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调价总量的测算方法及实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深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加强医疗服务价格宏观管理,作者构建了医疗服务调价总量的测算方法。围绕历史基数与增长系数2个参数来测算调价总量,其中历史基数采用区域内上年度医疗服务总收入,增长系数通过综合指标法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参考法来进行测算。以国家试点城市苏州为例,2022年历史基数为1 875 400万元,通过综合指标法测算该年度增长系数为2.38%,医疗服务调价总量为44 635万元;通过CPI参考法测算该年度增长系数为2.10%,医疗服务调价总量为39 383万元。两种总量测算方法各有优劣,还需进一步借鉴各试点城市改革实践经验,继续优化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调价总量测算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以H市为例,测算2023年度医疗服务价格调价总量,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综合指标法构建增长系数评分体系,基于H市2022年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医保基金结余、公立医疗机构运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指标数据,测算医疗服务价格调价总量.结果:调价总量测量中,基础指标值为7.75%、调节指标值为0.1%、综合平衡指标值为0.1、增长系数为0.765%,结合历史基数57.97亿元,测算出H市2023年医疗服务价格调价总量为4434.71万元.结论:医疗服务价格调价总量测算方法定量、规范、合理,各地可根据自身实际,遴选相关指标进行测算,以此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的宏观管理,探索建立长效可持续的总量调控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国西部地区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及需求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背景 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卫生服务公平性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对全科医生配置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全国和部分单体省份,缺乏针对以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的全科医生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目的 评价 2015-2020 年我国西部地区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现状,为西部地区优化全科医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 2016-2017 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2022 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6-2022 年《中国统计年鉴》.运用阿特金森指数和区位熵对西部地区全科医生配置进行总体测算和具体分解;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西部地区 2022-2025 年全科医生需求量进行预测.结果 2015-2020 年西部地区全科医生数从 39 290 人增加至 94 652 人,年均增长率为 19.23%;2015 年和 2020 年按人口、经济和地理面积分布的阿特金森指数分别是 0.126 5 和 0.049 3、0.124 4 和 0.038 2、0.786 5 和 0.694 4;2020 年西部各省份的人口、经济、地理指标的区位熵分别在 0.794 3~1.219 0、0.697 0~1.337 3、0.043 2~7.727 0,西南地区地理配置区位熵>1,西北地区人口配置区位熵优于地理配置,甘肃省、青海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指标的区位熵在研究年限内均>1;灰色模型预测2022-2025 年西部地区全科医生数量呈增长趋势.结论 西部地区全科医生资源配置水平逐渐提升,结构逐步优化,但仍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注册率较低、公平性较差等问题.建议应以地理分级为标准,以"调增优存"为原则,以职业吸引力为目标,以资源整合和区域协同为导向,进一步优化西部地区全科医生资源配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试点城市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实践进展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基于试点城市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相关政策文件,结合调研访谈,对试点城市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总量测算及总量统筹分配、项目分类定价及动态调整、监测考核的实践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应探索构建简要的指标体系与实操性强的测算方法、考虑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总量的可持续性与持续优化完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调价机制等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宁夏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配置均衡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 研究宁夏2011-2019年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的状况、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均衡配置宁夏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基于2012-2020年《宁夏统计年鉴》、《宁夏卫生统计年鉴》,选择2019-2020年宁夏保健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采用卫生资源集聚度指数评价宁夏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采用基于加权空间可达性模型测算居民点到妇幼保健机构的空间可达性;最后采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来探究空间区域的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空间集聚情况并寻找其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结果 宁夏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总量及妇幼资源的HRAD值均呈增长趋势,但其空间配置公平性差异明显,银川市兴庆区最优,中卫市中宁县、海原县最差;各居民点与妇幼保健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差异明显(92.05~345.07),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2019年宁夏妇幼保健机构主要资源配置具有全局空间自相关性,银川市兴庆区、西夏区存在高高集聚,其他地区均未有显著集聚现象;影响因素中人均GDP、总诊疗人次、实有床位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变量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宁夏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总量稳步增加;其卫生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性,但空间上的均衡性较低.提示卫生行政部门在充分考虑地区人口和经济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区位因素,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四川省居民意外伤害的医疗费用测算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SHA2011”,对四川省意外伤害的医疗费用总量及个人医疗负担情况进行核算.结果显示:2014年,四川省意外伤害医疗费用为49114.62万元,家庭个人医疗负担偏重,而公共筹资所占份额不足20%;40 ~70岁人群是费用集中分布人群,暴露于有/无生命机械性力量下的意外伤害是主要的意外伤害类型,其医疗费用占比高达61.20%.对此,政府应适当给予专项补助,预防与控制重点意外伤害发生,高度重视弱势人群的意外伤害防护,完善医疗保险政策,降低居民个人医疗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疗服务收费价格调整对公立医院收入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天津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的颁布及实施后对医院医疗总收入情况的影响.[方法]对天津市78家医院2015年相关数据进行调价改革测算和对比分析.[结果]医疗总收入总量得到了控制,收入结构进行了调整,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由48.97%下降到43.45%.[结论]改革的实施,提高了医疗服务价格的含金量,有助于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但还存在着价格调整不均匀、患者费用增长不平衡、病源流动性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我国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测算和分析我国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结果显示:我国中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5.139%,人均疾病经济负担为9594.1元/年,人群疾病经济负担总量为2598.6亿元/年,占同年GDP的0.38%;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随着合并症种数的增多而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中国省域生态产品有效供给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生态产品是事关人类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建设的世界性稀缺产品.为了更好地分析生态产品有效供给问题,找出生态产品有效供给的规模效率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利用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以劳动力、资本、能源和技术为投入变量,以GDP、生态产品和非期望产出为产出变量,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泰尔指数对我国生态产品有效供给的规模效率及其差异性进行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进一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态产品供给规模效率在2011年以前呈下降趋势,以2012年为转折点呈现上升态势,但地区间仍有较大差距.全国及各地区生态产品有效供给效率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从全国总体情况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科技投入、金融资本投入(环境污染治理占GDP比重)、能源消费结构(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为负,而生态空间及外贸结构的影响为正;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科技投入、金融资本、能源消费结构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为负,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空间及外贸结构的影响为正;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业面源污染和外贸结构的影响为负,产业结构、科技投入、能源消费结构和生态空间的影响为正;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投入、金融资本、能源消费结构、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态空间的影响为负,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的影响为正;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为负,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投入、金融资本、生态空间及外贸结构的影响为正.在进一步对以上实证测算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提出有效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规模效率的政策启示,包括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和遵循生态法则进行整体治理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社区临床检验能力建设和发展需求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运行现状,为社区检验科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12月,以不记名的形式对上海市闵行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109名在职工作人员进行自拟问卷调查和形态学现场测评,并对调查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社区检验科工作人员中学历层次最多者为本科,共计55人,占50.46%,其平均年龄为(38.73±4.04)岁;社区检验科工作人员中职称层次最多者为主管技师,共计46人,占42.20%,其平均年龄为(37.41±4.04)岁;生化分析仪均为自动化,速度均≥800 Tests/h,使用年数在0.5~11年不等;社区检验科人均年工作量为(64 263±2 748)项次,比相关成本分析报道测算的工作强度(48 000±8 800)项次高将近20%,属于超负荷工作;8家单位实行各类报告集中打印,5家单位仍由检验科窗口打印,且各中心检验科消毒清洗人员均为兼职;各检验科均没有设置专职审核人员;其绩效薪酬在整个中心处于中下水平.结论 社区检验科的现状不容乐观,人力总量和结构、基础设施、质量控制和管理这几个环节应受到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