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念珠菌败血症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念珠菌败血症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为临床早期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0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6例诊断为先天性念珠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结果及诊治经过,并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6例患儿中,男4例,女2例,胎龄为26 +1至31 +2周,出生体质量为850~1 490 g,入院日龄为1~5 d。5例阴道分娩,1例剖宫产,试管婴儿3例。母亲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6例,宫颈环扎术2例,宫颈息肉摘除术1例。6例患儿发病时均有呼吸窘迫和腹胀,同时伴高血糖(5例)、肝肿大(4例)、感染性休克(3例)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者4例,白细胞计数减少伴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 9/L者2例,C反应蛋白水平均升高,血小板计数均减少。血培养检出念珠菌的时长为36~50 h, 5例血培养检出白念珠菌,1例血培养检出光滑念珠菌,3例脑脊液培养检出白念珠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示: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对两性霉素B敏感;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6例患儿中,4例治愈,2例死亡,治愈患儿抗真菌用药时间为26~38 d。 结论:先天性念珠菌败血症主要发生于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白念珠菌多见,最常表现为呼吸窘迫、腹胀,伴高血糖、血小板计数减少,应结合围产期母亲念珠菌感染病史、高危因素及患儿临床特征,及时给予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克霉唑阴道片联合乳酸杆菌阴道胶囊对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克霉唑阴道片联合乳酸杆菌阴道胶囊对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26例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展开前瞻性研究,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63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观察组接受克霉唑阴道片联合乳酸杆菌阴道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氧化应激产物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24% vs 80.95%, 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等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且丙二醛、血浆内皮素-1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克霉唑阴道片联合乳酸杆菌阴道胶囊治疗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确切,减轻阴道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减少早产、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育龄期职业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因素及IFN-γ、TNF-α、IL-2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育龄期职业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致病因素及IFN-γ、TNF-α、IL-2对其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妇科门诊1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患者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患者阴道分泌物取样进行镜检以诊断VVC。根据VVC患病及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42例,未复发组55例,以非VVC患者为对照组87例。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VVC致病的因素。结果:184例患者中共97例被确诊为VVC,发病率为52.7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饮用含糖饮料、吃甜食、锻炼、久坐不动、情绪状况、非经期使用护垫、穿紧身裤频率、阴道炎病史、阴道冲洗频率、刮宫史、避孕方法、首次性交年龄、性伴侣数量、性生活前后冲洗外阴与育龄期职业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有关(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久坐不动、饮用含糖饮料、吃甜食、穿紧身裤频率、阴道冲洗频率、首次性交年龄、避孕方法、性伴侣数量、刮宫史、阴道炎病史、性生活前后清洗外阴均为育龄期妇女VVC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三组患者TNF-α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FN-γ及IL-2水平均为复发组最低,其次为未复发组,对照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育龄期职业女性VVC的发生与久坐不动、饮用含糖饮料、吃甜食、穿紧身裤频率、阴道冲洗频率、首次性交年龄、避孕方法、性伴侣数量、刮宫史、阴道炎病史、性生活前后清洗外阴有关,临床上可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IFN-γ、IL-2水平降低可能增加VVC患病及复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孕期检测在早产预测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孕期检测在早产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浚县人民医院 2020 年1 月至 2023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85 例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孕妇,均接受阴道分泌物检查,根据分娩孕周分为早产组和非早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阴道分泌物实验室检查指标、阴道微生态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阴道分泌物和阴道微生态检查对早产的预测价值.结果:早产组 43 例,非早产组 37 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管长度(OR=0.001,95%CI=0.000-0.052)为产妇早产保护因素,胎儿纤连蛋白(FFN,OR=1.054,95%CI 1.007-1.104)、C反应蛋白(CRP,OR=1.321,95%CI 1.057-1.651)、乳酸杆菌含量少(OR=31.688,95%CI 2.860-351.114)为产妇早产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宫颈管长度(AUC=0.889,95%CI 0.799-0.949,敏感度 90.70%、特异度 73.00%)、CRP(AUC=0.703,95%CI 0.590-0.800,敏感度 95.35%,特异度 37.84%)、FFN(AUC=0.706,95%CI 0.593-0.802,敏感度 51.16%,特异度86.49%)、乳酸杆菌含量少(AUC=0.544,95%CI 0.429-0.656,敏感度 79.07%,特异度 29.73%)为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孕产妇早产预测因子.结论:通过阴道分泌物和阴道微生态检测及时诊断、治疗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非常重要,与是否造成早产密切相关.宫颈管长度、FFN、CRP、乳酸杆菌含量对早产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含量与阴道微生态、炎性因子水平及疗效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含量与阴道微生态、炎性因子水平及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进行治疗的36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n=292)和无效组(n=68).比较两组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含量、阴道微生态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含量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含量与阴道微生态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法分析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含量与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无效组患者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含量、阴道清洁度为Ⅲ~Ⅳ度所占比例以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有效组(P<0.05),阴道微生态指标(pH值≤4.5、乳酸杆菌大量所占比例)低于有效组(P<0.05).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含量预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5(95%CI:0.728~0.817),最佳截断值为28.63 ng/mL,特异度为86.30%,灵敏度为63.24%.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含量与阴道微生态指标(pH值、乳酸杆菌、阴道清洁度)均具有相关性(P<0.05).Pearson法分析显示,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含量与 CRP(r=0.514,P<0.001)、PCT(r=0.482,P<0.001)、IL-6(r=0.578,P<0.001)、TNF-α(r=0.231,P=0.018)呈正相关.结论 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含量升高,且与患者阴道微生态、炎性因子及疗效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2018年—2020年无锡地区女性患者阴道念珠菌种类及药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分析无锡地区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检出的念珠菌种类和耐药情况,初步了解近年来无锡地区女性患者阴道念珠菌种类及耐药情况的变化,为临床合理抗真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 年 1 月至2020 年 12 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且念珠菌检测阳性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近年来真菌种类变化趋势及耐药情况.结果 2018-2020 年分别检出念珠菌2 963 株、3 499 株和3 274 株,其中白色念珠菌分别为2 329 株(78.6%)、2 687株(76.8%)和2 467 株(75.3%).念珠菌的药敏结果显示,对几种念珠菌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是益康唑和咪康唑,耐药率最低的抗菌药物是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几乎没有出现耐药株.结论 白色念珠菌是真菌性阴道炎的主要致病菌,白色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的占比逐年下降,热带酵母菌和光滑酵母菌占比逐年上升.生殖道感染念珠菌对几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日益突出,其中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对几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临床需减少经验性用药,应结合药敏结果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从而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速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抗原双抗体夹心法的建立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为后续定量检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的烯醇化酶抗原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 用方阵滴定法确定最佳包被抗体浓度和最佳酶标二抗浓度,建立检测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抗原的ELISA法,用该法检测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SC5314培养上清中烯醇化酶抗原的浓度,初步探索应用于诊断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结果 最佳包被抗Eno单抗浓度为4.15 μg/mL;酶标二抗HRP标记的抗烯醇化酶多抗最佳稀释倍数为1∶1000.在第12小时时白色念珠菌培养上清中的烯醇化酶抗原开始检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上清中Eno抗原的浓度也随着逐渐增高,第48小时时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阴道分泌物上清中烯醇化酶抗原浓度随着真菌培养菌落计数的增加其浓度也在增加,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定量检测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可应用于评价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的烯醇化酶抗原的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苦参百部黄柏汤外洗联合抗生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观察苦参百部黄柏汤联合抗生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6 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抗生素组与联合组各 103 例.抗生素组采取抗生素治疗,联合组加用苦参百部黄柏汤治疗.2 组均治疗 1 个月.比较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阴道菌群类型分布、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 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 1 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 99.03%,高于抗生素组 92.23%(P<0.05).治疗后,2 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抗生素组(P<0.05).治疗后,2 组乳杆菌分布增加(P<0.05),类杆菌、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支原体分布减少(P<0.05),且联合组乳杆菌分布多于抗生素组(P<0.05),类杆菌、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支原体分布均少于抗生素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抗生素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抗生素组(P<0.05).2 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苦参百部黄柏汤联合抗生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减轻症状,优化阴道菌群分布,控制炎症反应,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阴道微生态环境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阴道微生态异常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HPV感染提供思路,从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要求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的患者共2400例,对其同时进行阴道微生态和HPV检查,按照阴道微生态结果分为微生态正常组864例、乳酸杆菌减少组824例、细菌性阴道病(BV)组392例、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VVC)组217例、滴虫性阴道炎(TV)组17例、混合性阴道炎组86例,分别计算每组HPV感染率,并将乳酸杆菌减少组(12.01%)、BV 组(24.74%)、VVC 组(13.36%)、TV 组(11.76%)、混合型阴道炎组(20.93%)的 HPV 感染率分别与微生态正常组HPV感染率(11.81%)比较,计算其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判断上述各种类型阴道微生态异常是否影响HPV感染率.结果 BV组患者HPV感染率24.74%、混合型阴道炎组患者HPV感染率20.93%,与微生态正常组HPV感染率11.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酸杆菌减少组、VVC组、TV组HPV感染率与微生态正常组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V及混合型阴道炎与HPV感染有相关性,BV及混合型阴道炎患者中HPV感染率明显升高,而乳酸杆菌减少、VVC和TV患者中HPV感染率未见明显升高.积极治疗BV及混合型阴道炎有助于预防HPV感染及清除HPV,从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全自动妇科分泌物分析系统在阴道微生态评价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讨全自动妇科分泌物分析系统在阴道微生态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阴道炎患者307例,采用革兰染色镜检、湿片镜检和全自动妇科分泌物分析系统(迪瑞GMD-S600)对阴道清洁度、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并比较.以革兰染色镜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全自动妇科分泌物分析系统和湿片镜检对外阴真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BV)、滴虫性阴道炎的诊断效能.结果 全自动妇科分泌物分析系统、革兰染色镜检和湿片镜检的阴道清洁度阳性率及白细胞、念珠菌、线索细胞、乳酸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滴虫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湿片镜检比较,全自动妇科分泌物分析系统在BV诊断中,灵敏度较高、符合率较高、阴性预测值较高、漏诊率较低;与湿片镜检比较,在外阴真菌性阴道炎诊断中全自动妇科分泌物分析系统灵敏度较高、符合率较高、阴性预测值较高、漏诊率较低;与湿片镜检比较,在滴虫性阴道炎诊断中全自动妇科分泌物分析系统特异度较低、符合率较低、误诊率较高.结论 全自动妇科分泌物分析系统通过形态学和功能学互补作用,综合评价阴道微生态性能良好,但对滴虫诊断的准确率比镜检低.当形态学结果和功能学结果不一致时,需要人工复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