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热性溃疡坏死性急性痘疮样糠疹1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患者男性,32 岁,因周身红斑、丘疹、血疱、坏死,结痂 20 余天,加重伴疼痛 3d入院.皮肤科查体:面颈部、躯干、四肢可见大小不等红斑、丘疹、血疱、结痂、坏死,边界清,部分皮疹中央坏死,触痛明显;双眼睑红斑、丘疹,分泌物较多,鼻腔黏膜可见片状红斑、米粒大小血疱,部分伴结痂、坏死,舌及上颚可见直径约 0.5 cm大小瘀斑,表面糜烂,阴茎及睾丸可见直径约 0.3 cm大小红斑、血疱,部分伴结痂、坏死;双下肢可见新发针尖至米粒大小红斑、丘疹,水疱、血疱.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片楔形坏死,坏死两侧表皮棘层轻度肥厚,可见角朊细胞坏死,淋巴细胞亲表皮,浅层血管扩张,周围较多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异形淋巴细胞,少数红细胞外渗.免疫组化:CD4(+),CD8(+),CD45Ro(+),CD30(-),ki-67 约 20%(+),CD68(+),CD79a(很少+),CD3(+),CD20(很少+).诊断:发热性溃疡坏死性急性痘疮样糠疹(FUMHD).治疗:予强的松 1.5 mg/(kg·d)静脉滴注治疗,同时予丙种球蛋白 15 g/d,连用 3d;予补钾、补钙、胃黏膜保护剂、保肝药物等支持治疗;患者病情逐日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副银屑病8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副银屑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诊治的81例副银屑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81例患者男44例,女37例,年龄6~77岁,病程7d至30年,中位病程12个月;40岁以下61例(75.3%),41岁及以上20例(24.7%).小斑块副银屑病16例(19.8%),大斑块副银屑病20例(24.7%),慢性苔藓样糠疹37例(45.7%),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8例(9.9%);弥漫型65例(80.2%),中心型6例(7.4%),外周型10例(12.3%).皮损组织病理:基底细胞液化变性69例(85.2%),淋巴细胞移人表皮67例(82.7%),灶状角化不全42例(51.9%),坏死角质形成细胞29例(35.8%),红细胞外溢23例(28.4%),表皮海绵水肿21例(25.9%),真皮内血管周围灶状浸润61例(75.3%).结论 副银屑病的临床及病理具有特征性,准确诊断需要临床及病理密切结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