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士报警疲劳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医疗环境中,报警系统是确保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效率的关键工具,但频繁而过多的非关键报警导致大多数ICU护士对报警系统的反应变得迟钝,甚至产生冷漠态度.报警疲劳已造成护士报警应答延迟、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临床较多关注的是如何减少报警发生的频率,而忽视了报警疲劳对护士个体的影响.因此,选择可靠科学的评估工具准确识别报警疲劳,实现早期预警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本文就报警疲劳的概述及护士报警疲劳评估工具的主要内容、信度与效度、局限性及应用现况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编制并开发适合于我国护士报警疲劳的快速筛查工具,以期为护士报警疲劳评估工具的本土化发展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经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新发传染病,SARS-CoV-2的暴发、流行和变异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社会恐慌,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研制特异性和灵敏性高的实时、快速和可用于床旁检测的设备及方法对于COVID-19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准确掌握经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气溶胶的行为学特征,对于科学制定疫情防控政策也至关重要。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将生物分子反应信号转换成可检测的物理化学信号的分析装置,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与分析领域,基于常规检测方法(包括菌落计数、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的生物传感器,存在耗费时间和人力、操作复杂等缺点,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的出现使其应用更加便携,并能满足现场快速检测需求。本文拟就生物传感器检测的病原种类、检测方法、最新进展及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经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和CRISPR-Cas13a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RAA)和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及其相关蛋白(Cas13a)系统的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体系。方法:选取2021—2022年于应急总医院收集的30株幽门螺杆菌以及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各2株。针对幽门螺杆菌UreC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RAA-Cas13a 核酸检测体系所需的特异性引物及CRISPR RNA(crRNA)。再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筛选出产生非特异性产物最少的引物对,并应用Cas13a切割荧光探针产生的荧光强度筛选出切割效率最高的crRNA序列,构建了RAA-Cas13a核酸检测体系,通过检测梯度浓度稀释的幽门螺杆菌ATCC 43504基因组DNA以及5种不同的临床常见病原体基因组DNA,评价基于RAA-Cas13a核酸检测体系的最低检测限及特异性。通过RAA-Cas13a核酸检测体系与已建立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方法同时检测临床菌株,得到该方法与qPCR方法的一致性。采用双侧配对 t检验对两组间的荧光值进行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建立的RAA-Cas13a核酸检测系统可以在1 h内检测出低至10拷贝/μl的靶标DNA( t=11.05, P<0.01),且与其他5种临床常见菌株无交叉反应。RAA-Cas13a方法与传统的qPCR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系数为1。 结论:建立了一种将RAA与CRISPR-Cas13a结合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方法,可用于快速且灵敏的识别幽门螺杆菌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东莨菪碱快速抗抑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胆碱能系统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相关。非选择性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东莨菪碱具有快速、强效的抗抑郁作用。本综述介绍了东莨菪碱快速抗抑郁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总结了东莨菪碱抗抑郁作用可能的机制、不良反应及疗效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诊危重症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天坛医院急救方案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症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天坛医院急救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按天坛医院急救方案救治的危重症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例,女性9例,年龄(56.9±11.1)岁(范围:29~77岁)。入院中位卡氏功能状态评分40分(范围:20~60分);浅昏迷3例,嗜睡3例,清醒12例;脑中线平均偏移0.7 cm(范围:0~1.8 cm)。患者入院后均按快速活检、快速病理学诊断和快速抢救性化疗的方案进行救治。收集患者救治情况、化疗后临床和影像学缓解率、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完成天坛医院急救方案救治,入院至活检的中位时间为1 d(范围:0~5 d),活检至常规病理学诊断的中位时间为1 d(范围:1~4 d),常规病理学诊断至化疗的中位时间为1 d(范围:0~4 d)。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1例为双打击淋巴瘤。化疗后临床好转17例,死亡1例(死因为心功能不全),抢救成功率为17/18;影像学疗效评估,肿瘤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1例。出院时,中位卡氏功能状态评分60分(范围:30~80分)。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血常规和肝功能异常。结论:应用天坛医院急救方案治疗PCNSL快速有效,值得进一步推行与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与麻醉和手术密切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接受麻醉和手术的老年患者数量逐步增多。POCD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神经认知并发症,可通过炎症反应、中枢胆碱能系统、应激反应、自噬功能、微生物-肠-脑轴以及生物节律等途径,使患者记忆力、理解力、注意力减退,从而影响老年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延长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术后死亡率。阐明老年患者POCD的机制有助于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本研究拟就老年患者POC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下肢延长术并发症的分类与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下肢不等长矫形和侏儒症患者增高方面,下肢延长尤以股骨延长、胫骨延长技术最为常用和有效,但在临床上仍有一些并发症发生,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其原因可能与以下两点有关:①国内卫生和医学教育系统缺乏肢体延长亚学科建制,各大医院骨科极少有设立"肢体延长与重建"专科,学术与临床难以正确引领;②下肢延长与重建是个系统工程、整合学科,现代肢体延长技术具有自己的理论原则、医疗模式与医疗流程,不能完全应用经典骨科医疗范式指导。有学者将下肢延长的并发症按局部、全身,即刻、早期和晚期划分,或以感染和非感染分类,或按程度分为问题、障碍、并发症等,秦泗河提出将并发症按性质划分为软组织性、关节性、骨性、感染性和复合性五大类。这种分类方法能体现不同类型的特点,反应出层层递进的关系,便于记录、区分、强调和规避。下肢延长的不同时期可发生不同性质的并发症,不同性质的并发症可单独发生,也可以同时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亦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这就要求任何从事肢体延长的手术医生必须有坚实的矫形外科基础,能快速识别和有效处理各种并发症;下肢延长过程中患者应充分理解和执行整个医疗流程风险管控的每个环节要点,共同规避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A族链球菌感染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A族链球菌(GAS)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SS)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调取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10例STSS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本组10例中男5例,女5例,年龄(5.29±2.87)岁。既往均体健。2例血培养阳性,5例脓液培养阳性,3例血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确诊;其中7例咽拭子GAS快速检测阳性。患儿均有发热,其中病毒感染后发生9例,肺炎7例,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坏死性筋膜炎3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患儿均有休克,其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例,肝功能损伤6例,急性肾损伤4例,感染相关脑病4例,呼吸衰竭2例,横纹肌溶解2例。3例入院时血白细胞数降低,余7例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7例血小板降低,恢复后均血小板升高。患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升高。患儿均发生低白蛋白血症、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培养阳性的10例菌株均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万古霉素敏感。8例患儿入院后采取了联合抗生素治疗,8例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1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儿童STSS进展迅速,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早期识别、感染源的快速诊断、抗生素的及时应用及外科治疗是管理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过敏性疾病诊治和预防专家共识(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过敏性疾病主要是由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可以贯穿人的一生,有遗传易感性。由于我国大多数医院没有独立的过敏反应科,因此,由多学科专家制定的本共识将为过敏性疾病诊治和预防提供指导。本文为共识的第一部分,内容包括名词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伴随疾病。过敏性疾病患病率呈快速暴增趋势,患者越来越年轻化,带来严重危害。先天免疫、卫生假说、微生态失衡、菌群失调、空气污染等参与发病。根据典型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过敏原检测、辅助检查等可明确诊断。必须检测过敏原。过敏性疾病经常伴随慢性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鼾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JAK抑制剂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肺间质炎症或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多种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构成的复杂网络在IL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Janus激酶(JAK)活性改变可激活下游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活化巨噬细胞,增加促炎和促纤维化因子释放,并促进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参与ILD发生发展。JAK抑制剂(JAKi)可通过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减轻肺部炎症和肺纤维化,有望用于治疗ILD。基础研究发现,托法替布可抑制次氯酸诱导的系统性硬化症相关ILD(SSc-ILD)小鼠的纤维化和炎症反应,而芦可替尼可改善SSc-ILD小鼠模型和博来霉素小鼠模型的肺纤维化程度。JAKi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但从目前的临床应用报道看,JAKi可能对多种结缔组织疾病相关ILD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包括SSc-ILD、类风湿关节炎相关ILD,以及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的皮肌炎相关ILD,但尚需高级别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鉴于JAKi还有很强的抗炎作用,有望在纤维化性ILD急性加重、快速进展性ILD和抗肿瘤免疫治疗相关性ILD等同时具有明显的炎症反应的ILD中发挥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