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种形式显微修薄穿支皮瓣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多种形式显微修薄穿支皮瓣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收治的采用显微修薄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四肢、腘窝等创面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穿支血管,设计供区皮瓣,按照设计线逆行切取皮瓣,确认血运良好后显微镜下修薄皮瓣,血管蒂周围采用"虫蚀"技术掏剪脂肪颗粒,转移至受区,完成血管吻合,放置引流管。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情况。通过门诊、上门、微信等方式定期随访,记录感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采用疗效满意度评分表对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皮瓣形态、皮瓣感觉、皮瓣温度及供区瘢痕5个方面进行评价,分为优(2分)、良(1分)、可(0分)、差(-1分)4个等级,总分5~10分为满意,0~4分为一般,-1~-5分为不满意。结果:共纳入16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8例;年龄26~65岁,平均45.9岁;上肢软组织缺损2例,手脱套伤2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腘窝软组织缺损1例;创面面积为3.0 cm×4.5 cm~13.0 cm×30.0 cm;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4例,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6例,胸脐皮瓣修复1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例,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3例;切取皮瓣面积为3.5 cm×5.0 cm~9.5 cm×30.0 cm。术后1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1例术后1 d发生静脉危象,经探查重新吻接血管后成活,供受区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延迟愈合等并发症。随访7~18个月,平均12.1个月,皮瓣成活良好,无色素沉着、外观臃肿,无患者要求行二期修薄治疗。皮瓣感觉恢复轻触觉1例,恢复保护性感觉9例,仅恢复深触觉6例;随访中未见后期皮瓣明显增厚,1例患者出现皮瓣磨损。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外观及功能无明显异常。疗效满意度评价显示,患者均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评分6~9分,平均7.8分。结论:显微修薄穿支皮瓣技术为美观且功能要求高的区域修复提供了一次性手术解决方案,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7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被诊断为SRUS 的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消化道内镜、病理表现及治疗、转归。结果:7例SRUS患儿均为男性,发病年龄为6~12岁,诊断时病程2~36个月。最常见的症状为血便(6例)。内镜下病变仅累及于直肠,包括溃疡3例、隆起样改变4例。5例患儿肠组织病理可见到黏膜固有层纤维肌性闭塞的特征性改变。5例行内科治疗(美沙拉嗪颗粒或美沙拉嗪栓),2例外科手术治疗。随访 5~24个月,5例患儿症状维持缓解,1例好转,1例无效。5例患儿复查内镜,其中2例达到黏膜愈合。结论:直肠出血是儿童SRUS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直肠溃疡和隆起病变均是内镜下的特征表现。病理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内外科治疗对SRUS都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下睑眼袋内入路眶隔脂肪团取出处理后回填矫正泪沟及睑颊沟畸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下睑眼袋内入路眶隔脂肪取出处理后回填矫正泪沟及睑颊沟畸形的效果。方法:2019年11月至2022年9月,北京黄寺医疗美容门诊部美容外科行下睑眼袋内入路眶隔脂肪团块取出后颗粒化处理,回填矫正泪沟及睑颊沟凹陷畸形患者42例,男13例、女29例;年龄16~47(23.8±6.9)岁。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眶隔脂肪膨出,轻、中、重度泪沟和睑颊沟凹陷畸形,下睑皮肤不松弛。经下睑结膜切口入路,将自然疝出的眶隔脂肪团剪除,颗粒化处理后装入1 ml注射器中,依据术前划线标记的凹陷区,精准填充至泪沟和睑颊沟凹陷的区域。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手术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42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肿感染;2例患者出现皮下瘀斑,48 h后局部热敷,1周瘀斑消退。分别在术后1、2、3个月随访,其中35例患者术后效果满意,眼袋膨出及睑颊沟、泪沟凹陷症状消失。7例眼袋伴泪沟及睑颊沟患者,由于眶隔脂肪量不足,还有轻微凹陷,术前已告知可能需要2次脂肪填充,1个月后于腿部取脂肪颗粒填充泪沟、睑颊沟凹陷,效果满意。结论:下睑内路眼袋眶隔脂肪团取出后处理并回填矫正泪沟及睑颊沟畸形的临床操作简单,手术后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颗粒脂肪注射改善面部烧伤瘢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小颗粒脂肪注射对面部烧伤瘢痕改善作用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面部烧伤瘢痕患者46例,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15~56(47.57±4.80)岁。所有患者用自体小颗粒脂肪注射,观察临床疗效、温哥华瘢痕评分(VSS)、并发症情况、满意度。结果:46例患者治疗前VSS评分(13.15±2.36)分,治疗2个月(11.06±1.78)分,治疗4个月(9.18±1.37)分,治疗6个月(7.23±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46例患者中,痊愈19例占41.30%,显效17例占36.96%,有效7例占15.22%,无效3例占6.54%;总有效42例占93.48%。并发症发生4例,并发症发生率8.70%,均经相应处理治愈;患者满意42例,满意度91.30%。 结论:小颗粒脂肪注射治疗面部烧伤瘢痕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瘢痕,且并发症较少,患者较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期后路有限病灶清除内固定联合个体化药物治疗体系在布病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有限病灶清除内固定联合个体化药物治疗布病脊柱炎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19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布病脊柱炎患者44例,均行一期后路有限病灶清除内固定联合个体化药物治疗。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32~65岁,发病时间3~7个月。病变位于胸腰段2例、腰椎32例、腰骶段10例。观察指标:(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2)比较术前与术后3、6、9、12个月时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等炎性指标和腰疼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3)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和体质量指数(BMI);(4)影像学评估脊柱稳定性、炎性控制、脊髓神经受压、植骨融合、邻椎退变情况。结果:本组44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个体化药物治疗期间监测肝肾功能均无损害,术后3~9个月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其中28例为病椎置钉患者,术后18~26个月取出脊柱内固定物并行组织学检查,未见炎性表现。(1)患者手术时间70~120(80±10)min,出血量200~400(250±20)mL。(2)患者ESR、CRP、VAS及ODI评分术前为(55.42±11.42)mm/1 h、(55.40±17.56)mg/L、(6.56±1.33)分、68.84%±4.55%,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87.58、92.54、54.28、165.48, P值均<0.001)。术前RBPT阳性44例,术后3、6、9个月分别为6、1、0例。(3)末次随访,术前16例神经功能损害均得到改善,ASIA分级由C级6例、D级10例,改善为D级1例、E级15例;患者BMI由术前(16.8±0.2)kg/m 2改善为(23.5±1.8)kg/m 2,营养状态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4, P=0.031)。(4)随访X线检查显示,椎弓根钉在病椎固定及正常椎体上固定的把持力好,无松动、断裂、脱钉情况,脊柱稳定,椎间植骨颗粒无吸收、无脱落,植骨融合时间3~9个月;MRI显示原病变椎体无炎性表现,骨破坏病灶修复,椎旁及椎管内脓肿、炎性肉芽组织或坏死椎间盘清除彻底,脊髓或马尾、神经根无受压,脊柱稳定。末次随访未发现邻椎退变现象。 结论:有限病灶清除术具有创伤较小、出血量少、清除重点病灶的优势;个体化用药具有合理选用敏感药物、剂量精准,符合药代动力学的优势。一期后路有限病灶清除内固定联合个体化药物治疗应用于布病脊柱炎安全可行,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压氧联合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2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联合高压氧(HBO)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 n=52)和对照组( n=46),观察组采用痛泻要方联合HBO治疗,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治疗28 d后评估临床疗效及改良Mayo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和Bcl-2蛋白含量。钳取治疗前后新鲜结肠组织,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治疗前后结肠组织中Yes相关蛋白(Yap1)、磷酸化Yes相关蛋白(P-Yap1)含量;内窥镜观察结肠黏膜水肿、溃疡愈合情况;显微镜观察治疗前后结肠黏膜组织固有层弥漫性炎性浸润、表面溃疡以及隐窝上皮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 结果:治疗28 d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0.8%)明显高于对照组(60.9%)( 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Mayo评分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治疗后Mayo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2组患者治疗后结肠黏膜水肿、溃疡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病理切片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结肠黏膜组织固有层弥漫性炎性浸润、腺体不规则、隐窝破坏及脓肿、表面溃疡,治疗后固有层和隐窝上皮中的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弥漫性浸润转为灶性。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17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P<0.05);但2组患者血清TNF-α、IL-17水平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结肠组织中PTGS2、Yap1表达较治疗前均明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P-Yap1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 P<0.05)。但2组患者治疗后PTGS2、Yap1、Bcl-2、P-Ya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痛泻要方联合HBO治疗UC肝郁脾虚证可获得高于单纯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的临床缓解率,明显降低改良Mayo评分,有效促进结肠黏膜溃疡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辅助下经椎间孔病灶清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11例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经椎间孔病灶清除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debridement and fusion,TLIDF)治疗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lumbar brucellus spondylitis,LB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1 年3 月~2022 年 9 月我科采用内镜辅助下TLIDF治疗LBS 11 例.C形臂透视下行术前定位:单侧双通道内镜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LIF)确定椎弓根体表投影点,内镜辅助下经皮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LIF)定位棘突旁开距离.专用套管逐级扩张,内镜下清创、处理椎间隙,置入混有利福平的植骨颗粒,然后放置融合器,最后经皮置钉.结果 11 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PELIF 3 例,UBE-LIF 8 例,无中转开放手术者.3 例PELIF手术时间分别为140、200、260 min,术后带管时间均为2d,术后总引流量分别为70、100、140 ml,住院时间分别为5、6、8 d,随访时间分别为6、14、18 个月.8 例UBE-LIF手术时间(170.0±49.1)min;术后带管时间(2.5±0.5)d;术后总引流量(93.5±55.7)ml;住院时间(8.1±1.1)d;随访时间6~13 个月,(8.4±2.3)月.11 例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均无复发,无脊髓、马尾神经损伤,未出现内固定移位及融合器塌陷.术前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大于正常值,末次随访时皆恢复至正常范围.腰背部与腿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根据改良 MacNab 标准,优 7 例,良 3 例,可 1 例,优良率 90.9%(10/11).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术前 8 例 D级,3 例 E级,末次随访 11 例均为E级.末次随访椎间植骨依据Eck骨融合分级,6 例Ⅰ级融合,5 例Ⅱ级融合.结论 内镜辅助下TLIDF治疗LBS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清热化湿、健脾理气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健脾理气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使用清热化湿、健脾理气方治疗,对照组使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费用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症状改善及内镜下粘膜愈合与对照组相仿,均能较好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组在治疗费用及复发率方面由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化湿、健脾理气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且可减少费用,预防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深筋膜下非接触钢板治疗隐匿感染性股骨再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深筋膜下非接触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骨折术后隐匿感染性再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例股骨骨折术后隐匿感染性再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8~ 69岁,平均42.8岁.内固定物取出后3d~4周(平均10.6d)再骨折5例,其中钢板固定4例、髓内钉固定1例;内固定术后7~ 16个月(平均9.3个月)内固定物断裂并骨折7例,其中钢板断裂5例,髓内钉断裂2例.术中常规行细菌培养,切取组织送病理检查,采用断端清创、深筋膜下非接触锁定钢板固定、松质骨颗粒移植治疗.术后应用抗生素药物静脉滴注2~3周,口服4周.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细菌培养阳性8例,阴性4例,病理检查证实均为慢性骨感染.所有患者伤口未出现渗液、破溃等现象.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 ~ 36个月,平均29.6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未再发生骨折,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4 ~ 22周,平均18周.末次随访时根据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患侧膝关节功能:优9例,良3例.结论 股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治疗需判断是否存在隐匿性感染,深筋膜下非接触锁定钢板固定是治疗隐匿感染性股骨再骨折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合并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和讨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合并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合并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为43~65岁,平均49岁.按照Denis分型,A型16例,B型14例,C型6例,D型1例,E型1例.术前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S分级,C级1例,D级8例,E级29例.术前常规完善正侧位X线片、CT、MRI检查.术中先植入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后经椎弓根向伤椎内植入人工骨颗粒,再向伤椎内植入椎弓根螺钉.术后复查X线及CT,观测椎体后凸Cobb角度及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的变化.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95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200 mL.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予清创、闭式冲洗引流后切口愈合;其余切口一期愈合.术后1年复查CT显示骨折均骨性愈合,人工骨融合良好.术后没有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等.患者术后1年的伤椎前缘平均压缩比和Cobb角度变化与术后3d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合并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可有效增强脊柱强度,有效减少伤椎复位的丢失和内固定的失败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