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化脓性胃炎1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54岁,因"咽部异物感1周"于2022年1月8曰就诊于耳鼻喉科,考虑喉咽反流,予预约胃镜。1月9日胃镜示胃窦糜烂(图1)。1月10日因"胃镜后腹痛呕吐1 d"急诊就诊,中上腹痛较剧,伴恶心呕吐、解稀便,无呕血黑便,自觉无发热。查体:腹软,上腹轻压痛。急诊血常规:白细胞34×10 9/L,中性粒细胞92.4%,CRP<0.49 mg/L。血淀粉酶26 U/L。收入院查体:T 38.1℃,P 103次/min,R 20次/min,BP 146/74 mmHg,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否认其他病史。入院诊断:急性胃肠炎,脓毒症?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针抗感染及护胃、补液等,病情无好转。1月10日腹部CT:①胃壁增厚,胃窦部周围脂肪结构模糊。②右附件区低密度影。入院复查血常规白细胞42.7×10 9/L,中性粒细胞92%,CRP 75.54 mg/L。降钙素原:0.3 ng/mL。大便OB阴性。考虑感染严重,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针加强抗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阑尾出血导致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33岁,因“便血2 d,伴头晕1 d”入院。血常规检查:Hb 130 g/L。保守治疗6 h后再次排暗红色血便1次,量约500 ml,给予止血药物对症处理后12 h内间断排不成形暗红色血便3次,总量约1 000 ml,伴心悸、头晕。急查血常规:Hb 60 g/L。腹部CT检查:(1)阑尾略粗,约0.9 cm,周围未见明显渗出;(2)腹腔肠管多发积气。血常规:WBC计数5.85×10 9/L,Hb 63 g/L,PLT199×10 9/L;便常规:红色大便、红细胞满视野,隐血(++++)。急诊行胃镜检查:未见出血病灶;结肠镜检查:肠腔内可见大量血性液体,升结肠及回盲部残留较多,反复冲洗后见盲肠黏膜光滑,未见溃疡及新生物。仔细观察可见新鲜血液自阑尾窝流出(图1),予以内镜下喷洒止血材料,数分钟后出血情况仍无停止迹象。结肠镜检查诊断:阑尾出血?急诊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腔镜探查可见腹腔干净,阑尾无渗血、渗液,予以切除。术中肠镜见阑尾腔包埋完整,未见活动性出血。切除阑尾后,纵行剖开阑尾,可见近根部黏膜创面炎症充血(图2)。术后病理检查示:黏膜可见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肌间及浆膜面可见散在中性粒细胞,浆膜面血管明显扩张、充血(图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诊胃镜检查对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急诊行胃镜检查对及时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意义重大。本研究回顾性选择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98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发病至胃镜检查的时间分为择期和急诊胃镜组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综合疗效发现,急诊胃镜组病因诊断率、出血控制后1周内和1个月再出血率、住院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均优于择期胃镜组[91.3%(94/103)比81.8%(77/95)、6.8%(7/103)比23.2%(22/95)、5.8%(6/103)比20.0%(19/95)、9.50 d(8.82 d, 10.18 d)比10.75 d(10.06 d, 11.43 d)、286.27 mL(204.19 mL, 368.36 mL)比484.21 mL(366.16 mL, 602.26 mL)、10 340.65元(9 526.03元,11 155.27元)比11 644.64元(10 638.25元,12 651.0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375、10.583、9.001, Z=-2.754、-2.445、-2.404, P均<0.05)。总之,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行胃镜检查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应在临床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杂消化性溃疡术后吻合口梗阻的肠外肠内营养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 男性,42岁,因“反复消化性溃疡原因待查”于2020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反复腹痛、反酸,诊断十二指肠溃疡4年,长期口服抑酸药物。曾于外院行3次手术治疗:2019年9月,因明显腹痛、呕吐,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瘢痕样狭窄,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行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迷走神经切断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胃窦部固有腺体减少,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胃体部灶状淋巴细胞浸润;术后2个月患者再次出现腹痛、呕吐,复查胃镜示吻合口溃疡,保守治疗后好转;2020年2月10日因剧烈上腹痛,急诊CT检查结果示腹盆腔大量积液积气行手术探查,术中见胃大弯前壁大小1 cm×1 cm破口,行穿孔修补术;2020年9月9日因剧烈上腹痛、呕吐咖啡色物质,考虑消化道穿孔、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吻合口狭窄梗阻,无法经口进食,置鼻空肠营养管及鼻胃减压管;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示吻合口溃疡并狭窄,血胃泌素63 pmol/L(正常值范围:2~10 pmol/L)。入院体检:体重41 kg,体重指数15.8 kg/m 2。患者无法经口进食,经鼻饲营养管鼻饲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强烈希望恢复经口进食。入院主要诊断:难治性消化性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梗阻、高胃泌素血症病因待查、重度营养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诊胃镜检查可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死亡风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影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急诊内镜检查的作用,为基层医院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12月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于兴化市人民医院住院的370例患者,其中278例进行了急诊胃镜检查。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和部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37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男性为主[67.3%(249/370)],中位年龄70(57~78)岁,入院时中位血红蛋白水平72(57~96)g/L,其中278例进行了胃镜检查,130例接受了输血治疗,输血2(1.5~3.5)U红细胞,中位住院时间5(4~7)d。内镜检查组的年龄小于未内镜检查组( P<0.001),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未内镜检查组( P<0.001),止血药物使用及输血比例低于未内镜检查组( P=0.027, P<0.001)。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包括:144例(51.8%)为溃疡相关的出血,61例(22.0%)为急性黏膜病变导致的出血,27例(9.7%)为肿瘤导致的出血,12例(4.3%)为贲门撕裂,5例(1.8%)为血管畸形所致的出血,29例(10.4%)为静脉曲张出血。出血部位包括:170例(61.1%)出血部位为胃,53例(19.1%)位于食管,54例(19.4%)为十二指肠,1例(0.4%)为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出血。全部患者中,19例院内死亡,92例未行急诊胃镜检查的患者中死亡16例,病死率17.4%;278例行急诊胃镜检查的患者中死亡3例,病死率1.08%。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龄(>70岁)、血红蛋白低(<70 g/L)、输血和急诊胃镜检查均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急诊胃镜检查( OR=0.043,95% CI:0.010~0.198, P<0.001)可以减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死亡的发生。 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老年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基础上及早行内镜检查,明确病因,联合传统药物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原发性主动脉十二指肠瘘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64岁,因“呕血、黑便4 d” 入院。患者无腹痛、发热。既往有冠心病病史,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体格检查:血压105/53 mmHg,神志清楚,贫血貌,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血常规:红细胞2.45× 10 9/L,Hb 67 g/L。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提示胃、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和大肠均未见异常,腹部增强CT发现腹主动脉壁和双侧髂动脉壁多发钙化斑块,腹主动脉近髂总动脉分叉处呈瘤样扩张,约25 mm× 24 mm,瘤体凸向十二指肠水平部,和十二指肠之间的脂肪间隙消失,未见造影剂溢入毗邻肠腔(图1)。患者入院后第10天再次便血3次,总量约1 300 ml,并出现意识丧失,血压进行性下降,动脉血气Hb 37 g/L,乳酸6 mmol/L,转入普外ICU给予输血和抗休克治疗。患者循环稳定后急诊行血管造影未见造影剂外溢,剖腹探查术中行胃十二指肠镜检查见胃腔和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大量新鲜血液和血凝块,无出血点,十二指肠水平部有活动性出血,遂切开十二指肠探查,可见十二指肠水平部有一小溃疡,溃疡中心喷射状出血,与腹主动脉瘤相通,压迫出血时可触及肠壁外搏动的腹主动脉和质硬的腹主动脉钙化斑块,结合术前增强CT术中诊断:主动脉十二指肠瘘(aortoduodenal fistula,ADF)。行腹主动脉十二指肠瘘缝合关闭+胃窦离断关闭+胃空肠毕Ⅱ式Roux-en-Y吻合。术后出血停止,术后第5天行CT主动脉造影血管三维重建提示腹主动脉瘤,未见造影剂外溢(图2)。术后第20天患者再次出现便血,急诊行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后患者再无消化道出血,痊愈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的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具有极其广泛的症状,临床医生很难做出快速而正确的诊断。2021年11月11日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1例36岁男性AAV患者,以胃肠道症状(腹痛、黑便)为主要体征收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初步诊断为AAV合并消化道出血(GIH)。经过多次胃镜及肠镜检查均未找到出血点;腹部发射型CT(ECT)提示回肠、升结肠及横结肠弥漫性出血。全院多学科会诊考虑为AAV致消化道小血管病变引起的弥漫性出血,遂采用甲泼尼龙1?000 mg/d冲击治疗+环磷酰胺(CTX)0.2 g/d免疫抑制治疗,患者症状迅速缓解并转出EICU。经过17 d住院治疗,患者最终因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合病例诊疗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发现,只有少数AAV患者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并发GIH的患者更为罕见,此类患者预后较差。本例患者因治疗消化道出血而推迟了使用诱导缓解+免疫抑制剂,这可能是AAV继发GIH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胃肠道出血是血管炎的一种罕见致命性并发症,及时有效的诱导缓解治疗是生存的关键,患者是否应该接受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时间及寻找疾病诊断和治疗反应的标志物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T门静脉成像联合气道保护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胃镜下处理中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可以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早期病死率达30%,再发出血率47%~74% [1]。通过CT门静脉成像(CT portography,CTP)可以了解胃腔的液体残留、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曲张静脉形状与走向以及是否存在门体分流等情况。急诊胃镜下处理是目前的首选方案 [2,3,4],但是这类患者往往出血量大,胃腔内有大量血液甚至食物残留,确保生命体征平稳与气道保护,明确曲张静脉与自发性门体分流道的情况,有利于急诊胃镜下处理的开展。本院通过CT门静脉成像联合气道保护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进行急诊无痛胃镜处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回顾分析并总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诊胃镜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15年6月—2020年 6月期间,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急诊胃镜检查和治疗的52例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急诊胃镜出血病因诊断、止血治疗结果和诊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47 例(90.4%)急诊胃镜下发现可解释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灶,其余5例(9.6%)未能明确诊断出血病因。26例(50.0%)行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其中25例(96.2%)急诊内镜下止血成功。急诊内镜诊疗中位用时18 min,7例(13.5%)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及血压降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由此可见,急诊胃镜在PCI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中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门静脉血栓对内镜治疗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远期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肝硬化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内镜治疗后的远期再出血风险。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12月因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就诊,行内镜检查并接受治疗的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门脉血管CTA结果,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内镜治疗情况。所有患者随访至内镜治疗后1年或2023年4月15日,记录随访期间再出血和生存情况,对治疗后1年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55.9±11.4)岁,男性为主[78.95%(45/57)]。所有患者从首次出血到内镜治疗的时间为(6.6±2.8)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肝恶性肿瘤、Child-pugh评分、首次出血形式、腹腔积液、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肌酐)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既往内镜治疗史、出血距离胃镜治疗时间,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胃静脉曲张比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胃静脉曲张组织胶治疗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共2例患者死亡,12例患者发生再出血,其中血栓组10例,非血栓组2例。Kaplan-Meier分析提示血栓组患者1年再出血率明显高于无血栓组(59.02% vs 24.71%, RR=6.002,95% CI:1.06~34.00, P=0.020 8)。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合并门静脉血栓( HR=7.669,95% CI:1.453~40.472, P=0.016)是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后1年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增加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后1年再出血风险。对于合并门静脉血栓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规律进行内镜和超声随访,个体化内镜序贯和择期抗凝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