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脓毒症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性,45岁,公司职员.因皮肤巩膜黄染、腹胀入我科诊治.2023年5月10日患者劳累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腹胀、纳差、尿色加深,无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未诊治,前述症状逐渐加重.2023年6月12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伴畏寒寒战、胸闷、气促、周身水肿,至我院急诊就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纤维支气管镜在重症监护病房肺部重度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通过探究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肺部重度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感染因子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收集我院66例ICU肺部重症感染患者按照家属和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14例)及观察组(52例),前者采用按需吸痰常规治疗,后者在前者治疗方法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缓解指标、血气指标、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情况等诸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2组整体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1,P=0.001);2组的时间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值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其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气指标均改善,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氧饱和度(SaO2)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更为明显;血清炎症因子指标:2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BC、CRP、降钙素原(PCT)、IL-4、IL-6及TNF-α水平均降低;2组患者均未发生大咯血,对照组心率异常0例、窒息1例及血压升高1例,发生率为14%,观察组心率异常3例,血压升高2例,发生率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9,P=0.711).结论 ICU肺部重度感染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BAL)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改善血气指标,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并缩短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且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难治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CT影像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分析难治型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支原体肺炎(MP)患儿74例,根据是否为RMPP分为难治型组(n=28)和普通型组(n=46),均行CT检查.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 难治型组与普通型组患儿性别、临床症状(气促、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及吸气性三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年龄、住院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呼吸音减低及肺部叩诊有浊音比较差异均有意义(P<0.05).74例MP患儿中,单侧肺叶病变54例,占72.97%[其中左侧23例(42.59%)、右侧31例(57.41%)]、双侧肺叶病变20例,占27.03%;单叶段病变31例(41.89%)、多叶段病变43例(58.11%),主要表现为肺实质病变、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支气管壁增厚等.难治型组与普通型组支气管充气征、斑点状或斑片状实变影、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均无差异(P>0.05);难治型组支气管壁增厚、树芽征、大片实变影、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型组(P<0.05).结论 R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学检查均具有特征性,主要表现为大片实变影、胸膜增厚、支气管壁增厚、伴胸腔积液及树芽征,临床可通过上述CT征象早期诊断RMP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发热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研究对象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接受上消化道ESD治疗的老年患者,共500例.按照7:3比例分为建模组(n=350)和验证组(n=150).建模组患者根据ESD术后是否出现发热分为发热组与未发热组.收集两组患者住院电子病历系统资料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ESD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结果 行ESD治疗的350例老年患者中出现术后发热(体温≥37.3℃)90例(25.71%).发热组患者中的女性、糖尿病史、术后出血、肿瘤最大直径>3 cm、放置导尿管的占比高于未发热组(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糖尿病史、术后出血、肿瘤最大直径>3 cm、放置导尿管是老年患者ESD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ESD术后发热预测模型预测效能、校准度良好,具有临床实用性.结论 女性、糖尿病史、术后出血、肿瘤最大直径>3 cm、放置导尿管是老年患者ESD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需重点关注这些因素,预测术后发热发生风险,通过构建预测模型,可为早期识别和预防老年患者ESD术后发热提供实用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中华医典》的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外感发热的古籍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通过对外感发热的古籍文献整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古籍文献中外感发热相关的中医护理技术,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以《中华医典》第 5 版为源数据库,检索外感发热相关条文,建立条文数据库,对外感发热相关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归纳分析,采用Excel 2019 进行药物频数统计、IBM SPSS Modeler 18.0 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古籍条文56 条,涉及中医护理技术 13 种治法类别.最常用的治法为涂法(14%)、贴法(14%),涉及药物共有 167味,常用药物有生姜(2.7%)、甘草(2.2%)、芒硝(2.2%)等,药性以寒(42.5%)、温(30.5%)居多,药味以苦(32.4%)、辛(31.7%)居多,归经以肺经(18.5%)居多.根据频数分析结果归纳出 43 味核心药物,核心药物常用组合为防风、羌活;涂法常用药物组合为甘草、柴胡、黄芩、桔梗;贴法常用药物组合为葱白、淡豆豉、生姜;搐鼻法常用药物组合为白芷、雄黄;点眼法常用药物组合为麻黄、冰片、牛黄.结论 在古籍文献中,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的护理技术种类丰富,方法多样,贴法和涂法最常用,所用药物以解表药、清热药居多,"寒热并用"是药物组合的重要特点之一.古籍中所记载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遵循着辨证施术、辨证施药的原则,对外感发热患者的辨证施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机器学习的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流行性感冒临床证候学资料进行训练,获得流感辨证模型.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3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发热门诊的流行性感冒患者病历资料,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将不同数据处理过程产生的数据分别存储,以逻辑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机、lightGBM和随机森林为备选模型,通过Optuna进行超参数优化选择,并在各数据集中分别训练模型,以macro-F1评分为核心指标,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整理得到训练样本1 011个,其中风热犯卫证453个、风寒束表证152个、表寒里热证406个;得到用于训练的数据集8个,包含数据80份.经训练,逻辑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机、lightGBM、随机森林模型的macro-F1评分分别为0.783 0、0.774 2、0.731 5、0.782 4、0.716 7、0.793 8、0.815 3.加权样本能显著提高平均模型性能,而主成分分析降维会降低平均模型性能.单一模型中,逻辑回归模型预测性能最佳;集成方法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性能最佳.结论 在样本量较小的情况下,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模型使用逻辑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lightGBM较为适宜,随着样本量增加,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lightGBM和随机森林可能更为合适.不同数据处理方式会影响模型性能,对证型典型程度信息的采集有利于提高模型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综合性医院应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急诊预检平战结合管理策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全球第四大死亡原因[1].据统计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2023年 1月23日后就诊人数呈现低位波动,2月13日为12.8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 95.5%[2].大量患者的激增将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导致急诊科在呼吸道高峰期超负荷运转,系统的风险性系数将会提高.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在应急状态下的应对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中提出坚持平战结合[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误诊为颅烟管瘤的垂体母细胞瘤一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回顾性分析1例垂体母细胞瘤误诊为颅烟管瘤病例的临床、影像、病理及治疗经过,以提高鞍区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本例患者年龄为2岁,以右侧下肢无力2周,右侧上肢无力3天为主诉入院,无明显诱因出现走路不稳,无哭闹、跌倒,无发热、头痛、呕吐,无抽搐、惊厥.右侧膝、跟腱反射稍减弱,右侧Babinski's征可疑阳性.功能评价提示中枢性尿崩症和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磁共振表现为鞍内及鞍上囊实性占位,诊断为颅烟管瘤.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垂体母细胞瘤.对于年龄较小,鞍内及鞍上占位,疑诊为颅烟管瘤或垂体瘤的患者,应尽早活检或手术以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肿瘤性发热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肿瘤性发热是由肿瘤本身引起的一种副肿瘤综合征,其诊断缺乏金标准,需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与感染性发热、药物性发热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鉴别后诊断.如何早期、快速识别肿瘤性发热以及如何缓解肿瘤性发热是目前的诊疗难点及热点.本文针对肿瘤性发热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转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性发热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关联规则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脱水发生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脱水发生特征,探索各特征之间的关联性,为制定脱水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数据挖掘的原理和方法,采集神经重症监护病房351例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脱水患者的11 559项数据,采用Apriori算法对脱水发生特征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得到279条强关联规则,结合专业知识分析,获取具有临床实际意义的强关联规则9条,脑卒中脱水患者具有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留置胃管、意识障碍的特征表现,关联因素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分级为重度、年龄≥65岁、有糖尿病及高血压史、发热、使用呼吸机、利尿剂等.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脱水的发生有一定的特征表现,护理人员可根据强关联规则早期识别易导致脱水的高危人群及因素,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