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lectin-1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Galectin-1 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以及在胚泡着床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ting及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Galectin-1在高容受性子宫内膜细胞RL-95-2和低容受性子宫内膜细胞HEC-1-A中的表达及定位情况,通过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两种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用JAR细胞模拟胚胎,测JAR细胞在RL-95-2和HEC-1-A上的黏附能力。将RL-95-2与HEC-1-A分别转染Galectin-1 siRNA和Galectin-1过表达载体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Galectin-1的表达水平、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WNT4a、WNT5a和WNT7a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情况。将转染后的细胞分别加入WNT通路抑制剂DKK1及激活剂氯化锂(LiCl),检测EMT和WN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的侵袭、迁移情况。结果:①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alectin-1在RL-95-2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在HEC-1-A中的表达( P=0.020, P=0.030);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显示,Galectin-1主要表达于RL-95-2细胞质,而在HEC-1-A细胞中,Galectin-1主要表达于细胞核。②细胞黏附实验结果表明,JAR细胞在RL-95-2细胞的黏附率明显高于HEC-1-A细胞( P=0.010)。③Galectin-1过表达后,HEC-1-A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量降低( P=0.001),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量升高( P=0.003, P=0.023);WNT相关蛋白β-catenin、WNT4a和WNT5a、WNT7a蛋白表达量升高( P=0.025, P=0.004, P=0.005, P=0.001),细胞的迁移能力、侵袭能力明显增强( P=0.022, P=0.003)。④DKK1处理过表达Galectin-1的HEC-1-A细胞后,与DKK1处理HEC-1-A细胞相比,E-cadherin蛋白表达量降低( P=0.003),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量升高( P=0.015, P=0.033),细胞的迁移能力以及侵袭能力均明显增加( P=0.030, P=0.040)。⑤RL-95-2细胞下调Galectin-1的表达后,E-cadherin蛋白表达量升高( P=0.004),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 P=0.030, P=0.023),β-catenin、WNT4a、WNT5a、WNT7a蛋白表达量降低( P=0.001, P=0.005, P=0.023, P=0.020)。⑥LiCl处理下调Galectin-1表达的RL-95-2细胞后,与LiCl处理RL-95-2细胞相比,E-cadherin蛋白表达量增加,N-cadherin蛋白和Vimentin蛋白表达量降低( P=0.012, P=0.035, P=0.020);细胞迁移率、侵袭数目降低( P=0.040, P=0.020)。 结论:与低容受性子宫内膜细胞相比,高容受性的子宫内膜细胞中Galectin-1的表达水平增加;Galectin-1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EMT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胚胎的着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D55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妊娠的建立依赖于子宫内膜正常的功能状态,CD55在分泌期子宫内膜表达逐渐上调并在分泌中期达到峰值,而CD55的异常表达与反复流产和着床失败、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癌等多种子宫内膜相关疾病有关。除了作为补体调节蛋白抑制补体介导的细胞杀伤作用以外,CD55在子宫内膜中还参与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促进细胞侵袭迁移与黏附等生物学行为;此外,CD55还可结合其配体CD97作为T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抑制性调节信号,在非免疫细胞则参与促进细胞的侵袭迁移。本文通过对CD55在子宫内膜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为探究CD55在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和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提供更多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预培其损”理论的中药复方防治反复着床失败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可能经历反复着床失败。在“预培其损”理论指导下,中药复方可在IVF-ET前通过抗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减少细胞过度凋亡等途径,提高夫妻双方精卵质量以获取高质量胚胎;可促进血管生成、抗氧化应激、调节雌孕激素受体含量、调节免疫改善女性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利于胚胎植入;还可在移植后发挥补益脾肾、顾护胎元作用,以助着床,亦可缓解移植时患者的焦虑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hCG共培养自体PBMC宫腔灌注治疗反复种植失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年来不孕妇女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支持下妊娠率提高,然而部分患者在IVF-ET后未成功妊娠,提高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妊娠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共培养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宫腔灌注是改善RIF患者妊娠结局的新型治疗方法,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宫内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hCG共培养自体PBMC宫腔灌注在RIF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对改善RIF妊娠结局机制进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孕激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不孕症的发生率高达30%~50%,常见的病因包括输卵管及盆腔因素、内分泌紊乱、卵子质量异常、炎症、免疫失调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近年来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孕激素抵抗与容受性低下密切相关,EMS患者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下降、PRA/PRB失调、孕激素下游信号通路的多个分子表达异常、PR表观遗传学改变以及子宫内膜慢性炎症等因素造成子宫内膜对孕激素反应低下,导致孕激素诱导的基因表达下降、雌孕激素调节的内膜容受性相关蛋白表达低下、子宫内膜结构改变、蜕膜化不足等,最终胚胎着床失败。本文对EMS患者子宫内膜孕激素抵抗的发生机制及作用效应进行详细综述,以期为探索改善EM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小鼠自身免疫性卵巢功能不全及子宫内膜容受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s)对自身免疫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小鼠卵巢功能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使用透明带3多肽-弗氏免疫佐剂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POI,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移植hAMSCs 1×10 6细胞/只,将动物分为正常组( n=10)、模型组( n=15)、hAMSCs组( n=15),阴道涂片监测动情周期,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nome,FSH)、雌二醇与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含量,HE染色观察卵巢和子宫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子宫同源框A10(homeobox A10,HOXA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FSH受体(FSH receptor,FSHR)蛋白表达,综合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 结果:hAMSCs移植6周,hAMSCs组动情周期异常率[40.00%(6/15)]低于模型组[86.67%(13/15), P=0.021]。与模型组血清FSH[(10.239±1.091)μg/L]、雌二醇[(103.325±4.952)ng/L]和AMH[(1.133±0.494)μg/L]水平相比,hAMSCs组FSH水平[(7.664±0.735)μg/L]明显降低( P<0.001),雌二醇[(126.883±23.370)ng/L]和AMH[(2.204±0.453)μg/L]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15, P<0.001)。与模型组不同,hAMSCs组卵巢指数、子宫指数增高;卵巢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数增加,间质纤维化和闭锁卵泡少见,子宫壁与子宫内膜增厚,腺体数量和体积增加。HOXA10吸光度(absorbance, A)值hAMSCs组(5.90±1.94)高于模型组(2.79±1.27, P=0.029),TNF-α A值hAMSCs组(3.83±1.23)低于模型组(6.26±0.96, P=0.002);FSHR A值hAMSCs组(3.61±1.66)与模型组(2.74±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模型组低于正常组(4.13±0.54, P=0.006)。 结论:移植hAMSCs在恢复自身免疫性POI小鼠卵巢功能的同时,可明显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助于提高生育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质细胞衰老在子宫内膜蜕膜化及容受性建立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胚胎着床过程复杂而精密。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及两者的同步发育是决定胚胎着床的关键因素。蜕膜化是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转变为分泌型的蜕膜基质细胞的过程,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异常蜕膜化可导致胚胎着床失败或不良妊娠结局。最新研究表明子宫内膜蜕膜化中存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衰老的现象,一定程度的基质细胞衰老促进蜕膜化和容受性建立,而过度或不足的基质细胞衰老则可能导致蜕膜化异常和容受性受损。本文旨在对基质细胞衰老在子宫内膜蜕膜化及容受性建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容受性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孕酮免疫调节结合因子1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孕酮免疫调节结合因子1(PIBF1)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方法:30只2月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PIBF1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PIBF1组大鼠建立胚胎种植窗期胚胎着床障碍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建立正常胚胎种植窗期胚胎着床模型。PIBF1组建模前30 d经尾静脉注射过表达PIBF1的腺相关病毒,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体积腺相关病毒。观察3组大鼠种植窗期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3组大鼠激素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分析3组大鼠着床胚泡的数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3组大鼠子宫内膜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子宫内膜微血管的数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应激分析3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PIBF1和p-STAT3的表达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PIBF1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35.33±3.42) pg/ml]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19.55±2.8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230, P<0.05)。PIBF1组大鼠血清孕酮水平[(0.58±0.06) pg/ml]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0.38±0.0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329, P<0.05)。PIBF1组大鼠胚泡着床数目[(9.70±1.49)个]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5.30±1.4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584, P<0.05)。模型组子宫内膜排列紊乱,子宫空腔扩张,炎性细胞浸润严重;PIBF1组大鼠子宫内膜血管相对丰富,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PIBF1组大鼠子宫内膜微血管数量[(11.20±1.69)条]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6.60±1.17)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097, P<0.05)。PIBF1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PIBF1蛋白表达水平(1.46±0.16)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0.45±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600, P<0.05)。PIBF1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p-STAT3蛋白表达水平(0.76±0.08)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0.3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880, P<0.05)。 结论:过表达上调PIBF1可显著改善大鼠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主要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通路来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炎症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炎症是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和疾病中的关键参与者,特别是在整个妊娠周期中,炎性反应在排卵、胚胎着床、胎盘形成以及妊娠维持的各个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过度的炎症活动会损害子宫内膜容受性,可能导致不孕症、反复植入失败和复发性流产等临床问题,进而对女性的生殖健康和妊娠结果造成负面影响。研究显示,约有三分之二的胚胎植入失败与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足相关。因此,炎性状态的精准调控对于提高妊娠率和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宫腔灌注自体PBMCs结合低分子肝素助孕治疗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宫腔灌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结合低分子肝素助孕治疗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在移植前48 h进行宫腔灌注自体PBMCs,移植日始结合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3 200 IU,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并观察妊娠结局。结果:9例患者在宫腔灌注自体PBMCs后,发现宫内膜厚度增加,其中6例宫内膜形态较前有改善;移植后7例患者临床妊娠,1例患者生化妊娠,1例患者未妊娠;7例临床妊娠中有1例患者为宫内外复合妊娠(已进行患侧输卵管妊娠手术),另有2例患者在妊娠第7~8周B超提示胚胎停育;9例患者中4例反复种植失败患者有3例临床妊娠。目前本组患者中2例已活产,另3例正常持续妊娠中,9例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出血、血小板减少和过敏反应等不良事件。结论:宫腔灌注人自体PBMCs结合低分子肝素有益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提高,可改善部分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助孕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