树脂陶瓷复合材料的体外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研究不同粘接系统及老化处理对树脂陶瓷复合材料与牙本质间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了一种新型树脂陶瓷修复材料(LavaTM Ultimate,优韧瓷).在实验的第一部分,将制备好的离体牙随机分为3组,按照两步法自酸蚀通用型粘接系统、全酸蚀粘接系统、一步法自酸蚀通用型粘接系统将优韧瓷块与离体牙的牙本质面粘接,使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测试每组粘接试件的静态断裂强度,并观察其断口形貌.实验第二部分则将以上3组粘接系统的剪切样本浸泡在3种不同酸碱度的溶液(可乐、苏打水、人工唾液)中,30 d后比较各组剪切强度间差异.结果:对于树脂陶瓷复合材料优韧瓷,一步法及两步法自酸蚀通用型粘接系统组的剪切强度皆优于全酸蚀粘接系统组,而一步法自酸蚀通用型粘接系统组与两步法自酸蚀通用型粘接系统组的粘接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粘接系统在不同浸泡液中浸泡老化后剪切强度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浸泡液种类对剪切强度的影响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3种粘接系统对优韧瓷与牙体间的剪切强度均达到临床要求,且酸碱老化处理不影响3种粘接系统的剪切强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多孔钛合金支撑棒在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及生物力学性能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研究表明钛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便于加工合成为合适孔径的多孔结构,将其用于踝关节损伤中效果理想,但其生物力学性能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多孔钛合金支撑棒在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取健康Beagle犬30只,利用止血钳挑起并暴力拉断外侧副韧带,建立踝关节损伤模型.实验分为2组: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15).利用CAD设计多孔钛合金棒三维模型,并将其输入到EBM S12系统中,将Ti6A14V粉末放入机器中并进行逐层熔融,最终制备成直径为4 mm、长度为12 mm的多孔圆柱状棒体.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修复,多孔钛合金支撑棒组将多孔钛合金支撑棒植入损伤处,比较2组犬踝关节肿胀程度、修复优良率、电生理学指标及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①2组修复前患侧踝关节周径无明显差异(P > 0.05);多孔钛合金支撑棒组修复后1、2及3周,患侧踝关节周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②多孔钛合金支撑棒组修复后3个月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③2组Beagle犬修复前患侧外侧副韧带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潜伏期、波幅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多孔钛合金支撑棒组修复后3个月,患侧外侧副韧带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5);而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④与对照组相比,多孔钛合金支撑棒组的最大桡度、弹性桡度、破坏桡度无明显差异(P > 0.05);而最大载荷、弹性载荷、破坏载荷及刚性系数显著提高(P < 0.05);⑤结果提示,将多孔钛合金支撑棒应用于踝关节损伤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且有助于改善踝关节生物力学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用输液泵的质量控制检测分析与维护保养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医用输液泵采用计算机智能微机系统对输入信息和检测信息进行处理、控制和管理,利用含有电磁泵、气动泵、压电泵的驱动与离心叶轮泵、齿轮泵和蠕动泵的结构组成泵装置,准确控制输液流速和流量,保证药液速度均匀且药量准确并安全地输入患者体内.在临床应用中输液泵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质量与生命安全[1].因此,必须保证较高的输液准确性,并能对输液阻塞、气泡、空液及漏液等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同时,要求医学临床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医用输液泵工作原理,定期对输液泵进行质量控制检测,保证医用输液泵的质量可靠、量值准确,做好校准等维护管理.结合医院临床工作实际,对输液泵在质量控制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可穿戴式传感装置的帕金森运动症状量化评估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帕金森病(PD)运动症状的量化评估是PD诊疗中的一个难题;基于MEMS(微机电系统)运动传感器的可穿戴式装置可以跟踪PD病人设定动作和自主运动等运动信息,从而实现帕金森运动症状的实时和客观的量化评估.首先介绍MEMS运动传感器技术及用于帕金森运动症状量化评估的典型性可穿戴式系统,包括其局限性;然后对震颤/异动症、缓慢运动、肌肉僵直、姿势步态障碍等4个主要运动症状的量化评估方法及其与神经科医生临床判断相关性分别进行对比和分析;同时对PD症状波动等运动并发症对运动症状量化评估的影响进行讨论.介绍MEMS运动传感技术在PD运动症状量化评估中的应用及其精确性,为基于可穿戴式传感装置的帕金森运动症状定量评估研究提供一个基础框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于无线多导睡眠监测的皮肤贴电极制备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开发一种适用于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的电极,并对该电极监测到的眼动图(electrooculogram,EOG)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信号结果进行验证.方法:通过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技术制备柔性电极,其中电极为金/铬双层结构,柔性衬底采用具有良好生物兼容性的聚对二甲苯(parylene).电极被设计并制作成网状结构,使得下层的胶带能更有效地与皮肤贴合,降低与皮肤的接触阻抗.在电极制作完成后,使用CHI660E电化学工作站对电极的交流阻抗特性进行测试,此外,将电极连接到包含生物信号采集和数字化处理专用芯片的无线信号采集套件,采集志愿者眼周不同位点、不同方向眼动的电信号,并对眼动信号的信噪比进行分析.最后使用标准多导睡眠监测仪来对比皮肤贴电极和金杯电极采集脑电信号时的噪声幅度.结果:皮肤贴电极在小于100 Hz交流电范围的阻抗为4~ 13 kΩ,使用皮肤贴电极可以采集到不同方向眼动的眼电信号,皮肤贴电极采集到的脑电信号噪声幅度低于金杯电极采集到的脑电信号噪声幅度.结论:皮肤贴电极可以作为开发适用于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中眼动电信号和脑电信号监测的备选电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AVR单片机的医用X线机限束器控制系统研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制基于AVR单片机的医用X线机限束器控制系统,满足针对医用X线机限束器控制精度、远距离调节和人性化操作等方面的要求.方法:系统采用微机控制方式,组成包括控制软件、通讯电路、机械传动3部分.以Visual Basic语言编写系统控制软件;采用AVR单片机实现系统上、下位机串口通讯;Solid Works设计传动结构并制作实物.建立实验平台后,测试控制系统各项功能和参数.结果:在视频摄像系统监视模拟光投射在患者检查部位的视野范围,各项指标均满足临床检查要求.结论:本控制系统可供临床实际应用或作为教学仪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用多道生理记录仪数字化装置研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设计一种数据采集系统,使老式医用多道生理记录仪实验数据数字化.方法 选用MSP430F149单片机片内的ADC12模块和FLASH存储芯片,对医用多道生理记录仪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设计.在硬件电路的设计中,主要介绍MSP430F149单片机的外围接口电路和单片机与微机系统之间的RS232通信电路;在软件的研发中,用C语言开发MSP430F149单片机的定时A/D转换程序和单片机与微机系统之间的RS232通信程序.结果 将老式医用多道生理记录仪模拟实验数据通过单片机A/D转换为数字实验数据,并经过通信存储在微机中.采集系统能够实现多通道数据采集,采集结果准确度高.结论 该数据采集系统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特点,可广泛用于机能学实验的生物信号检测、汇录和分析硬件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机化步态分析系统的研制与平地行走时足-地接触力的三维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孢子丝菌微机数据分析实验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应用微机数据分析系统对不同营养条件下生长的孢子丝菌菌体及由这些菌体所致大白鼠辜丸炎病变中的孢子面积、周长、长短径、圆形孢子比率进行了分析处理,所测定的各指标可反映营养条件对孢子丝菌生长状态的影响;大白鼠辜丸炎病变中孢子测量各指标值也可因菌株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本文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心电向量图微机自动分析诊断系统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