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可视化护理导航模型对宫颈癌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思维可视化护理导航模型对宫颈癌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宫颈癌根治术的5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基于思维可视化护理导航模型对宫颈癌患者实施护理;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统计宫颈癌导航模型中各模块下的思维导图及护理素材分布,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并评价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宫颈癌导航模型分布3个模块共34个护理要点(34张思维导图),其中一级分支106个,二级分支442个,三级分支456个,四级分支456个,在终末分支的知识点嵌入相应的护理素材;SF-36量表测试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各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均 P<0.05),且试验组患者评分提高更明显,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思维可视化的宫颈癌护理导航模型指导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有助于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增进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思维可视化模型架构下的干预方案对宫颈癌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思维可视化模型架构下的干预方案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接受宫颈癌手术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方案,观察组实施思维可视化模型架构下的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感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思维可视化模型架构下的干预方案应用于宫颈癌手术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术后恢复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模拟突触传递机制演示教具的设计和使用
编辑人员丨2024/6/8
利用简单易得的材料进行改造,为学生提供基本模型部件,学生通过部件的选择、构建、移动自主演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机制",实现学生思维可视化、抽象过程直观化、教具使用灵活化.在互评修正中完善对抽象过程的认识,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思维可视化视角下初中生物学板书设计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
依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开展思维可视化视角下的初中生物学板书设计研究,例析"结构功能型板书设计,培养思维的显性化;模型建构型板书设计,培养思维的形象化;归纳演绎型板书设计,培养思维的结构化",注重学生思维的进阶性和层次性,助推学生思维的模型化、形象化、结构化,激发学习动机,重构知识体系,显化认知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符合中医药特色的综合疗效评价体系构建思路及方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2019 年《药品管理法》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评价体系,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将健全中医药评价体系、完善临床疗效评价技术和方法作为重要工作方向.缺乏体现中医药特色、客观、规范的疗效评价方法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问题.2023 年《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中明确提出,中药新药研制应当注重中医药原创思维及整体观,支持研制对人体具有系统性调节干预功能的中药新药.如何科学阐释中医药多靶向综合受益是临床疗效评价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本研究探索性地提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综合疗效评价思路及方法,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前提下,提出中医药综合疗效评价体系构建的"O-S-W-I-D"基本原则,"病-证-人"三维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基于主客观赋权、综合评价模型的多指标评价方法,实现多干预方案横向、多时点纵向、"方案-时间"横纵向动态可视化等多个场景应用,科学、客观、全面、动态地解读中医药整体观指导下的多靶点、系统调节、综合受益的临床疗效价值及特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东北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动态演变与障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以"人地协调"发展理念和"过程+格局+机制"思维范式为切入点,构建了基于DPSIR模型的绿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和GIS空间可视化等方法对2008-2017年东北地区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与障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东北地区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从"小差距低水平"逐渐向"大差距高水平"转变的时序特征,空间分布大致呈现自北向南阶梯式递减的格局特征,且空间集聚效应显著.②东北地区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发展水平之间并非完全呈正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不一定越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绿色发展反而达到较高的水平.这可能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有关.③东北地区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其中,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状况、政府投资规模在绿色发展水平的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导致东北地区绿色发展水平不同阶段呈现不同进化特征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知识驱动下临床指南可视化模型的构建流程及规则:以高血压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临床指南知识库是研发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本文以高血压为例,介绍了知识驱动下临床指南可视化模型的研究基础、总体架构、基本原则,并结合高血压人群筛查、心血管风险分层子程序分析了相应构建流程及规则.知识驱动下临床指南可视化模型实现了文本形式临床指南知识的数字化及可视化,可客观并真实地还原临床指南中的临床思维,并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中临床指南知识库的开发、利用及模型构建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智能制造理论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中药企业在从中药传统制造向中药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在中药智能制造理论方面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致使中药企业对相关概念、发展方向、发展内容等方面的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模糊、混乱的现象.而理论模型是科学思维高层次的表现形式,具有解释和预测的功能,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该文针对当前中药企业在发展中药智能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从柔性生产和智能设备这2个基本概念出发,构建中药智能制造理论模型.并在中药智能制造体系中以该理论模型为核心,进行信息技术与中药制造工业的融合,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以及理论模型的落地,再通过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形成可视化环境,对中药智能制造全过程进行虚拟现实的模拟.作为一个新的理论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该文可为中药智能制造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并为实现中药智能制造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数据挖掘在中医诊断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系统探索数据挖掘在中医诊断学领域应用的科研产出、研究主体及研究主题演化路径和前沿热点问题,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源,收集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该领域相关文献,并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科学计量软件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绘制.该研究领域的成长依次经历了起源阶段、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平台阶段及新的发展阶段,学者们对该领域研究的关注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目前,该领域高产作者共有35位,发文期刊主要为中医领域的核心期刊,机构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科研产出最多.研究主题主要形成四大聚类:计算机与中医辨证论治、数据挖掘与疾病用药规律、中医计量诊断、人工智能与中医四诊.主要研究主题从较早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数学模型、计量诊断、证素辨证等在中医诊断的应用发展至近年来的数据挖掘、关联规则、中医药、模糊数学、用药规律、聚类算法、大数据、状态辨识、名老中医等.特别是在现今互联网+及"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诊断有了新的内涵,充分发挥数据挖掘优势,立足中医思维与名医经验,挖掘中医药真实世界的健康大数据规律成为新兴热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眼与心脑血管相关性及气血痰湿诊治思维
编辑人员丨2023/8/5
通过对临床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等大量病例与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心脑血管影像学等多项指标的观察,探讨视网膜动脉出现硬化的分期、分级及并发症严重程度在心脑血管系统出现变化的规律;并从气血理论论述眼底血管与气血津液相关的生理功能、血管病变与气血痰湿相关的病理变化.为进一步了解脉络瘀阻与眼底血管病变的关系以及指导用药,将血管病变转归分为四个阶段,从分期论治、辨病论治方面,以痰瘀互结为例介绍黄斑水肿的各期用药规律与体会.同时提出中医诊疗仍需传承创新,如何通过中医大数据及仿真模型可视化平台,直观展现中医的脉络瘀阻机制,是中医创新的方向,对提前预警心脑血管病变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