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路长、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45例Ⅲ期Kümmell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7例;年龄58~84岁[(68.8±3.5)岁]。损伤节段:T 11 5例,T l2 18例,L 1 15例,L 2 7例。24例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长节段组),21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短节段组)。对于重度骨质疏松患者,椎弓根螺钉均采用骨水泥强化。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2周及1年随访时,根据X线片及CT检查进一步评价植骨椎体骨性愈合及伤椎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腰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5~48个月[(31.2±2.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周及1年,两组内后凸Cobb角、VAS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 P<0.01)。术后1年两组椎体内植骨愈合良好。术后2周,两组间后凸Cobb角、VAS及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年短节段组后凸Cobb角为(14.8±6.3)°,较长节段组(8.5±3.3)°显著增加( P<0.01);而两组间VAS、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 结论:对于Ⅲ期Kümmell病,后路长、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均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患者后凸畸形及减轻功能障碍。相比短节段固定,长节段固定术后可更好地保持脊柱稳定性,预防伤椎塌陷及局部后凸Cobb角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使用自制植骨漏斗经伤椎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探讨使用自制微创经皮植骨漏斗进行伤椎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26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13例,年龄51.23±9.56岁(33~65岁);均为单节段损伤,T12 2例,L1 8例,L2 8例,L3 5例,L4 3例.采用跨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再通过自制的微创经皮植骨漏斗进行伤椎内空腔内植骨(自体髂骨).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观测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伤椎中部高度压缩率及矢状面Cobb角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随访时间为15.19±2.51个月(12~22个月),手术时间84.62±12.88min,出血量55.58±12.44mL,无伤口感染、脊髓损伤等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1枚椎弓根螺钉尾冒松动脱落.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6.89±7.25)%、(10.28±7.50)%]、椎体中部高度压缩率[(7.11±5.75)%、(10.63±6.24)%]、Cobb 角(4.38°±7.77°、2.14°±7.78°)、VAS 评分(3.35±0.56、1.73±0.45)和 ODI[(41.96±3.82%、13.77±2.42)%]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10.28±7.50)%]、椎体中部高度压缩率[(10.63±6.24)%]较术后1周轻度增加,Cobb角(2.14°±7.78°)较术后1周略有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1.73±0.45)和0-DI[(13.77±2.42)%]较术后 1周好转(P<0.05).结论:对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使用自制微创经皮植骨漏斗进行伤椎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胸腰椎骨折椎弓钉固定伤椎体内植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评价椎弓钉固定骨水泥穿刺锥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的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5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椎弓钉固定复位后,应用骨水泥穿刺锥行伤椎"空腔"靶向穿刺,向椎体内植骨.评价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5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中透视见椎弓根钉位置满意,手术时间(82.6±13.8)min、出血量(51.5±15.7)ml,随访(18.8±8.7)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显著下降[(7.2±1.3),(2.0±1.3),(1.0±1.3),P<0.001].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伤椎压缩率[(42.6±9.6)%,(2.1±1.5)%,(3.2±0.9)%,P<0.001]和局部后凸 Cobb 角[(24.1±5.5)°,(3.0±2.2)°,(3.2±2.1)°,P<0.001]均显著减少.至末次随访时,伤椎内植骨均达骨性愈合,伤椎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内固定装置的松动断裂.[结论]椎弓钉固定骨水泥穿刺锥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获得稳定的骨折复位固定,避免复位后高度丢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经皮置钉联合微创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探讨经皮置钉联合微创经椎弓根植骨与非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回顾性分析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试验组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47.3±12.3)岁;采用经皮椎弓根置钉联合微创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术.对照组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50.2±11.2)岁;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12个月伤椎的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MacNab评分及术后内植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及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VAS及前缘高度百分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6);术后1周及术后3、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两组伤椎Cobb角均有显著降低(P<0.001).根据MacNab评分,术后12个月试验组优20例,良5例,可1例;对照组优10例,良3例,可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8).对照组术后第3天出现1例浅表伤口感染,经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治愈;两组患者术后均无钉棒松动断裂等其他并发症.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势,均可以恢复伤椎高度、重建脊柱序列,使骨折椎体复位;而伤椎经皮经椎弓根植骨可以增加骨折椎体的稳定性,术后能更好地维持椎体高度,从而降低后凸畸形和钉棒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两种术式治疗无神经症状的Ⅲ期Kümmell病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Ⅲ期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 2017 年 12 月~2022 年 4 月对 40 例无神经症状的Ⅲ期Kümmell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A组20 例,行PKP术;B组20 例,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比较两组伤椎Cobb后凸角的改善情况、术后1d伤椎高度、术后1 年伤椎丢失高度、术后1 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善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d的VAS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伤椎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伤椎Cobb后凸角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术后1 年两组分别与术前比较,伤椎Cobb后凸角均明显变小(P<0.05);且B组的Cobb后凸角明显小于A组(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 年伤椎丢失高度分别为(2.1±0.6)mm和(1.0±0.3)mm,术后1 年VAS改善率分别为64%±7%和75%±6%,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PKP 与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没有神经症状的Ⅲ期Kümmell病均安全有效.PKP术具有耗时短、损伤小、出血少和康复快等微创优势;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对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伤椎高度的维持、远期疼痛的改善均优于PK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骨折较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术后易出现后凸畸形复发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12月收治的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腰椎骨折患者45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采用传统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40例,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维持、伤椎高度百分比、Cobb角大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腰椎骨折能够有效维持伤椎三柱稳定性,减少并发症,促进脊椎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及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胸腰椎损伤属于外科临床治疗中一种普遍的脊柱外伤,这种疾病类型的发生概率大约占脊柱骨折50%~73%,而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也是属于各种各样的胸腰椎损伤其中之一.根据有关的研究资料报道,将经伤椎内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运用于胸腰椎损伤患者,能够对其椎体进行高度重建,进一步牢固椎体前中柱的稳定性,此法是医治胸腰椎爆裂骨折理想的治疗手段[1].本文探究分析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及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得出如下结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合并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和讨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合并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型骨折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合并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为43~65岁,平均49岁.按照Denis分型,A型16例,B型14例,C型6例,D型1例,E型1例.术前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S分级,C级1例,D级8例,E级29例.术前常规完善正侧位X线片、CT、MRI检查.术中先植入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后经椎弓根向伤椎内植入人工骨颗粒,再向伤椎内植入椎弓根螺钉.术后复查X线及CT,观测椎体后凸Cobb角度及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的变化.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95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200 mL.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予清创、闭式冲洗引流后切口愈合;其余切口一期愈合.术后1年复查CT显示骨折均骨性愈合,人工骨融合良好.术后没有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等.患者术后1年的伤椎前缘平均压缩比和Cobb角度变化与术后3d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合并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可有效增强脊柱强度,有效减少伤椎复位的丢失和内固定的失败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植骨处理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时,使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后外侧植骨融合对于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 针对4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使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并归为观察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实施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自体骨植骨治疗,并归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许昌市立医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情况、疼痛情况,可见两组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均出现改善,但是观察组改善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因此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不同植骨处理(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后外侧植骨融合)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对比发现,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合自体骨植骨治疗更具有优势,利于患者恢复和疼痛的改善,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椎弓根硫酸钙植入联合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硫酸钙人工骨植入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3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15例行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合并经椎弓根伤椎内硫酸钙人工骨植入(植入组),另15例仅行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非植入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Cobb角度和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结果]植入组与非植入VAS评分术前为7.22 vs 7.32,术后1周为2.47 vs 3.13,术后2年为1.33 vs 1.80,两组间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2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bb角术前为23.89°vs 25.10°,术后1周为5.47° vs 5.67°,术后2年为6.67°vs 8.60°.两组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术前为49.21% vs 50.73%,术后1周为5.93%vs 6.40%,术后2年为7.40% vs 10.67%.手术前和手术后1周两组间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后2年两组间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内硫酸钙人工骨植入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有效维持伤椎高度,避免后凸畸形的发展,该术式的中短期疗效令人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