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F-FDG PET/CT"一站式"评价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和活性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自由呼吸CT评价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容积和形态的准确性,并基于其探索 18F-FDG PET/CT "一站式"评价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EAT容积和活性的特征。 方法:(1)选取北京朝阳医院2020年3月至2020年5月间20例行常规 18F-FDG PET/CT显像、无明显影响心脏及其周围肺部图像疾病患者[男16例、女4例,年龄33~86(61.1±14.2)岁]的自由呼吸CT和吸气末屏气高分辨率CT(HRCT)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和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两者测定EAT容积和形态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以及2名操作者测量的重复性;(2)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间北京朝阳医院采集的20例房颤患者[男6例、女14例,年龄52~76(66.0±6.4)岁]和10名健康对照[男3名、女7名,年龄59~69(66.0±3.6)岁]的 18F-FDG PET/CT图像,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房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EAT容积和 18F-FDG SUV max的差异。EAT容积测量通过Mimics Research 21.0软件自动+手动辅助完成,EAT形态通过软件自动计算出的三维模型在基准坐标轴( x、 y、 z)上投影的最大长度表示;手动测量EAT的SUV max。 结果:同一操作者2次测量EAT容积的结果(ICC=0.999)及2名操作者分别测量的结果(ICC=0.997)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自由呼吸CT与吸气末屏气HRCT测得的EAT容积具有良好的相关性[96.6(79.9,136.4)和96.2(80.9,135.8) ml; rs=0.929, P<0.001]和一致性[19例患者数据在95%一致性界限(95% LoA)内];两者EAT三维模型在基准坐标轴上的投影长度最大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x轴: rs=0.869, P<0.001,19例患者数据在95% LoA内; y轴 rs=0.854, P<0.001,18例患者数据在95% LoA内; z轴 rs=0.586, P=0.007,20例患者数据全部在95% LoA内)。房颤组EAT容积高于健康对照组[137.2(113.9,202.9)与94.4(76.6,134.4) ml; z=-2.11, P=0.035];房颤组EAT的SUV max亦高于健康对照组[1.2(1.1,1.5)与1.1(1.0,1.2); z=-2.14, P=0.035]。 结论:自由呼吸CT与吸气末屏气HRCT对EAT容积和形态的测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一致性和测量重复性。利用 18F-FDG PET/CT可以"一站式"评价EAT容积和活性的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EATV)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预后价值.方法 前瞻性入选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74例,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根据测量的容积结果分为A组(EATV≤75 ml),B组(75 ml<EATV< 150 ml),C组(EATV≥150 ml),分别测量三组患者体质指数(BM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o)的水平,随访三组患者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析EATV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MACE预测价值.结果 三组患者BMI、hs-CRP、TNF-α的比较,B组>A组,C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EATV与hs-CRP,IL-6,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675~ 0.700,P<0.01).三组患者MACE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C(8.50%)、B(5.26%)、A组(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EATV水平预测MACE事件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51(95%CI 0.634 ~0.868,P<0.01),以120.39 ml为诊断截点,预测MACE事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7%及61%,可以作为预测MACE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ATV水平与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发生MACE密切相关,EATV> 120.39 ml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及其炎症因子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EATV)及其炎症因子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内一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CHD患者术前检查资料,测定EATV和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结果 舒张功能减低组(n=156)与正常组(n=76)的年龄(F=7.76,P=0.01)、IL-6(F=14.34,P<0.01)、Hs-CRP(F=4.08,P=0.04)、脂联素(F=4.50,P=0.04)和EATV(F=71.2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ATV是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P<0.05),OR=1.05,95%CI(1.03~1.06).EATV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诊断的AUC值为0.79,95%CI(0.73~0.85),P<0.01.结论 EATV可以作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无创诊断和预测价值,可作为新的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周围脂肪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周围脂肪体积(PCAT)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男78例,女60例,平均年龄52.6土6.9岁.收集所有病例一般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CTA)检查,测量心外膜脂肪容积和厚度、LM-LAD、LCX、RCA周围脂肪体积,并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定量Gensini积分.结果:根据CCTA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82)及非冠心病组(n=56),两组EAT容积、LM-LAD、RCA冠周脂肪、三支血管冠周脂肪之和(Total PCAT)、Gensini积分、钙化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三支血管冠周脂肪之和(Total PCAT)、Gensini积分、钙化积分差异相对显著(P<0.01).PCAT与Gensini积分、钙化积分、年龄、BMI、TG呈正相关;与Gensini积分、钙化积分相关性最为显著,P<0.0l.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PCAT体积与冠心病的存在及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冠心病风险的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心外膜脂肪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心外膜脂肪是位于心肌与脏层心包之间的特殊内脏脂肪组织.心外膜脂肪作为身体脂肪的一个贮存库,与心房颤动的发生、严重程度以及射频消融的结局密切相关.心外膜脂肪可能通过脂肪浸润、促纤维化和炎性反应等多种机制影响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发展.近年研究发现,通过B超、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检测心外膜脂肪的厚度或容积可以预测心房颤动的发生、相关并发症和射频消融的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及炎症因子对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EATV)及炎症因子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内一科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407例,检测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术前采用多螺旋CT(MSCT)测量EATV.根据术后1年内造影结果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n=52)和N-ISR组(n=355).分析EATV及炎症因子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关系.结果 两组在糖尿病病史、IL-6、TNF-α、EATV[(150±36)cm3比(120±40)cm3,P=0.001]、分叉病变、支架长度及Gensini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分叉病变、TNF-α、EATV及Gensini评分是ISR的危险因素.EATV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AUC值为0.712,95%的可信区间(CI)0.648~0.776,P<0.001,最佳界值点为116.61 cm3,其敏感度为86.5%,特异度为53.8%;TNF-α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AUC值为0.752,95%CI 0.686~0.819,P<0.001,最佳界值点为138.40μg/L,其敏感度为67.3%,特异度为74.4%;IL-6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AUC值为0.675,95%CI 0.584~0.766,P<0.001,最佳界值点为126.4μg/L,其敏感度为69.2%,特异度为70.1%.结论 EATV、TNF-α及IL-6对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以作为临床预测支架内再狭窄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与老年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与老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6例持续性房颤老年患者纳入A组,32例阵发性房颤老年患者纳入B组,同时抽取常规体检老年健康人群40例纳入对照组.对各组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体脂肪率、脂肪重量及内脏脂肪进行检测评估,并进一步分析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与老年房颤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脂肪重量、内脏脂肪及体脂肪率水平均明显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脂肪重量、内脏脂肪及体脂肪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老年房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呈正相关(P<0.001).结论 老年房颤的病情状况与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呈正相关,临床可通过监测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水平变化尽早对患者进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CT定量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CT定量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与冠状动脉疾病(CAD)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网及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关于CT定量EAT与CAD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以Stata 12.0软件分析CAD组与非CAD组之间标准化均数差(SMD)及95%CI.结果 纳入19篇文献,CAD组5 129例,非CAD组7 434例;CAD组EAT厚度[SMD=0.46,95%CI(0.26,0.66),P<0.01)]和容积[SMD=0.65,95%CI(0.46,0.86),P<0.01)]均大于非CAD组.结论 CT定量EAT与CAD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单位体表面积心外膜脂肪容积与房颤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使用128层螺旋CT测定窦性心律和房颤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容积(EATV)并计算出单位体表面积心外膜脂肪容积(EATVI),探讨其与心房颤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心房颤动患者76例作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4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31例;同时入选60例窦性心律患者作为窦性心律组.136例患者均行心脏冠脉CTA成像,测量所有患者的EATV并计算出EATVI.进一步分析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房颤组患者的平均EATV(138.54±25.79)mL及EATVI(72.54±23.21)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平均EATV(107.56±21.17)mL、EATVI(53.21±1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平均EATV(141.72±23.26)mL及EATVI(74.43±21.32)均大于阵发性房颤患的平均EATV(136.23±19.76)mL、EATVI(70.54±19.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房颤患者EATV与EATVI呈显著正相关(r=0.971,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EATV及EATVI诊断房颤的曲线下面积为0.877(95%CI:0.806~0.935),以113.35 mL为截断值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7%和72.3%;EATVI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0.837~0.961)以61.15mL为截断值时,预测房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6%和81.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ATV(OR值:1.057;95%CI:1.016~1.163)及EATVI(OR值:1.068;95%CI:1.021~1.107)均为房颤发生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采用128层螺旋CT可以客观定量测量EATV;EATV与EATVI显著相关;EATV及EATVI的增加与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不同类型房颤患者之间的EATV及EATVI差异不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 部分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心脏射频消融术后会出现复发,而控制术后复发一直是临床亟须解决的问题.目的 探讨房颤患者心脏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早干预以降低心脏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心脏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发生情况、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房颤类型〕、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焦虑情况、术后抑郁情况)、影像学指标〔包括左心房容积、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左右径、左心房上下径、左心房球形度、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rs2200733基因多态性.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术后随访,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出现房颤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房颤患者心脏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2例患者均完成了术后12个月的随访,无一例脱访,最终有50例(41.0%)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组rs2200733 CC、CT、TT基因型分别有2、18、30例,未复发组rs2200733 CC、CT、TT基因型分别有15、46、11例.风险等位基因T在复发组的频率为78.0%(78/100),在未复发组的频率为47.2%(68/144).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rs2200733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χ2=0.059,P=0.960;χ2=5.591,P=0.065),提示选择的样本有群体代表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7.0 kg/m2〔OR=2.222,95%CI(1.540,6.705)〕、术后焦虑〔OR=5.143,95%CI(2.338,11.311)〕、术后抑郁〔OR=5.603,95%CI(2.498,12.566)〕、左心房球形度>85.9%〔OR=2.246,95%CI(1.058,4.769)〕、EAT体积>114.0 cm3〔OR=2.100,95%CI(1.007,4.378)〕、rs2200733基因为显性模型〔OR=8.318,95%CI(3.535,19.574)〕是房颤患者心脏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肥胖、术后焦虑、术后抑郁、左心房球形度>85.9%、EAT体积>114.0 cm3、rs2200733基因为显性模型是房颤患者心脏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可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对术后患者进行积极干预,以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