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口腔前庭入路非充气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无充气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头颈外科接受无充气拉钩悬吊法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3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者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42±3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1±0.8)d。甲状腺乳头状癌平均最大直径为(8.5±4.5)mm,平均清扫的中央区淋巴结数目为(7.7±5.9)枚。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例,1个月均恢复正常;皮下积液1例,经皮置管引流后治疗痊愈;下唇及颏部皮肤麻木3例,6个月症状得到改善。随访过程中无肿瘤局部残留或复发。结论:无充气拉钩悬吊法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无充气颏下前庭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41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无充气颏下前庭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头颈外科接受无充气颏下前庭联合入路手术的4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5例,女性36例;年龄(35.0±8.7)岁(范围:19~58岁)。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大径为(7.6±5.8)mm(范围:2~30 mm)。颏下做1个长2.0 cm横切口为观察孔,置入1个10 mm套管和特制悬吊拉钩,口腔前庭内靠唇侧做2个长5 mm纵行切口为操作孔,各置入5 mm套管,操作方向为从头侧向尾侧。术后第1天和术后1个月检测下唇部及颏部感觉。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在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99±34)min(范围:50~180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3.4±2.2)d(范围:2~16 d)。清扫的中央区淋巴结数目为6(5)枚[ M(IQR)](范围:1~25枚)。随访截至术后1个月,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继续随访评估是否为暂时性损伤。术后淋巴瘘、皮下积液及皮下局部红肿各1例,经过保守治疗均痊愈。下唇部轻微麻木1例,于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无术后出血发生,无颏部麻木发生。 结论:无充气颏下前庭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可行的,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锁骨上切口联合单孔胸腔镜治疗颈胸交界处神经源性肿瘤2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1 女性,27岁,主因“左侧眼睑下垂进行性加重3个月伴左上肢麻木1个月”于2017年8月7日入上海市肺科医院。患者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入院体检:先天愚型面容,左侧眼球内陷、左上睑下垂,双瞳孔不等大,左侧缩小,对光反射存在,左上肢感觉减退。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CT增强扫描示左侧胸顶处占位,大小约7 cm×8 cm,肿瘤占据左侧胸廓出口,与锁骨下动脉紧邻,锁骨下动脉有一细小分支疑似穿过肿瘤上极(图1A);MRI提示神经源性肿瘤。诊断:霍纳综合征,起源于交感干的神经节细胞瘤可能。该类型肿瘤通常质地较硬且本例瘤体相对较大,从胸腔内处理如果损伤胸顶锁骨下细小分支引起出血,则术野暴露及出血控制会比较困难。该肿瘤为良性肿瘤,经影像科、胸外科、手外科等多学科诊疗团队评估后决定优先处理肿瘤上极,后通过单孔胸腔镜处理肿瘤下半部分。于2017年8月11日行锁骨上切口联合单孔胸腔镜胸顶肿瘤切除术。双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患侧胸部垫高,头转向健侧,患侧左手臂外展,消毒颈部区域后铺巾,于左侧颈部锁骨上方做一长8 cm切口,自此切口逐步向胸顶游离。首先游离出锁骨下动脉,探查其下为肿瘤顶部,质地较硬;仔细寻找到锁骨下动脉细小分支,见该血管紧贴肿瘤上极,两端分别双线结扎后切断。橡胶带牵拉锁骨下动脉,继续向脊柱侧逐步分离,分离出C 5~T 1神经根,分别予橡胶带牵拉暴露。手指钝性分离肿瘤顶部,向胸腔内压入。此时肿瘤上极与胸顶大血管和臂丛神经根完全分离。无菌纱布覆盖颈部切口后更换为右侧卧位,左手臂悬吊,打开颈部切口覆盖纱布后,再次消毒下颌缘至脐平面皮肤,铺巾,暴露颈部切口和侧胸壁,自腋中线第4肋间做一长4 cm切口,逐层进入胸腔后,置入切口保护套,单孔胸腔镜操作。探查胸顶部,为肿瘤占据,肿瘤无法与远端交感干游离。胸腔内向下牵拉游离肿瘤,同时配合经锁骨上切口予手指钝性向胸腔内游离肿瘤,最后电凝钩仔细操作于胸腔内完整切除肿瘤,自胸部切口取出肿瘤(图1B、1C)。肿瘤切除后,暴露胸顶后进一步探查,见胸廓入口处交感干位于肿瘤起始部,远端随肿瘤切除后局部缺如(视频1)。胸腔内留置胸管1根,自胸部切口引出,颈部切口一期皮内缝合不放置引流。颈部游离操作时间1.5 h,单孔胸腔镜切除肿瘤1.0 h,术中出血量20 ml。术后第1天复查胸部X线片,左肺复张良好引流少,拔除胸管,术后第3天出院。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节细胞神经瘤。术后1个月随访胸部X线片显示恢复良好(图1D),左上肢麻木感消失,霍纳综合征未改善。由于患者依从性较差,未再通过门诊随访,电话随访情况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茅莓提取物及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5
茅莓Rubus parvifolius为蔷薇科悬钩子属落叶小灌木,其提取物及有效部位具有抗肿瘤、保护神经、保护肝损伤等药理作用.抗肿瘤是其研究热点,在体内外实验中,茅莓提取物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白血病、肝癌均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迁移,以及诱导细胞凋亡,其抗肿瘤的主要有效部位为茅莓总皂苷.茅莓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也有神经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为增加Bcl-2表达和降低Bax表达,主要有效部位为茅莓总皂苷.茅莓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与清除羟自由基、超氧负离子、有机自由基及抑制丙二醛等有关,主要有效部位为茅莓总黄酮.茅莓提取物对肝脏损伤也有保护作用,与清除自由基活性相关,主要有效部位为酚类化合物.茅莓提取物及有效部位的其他药理作用还有抗炎、抗骨吸收、抗菌、抗疲劳等.综述了茅莓提取物及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及研究现状,以期为茅莓的进一步研究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蒙药乌兰—13味汤方源考证及研究概况
编辑人员丨2024/5/11
蒙药乌兰—13 味汤(WL—13)最早记载于《通瓦嘎吉德》,之后收录于 1998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中.WL—13 由栀子、诃子、川楝子、土木香、山柰、悬钩木、苦参、茜草、紫草、紫草茸、枇杷叶、金莲花、橡子等 13 种单味药材配伍组成,具有清血热的功效,主治血热盛行、头痛、目赤、高血压、成熟热与未成熟热、感冒、白脉病、肺热、鼻出血、皮疹、中暑、风湿、类风湿等诸疾,具有良好的潜在研究价值.本综述探析了WL—13 的历史沿革、方解、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以期为该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无充气经腋窝入路全腔镜甲状腺手术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4/1/20
2003年韩国首次开展无充气单侧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GUA-ET)至今已有20年历史,这是一种美容且微创的甲状腺手术术式.由于切口藏于腋窝皮纹,无须切开颈部皮肤、颈阔肌和颈白线,保证了颈部皮肤、颈阔肌、胸骨甲状肌与颈白线的完整性,避免了颈部疤痕与吞咽联动等颈部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达到美容效果.另外,空间建立在锁骨下皮肤与胸大肌锁骨部之间、胸锁乳突肌锁骨部与胸骨部之间的自然筋膜间隙,不切断肌肉等正常组织结构,虽然看似远程手术,实则能达到微创目的.但是,因远程操作,手术器械与锁骨头区域形成的杠杆作用,自带吸引器在拉钩外等因素导致手术垂直空间缩小,甲状腺悬吊不理想引起喉返神经显露不清,从而出现中央区胸腺后方淋巴结或VIB区淋巴结清扫不彻底现象.同时,颈外静脉属支、锁骨上神经、颈血管鞘、甲状腺中静脉等结构是空间建立的必经之地,容易出现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而且,对侧手术、部分胸锁乳突肌锁骨部与胸骨部肌腱融合紧密等增加了手术难度.因此,基于上述因素,该术式的手术质量控制与手术安全也受到部分业界同行的质疑.不容置疑的是,自2017年郑传铭教授将此技术引进国内后,短短7年时间,该术式在国内众多医疗机构纷纷开展,受到众多从事甲状腺外科工作医师们的高度认可,并于2022年发布了这一领域的国内首部专家共识,让该术式的推广更具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可见,技术日趋成熟后,该术式的优点逐步显现,避免了传统颈部切口疤痕疙瘩、颈部联动的并发症,避免了经口术式可能导致的嘴唇周围麻木感,相较国内最成熟的胸乳入路,单侧Ⅵ区淋巴结清扫和喉返神经的显露与保护变得更容易.毫无疑问,严格掌控手术适应证,坚守"根治疾病第一,功能保护第二,兼顾美容第三"的肿瘤治疗原则,做好手术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才能更加科学、规范地推广这一术式,甚至不断扩展这一术式在甲状腺外科的适应证.本文结合文献报道和笔者团队在设备改良、细节管理方面的经验,对该术式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做一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藏药悬钩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梳理藏医药典籍中藏族药(以下简称藏药)悬钩木的使用品种,对藏药悬钩木的鉴别、显微、含量测定、化学成分及主要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文献和标准中记载藏药悬钩木使用品种有 13 个,含有三萜类、黄酮类、鞣质类、酚酸类、甾体苷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保肝、抗肿瘤、降糖、保护心血管、镇痛、镇咳祛痰等作用.藏药悬钩木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较大的利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藏药悬钩木的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藏药悬钩木的质量标准.方法:从性状特征、显微特征、薄层色谱(TLC)等方面对药材进行定性鉴另别;测定药材水分、灰分、浸出物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芦丁和金丝桃苷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8∶82,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此.结果:药材表面呈灰红色至灰红褐色,有纵向皱沟,外皮易剥离,髓部较大、疏松、呈海绵状.药材粉末呈浅黄色,木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韧皮纤维较粗.药材样品中金丝桃苷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水分为6.71%~7.55%,总灰分为1.43%~1.67%,酸不溶性灰分为0.41%~0.48%,水浸出物为17.70%~19.31%,醇浸出物为13.76%~16.99%;金丝桃苷、芦丁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均为3.13~50 μg/mL(r分别为0.999 2、0.999 5)、定量限分别0.5、1.8 μg/mL,检测限分别为0.2、0.9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n=6),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2.8%~98.8% (RSD=2.25%,n=9)、94.0%~98.6%(RSD=1.71%,n=9).结论: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分别不得过10.0%、3.0%、0.6%;水浸出物、醇浸出物、芦丁和金丝桃苷总量分别不得少于15.0%、12.0%、1.0 mg/g.所建标准可用于藏药悬钩木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浙江花鸟岛药用维管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花鸟岛药用维管植物资源现状及其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用野外样地、样线调查、标本采集及文献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花鸟岛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统计,并对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生活型、科属构成、区系组成、药用部位和功效的多样性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花鸟岛共有药用维管植物114科304属435种,其中蕨类植物15科21属24种,裸子植物5科6属7种,被子植物94科277属404种.生活型以草本植物和灌木为主,乔木和藤本植物较少;科属构成上,优势科、属较显著,优势科为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百合科等,优势属为蓼属、景天属、蔷薇属、悬钩子属、蒿属等;区系成分复杂多样,以热带成分为主,泛热带、北温带以及世界广布类型构成本区药用植物区系的主体;从药用部位来看,全草类植物比例最高,其次是根和根茎类;从药用功效上看,以清热、祛风湿、利水渗湿和活血化瘀类药用植物居多.[结论]花鸟岛药用维管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值得进一步对其保护与开发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苗药大乌泡茎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苗药大乌泡茎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制备液相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等对大乌泡茎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质谱、氢谱、碳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乌泡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4′-二羟基-8-(3,3-二甲基烯丙基)-2″,2″-二甲基吡喃[5,6∶6,7]异黄酮(1)、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1-丙酮(2)、3β-羟基豆甾-5-烯-7-酮(3)、羽扇豆醇(4)、松柏醛(5)、反式对羟基肉桂酸(6)、染料木黄酮(7)、1-O-对羟基肉桂酰单甘油酯(8)、东莨菪内酯(9)、山柰酚(10).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大乌泡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8为首次从悬钩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可为大乌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