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免疫检查点特异性抗体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首位,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总发病人数的 80%,疾病负担较重.近年来,针对NSCLC的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仍然难以完全满足临床需求.基于免疫疗法的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同时靶向 2 个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是目前最新研发方向,已被大量基础研究实验论证,也逐渐被临床指南所推荐.文章概括了免疫治疗的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现状,并总结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NSCLC临床试验中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展望双特异性抗体未来应用的可能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焦亡机制及其在胶质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不断探索其有效的诊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焦亡作为一种新的炎症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胶质瘤中已有大量的研究揭示其过程与机制.该文综述了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包括炎症小体的激活通路、执行焦亡的Gasdermin家族,以及焦亡相关通路和靶点在胶质瘤发展和诊疗中的应用和挑战,寻求通过细胞焦亡探索新的胶质瘤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因子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细胞衰老可由应激损伤或生理过程引发,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是细胞衰老的重要表现形式。前列腺癌和正常前列腺的SASP因子包括白介素(IL-1、IL-6)、趋化因子(CXCL-8、GRO-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P53、IL-1α、KDM4、ATM/HIF1α、ATM /TRAF6、MTORC1均调控了SASP。内分泌治疗、放疗、化疗均可诱导细胞衰老并发生SASP。SASP因子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作用目前仍不完全清楚,尽管许多研究显示SASP因子在前列腺癌细胞存活、生长增殖、血管生成、转移、疾病进展、治疗抵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有结果仍有不一致的地方,SASP因子在免疫反应上也同时具有抑制和促进的作用。并且SASP因子在其他恶性肿瘤中显示出了潜在的抑制肿瘤作用。此外,诱导前列腺癌细胞衰老是潜在的抗癌策略,多种分子均可通过诱导前列腺癌细胞衰老发挥肿瘤抑制作用,但研究显示,SASP因子诱导了前列腺正常上皮细胞系(PNT2)永生化前列腺细胞衰老,但未诱导前列腺癌细胞衰老。鉴于SASP因子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并且现有的SASP因子靶向治疗临床研究仍然不足,未来应进一步加强SASP因子相关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化瘀解毒汤抑制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生物学特性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化瘀解毒汤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恶性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为抗MM的中医替代治疗提供实验基础与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化瘀解毒汤干预骨髓瘤U266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改变情况,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化瘀解毒汤可抑制U266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r=-0.713,r=-0.827).化瘀解毒汤干预U266细胞48 h后,可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survivin的表达,并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同时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化瘀解毒汤干预U266细胞后,可显著降低HMGB1、IL-6 mRNA的表达,但对CXCR4 mRNA的表达基本无影响.结论:化瘀解毒汤能抑制U266细胞增殖活性并诱发程序性死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调控各凋亡蛋白表达以及抑制TLR4/NF-κB通路激活并下调HMGB1、IL-6 mRNA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细胞外囊泡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前列腺癌是男性中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过去10年间,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尤其在尿液和血液检测领域.液体活检是一种微创方法,通过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细胞游离DNA和细胞外囊泡(EVs)中的癌症相关分子,揭示癌症的异质性和获得耐药性.EVs作为细胞衍生的囊泡,内含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等多种分子,可从癌症患者的尿液、血浆和血清中分离.EVs的分泌不仅促进癌症的进展、转移和耐药性,还可作为诊断高级别前列腺癌及预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疾病进展的有效工具.本文综述EVs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诊断和疾病进展预测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癌症进程中的生物学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m6A甲基化修饰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N6甲基腺苷修饰(m6A)甲基化修饰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可改变RNA的结构和功能,影响RNA的翻译与结构的稳定性,在基因的表达调控、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已成为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从m6A甲基化修饰的分子调节机制及生物效应出发,重点叙述了甲基转移酶复合体、去甲基化酶、甲基化阅读器这3类m6A调节因子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m6A调节因子被发现其异常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助于临床从分子层面进一步了解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但如何将这些m6A调节因子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诊疗还有待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熊果酸对人结直肠癌SW620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熊果酸(UA)对人结直肠癌SW620细胞生长、侵袭、凋亡和转移的影响,并研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SW620细胞为对象,以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5、10、15、20、25、30 μmol/L)UA作用不同时间(24、48、72h)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0、10、15、20 μmol/L)UA作用于SW620细胞10 d对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以不同浓度(0、10、15、20 μmol/L)UA作用于SW620细胞24 h后,分别以流式细胞术、Transwell侵袭实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的凋亡、侵袭情况和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Bcl-2)、裂解型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leaved-PARP)、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p38MAPK、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神经钙黏素(N-cadher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蛋白的表达情况.考察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与UA联用对细胞中p-p38 MAPK、Bcl-2、N-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0 μmol/LUA比较,5~30 μmol/L UA作用24、48、72 h均可显著降低细胞的存活率(P<0.05);15、20 μmol/L UA作用10 d均可显著降低细胞的克隆形成率(P<0.05);经15、20 μmol/L UA作用后,细胞的凋亡率和cleaved-PARP、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以及p38 MA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升高,穿膜细胞数和Bcl-2、Snail、N-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均减少或降低,大部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指标变化有浓度依赖性(P<0.05).SB203580可显著抑制UA对p38 MAPK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逆转UA对Bcl-2、N-cadherin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UA可抑制SW620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并诱导其凋亡,上述作用可能与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细胞因子与骨髓增殖性肿瘤:从机制到临床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一组由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引起的骨髓恶性肿瘤.因为基因突变的发现,MPN的发病机制得以阐释,并为MPN提供了分子学诊断标准.近来研究表明,MPN患者存在细胞因子的失调,这些细胞因子失调带来的微环境改变可能对MPN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不同的预后.本文将对MPN中细胞因子的角色与地位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CAR-T细胞在结直肠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CAR-T细胞治疗(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是一种利用抗肿瘤免疫力进行癌症治疗的免疫治疗新方法.与传统免疫治疗相比,CAR-T具有改良的肿瘤抗原特异性和不依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分子的细胞毒性.近几年,关于CAR-T细胞的研究发展迅速,其中靶向CD19的CAR-T细胞治疗在晚期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中已显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临床反应.随着近年来结直肠肿瘤发生率的升高,CAR-T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方面取得的成功使得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致力于将其应用至结直肠癌在内的其他实体瘤的治疗中.然而,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并未达到预期.该文总结了CAR-T细胞的定义与结构、在实体瘤方面的现存挑战等方面,并在最后着重讨论了CAR-T细胞疗法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及未来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ki-67核心启动子调控E1A表达的腺病毒的构建和鉴定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构建含有ki-67启动子的腺病毒Ad-pki-67-E1A-GFP,实现特异在ki-67阳性的脑胶质瘤细胞中复制.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将ki-67启动子序列克隆到pGL3-basic载体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ki-67启动子活性;将ki-67启动子构建到穿梭质粒,并与辅助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重组腺病毒Ad-pki-67-E1A-GFP;Ad-pki-67-E1A-GFP加入到脑胶质瘤细胞中,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表达情况,同时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检测细胞中ki-67基因表达、腺病毒复制必需基因E1A表达和病毒拷贝数.结果 克隆的ki-67序列在脑胶质瘤细胞中能够启动报告基因表达;酶切和测序证明ki-67启动子构建到穿梭质粒中,并重组得到腺病毒Ad-pki-67-E1A-GFP;Ad-pki-67-E1A-GFP能够感染脑胶质瘤细胞,并且E1A的表达和病毒拷贝数与细胞中ki-67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ki-67启动子改造后的腺病毒在脑胶质瘤细胞中复制,为进一步改造用于基因治疗恶性脑胶质瘤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