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色念珠菌水溶物诱导的川崎病模型心脏与脾脏病理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水溶物(candida albicans watersoluble fraction,CAWS)诱导的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模型心脏与脾脏病理学特征,为KD病理机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CAWS构建C57BL/6小鼠KD模型,取心脏、主动脉和脾脏标本,测体、心脏和脾脏质量;应用HE染色观察心脏、主动脉和脾脏的形态学变化;运用qRT-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脾脏中成熟巨噬细胞标志物(F4/80)、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心脏和体质量无明显差异,但脾脏质量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小鼠的心肌间质出现单核细胞浸润,主动脉血管壁的弹性纤维结构紊乱并伴黏液样变性,脾脏红白髓结构紊乱,大量巨噬细胞浸润.模型组小鼠脾脏F4/80(2.58 倍,P<0.000 1)、TNF-α(1.43 倍,P<0.001)、IL-1 β(3.62 倍,P<0.000 1)的 mRNA 水平和免疫荧光染色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CAWS诱导的KD模型小鼠心脏和主动脉出现类似KD的病理变化,脾脏显著肿大、巨噬细胞浸润并伴TNF-α和IL-1β表达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抗白色念珠菌的小分子化合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白色念珠菌是口腔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机会致病菌,且与多种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由于近年来抗白色念珠菌药物种类较少、更新换代较慢以及抗真菌药物广谱高剂量应用,导致白色念珠菌耐药性增加.小分子化合物因其自身抗菌活性良好、稳定性高、毒性低,在控制白色念珠菌感染方面具有良好前景.此外,小分子化合物与传统抗真菌药联用不仅降低单一药物剂量,同时降低药物毒性.本文就小分子化合物在抗白色念珠菌感染方面的应用及其抗菌机制等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液中念珠菌重组人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蛋白磁珠富集联合重组酶辅助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建立重组人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蛋白(M1蛋白)磁珠富集病原体结合重组酶辅助聚合酶链式反应(RAP)巢式核酸扩增技术检测血液中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方法,以实现对白色念珠菌血症和热带念珠菌血症的早期诊断。方法:针对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内转录间隔区的高度保守区域的设计引物探针,建立检测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RAP检测方法;用梯度稀释的标准菌株核酸和临床常见的血流感染病原体核酸检验灵敏度、重复性、特异性;用模拟样本进行M1蛋白磁珠富集血浆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RAP和实时荧光PCR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建立的双重RAP方法灵敏度为2.4~2.8拷贝/反应,重复性好,特异性高;M1蛋白磁珠富集病原体结合双重RAP方法可在4 h内完成对血浆中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检测,<10 CFU/ml的病原体富集后进行RAP检测样本数较PCR检测样本数多。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检测血液中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双重RAP方法,该检测方法具备准确、快速、减少污染物的优点,在念珠菌血症快速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硫酸钙抗生素载体在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旷置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更换股骨假体联合硫酸钙抗生素载体的旷置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假体周围感染(PJI)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35例TKA后PJI患者资料。男12例,女23例;年龄为49~84岁,平均67.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更换股骨假体联合抗生素硫酸钙载体的旷置方法。记录术后微生物培养情况及一期旷置前和二期翻修前的血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度(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结果:术后微生物培养阳性13例(37.1%),阴性22例(62.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光滑念珠菌2例,近平滑念珠菌2例,白色念珠菌、类结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各1例。WBC、ESR和CRP分别由一期旷置前的平均13.67×10 9/L、49.71 mm/h、45.13 mg/L下降至二期翻修前的6.44×10 9/L、18.79 mm/h、7.82 mg/L。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22.4个月(8~41个月)随访。ROM、HSS评分、KSS评分分别由旷置术前的73.2°±15.9°、(59.5±14.6)分、(36.1±6.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105.6°±13.2°、(84.3±10.0)分、(86.1±5.6)分,以上项目旷置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无一例患者出现再次感染迹象。 结论:对于TKA后PJI患者,采用更换股骨假体联合硫酸钙抗生素载体的旷置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感染控制效果,有利于术后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以结膜肿物为表现的真菌性结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1例71岁因左眼反复红肿、“眼白”出现肿物男性患者,否认外伤史,在外院局部抗炎治疗无效。眼部检查见角膜缘、结膜近角膜处灰白色宽基底肿物,上睑结膜面中外侧近睑缘处约3 mm×2 mm局部隆起。部分结膜肿物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提示为结膜真菌感染伴鳞状上皮不规则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眼分泌物涂片检查提示为白色念珠菌感染,鼻窦CT及MRI提示慢性上颌窦炎。诊断为左眼真菌性结膜炎,行全身及局部抗真菌治疗后结膜肿物消退无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改性壳聚糖滴眼液对兔白念珠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改性壳聚糖滴眼液在白念珠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中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只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白兔,以右眼为实验眼,采用角膜接触镜法建立浅层白念珠菌性角膜炎模型。经裂隙灯显微镜及角膜刮片显微镜检查结果初步判定造模成功的新西兰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改性壳聚糖点眼组,根据真菌培养结果最终判定造模成功的模型兔,另选5只兔为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正常对照组和改性壳聚糖点眼组局部给予改性壳聚糖滴眼液点眼,每日6次,1周后改为每日4次,继续用药1周后停药;模型组不给予治疗。用药期间每天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角膜病灶及眼表变化,于造模后第1、7、14、21、28天行裂隙灯显微镜照相并进行眼部症状评分,并记录角膜愈合时间。停药后继续观察各组实验眼角膜情况2周。结果:8只模型兔实验眼角膜刮片显微镜检查结果为真菌菌丝和孢子阳性,培养分离的菌株与接种菌株一致,造模成功率为80%(8/10)。造模后第7、14、21天,模型组感染程度评分分别为(14.50±0.58)、(6.25±0.50)和(2.50±0.58)分,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改性壳聚糖点眼组的(7.25±1.26)、(2.75±0.50)和(1.25±0.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于造模后7 d内,角膜水肿明显加重,中央白色溃疡范围增大,造模后7~28 d角膜溃疡逐渐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4.5±2.6)d,最终遗留角膜瘢痕及新生血管。改性壳聚糖点眼组造模后7 d内角膜浸润明显减轻,造模后14 d角膜刮片镜检及真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平均愈合时间为(13.5±1.3)d,明显短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P<0.01)。造模后28 d改性壳聚糖点眼组实验眼未见角膜炎复发,治愈率为100%。正常对照组局部用药期间未见眼睑结膜充血水肿及角膜损伤表现。结论:改性壳聚糖滴眼液治疗兔眼浅层白念珠菌性角膜炎模型安全、有效,眼表刺激性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山西省某三甲医院黏膜念珠菌病病原菌和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太原地区皮肤科门诊黏膜念珠菌病的构成情况和病原菌耐药性。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皮肤科门诊2019—2020年期间真菌培养阳性的172例黏膜念珠菌病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172例黏膜念珠菌病患者中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42例(82.6%),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24例(14.0%),口腔念珠菌病6例(3.5%);≤ 18岁3例、19 ~ 59岁155例、≥ 60岁14例,分别有2例、134例(86.45%)和6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各年龄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4.29, P < 0.05)。分离的172株菌均为念珠菌属,包括白念珠菌165株(95.9%),光滑念珠菌5株(2.9%),近平滑念珠菌2株(1.2%);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95.9%、100.0%、62.2%、47.1%和56.4%。 结论:本院皮肤门诊黏膜念珠菌病以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为主,致病菌主要为白念珠菌;念珠菌分离株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单中心六年儿童脓毒性休克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脓毒性休克临床特点及血培养阳性菌耐药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7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血培养阳性菌株及药敏结果。结果:127例脓毒性休克患儿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134株细菌或真菌,以革兰阴性菌株为主,占67.16%(90/134)。革兰阴性菌中以流感嗜血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38.81%(52/134)和20.15%(27/134),而革兰阳性菌中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占8.21%(11/134),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10.45%(14/134)。患儿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静脉血糖及动脉血乳酸较正常值均明显升高;革兰阳性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革兰阴性菌感染及真菌感染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降钙素原在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升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革兰阳性菌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均敏感,但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仅有50%。革兰阴性菌株的耐药性相对较高,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仅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达到50%;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类及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敏感率高,仅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阿米卡星和复方磺胺甲 唑的耐药率为50%。真菌菌株不多,大部分抗真菌药物对血培养阳性真菌均有效。 结论:儿童脓毒性休克患儿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对一般抗生素耐药性较高,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其耐药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协助诊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病原体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mNGS)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的83例患者,并进行mNGS检测。标本包括外周血、脑脊液、肺泡灌洗液、脓腔穿刺液等,同时分析同期细菌/真菌培养、病毒PCR检测结果,将mNGS结果和常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83例患者112份样本进行了mNGS检测,共确定病原微生物34种。其中细菌11种,共17例次,最常见为大肠埃希菌(4/17)。真菌7种,共10例次,白色念珠菌(2/10)。病毒16种,共129例次,细环病毒30.2%(39/129)、CMV 25.6%(33/129)、EBV 14.0%(18/129)。以常规检测手段为金标准,mNGS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45.0%。单一病原体感染的样本,mNGS与常规检测手段结果一致的共82.9%(29/35);共感染样本中,mNGS与常规检测结果一致的占16/17。结论:mNGS有助于确定感染病原体,可作为常见手段的补充诊断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25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现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中国25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现状和危险因素,为探讨真菌败血症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基于证据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建立的早产儿临床数据库资料进行二次分析,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生后7 d内收入中国25家三级医院NICU的24 731例早产儿的真菌败血症发生现况。根据早产儿是否发生真菌败血症分为真菌败血症组和未发生真菌败血症组,分析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和病原。使用χ 2检验比较不同出生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和不同NICU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率。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真菌败血症组和未发生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预后。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144例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和288例无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发生真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24 731例早产儿中166例(0.7%)发生真菌败血症,真菌败血症早产儿出生胎龄为(29.7±2.0)周,出生体重为(1 300±293)g,其中87.3%(145/166)为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越高(均 P<0.001)。极早产儿和超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0%(117/11 438)和2.0%(28/1 401),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中分别为1.3%(103/8 060)和1.7%(21/1 211)。3家NICU无真菌败血症发生,其余22家NICU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范围为0.7%(10/1 397)~2.9%(2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166例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主要为念珠菌150例(90.4%),其中白色念珠菌有59例、非白念珠菌有91例,非白念珠菌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41例)为主。真菌败血症早产儿发生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调整 OR=1.52,95% CI 1.04~2.22, P=0.030)和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调整 OR=2.55,95% CI 1.12~5.80, P=0.025)风险增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调整 OR=2.50,95% CI 1.50~4.17, P<0.001)、长时间中心静脉置管(调整 OR=1.05,95% CI 1.03~1.08, P<0.001)和长时间使用全肠外营养(TPN)(调整 OR=1.04,95% CI 1.02~1.06, P<0.001)均是发生真菌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中国NICU早产儿真菌败血症主要病原为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真菌败血症早产儿发生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风险增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长时间中心静脉置管和长时间使用TPN可增加早产儿发生真菌败血症的风险。后续需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以降低NICU真菌败血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