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莨菪碱快速抗抑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胆碱能系统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相关。非选择性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东莨菪碱具有快速、强效的抗抑郁作用。本综述介绍了东莨菪碱快速抗抑郁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总结了东莨菪碱抗抑郁作用可能的机制、不良反应及疗效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行为学实验和网络药理学的至宝三鞭丸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至宝三鞭丸对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东莨菪碱诱导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跳台实验和避暗实验评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TCMSP、TCMID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至宝三鞭丸组方药物的化学成分,通过ADMETlab 2.0筛选潜在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PPI网络,进行MCODE模块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至宝三鞭丸高剂量组小鼠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缩短( P<0.05),第四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增多( P<0.05)。获得至宝三鞭丸组方药物863个活性成分,401个潜在靶点,至宝三鞭丸改善认知障碍的作用通路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Ras相关蛋白-A(Rap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传导通路、5-羟色胺受体通路等。 结论:高剂量的至宝三鞭丸可改善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MAPK信号通路等多条神经功能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足三里穴位注射山莨菪碱对内镜袖状胃成形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山莨菪碱对内镜袖状胃成形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内镜袖状胃成形术的患者11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足三里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S组)、足三里穴位注射山莨菪碱组(A组),每组39例。C组不做特殊干预,S组在两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生理盐水,A组在两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氯化钠溶液。记录患者一般资料;记录患者术前1 d(D0)及术后1 d(D1)、术后3 d(D3)、术后7 d(D7)的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包含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自理能力、心理支持和疼痛感受5个维度);于麻醉诱导后(T 0)和术后24 h(T 1)收集患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P物质(SP)和胃动素(MTL)水平;记录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不良事件(呃逆、呼吸抑制、头晕、尿潴留、术后出血等)发生情况、术后24 h数字分级评分法(NRS)疼痛评分、术后第1天地佐辛使用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长等术后指标。 结果:3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D0时比较,D1时A组患者QoR-40总分、情绪状态、自理能力、疼痛感受评分均下降(均 P<0.05),S组和C组患者QoR-40总分、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自理能力、疼痛感受评分均下降(均 P< 0.05);D3时A组患者QoR-40总分、疼痛感受评分均下降(均 P<0.05),S组和C组患者QoR-40总分、身体舒适度、疼痛感受评分均下降(均 P<0.05);D7时S组和C组患者QoR-40总分均下降(均 P<0.05),C组患者疼痛感受评分下降( P<0.05)。与C组比较,A组患者D1、D3时QoR-40总分、身体舒适度评分均增加(均 P<0.05),D1、D3和D7时疼痛感受评分均增加(均 P<0.05),S组患者D1时QoR-40总分增加( P<0.05);与S组比较,A组患者D1时QoR-40总分增加( P<0.05)。与D0时比较,D1时3组患者心理支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D3时3组患者情绪状态、自理能力和心理支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D7时3组患者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自理能力和心理支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C组比较,A组和S组患者D0、D7时QoR-40总分、身体舒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和S组患者各时点情绪状态、自理能力和心理支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S组比较,D0、D1、D3和D7时A组患者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自理能力、心理支持和疼痛感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 0时3组患者IL-6、SP、MT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组患者T 1时血浆中IL-6和SP水平较T 0时均明显升高,而MTL水平较T 0时明显降低( P<0.05)。T 1时3组患者S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患者IL-6水平低于C组( P< 0.05);A组患者MTL水平明显高于S组、C组(均 P<0.05),S组患者MTL水平高于C组。3组患者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患者术后24 h NRS疼痛评分低于S组和C组(均 P<0.05),且S组术后24 h NRS疼痛评分低于C组( P<0.05)。与C组比较,A组患者术后第1天地佐辛使用量减少,PONV评分降低,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缩短(均 P<0.05)。 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山莨菪碱可降低内镜袖状胃成形术患者体内炎症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缓解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提高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认知损害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认知损害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皮质神经细胞形态的影响,并探讨大鼠认知功能损害行为学特征与海马CA1区颗粒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观察组、模型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通过腹腔注射东莨菪碱将观察组、模型组大鼠制成认知损害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则同期注射生理盐水。制模后观察组大鼠给予tDCS干预,模型组、对照组大鼠电极放置方法同观察组,但期间不予电刺激,3组大鼠均连续干预16 d。待干预结束后采用穿梭箱及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于制模后第30天时各组大鼠均断头取脑,观察其海马及皮质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同时测量海马颗粒层厚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被电击次数[(60.5±6.67)次/min]较模型组[(145.8±19.31)次/min]显著减少( P<0.05),寻找平台时间[(50.4±3.68)s]较模型组[(91.9±3.09)s]显著缩短( P<0.05),穿越D象限平台次数[(23.3±3.56)次/分]较模型组[(15.3±3.43)次/分]显著增加( 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CA1区颗粒层厚度[(93.47±1.07)μm]显著减少( 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海马CA1区颗粒层厚度[(95.17±1.49)μm]明显增加( 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实验大鼠海马CA1区颗粒层厚度与被电击次数、寻找平台时间具有负相关性( P<0.05),与穿越D象限平台次数具有正相关性( P<0.05)。 结论:腹腔注射东莨菪碱能导致大鼠认知功能受损,其受损程度可能与海马CA1区颗粒层厚度具有一定相关性;tDCS可改善认识损害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皮质神经元结构恢复、增加海马颗粒层厚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剂量苯巴比妥东莨菪碱致急性中毒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25岁男性患者自行服用苯巴比妥东莨菪碱约60片(每片含苯巴比妥30 mg和氢溴酸东莨菪碱0.2 mg),约1 h后出现昏迷伴四肢阵发性抽搐。诊断为药物中毒,予洗胃、导泻,以及咪达唑仑10 mg静脉注射抗癫痫等治疗。6 h后患者心率53次/min,呼吸11次/min,偶发抽搐,并出现血尿。实验室检查示间接胆红素16.97 μmol/L、总蛋白54 g/L,白蛋白27.6 g/L、凝血酶时间25.0 s,考虑多脏器损伤。给予血液净化治疗。1 d后患者神志转清,心率68次/min,呼吸16次/min,未再出现抽搐;2 d后,实验室检查示间接胆红素8.69 μmol/L,总蛋白54.7 g/L,白蛋白34.0 g/L,凝血酶时间16.7 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毒蕈碱型胆碱受体与抑郁症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M-AChR)是胆碱能受体的一种,近年来关于各类M-AChR在抑郁症中的机制研究很多,本次主要对M-AChR在抑郁症发病和治疗中的相关机制进行阐述和总结,并且对相关药物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M1-AChR、M2-AChR在抗抑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可能机制涉及海马和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PFC)等脑区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的激活、兴奋性神经递质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等因子的释放等,同时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eacid,AMPA)通路的激活在M2-AChR介导的抗抑郁效应中起重要调节作用,但是具体机制以及各类M-AChR间的相互作用仍有待于探究,这也可能成为接下来的研究重点。目前,相关药物的临床试验主要集中在东莨菪碱,随着临床试验的进展,该药物的量效曲线和副作用耐受性等会更加明确,相信更多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丁溴东莨菪碱联合双氯芬酸的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结石性肾绞痛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丁溴东莨菪碱联合双氯芬酸的两种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结石性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铁十二局集团中心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结石性肾绞痛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足量的抗菌药物以及静脉滴注丁溴东莨菪碱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双氯芬酸钠肌内注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双氯芬酸钠栓剂直肠给药。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0.5 h后,对照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8.37%(38/43),显著高于观察组的48.84%(21/43)(χ 2=8.384, P<0.05),但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2.62±1.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1±0.84)分( t=4.394, P<0.05);治疗1 h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以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18.60%(8/43)和20.93%(9/43),显著高于观察组的4.65%(2/43)和4.65%(2/43)(χ 2=7.394、8.769,均 P<0.05);两组患者经过二次治疗后的疼痛缓解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结石性肾绞痛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肌内注射治疗的镇痛效果显著快于直肠给药,但是该治疗方法不良反应较多,并且疗效维持时间较短;对于结石性肾绞痛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栓剂直肠给药的安全性较高,并且疗效稳定持久,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联合丁溴东莨菪碱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对血清KIM-1、clusterin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联合丁溴东莨菪碱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血清肾损伤分子1(KIM-1)、丛生蛋白(cluster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236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8例。对照组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联合丁溴东莨菪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KIM-1、clusterin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92% vs. 77.97%, P<0.001);观察组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且结石清除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观察组的肾绞痛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疼痛缓解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治疗前的血清KIM-1与clusteri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KIM-1水平升高,clusterin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KIM-1低于对照组,clusteri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联合丁溴东莨菪碱治疗肾结石患者,能够缓解输尿管平滑肌痉挛,避免了对肾脏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加速结石排出,减轻患者疼痛,值得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豆磷脂散对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大豆磷脂散对体外神经细胞、小鼠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细胞实验中,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观察不同浓度大豆磷脂散对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和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细胞(PC12)的细胞毒性作用;NO测定实验分析不同浓度大豆磷脂散对BV2细胞分泌NO水平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大豆磷脂散对PC12细胞突触生长活性作用;动物实验部分,利用东莨菪碱小鼠模型模拟小鼠认知功能障碍,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东莨菪碱模型小鼠海马组织形态及神经细胞密度.结果 大豆磷脂散在浓度为1000μg/ml以下时,对BV2细胞和PC12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大豆磷脂散预处理的BV2细胞NO分泌量明显降低(P<0.01),PC12细胞的神经突生长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大豆磷脂散显著改善东莨菪碱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5),减轻海马齿状回(DG)、锥体细胞区3(CA3)、锥体细胞区1(CA1)神经元损伤,提高神经细胞密度(P<0.001).结论 大豆磷脂散通过从细胞水平上减轻神经炎症、促进神经突生长,改善认知障碍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轻海马组织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电针对干眼大鼠结膜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蛋白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从调节大鼠眼表功能及结膜组织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 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蛋白角度探讨电针对干眼(Dry eye,DE)大鼠的作用.方法 将32 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 4 组,每组各8 只.采用氢溴酸东莨菪碱皮下注射结合吹风法制备DE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取双侧"丝竹空""风池"穴进行电针干预,每日1 次,每次20 min.假电针组取穴同电针组,穴位连接电针但不通电.两组各干预 7d.检测各组干预前后的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观察结膜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膜组织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半胱天冬酶(Caspase)-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8 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泪液分泌量和泪膜破裂时间显著降低(P<0.05),结膜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 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泪液分泌量和泪膜破裂时间均显著升高(P<0.05),结膜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 蛋白表达均降低(均P<0.01);且电针组IL-1β和IL-18 蛋白表达较假电针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电针能改善DE大鼠的眼表功能,下调结膜NLRP3 炎症小体及下游炎性因子IL-1β、IL-18 的表达.电针可能通过抑制NLRP3 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减轻DE大鼠眼表炎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