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约跟踪式心肺复苏培训在冠心病患者家属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提高冠心病患者家属心肺复苏术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提高其应急救护能力。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某街道冠心病患者家属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用口头健康教育方法,集中讲解心肺复苏(CPR)急救知识及观摩操作视频。试验组以课堂授课的形式对家属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以模拟操作的形式对家属实行技能培训,每次培训根据患者家属时间采取预约制进行跟踪随访。比较两组培训前、后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成绩,比较试验组培训不同时间点理论、技能、操作难点得分情况。结果:两组培训前理论和操作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经过培训试验组理论操作成绩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经过培训,理论、操作技能、操作难点成绩都提高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1个月后有下降,培训后6个月复训成绩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家属实施参与预约跟踪式心肺复苏培训可显著提高患者家属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提高家属的应急救护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个案管理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开展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个案管理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诊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个案管理干预,全程参与患者抗肿瘤治疗、协调科室间联系、预约诊疗、跟踪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疾病不同阶段给予心理疏导、专科护理、功能康复指导,干预前、中、后分别用QLQ-C30(V3.0)量表、心理痛苦温度计评价2组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生活质量无差异,干预中、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除呼吸困难、腹泻2个项目无差异,其余项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中、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实施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个案管理能减轻乳腺癌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开展以专科护理技术为核心的个案管理,能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结局,充分体现专科护士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妇幼医联体集团内的手机应用平台的开发与建设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手机移动端APP进行线上预约挂号、预定床位,支持线上缴费,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妇幼诊疗服务,规避时间、地域对患者的制约,提高患者就医感受.方法 整合市、县、乡、社区以及周边各级妇幼保健卫生机构的医疗资源,建立统一数据库,实现数据一方采集,多方共享.结果 强化医患交流互动的效率,提升资源复用率;全程跟踪记录服务过程,提升医疗服务品质;通过辅助决策分析,全面改善服务的机制.结论 通过APP平台开发与建设构建患者和医院沟通的桥梁,优化导诊、分诊流程,加强医患沟通,并不断推广妇幼家庭医生,真正让患者享受家门口的医疗服务,推动分级诊疗的落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免散瞳和散瞳眼底数码照相在眼底病筛查中的优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与金标准荧光造影比较,评估免散瞳眼底照相及散瞳眼底照相作为眼底筛查诊断方法的优势.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4个街道纳入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档案的患者276例,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筛查.在进行视力、裂隙灯检查、屈光检查之后,对所有参检人员分别进行双眼免散瞳眼底数码照相、双眼散瞳眼底数码照相及眼底荧光造影;由专业人员集中阅片并给出检查报告.可疑眼底病患者,预约相应的专科完成进一步诊治.结果:共计276例接受眼底病筛查,双眼分别进行免散瞳及散瞳眼底数码照相,共得到1104张彩色眼底图片,其中1056张(95.65%)眼底像可用于分析.免散瞳眼底数码照相获得的眼底图片中,可以评估的眼底图片408张,基本可以评估的眼底图片116张,不能评估的眼底图片28张;散瞳眼底数码照相获得的眼底图片中,可以评估的眼底图片432张,基本可以评估的眼底图片100张,不能评估的眼底图片20张.经卡方检验,两种方式获得的眼底图片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眼底荧光造影(FFA)相对比,以DR Ⅰ期作为临界值,免散瞳眼底数码照相的诊断特异性是95.71%,诊断敏感性是93.56%;散瞳眼底数码照相的诊断特异性是95.43%,诊断敏感性是98.02%;两种筛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R Ⅱ期作为临界值,免散瞳眼底照相对DR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5.35%和93.44%;散瞳眼底照相对DR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5.81%和98.36%;两种筛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散瞳眼底数码照相与散瞳眼底数码照相均可用于眼底病筛查诊断.免散瞳眼底数码照相更加简易、快捷,适合大规模筛查时使用.散瞳眼底照相对于疾病的跟踪随访更能提供详细的参考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视频系统化护理对双胎孕妇羊膜腔穿刺焦虑情绪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微视频系统化护理对双胎孕妇羊膜腔穿刺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双胎穿刺的孕妇60例,按门诊号将其分为两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6月的双胎孕妇30例对常规护理的双胎穿刺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选取医院2017年1-6月的双胎孕妇30例,在对照组实施预约的基础之上为孕妇设计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方案采用微视频软件行术前知情告知、术中放松引导、术后微视频教育、微信跟踪随访等系统化护理.结果:两组各项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视频系统化护理,内容新颖、方便、灵活、生动、易接受,可以降低孕妇的焦虑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科院校实验动物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探讨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6
实验动物是医科院校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其在医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院校教学及科研质量与效率,其中信息化管理是未来实验动物管理的发展方向.本文着重分析了实验动物信息化管理应该具备的便捷高效、规范准确、实时跟踪、可追溯性、数据共享等特点,介绍了我校实验动物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在动物饲育管理、设施监控管理、授权管理、信息监控管理、仪器预约管理、实验管理与教学管理等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广大医科院校的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互联网+"产褥期护理随访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搭建基于"互联网+"的产褥期随访系统,构建以单病种为基础的治疗、护理知识库,为产褥期妇女进行全程健康管理干预.[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7年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16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生成随机法单数纳入对照组82例,双数纳入研究组8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随访法进行跟踪随访干预,研究组采用基于"互联网+"的产褥期随访系统进行随访干预.比较两组门诊预约复诊率、急诊使用频次、并发症发生率、二次返院率、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后抑郁情况、健康教育知晓率及生活质量得分.[结果]两组急诊使用频次、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及出院后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产褥期随访系统,可规范随访工作,提高随访效率,降低远期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下肿瘤专科医院头颈部恶性肿瘤诊治会:附38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与目的:2019年12月开始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正在全球呈流行态势.有研究发现,肿瘤患者罹患COVID-19的风险较高,且更易出现重症及病情恶化.头颈肿瘤作为肿瘤专科医院接诊的重要病种,病例基数庞大,疾病复杂,部分肿瘤恶性程度极高,往往进展迅速,经不起拖延,而开展头颈肿瘤诊疗活动需要进行口腔、喉及气道等部位的操作本身又可能增加COVID-19医患感染风险.因此,本研究着重探讨COVID-19疫情形势下肿瘤专科医院头颈肿瘤的诊治和防控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2020年2月22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预约收治的38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中心实行分时段预约就诊,基于诊疗指南和临床实践合理分流患者,严格把握住院指征.所有收住患者均需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和胸部CT扫描,排除COVID-19后方能接受手术或化疗.诊疗期间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仔细观察诊疗经过,关注体温监测和管理,出院后跟踪随访患者恢复情况并通过互联网医院或其他网络途径实施医学指导和后续治疗.结果:头颈部恶性肿瘤38例患者中,男17例,女21例,平均49岁;其中甲状腺癌21例,口腔恶性肿瘤6例,唾液腺癌3例,喉癌2例,下咽癌2例,颈段食管癌1例,淋巴瘤1例,鼻咽癌1例,血管肉瘤1例.31例接受手术治疗,7例接受化疗,诊疗过程中3例出现发热,其中1例为粒缺性发热,1例为肿瘤坏死感染发热,1例因切口感染而发热,患者总体经过顺利,恢复良好,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2周未发现患者和医务人员COVID-19感染.结论:COVID-19疫情形势下,基于诊疗指南和临床实践,合理分流、科学防控,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在积极投身抗击疫情同时,保护肿瘤患者免受病毒感染,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将疫情对治疗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保证治疗的延续性是头颈肿瘤临床诊疗工作的可行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日间手术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日间手术信息化平台的建立,解决日间手术运营管理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提高医院运营效率,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方法 通过对2020年3月-4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日间手术管理进行业务需求分析和流程优化,构建以患者行为跟踪为核心的日间手术信息化管理平台.结果 信息平台上线前后不同预约模式接待耗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0.45±50.35)vs.(158.58±40.27)s;t=16.040,P<0.001].平台系统上线后患者对于就诊流程、预约等待时间及整体满意度均高于上线前(P<0.05);系统上线前后患者对医务人员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对系统上线后工作体验的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认为信息平台的使用能使工作更高效(91.09%)、流程更合理(91.09%)、准确及时掌握患者信息(95.05%)、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96.04%)、降低医疗成本(88.12%).结论 日间手术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了工作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同时加强了各科室协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信息化管理的科研设备使用率跟踪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解决科研设备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无法获取使用率的问题.方法 以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法等为基础,建设实验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利用信息系统实时监测跟踪设备使用率,在此基础上搭建科研设备使用率评判体系.结果 通过信息系统的监测实现了科研设备使用率的数据量化.系统上线后,科研设备的使用时长、使用率均较之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提升了科研人员的仪器预约使用体验感,降低了科研成本,提高了科研设备使用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