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骨科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以人工智能(AI)、扩展现实、数字孪生、脑机接口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与传统医学交叉融合。其中,AI作为20世纪以来的尖端热门技术,经过了曲折漫长的4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1950年~1956年)——萌芽期;第二阶段(1956年~1982年)——形成期;第三阶段(1982年~1990年)——发展期;第四阶段(1990年~至今)——繁荣期。现今AI已逐步延伸至骨科领域中,打开了骨科人工智能的新时代。目前,在我国骨科领域内,AI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骨科疾病临床诊断、手术治疗方案决策、预后预测、术中智能导航辅助、康复护理以及医药研发等方面,在提高医疗工作效率的同时减轻了临床医生的负担,促进了骨科领域的革新。本文将对AI的发展历程及我国骨科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旨在为广大骨科医生阐明这一新兴领域,以启发骨科人工智能的新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思维可视化护理导航模型对宫颈癌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思维可视化护理导航模型对宫颈癌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宫颈癌根治术的5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基于思维可视化护理导航模型对宫颈癌患者实施护理;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统计宫颈癌导航模型中各模块下的思维导图及护理素材分布,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并评价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宫颈癌导航模型分布3个模块共34个护理要点(34张思维导图),其中一级分支106个,二级分支442个,三级分支456个,四级分支456个,在终末分支的知识点嵌入相应的护理素材;SF-36量表测试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各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均 P<0.05),且试验组患者评分提高更明显,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思维可视化的宫颈癌护理导航模型指导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有助于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增进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分级管理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CT检查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实施与成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分级管理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CT检查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以保证患者检查的安全。方法:建立急危重症CT检查分检评估方案,以患者病情的危险程度确定优先检查秩序,并针对性实施分级护理。同时使用绿色通道信息评估软件,增设导航护理岗位,为分级管理的实施提供保障。采取便利抽样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检查的3 110例患者为实施前组,接受传统的管理模式;将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检查的3 189例患者为实施后组,采用分级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检查及时性,准备完好率,患者安全相关问题发生率,检查成功率,患者满意率,临床满意率等。结果:分级管理模式提高了检查及时率( t值为15.240、9.473、22.003, P<0.01)、准备完好率( χ2值为147.135, P<0.01)、患者满意率( χ2值为26.662、45.214、18.683, P<0.01)、检查成功率( χ2值为212.961, P<0.01),减少患者安全相关问题发生率( χ2值为8.363, P<0.05)等。 结论:急危重症患者CT检查分级管理模式的实施降低了检查的风险,提升了影像检查护理服务内涵,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路径化疼痛管理联合积极心理暗示在机器人导航辅助治疗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路径化疼痛管理联合积极心理暗示对机器人导航辅助治疗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00例机器人导航辅助治疗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路径化疼痛管理结合积极心理暗示。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术后12~72 h,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路径化疼痛管理结合积极心理暗示可减少机器人导航辅助治疗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医护患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胸腔镜切除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构建并评价以导航护士为主导的医护患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胸腔镜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行胸腔镜切除术的肺癌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其中2022年7月-2023年1月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2-7月入院的患者为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根据科室制定的常规护理措施实施护理,观察组梳理"医-护-患"三个角色需要完成的内容,构建导航护士主导实施的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并开展培训与实施,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2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尿管拔除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中度及以上疼痛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满意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医护患加速康复临床护理路径保障了患者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西医微创治疗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西医微创治疗进展进行梳理总结,包括脊柱内窥镜技术、显微内窥镜技术、微创融合技术、介入技术、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针刀治疗技术等,并针对微创手术的优缺点、手术适应症、并发症与管理、是否需要融合、术后护理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以期为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机器人导航下行特发性脊柱侧弯头盆环置钉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4/3/23
总结 1 例机器人导航下行特发性脊柱侧弯头盆环置钉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护理.护理要点:基于护理观察及完善检查,鉴别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阶梯性营养支持治疗;唤醒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有效改善呼吸功能;钉道护理预防感染,维持有效牵引;舒适化体位管理预防压力性损伤.经治疗与护理,患者牵引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多学科协作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在骨科机器人导航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病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加速康复外科(MDT-ERAS)模式在骨科机器人导航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行骨科机器人导航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病人4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MDT-ERAS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静息性和活动性疼痛、腰椎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病人满意度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人术后静息性和活动性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科机器人导航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病人采用MDT-ERAS模式,可有效降低病人术后疼痛,帮助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促进病人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电磁导航床旁鼻肠管置管技术在老年卧床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电磁导航床旁鼻肠管置管技术在老年卧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卧床管饲患者作为应用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采用电磁导航床旁鼻肠管置管技术留置鼻肠管,对照组采用盲插法留置鼻肠管,比较两组的总置管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用时、导管尖端到达空肠的比例、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均无脱落病例.试验组总置管成功率为95.7%,对照组为80.4%;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5.7%,对照组为71.7%;试验组置管用时为(12.37±4.19)min,对照组为(19.22±5.48)min;试验组导管尖端到达空肠的比例为60.9%,对照组为28.3%.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试验组鼻出血发生率为6.5%,对照组为2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36);试验组便潜血试验阳性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为1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30);两组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导管异位、气胸、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电磁导航床旁鼻肠管置管技术为老年卧床患者留置鼻肠管的成功率高,用时短,可提升导管尖端到达空肠的比例,降低鼻出血、便潜血试验阳性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护理团队导航模式在口腔多学科联合诊疗全周期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护理团队导航模式在口腔多学科联合诊疗中进行患者全周期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2021年 4 月至 6 月进行多学科联合诊疗的 68 例复杂病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就诊模式;将 2021 年 7 月至 9 月进行多学科联合诊疗的 72 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施行护理团队导航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全周期治疗完成率及满意度.治疗结束 1 年后,检查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全周期治疗的完成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 1 年后的牙龈探诊出血率(45.83%)、龈上牙石检出率(44.44%)、龋病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66.18%、63.24%、4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护理团队导航模式应用于口腔多学科联合诊疗的全周期管理,有利于促进口腔多学科联合诊疗全周期的顺利完成,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