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骨喙肩韧带止点转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带骨喙肩韧带止点转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8年2月采用带骨喙肩韧带止点转位重建喙锁韧带手术治疗急性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26例,比较和总结手术前后VAS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患肢制动时间、并发症(感染、松动、关节再脱位)及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末次随访时对肩关节功能进行系统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24个月随访。手术时间92~115 min,平均(104.69±7.08)min;住院时间4~10 d,平均(7.42±1.84)d;术后制动时间21~35 d,平均(28.08±3.78)d;患侧喙锁间距术前为10.2~27.3 mm,平均(17.35±5.35)mm,术后12个月为6.9~8.9 mm,平均(7.98±0.58)mm,术后24个月末次随访为6.9~8.9 mm,平均(8.02±0.56)mm( P<0.01);VAS评分术前6~9分,平均(7.61±0.98)分,术后12个月为0~3分,平均(1.69±0.97)分,术后24个月末次随访0~2分,平均(1.00±0.80)分( P<0.01);CMS评分术前39~51分,平均(44.50±3.91)分,术后12个月为90~97分,平均(93.42±2.37)分,术后24个月末次随访为92~98分,平均(95.19±2.22)分( P<0.01)。术后并发症3例(11.54%),2例过度复位,关节僵硬,1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肩胛骨支点处骨吸收,取出后复查消失。 结论:带骨喙肩韧带转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确切,术后可提供足够肩锁关节稳定,患者疼痛缓解明显,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微小切口复位Tight Rope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切口复位Tight Rope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无锡市中医医院骨科2015年1月—2018年1月诊治的56例急性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微小切口复位Tight Rope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27例(微创组),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32~56(49.11±2.26)岁;采用传统切开复位Tight Rope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29例(切开组),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35~57(48.24±2.5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疗效和并发症;术后3个月,采用Karlsson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分别于手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应用Constant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采用VAS评价患肢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后第3天、术后6个月拍摄X线片,比较两组复位丢失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受伤机制、受伤至就诊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7.89±5.87)mL、切口长度(0.98±0.25)cm,均小于对照组[(43.79±6.36)mL和(4.86±0.46)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701、38.801, P值均<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3个月微创组疗效优12例、良11例、差4例,治疗有效率85.19%(23/27);切开组优15例、良10例、差4例,治疗有效率86.21%(25/2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310, P>0.05)。5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9(中位数27)个月。随访期间微创组出现并发症1例(3.70%),切开组5例(1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前Constant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微创组术后3、6、12个月Constant评分高于切开组,VAS低于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测量喙锁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微创组喙锁距离平均复位丢失与切开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微小切口复位Tight Rope纽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效果可靠,可有效减小手术创伤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利于术后肩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增加缝线孔的锁骨钩钢板与传统钩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增加缝线孔的锁骨钩钢板与传统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资料,根据固定方式分为传统锁骨钩钢板组和三角稳定固定组(使用增加缝线孔的锁骨钩钢板固定)。传统锁骨钩钢板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37.56±8.94)岁;左侧16例,右侧11例;砸伤10例,交通伤9例,运动损伤8例;根据Rockwood分型:Ⅲ型9例,Ⅳ型10例,Ⅴ型8例。三角稳定固定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38.95±9.91)岁;左侧13例,右侧7例;砸伤9例,交通伤8例,运动损伤3例;根据Rockwood分型:Ⅲ型5例,Ⅳ型9例,Ⅴ型6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喙锁间隙、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传统锁骨钩钢板组和三角稳定固定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1.07±11.27)min、(55.65±8.59)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7.41±15.34)ml、(90.50±14.32)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52,0.70; 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4个月,平均12.28个月。术后6个月,三角稳定固定组喙锁间隙为(11.26±0.70)mm,传统锁骨钩钢板组为(12.16±0.9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0, P<0.001)。三角稳定固定组术后第2天、3、6、1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1.80±0.77)分、0.00(0.00,1.00)分、0.00(0.00,0.00)分、0.00(0.00,0.00)分]小于传统锁骨钩钢板组[分别为(4.22±1.25)分、2.00(1.00,3.00)分、1.00(0.00,1.00)分、0.00(0.00,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65, P<0.001; Z=4.85, P<0.001; Z=3.44, P=0.001; Z=2.96, P=0.003)。三角稳定固定组术后第3、6、12个月的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87.00±5.18)分、(91.25±2.75)分、(92.30±2.74)分]高于传统锁骨钩钢板组[分别为(76.96±5.21)分、(83.22±3.86)分、(85.22±3.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54,7.93,7.51; P<0.001)。传统锁骨钩钢板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0%(19/27),高于三角稳定固定组5%(1/20)。 结论:采用增加缝线孔的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较采用传统锁骨钩钢板固定更有利于早期恢复肩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穿梭导线小隧道Endobutton技术治疗Rockwood 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穿梭导线小隧道Endobutton技术治疗Rockwood 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江门市中心医院运动医学与足踝外科收治的15例Rockwood 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资料。男10例,女5例;年龄为22~36岁,平均30.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2.4 d(4~15 d)。所有患者均采用穿梭导线小隧道Endobutton技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肩关节功能、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8~12个月(平均9.8个月)随访。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5~115 min,平均101.1 min;术中出血量为50~100 mL,平均75.3 mL。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由术前7.0(4.5,8.0)分降低至0.0(0.0,1.0)分,Constant评分由术前(56.3±6.2)分提高至(93.0±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周围浅感觉减退、复位丢失、内固定物断裂或滑脱、喙突或锁骨骨隧道骨折等并发症。 结论:穿梭导线小隧道Endobutton技术治疗Rockwood 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可有效避免骨隧道骨折并发症,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弹性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近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弹性固定(改良Endobutton带袢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骨科收治的Rockwood Ⅲ、Ⅳ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46例。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组:Endobutton改良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25~66(40.1±10.8)岁,左侧4例、右侧15例,Ⅲ型7例、Ⅳ12例,采用改良Endobutton带袢钛板内固定治疗;肩锁钩钢板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0~67(36.4±10.0)岁,左侧7例、右侧20例,Ⅲ型11例、Ⅳ16例,采用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1、3、6个月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Rockwood分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获得大于6个月的随访。Endobutton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5.5±4.8)min、长于肩锁钩钢板组的(42.6±5.5)min,术中出血量为(33.7±7.1)mL、少于肩锁钩钢板组的(56.5±10.5)mL,切口长度为(4.6±1.5)cm、短于肩锁钩钢板组的(6.6±1.4)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23、-8.21、-4.69, P值均<0.001)。2组患者术后1、3、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1、3个月,Endobutton改良组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肩锁钩钢板组[(79.9±7.0)分对(72.4±8.3)分,(85.8±8.9)分对(80.5±8.5)分],VAS评分均低于肩锁钩钢板组[(3.1±1.0)分对(3.9±1.3)分,2(2,3)分对3(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6个月,Endobutton改良组和肩锁钩钢板组的VAS评分分别为1(1,2)分、1(1,1)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93.6±3.9)分、(92.6±4.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随访期间,Endobutton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2/19)低于肩锁钩钢板组(29.63%,8/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0, P=0.237)。 结论:相较于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改良Endobutton带袢钛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近期临床疗效更优,其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术后出现并发症概率更小,但手术时间相对更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肩关节镜下Dog-Bone双钛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Dog-Bone双钛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自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使用肩关节镜下Dog-Bone装置完成复位固定术的20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资料。男11例,女9例;年龄31~63岁。收集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评分)、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同时收集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参数[包括喙锁距离(CCD)、上下Dog-Bone钛板之间的距离(DDD)、锁骨喙突隧道与锁骨上缘切线之间的角度(CTCA)、锁骨隧道与喙突隧道的宽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0例患者术后获6~12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术前患者的VAS评分、Constant评分、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分别为3.0(3.0, 4.0)分、57.0(54.3, 61.5)分、130°(110°, 140°),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0, 0.8)分、90.0(86.5, 91.0)分、170°(170°, 180°),末次随访时以上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患者的CCD、DDD、CTCA、锁骨及喙突隧道宽度分别为(5.0±1.0) mm、(32.4±3.5) mm、91.7°(88.5°, 104.9°)、3.0(3.0, 3.0) mm、3.0(3.0, 3.0) mm,末次随访时以上指标分别为(6.3±1.3) mm、(32.8±3.7) mm、84.8°(81.8°, 92.0°)、3.5(3.4, 3.6) mm、3.2(3.1, 3.3) mm,以上指标除DDD外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仅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复位再丢失。 结论:对于急性肩锁关节脱位,肩关节镜下Dog-Bone固定技术有创伤小、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能有效防止复位再丢失等优势,具有较好的手术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切口闭合复位TightRope技术治疗Rockwood Ⅲ~Ⅴ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报告使用双切口闭合复位TightRope技术治疗Rockwood Ⅲ~Ⅴ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们使用双切口闭合复位TightRope技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1例,Rockwood分型:Ⅲ型5例,Ⅳ型17例,Ⅴ型9例。对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Constant-Murley评分(CMS)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4个月,平均7.94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喙突及锁骨骨折、无袢钢板脱落等并发症。术前VAS为(6.29±0.46)分、术后6个月(1.19±0.40)分,采用Wilcoxon signed-rank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术前CMS为(39.65±2.54)分、术后6个月(91.45±1.84)分,采用配对 t检验,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采用双切口闭合复位TightRope技术治疗Rockwood Ⅲ~Ⅴ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束袢钢板与锁骨钩治疗急性肩锁脱位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双束Endobutton带袢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44例Rockwood Ⅲ型以上的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采用双束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袢板组),23例采用钩钢板固定(钩板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主动活动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袢板组切口长度[(5.3±0.6)cm vs(6.2±1.1)cm,P=0.002]、住院时间[(8.1±1.6)d vs(9.6±2.8)d,P=0.042]显著优于钩板组.随访时间平均(14.5±3.3)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前屈上举及外展上举ROM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袢板组 VAS 评分[(2.1±0.7)vs(3.4±0.7),P<0.001;(1.0±0.7)vs(2.4±0.8),P<0.001]、Constant-Murley 评分[(80.8±3.3)vs(69.4±5.0),P<0.001;(90.0±3.1)vs(80.4±5.8),P<0.001]、肩关节前屈上举 ROM[(147.6±7.0)° vs(117.4±8.1)°,P<0.001;(171.9±6.8)° vs(153.0±9.1)°,P<0.001]及外展上举 ROM[(140.0±7.7)° vs(99.1±6.7)°,P<0.001;(165.7±5.1)° vs(140.4±8.2)°,P<0.001]均显著优于钩板组.影像学方面,两组患者术后喙锁间距、肩锁间距均显著减小(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束Endobutton带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较锁骨钩钢板固定,具有手术切口更小、肩关节功能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少等优势,且无需二次取出内置物,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良好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关节镜下双Endobutton钛板固定治疗单侧Rockwood 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双Endobutton钛板固定治疗患者单侧Rockwood 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单侧Rackwood 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49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2).观察组接受关节镜辅助下肩锁关节脱位复位、双Endobutton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所有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记录术前、术后12周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系统评分(UCLA)以及肩关节正位X线上肩锁关节间距(ACD)和喙锁关节间距(CCD),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得到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25.3~30.6周,平均(28.8±2.1)周.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术后12周和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降低,UCLA肩关节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2周和末次随访的VAS[(3.1±0.5)分vs.(3.3±0.6)分,(2.8±0.6)分 vs.(2.7±0.8)分]、UCLA 肩关节评分[(33.5±3.6)分 vs.(33.7±3.2)分,(34.1±2.9)分 vs.(34.7±2.6)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和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ACD和CCD均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2周和末次随访的ACD[(5.2±1.8)分vs.(5.6±2.1)分,(5.1±1.7)分 vs.(5.5±2.0)分]和 CCD[(7.4±2.9)分 vs.(7.2±2.5)分,(7.5±2.6)分 vs.(7.1±2.6)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优良率比较(81.6%vs.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复位单侧Rockwood 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并使用双Endobutton钛板固定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与传统的切开复位钩钢板固定没有临床疗效的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肩上部悬吊复合体2处损伤并亚急性肩锁关节脱位2例
编辑人员丨2024/7/13
肩锁关节脱位是比较常见的损伤,占所有肩周损伤的9%[1],而合并喙突骨折的肩锁关节脱位并不常见.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尤其是三维CT的广泛应用,近年来这种联合损伤病例报道增多[2-5].锁骨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发生率低,鲜见于个案报道,且肩锁关节脱位表现隐匿,容易漏诊,多为术中或者术后发现.上述两种联合损伤均为肩上部悬吊复合体两处损伤,同时发生锁骨骨折、喙突骨折以及肩锁关节脱位的复合体三处损伤病例则更为罕见.笔者自2021-11-2022-06诊治的2例肩上部悬吊复合体三处损伤,入院时表现为锁骨骨折合并肩胛骨喙突骨折,术后出现患侧肩锁关节脱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