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兰陵县羊粪中产志贺毒素2k新亚型大肠埃希菌的检出及其分子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山东省兰陵县羊携带志贺毒素基因 stx2k新亚型大肠埃希菌的情况及其分子特征。 方法:2019年11月采集山东省兰陵县不同养殖户的羊粪便512份,经EC肉汤增菌后PCR检测 stx基因,阳性样品分别接种科玛嘉(CHROMagar?)ECC及科玛嘉(CHROMagar?)STEC培养基,对 stx基因阳性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根据基因组数据分析菌株 stx基因亚型、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情况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 结果:从512份羊粪中共分离86株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包括5种不同的 stx亚型,其中 stx2k亚型菌株37株;86株菌分为20种O∶H血清型及18种不同ST型。 结论:山东省兰陵县羊携带的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在志贺毒素亚型、血清型及毒力基因等分子特征方面存在多样性,且检出了产志贺毒素2k新亚型的大肠埃希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市某区产2k新亚型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的检出及其分子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分析北京市某区2013-2021年腹泻监测中,首次自腹泻病例分离的2株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病原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筛查腹泻病例标本中的肠道致病菌和病毒,对志贺毒素基因(stx)阳性的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所得菌株经生化鉴定后,进行血清凝集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实验,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根据基因组数据分析菌株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耐药基因及stx亚型,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2021年腹泻监测中,2例中年女性腹泻患者样本显示stx基因阳性,未能确定可疑暴露食品.分离所得2株STEC菌株携带stx亚型分别为stxla和stx2k.其中,Stx1a-STEC为O45:H6血清型、ST101型,药敏表型为耐氨苄西林+四环素+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复方磺胺,携带耐药基因 aac(3)-Ⅱd、tetA、lnu(F)、aadA22、aph⑹-Ⅰd、sul3、qnrS1、ant(3")-Ⅰa、blaCTX-M.55,样本同时轮状病毒阳性;Stx2k-STEC为O150:H8血清型、ST906型,对检测的15种抗生素均敏感,未检测出耐药基因.全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2株分离株与STEC参考株存在较大遗传差异.结论 北京市某区存在STEC引起的感染,并检出了志贺毒素2k新亚型,应加强对STEC的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小儿大肠埃希菌感染毒力因子检测及耐药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小儿大肠埃希菌感染毒力因子检测及耐药性临床研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非植入导尿管患者尿标本分离非重复感染大肠埃希菌1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大肠埃希菌毒力因子,包括细胞坏死因子CNF1和CNF2,黏附因子papG和iha,铁载体相关因子fyuA、irp-2和iut,肠侵袭因子Einv,志贺样毒素VT1、VT2及VT2e,Ⅰ型菌毛fimH,其他如traT、aerJ等因子;采用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法)测定所有毒力因子的耐药性,并分析多药耐药谱的分布率、毒力基因分布与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所有120株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菌株均来源于小儿尿路感染,采用尿液培养获得;毒力基因检出率依次为fimH 90.33%(109/120)、traT 80.83%(97/120)、aerJ 65.00%(78/120)、Einv 60.00%(72/120)、papGⅢ39.17%(47/120)、pAI 30.83%(37/120)、cnf125.83%(31/120)、fyuA 24.17%(29/120)、cnf 220.83%(25/120)、papC 18.33%(22/120)、papG 11.67%(14/120)、hlyA 3.33%(4/120);药敏试验显示,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达100%,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93.33%(112/120),耐药性最高的是青霉素类的氨苄青霉素85.83%(103/120)、左氧氟沙星76.67%(92/120)、复方新诺明67.50%(81/120);耐≥3类的抗菌药物的多药耐药率达54.17%(65/120);毒力因子分布数与耐药性间呈正相关(r=0.019,P<0.05).结论 小儿大肠埃希菌感染涉及的毒力因子较多,临床耐药性严重,且耐药程度与毒力因子分布数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3-2017年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特点和流行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医院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特点和流行特征,为其防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1 937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37例粪便标本中阳性病例376例,阳性率为19.41%,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10株占29.26%,副溶血性弧菌83株占22.07%,沙门菌11 9株占31.65%,志贺菌64株占17.02%;<10岁患者无病原菌检出,21~30岁、41~50岁及51~60岁患者阳性检出率均≥15%,其余年龄组检出率均较低;1、2、11和12月病原菌检出率较低,而6~8月检出率较高,6月份检出231例,7月份检出493例,8月份检出462例;64株志贺菌中宋内志贺菌49株占76.56%,其余为F2a(12.50%)、F4c(7.81%)、F2b(3.13%);83株副溶血性弧菌以O3∶K6型为主,共60株占72.29%,其余血清型较分散;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分别占65.45%和34.55%;沙门菌血清型分布中肠炎39株占32.77%,鼠伤寒28株占23.53%,猪霍乱21株占17.65%.结论 感染性病原菌主要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志贺菌为主,且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应加强优势病原型别的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温州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温州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制订食源性疾病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2019年温州市12家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资料,分析食源性疾病病例的时间分布、地点分布、人群分布、可疑食品暴露史、暴露场所、病原体及其优势型别.结果 2019年温州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5 459例,无死亡病例.采集5 394例病例粪便或肛拭子标本,检出病原体850例,检出率为15.76%.病例报告时间集中在5-10月,3 298例占60.41%.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9∶1;年龄以20 ~<40岁组为主,2 265例占41.49%;职业以农民、工人和学生为主,分别为603例、569例和534例,占11.05%、10.42%和9.78%.暴露场所以家庭为主,2 578例占47.22%.5 459例病例共报告5 485份可疑暴露食品,可疑暴露食品史以水产动物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多种食品为主,3 230份占58.89%.850例病例共检出855株阳性菌株,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36%,基因型以GⅡ为主,189株占57.98%;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6.54%,血清型以O3∶K6为主,164株占46.46%;沙门菌检出率为2.93%,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为主,56株占35.44%;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0.66%,检出黏附性大肠埃希菌和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2种血清型,分别为11株和7株,占61.11%和38.89%;未检出志贺菌.结论 2019年温州市食源性疾病病例报告集中在5-10月,青壮年人群高发,家庭是主要暴露场所,病原体以GⅡ型诺如病毒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18-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浙江省湖州市食源性疾病的感染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湖州市2018-2020年6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重点监测点和常规监测点各3家)上送的沙门菌、副溶血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分离菌株,再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采用real-time 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共检测6783例腹泻病例标本,检出病原体1373份,检出率为20.24%.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6.49%,主要以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和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为主;副溶血弧菌检出率5.31%,血清分型以O3:K6为主,毒力基因以tdh为主;沙门菌检出率为2.85%,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诺如病毒阳性率为11.65%,基因型别以GⅡ.2[P16]为主.致病菌引起的发病高峰在夏季,诺如病毒引起的发病高峰在冬春季,20~39岁为主要感染人群.结论 2018-2020年引起湖州市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为诺如病毒、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和沙门菌,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龄分布.应加强对食源性病原体的监测,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