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化、规范化的急救模拟培训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为学员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急救模拟培训,提升学员的急救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方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技能中心依托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课程,组建院内急救模拟培训师资队伍,采用统一的培训教材和视频资料,按照既定的教学内容、流程、形式,在医院技能中心对住院医师开展标准化的急救模拟培训。培训前后分别对学员的理论和技能操作水平进行考核,培训结束后利用问卷进行相应调查。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分析采用配对资料双侧 t检验。 结果:无论是理论考核还是技能考核,学员培训后的成绩都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后调查显示,100%的学员认为通过培训专业知识得到强化,急救技能得到提升。 结论:基于美国心脏协会的标准化急救模拟培训有助于提高学员的综合急救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视频喉镜联合Bougie成功救治急性会厌炎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急性会厌炎是急诊科及耳鼻喉科急危重症之一,其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常突发呼吸道梗阻而窒息死亡,病死率高。本文回顾分析1例视频喉镜联合Bougie成功救治的急性会厌炎,希望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探讨急性会厌炎的救治新方法,特别对于不具备环甲膜切开及气管切开的急救单位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引导性反馈在情景模拟教学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以国际上最新的研究结果为基础,结合团队在急性呼吸困难急救情景模拟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出引导性反馈的7大特点及方法,包括在模拟刚结束后立即反馈;反馈由具有临床经验的经过正规培训的导师来进行;反馈时间至少要长于模拟时间;反馈可采用多种国际上的方法;反馈的内容即学习目标;反馈以口头反馈为主;可以采用视频进行细节回顾。通过对引导性反馈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国内情景模拟教学中引导性反馈的开展提供依据,最终提高情景模拟教学的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了解决中国航空医学救援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滞后状况,聚焦航空救援通信网络和通信技术不足等关键短板,迫切需要采用高效的5G通信技术,制定明确的航空医学救援流程,以提升我国直升机航空医学救援的整体水平。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与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整合急救专家、医疗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议,共同撰写了《5G+直升机航空医学救援流程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共识推荐5G技术在航空医学救援领域应用推广,在启动航空医学救援时利用5G技术进行预警和调度,以及在救援现场及飞行过程中使用5G技术将患者生命体征、高清视频等信息传输至急救中心和接诊医院。结合深圳大学总医院利用5G技术完成航空医学救援演练以及国际首例跨地区长途航空医学救护高龄危重患者的成功案例,充分展示了5G技术在航空医学救援中的潜力。该共识旨在规范和指导5G+直升机医学救援,最终实现患者"登机即入院"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构思-设计-实践-运作"教学在急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构思-设计-实践-运作"(conception-design-implement-operation,CDIO)教学在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7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士入职顺序的奇偶数编号随机分成试验组35人和对照组3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微视频教学,试验组采用CDIO教学。通过理论和操作考核、小组情景急救演练综合评价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急救理论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86.46±5.27)分比(77.57±5.60)分],试验组小组情景急救演练综合评分优于对照组[(111.14±3.29)分比(96.14±4.22)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CDIO教学用于急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急救综合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视频120急救报警系统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通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医疗行业。尤其是在120报警领域,视频通讯技术的应用能够弥补传统120电话报警严重依赖报警者语音表述、对现场信息掌握不全、无法高效开展远程指导等缺陷,有效促进现场急救实施的可及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预约跟踪式心肺复苏培训在冠心病患者家属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提高冠心病患者家属心肺复苏术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提高其应急救护能力。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某街道冠心病患者家属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用口头健康教育方法,集中讲解心肺复苏(CPR)急救知识及观摩操作视频。试验组以课堂授课的形式对家属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以模拟操作的形式对家属实行技能培训,每次培训根据患者家属时间采取预约制进行跟踪随访。比较两组培训前、后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成绩,比较试验组培训不同时间点理论、技能、操作难点得分情况。结果:两组培训前理论和操作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经过培训试验组理论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经过培训,理论、操作技能、操作难点成绩都提高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1个月后有下降,培训后6个月复训成绩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家属实施参与预约跟踪式心肺复苏培训可显著提高患者家属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提高家属的应急救护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视频急救报警系统远程指导非医务人员单人心肺复苏的研究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视频急救系统远程指导非医务人员实施单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的可行性效果。方法:选择60名非医务人员志愿者,随机分为视频组( n=40)和音频组( n=20)。视频组预装有视频急救系统手机应用软件(aApplication,,APP)报警并接受远程视频指导实施CPR;音频组使用语音报警并接受远程语音指导CPR。比较两组实施CPR时的按压深度、按压频率、送气量以及第一次开始按压的时间等指标。视频组内再分5个亚组,比较5款不同型号智能手机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差异。每组共观察10个CPR循环。 结果:视频组按压位置准确率显著高于音频组(91.5% vs. 71.35%, P<0.05);、按压深度在5~6 cm范围的比例明显高于音频组(62.79% vs. 44.73%, P<0.05);平均按压频率在100~120次/min的比例(70% vs. 52%, P<0.05);通气量在500~600 mL/次的比例(18.25% vs. 10.75%, P<0.05)和通气量大于500 mL l次/min的比例高于音频组(64.88% vs. 43%, P<0.05)均显著高于音频组(均 P<0.05)。第一次按压时间视频组长于音频组(131 s vs. 106 s, P<0.05),第一次通气时间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8 s vs. 144 s, P>0.05)。按压总停顿时间视频组少于音频组(122.4 s vs. 164.2 s, P<0.05)。视频组内的5款不同型号手机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与电话远程指导相比,应用视频急救系统远程指导非医务人员实施单人CPR时,在按压位置准确率、按压深度、按压频率、通气量、按压停顿时间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但首次按压时间稍长于音频组;目前市面上畅销的智能手机均可应用。该系统的推广应用对提高非医务人员CPR质量及复苏成功率、鼓励第一目击者实施CPR等都将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型5G移动急救复苏单元的设计与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设计与建设整合5G通讯技术的大型移动急救复苏单元,以提高院前救治水平和转运效率。方法:研究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9月在杭州完成。梳理突发事件救援中院前急救、转运、院前-院内急诊联系等应用场景需求,依次开展方案设计、单项技术测试、上车调试和集成调试阶段。结果:设计由电动公交车改装的大型5G移动急救复苏单元,车辆于2023年9月完成交付。(1)车辆外观:整车长12.9 m,宽2.3 m,高2.6 m,单次里程200 km;(2)内部结构:车厢内设有1个抢救床位,2个担架位,车厢前部设计有综合操作台、中部安装中央数字控制屏;(3)急救物资及仪器设备:车内物资包括抢救、监护、手术、检查检验、通讯模块,配备除颤监护仪、转运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等急救仪器,心电图、数字摄片、血气分析仪、胸痛5项检测仪等检查检验设备;(4)车载通讯、信息系统:搭载高清远程视频互动系统,远程医疗终端DP300一体化系统,实时全景体验系统及中央监护系统;(5)车辆消毒:车厢顶部安装等离子消毒仪,车内可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Ⅱ类环境管理要求。结论:整合5G通讯技术的大型移动急救复苏单元集成各种先进救治设备和远程会诊系统,可以满足最危重患者复苏的需求,为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提供有力的支持,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120指挥调度系统为核心的智慧急救平台建设与发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院前急救服务体系建设是城市急救效能的基本体现,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重要的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120指挥调度系统是院前急救服务体系的核心 [1],是智慧急救平台建设的关键,其具体规划、布局及功能水平直接关系着院前急救服务的效率。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 [2]。近年来,基于5G、移动互联网、视频技术的智慧急救及调度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极大推进了院前急救能力的提升。本文旨在结合我国120指挥调度系统的技术发展历程和功能应用现状,探讨以120指挥调度系统为核心的智慧急救平台的建设及发展 [3,4],希望对促进我国院前急救事业发展及能力提升有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