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结构变动分析法的河北省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选取河北省各级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变化情况,评价河北省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效果,为河北省公立医院优化补偿机制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将河北省各级公立医院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变动分析法对样本医院收入结构开展分析.结果:2016-2021年,三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医务性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分别增长2.60个和9.80个百分点,二级医院医务性收入占比下降0.60个百分点;各级公立医院耗材收入占比均有所增长,药品收入仍是各级公立医院医疗收入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三级医院药品收入对医疗收入增长贡献率达50.00%.结论:河北省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优化明显,但补偿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收入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应在巩固完善取消耗材加成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完善精准可持续的财政补偿机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拓宽筹资渠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药学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回顾、项目设立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药学服务对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界定临床药师提供药学类医疗服务范围、梳理国家层面药学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设立现状的基础上,回顾了典型地区从试点设立"药事服务费"项目或修订现有项目阶段,到作为按现有价格项目子项目兼容方式加收阶段的转变历程,以药学门诊诊查费、住院诊查费(临床药学加收)、静脉药物配置费为例,比较了样本省份药学类价格项目要素和收费水平.典型地区做法给其他省市规范药学类价格项目管理以下启示:以临床价值和独立服务产出为导向,合理新增药学类价格项目;明确不同应用场景加收标准,合理修订兼容药学类价格项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典型经验、共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总结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经验,分析共性问题并提出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各地区试点方案并探索适合中医药特征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聚焦中医优势病种及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进展、共性病种、服务类型3个维度,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各地探索的中医药支付方式包括中医优势病种付费、单独设立中医DRG分组、设置中医院差异化调节系数三类.改革方案以扩展按病种付费范围、单病种付费、按疗效价值付费三类为主.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中医价值得到认可、医院获得支持、患者受益三方面.共性病种主要包括骨伤类、痹病及肛肠类疾病.服务类型以住院为主,部分地区拓展至门诊和日间治疗.结论:当前中医优势病种支付主要存在改革与服务范围局限、中西医编码体系及病案填写不够规范、绩效激励配套不足、费用测算不尽合理等问题.建议提出探索"住院—门诊—居家"整合型中医优势病种服务模式、形成中医病种管理范式、补偿短期政策性亏损并调整价格、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算法并科学制定临床路径标准等对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诊查类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与实施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诊查费被纳入服务均质化、标准化程度、患者认知度、临床使用频率均相对较高,公立医院普遍开展的是通用型项目目录.在梳理部分省份诊查费价格项目要素基础上,总结典型地区诊查费价格动态调整触发条件设置、规则方法、实质性启动诊查费价格动态调整进展,比较部分省份诊查费水平,分析其诊查费收费面临的问题:诊查类价格项目内涵和计价说明不统一,影响区域间比较;部分省份长期未进行动态调整,与相邻地区比价关系不协调.完善诊查费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政策方向和操作建议包括:整合诊查类价格项目要素,提高价格标准化水平,推广典型地区经验,各地区需经过评估,启动诊查类项目价格动态调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海市社区患者接受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服务的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在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服务的现况,为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政策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0月—2021年1月选取在上海市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7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编制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护理服务现况调查问卷(患者版)进行调查,共发放70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688份,有效回收率为98.3%(688/700)。结果:688例患者中,39.2%(270/688)的患者知晓居家护理服务可提供中医护理适宜技术;1.7%(12/688)的患者接受过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护理服务;66.0%(454/668)的患者有较高意愿接受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护理服务;服务价格、服务质量是患者接受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护理服务主要担忧的问题。结论: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护理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进一步加强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居家护理服务的推广,提高护士中医护理服务能力,确保患者安全,保证医疗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6—2020年某在线就医平台患者就医选择偏好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患者在线就医选择的偏好,为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好大夫在线平台的在线就医病例和在线就医订单数据,将就医原因、疾病级别、问诊类型、就医时间、患者所在区域、就医价格纳入对患者在线就医选择偏好的分析,数据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 t检验。 结果:对共纳入在线就医病例4 122.86万人次和在线就医订单2 668.32万条。在线就医的疾病主要为常见病,且不同年份疾病级别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不同年份患者在线就医订单中问诊形式的占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患者在线就医时间集中在每天的8时至22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每万人口在线就医人次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在线就医价格区间集中在1~100元。 结论:我国患者在线就医疾病以常见病为主,就医时间和价格区间相对稳定,东部地区的在线就医人次高于中、西部地区。在线就医平台未来应重点开发互联网慢性病诊疗项目,提高在线就医服务的响应性,建立科学的医生调度排班制度,缩小互联网医疗的区域数字鸿沟,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合理定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采用免散瞳眼底摄片法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远程检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免散瞳眼底摄片法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远程检查的卫生经济学价值和效果以及最具有成本效用的检查间隔时间方案。方法:基于18篇涉及DR流行病学、临床试验和卫生经济学的文献,全国3个三级甲等医院眼科9名医师的问卷调研资料和临床实际(全国各省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目录、2021年基本医疗保险谈判后的支付价格等),从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角度构建Markov模型并设置参数,预测中国糖尿病患者从45岁开始无DR检查以及DR检查(均采用免散瞳眼底摄片法)间隔时间1、2、3、4、5年方案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产出,包括累积失明天数、累积生命年、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即健康效用值),以及相应的单眼、双眼直接医疗成本(采用3.5%贴现率),进行成本效用分析。结果:累积失明天数无DR检查方案为2 375.00 d,5种DR检查间隔时间方案为701.00~738.00 d。6种DR检查方案的累积生命年为27.120 34~28.005 00年,QALY为9.502 96~9.875 02。单眼直接医疗成本无DR检查方案为72 785.00元,5种DR检查间隔时间方案为52 065.00~52 408.00元。双眼直接医疗成本无DR检查方案为72 785.00元,5种DR检查间隔时间方案为79 100.00~79 603.00元。单眼治疗情况下,与无DR检查方案相比,DR检查间隔时间1、2、3、4、5年方案的增量成本效用比(ICER)分别为-55 523.75、-55 865.32、-56 034.66、-56 194.05、-56 368.54元/QALY,均具有绝对优势;双眼治疗情况下,与无DR检查方案相比,5种DR检查间隔时间方案的ICER为17 469.07~18 325.15元/QALY。以意愿支付阈值为1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 976元/QALY),与无DR检查方案比较,单眼治疗情况下DR检查间隔时间1年方案的成本效用概率为85.9%,具有绝对优势的概率为55.2%;双眼治疗情况下,检查间隔时间2年方案具有成本效用的概率为61.4%。结论:以Markov模型对4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提示免散瞳眼底摄片法具有较好的卫生经济学价值和效果,可作为我国DR远程检查方法;可采用DR检查间隔时间2年方案,即2年进行1次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DR检查间隔时间1年方案,即每年进行1次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澳大利亚政府对公立医院的以活动为基础的筹资付费方式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基于卫生制度改革的需要,澳大利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活动为基础的筹资(activity based funding,ABF)付费方式,并于2011年设立独立医院定价管理局作为具体执行机构。ABF付费方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医疗服务定价、医疗服务分类、临床数据收集和服务成本核算。该方式对我国公立医院资金拨付过程中的支付方式顶层设计、医疗服务分类系统完善、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动态调整、信息化和信息标准化建设等,有一定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模型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构建科学、规范、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模型对于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具有重要参考作用。作者结合国内外现状分析了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此,借鉴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理论构建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动态调整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不同医疗服务项目所需的基本人力消耗及耗时、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测算项目的内在价格,并综合考虑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物价水平来测算其外在价格。以某院的清创(缝合)术项目为例,采用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经测算,清创(缝合)术(小)的外在价格为54.82元,清创(缝合)术(中)为104.34元,清创(缝合)术(大)为142.93元,实际价格与测算价格的差值依次为10.18元、-26.34元和-51.93元。该模型有助于理顺比价关系,更好地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虚拟标准化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的诊断项目成本核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虚拟标准化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对常规临床生物化学诊断项目进行成本核算。方法:提取2019年1—6月上海市10家医院的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相关数据,通过对3名卫生经济专家和上述医院检验科主任的访谈,确定关键指标并构建虚拟标准化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模型。从物资损耗成本、人力成本和其他成本方面核算模型实验室的项目成本。根据检测方法原理对常规临床生物化学诊断项目进行聚类,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同一聚类内项目的成本差异。 结果:采用速率法和干化学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成本分别为5.12元和11.63元;采用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G的成本分别为20.00元和22.26元。对214个常规临床生物化学诊断项目进行聚类分析,其中的202项被归为42个聚类,其日均检测量占总检测量的91.7%(4 493/4 900)。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速率法)、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速率法)、胆固醇(酶法)和尿酸(酶法)这4种基于酶学的同一聚类实验室诊断项目进行成本核算,结果分别为5.12元、5.10元、5.24元和5.14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诊断项目成本核算方法纳入了人力成本核算,体现出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并可基于项目聚类核算成本,可为医疗服务价格制定和医院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