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虑对雌性成年斑马鱼热耐受和游泳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为研究焦虑对鱼类热耐受和游泳能力的影响,以雌性成年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将实验鱼随机分为焦虑组和对照组,焦虑组通过2周慢性不可预测应激(Unpredictable chronic stress,UCS)处理建立焦虑斑马鱼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2周后测定两组实验鱼的焦虑行为相关指标、全身皮质醇及雌二醇水平,热耐受[临界高温(CTmax)、临界低温(CTmin)、致死高温(LTmax)和致死低温(LTmin)]及游泳能力(最大匀加速游泳速度,Ucat).结果显示:焦虑组实验鱼的焦虑水平、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焦虑组实验鱼的CTmi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Tmin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实验鱼的CTmax、LTmax和Uca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2周UCS处理能建立焦虑斑马鱼模型,焦虑引起的雌性成年斑马鱼雌激素分泌减少可能对斑马鱼后期的繁殖产生消极影响;另外,焦虑降低了斑马鱼的低温耐受能力,可能与皮质醇水平升高和焦虑导致的体质下降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miRNA的差异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miRNA表达特征,探究与抑郁发作相关的差异表达miRNA。方法:将12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群养,正常饮水摄食,不给任何刺激。模型组大鼠孤养,并给予8种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刺激28 d,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利用旷场实验检测大鼠的抑郁行为,运用miRNA 4.0 Array芯片技术筛选出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海马间差异表达miRNA,利用Fisher精确检验,筛选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miRNA,采用miRanda和TargetScan两个数据库对显著性差异miRNA分别进行靶基因预测,取两种预测结果的交集,对差异表达miRNA利用GO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KEGG数据库进行信号通路(Pathway)注释。结果:miRNA芯片技术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得到25条差异表达miRNA,其中上调的miRNA有15条( P<0.05,FC>1.3),下调的miRNA有10条( P<0.05,FC>1.3)。这些mi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调节、DNA模板化、蛋白质磷酸化、大脑发育、心脏发育等生物学进程( P<0.01)。Pathway分析显示,轴突导向和癌症通路的显著性水平最为显著,其次是AMPK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神经营养信号通路等抑郁发作的经典信号通路( P<0.05)。 结论: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miRNA表达谱发生明显改变,差异表达的25条miRNA主要参与了轴突导向、神经营养信号通路等抑郁发作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及癌症通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血糖及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血糖及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DD)组和益生菌组,每组8只。通过高脂饮食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每只60 mg/kg)诱导,给予慢性不可预计温和应激(CUMS)刺激28 d建立DD大鼠模型,同时给予益生菌(双歧杆菌联合乳酸菌)重建其肠道菌群。每周称量大鼠体重的同时进行空腹血糖(FPG)检测,采用强迫游泳实验和矿场实验检测各组大鼠抑郁样行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相关蛋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及脂多糖(LPS)在血清中的含量;采用16s rRNA对各组大鼠肠道内容物微生物菌群进行测序分析。两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或双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D组大鼠FPG升高并表现出明显抑郁样行为(静止时间增加、水平活动降低)和HPA亢进[功能相关的蛋白(CRH、ACTH和皮质醇)均升高],且血清中LPS及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含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DD组相比,益生菌组大鼠FPG降低,LPS及促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降低,同时抑郁样行为和HPA亢进明显缓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16s rRNA肠道菌群测序提示,各组大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无明显差异,β多样性存在差异;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大鼠肠道菌群的主要菌种,其次为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与对照组比较,DD组6个科[瘤胃球菌科_UCG-005( Ruminococcaceae_UCG-005)、瘤胃球菌科_UCG-013( Ruminococcaceae_UCG-013)、瘤胃梭菌科( Ruminiclostridium)、颤杆菌克科( Oscillibacter)、脱硫弧菌科( Desulfovibrionaceae)和普雷沃菌科( Prevotellaceae)]的丰度均降低( P<0.01)。Bugbase表型预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D组的好氧菌和革兰阴性菌丰度升高,而厌氧菌丰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益生菌干预改善肠道菌群,可缓解DD大鼠的抑郁症状并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下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表达可改善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神经元凋亡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hosphatase-1,MKP-1)对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行为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8)、CUMS组( n=8)、空载组( n=10)、MKP-1下调组( n=10)。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用来构建抑郁症大鼠模型,其中空载组和MKP-1下调组在CUMS造模之前进行海马CA1、CA3区的腺相关病毒的注射。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及旷场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MKP-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和BCL-2相关X蛋白质(Bcl-2 associated protein,Bax)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DNA断裂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体重和行为学数据,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蛋白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激后CUMS组大鼠平均体重下降( F=44.664)、糖水偏爱率降低( F=14.978)、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 F=8.436)、旷场实验中排便粒数增加( F=9.572),MKP-1、Bax/Bcl-2相对表达水平升高( t=4.415、3.4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空载组相比,应激后MKP-1下调组大鼠糖水偏爱率增高( F=11.922)、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缩短( F=12.868)、旷场实验中心区停留时间比增加( F=6.291)、直立次数增加( F=14.327),MKP-1、Bax/Bcl-2( t=3.775、6.193)相对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TUNEL染色观察到CUMS组海马CA1区细胞核断裂的DNA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MKP-1下调组细胞核断裂的DNA数量则明显少于空载组。 结论:下调MKP-1基因可能改善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参皂苷Rg1和Rb1改善慢性不可预测应激致大鼠抑郁、焦虑样行为的作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g1和Rb1改善慢性不可预测应激诱导大鼠的抑郁样和焦虑样行为的作用及比较.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70只,适应5 d后进行糖水偏爱实验检测,根据糖水偏爱指数将动物分为7组,即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人参皂苷Rg1 24 mg/kg剂量组、人参皂苷Rg1 48 mg/kg剂量组、人参皂苷Rb1 33 mg/kg剂量组、人参皂苷Rb1 67 mg/kg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每天随机接受1~2种不同的刺激,造模时间共35 d.于第36天进行糖水偏爱、旷场实验、新奇环境摄食抑制实验、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强迫游泳等行为学实验,考察其抗抑郁、抗焦虑作用.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和海马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水平,血清皮质酮(CORT)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1、Rb1组大鼠糖水偏爱指数提升,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减少,人参皂苷Rg1 48 mg/kg剂量组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期显著减少,人参皂苷Rg1(24和48 mg/kg)剂量组开臂时间的比例显著上升,人参皂苷Rg1、Rb1两个剂量组血清中皮质酮的含量显著减少,人参皂苷Rg1 24 mg/kg剂量组血清中IL-1β和IL-6的水平显著降低,人参皂苷Rb1 33 mg/kg剂量组血清中TNF-α和IL-6的水平显著降低,人参皂苷Rg1(48 mg/kg)、Rb1(67 mg/kg)剂量组海马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两种人参皂苷均可能通过调节HPA轴、抑制神经炎症,从而改善慢性不可预测应激致大鼠抑郁、焦虑样行为,此外人参皂苷Rg1的抗焦虑作用优于Rb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枳实栀子豉汤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枳实栀子豉汤抗抑郁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网络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枳实栀子豉汤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检索抑郁症的潜在疾病靶点,选取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作为蛋白靶点库,采用STRING获取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的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构建活性成分-预测靶点-信号通路网络.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枳实栀子豉汤的关键靶点并进行动物实验.同时,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综合评价枳实栀子豉汤抗抑郁的作用机制.3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造模组24只.除正常组外,实验大鼠均接受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造模,确认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高剂量组(13.32 g/kg枳实栀子豉汤)、中剂量组(6.66 g/kg枳实栀子豉汤)、低剂量组(3.33 g/kg枳实栀子豉汤)、模型组,每组6只,对其进行动物行为学和蛋白质印迹法实验.结果 筛选出38个枳实栀子豉汤的有效活性成分,预测出枳实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的潜在靶点52个,关键靶点筛选出ERK、CREB、BDNF作为验证通路.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枳实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涉及FoxO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GnRH信号通路、鞘脂信号通路等多个信号通路.实验动物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糖水偏好率下降,游泳不动时间上升,旷场实验的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剂量组糖水偏好率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组游泳不动时间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垂直得分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剂量组水平得分升高(P<0.01).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p-ERK1/2、p-CREB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p-CRE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剂量组BDN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枳实栀子豉汤可以改善大鼠抑郁行为,具有治疗抑郁症的作用.其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与ERK、CREB、BDNF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CUMS模型探究抑郁症对细菌感染的影响及作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抑郁症与较高的细菌感染风险相关;然而,这是否是一种因果关系,以及抑郁症如何影响感染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UMS)模型,探究抑郁表型在小鼠细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小鼠经CUMS诱导4周,通过行为学测试评估抑郁表型.随后,小鼠腹腔注射肺炎克雷伯菌模拟细菌感染,感染后48 h收集血清和腹腔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炎性因子水平.此外,对感染前收集的小鼠粪便样本进行肠道菌群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并检测未感染小鼠结肠组织中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结果]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UMS小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001,t=5.426),蔗糖偏好率显著降低(P<0.001,t=4.937),游泳静止时间显著增加(P<0.001,t=16.37),旷场中央区域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1,t=3.575).生存分析显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感染后CUMS小鼠的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CUMS小鼠肝脏(P<0.05,t=4.025)、肾脏(P<0.05,t=2.828)、肠系膜(P<0.01,t=5.367)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加重.ELISA结果显示,炎症因子IL-6(P<0.01,t=3.365)、IL-1β(P<0.01,t=4.061)、TNF-α(P<0.01,t=4.460)和LPS(P<0.0001,t=27.24)水平升高.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CUMS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与对照组小鼠明显不同,表现出菌群失调.与对照组相比,CUMS小鼠结肠组织中NF-κB(P<0.01,t=6.825)和NLRP3(P<0.001,t=9.561)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CUMS小鼠发生更严重的细菌感染.CUMS诱导的抑郁表型可能因为破坏肠道菌群组成和激活NF-κB/NLRP3信号通路,增加了小鼠对细菌感染的易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在抑郁症大鼠模型中MiRNA-103-3p调控Rab10促进神经细胞自噬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与神经保护相关的基因Rab10在抑郁症体内外模型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6只大鼠作为慢性应激模型组(CUMS组),每只大鼠单笼饲养,进行6周慢性不可预测温和应激,另选取12只作为对照组.CUMS组大鼠完成6周CUMS刺激后,根据旷场实验数据和体质量分成3组(12只/组):CUMS+生理盐水组、CUMS+AAV载体组和CUMS+AAV过表达Rab10组,CUMS+saline组大鼠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CUMS+AAV组大鼠侧脑室注射AAV空病毒载体;CUMS+AAV-oe-Rab10组大鼠侧脑室注射AAV过表达Rab10载体实现Rab10基因过表达,CUMS刺激在整个实验期间持续进行.对照组大鼠始终不进行任何刺激.利用大鼠行为学指标的变化评价大鼠抑郁状态.构建CORT诱导的PC12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通过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与Rab10相互作用的miRNA及miRNA结合位点,并结合双荧光素酶和RIP实验探究miRNA-103-3p与Rab10的相互作用.在CORT刺激的PC12细胞中过表达Rab10,或在转染miRNA-103-3p inhibitor基础上沉默Rab10,qRT-PCR法检测miRNA-103-3p和Rab10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Rab10、BDNF、CREB、p62、Beclin-1、Wnt3a、Gsk3β、磷酸化(p)-Gsk3β和β-catenin的蛋白含量.结果 病毒过表达Rab10后明显改善CUMS大鼠行为学指标(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证实Rab10基因在CUMS大鼠海马与CORT诱导的PC12细胞中表达下调(P<0.05).生物信息学结合双荧光素酶和RIP实验证实miRNA-103-3p靶向Rab10(P<0.05).过表达Rab10或沉默miRNA-103-3p激活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调BDNF、CREB和Beclin-1的含量,下调p62蛋白的表达(P<0.05);下调miRNA-103-3p的基础上沉默Rab10逆转了miRNA-103-3p的作用(P<0.05).结论 miRNA103-3p靶向Rab10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神经细胞的可塑性,促进细胞自噬,从而对抗CORT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益气化痰方抑制NLRP3炎症小体对抑郁小鼠突触功能障碍的调控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研究益气化痰方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和A1型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对慢性温和不可预测应激(CUMS)抑郁小鼠模型突触功能障碍的调控作用.方法:将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CC950 组和益气化痰方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CUMS建立抑郁模型,分别给予MCC950或益气化痰方进行治疗.通过蔗糖偏好实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小鼠抑郁样行为;高尔基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突触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海马GFAP与C3、Iba1与NLRP3的共定位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NF-α、IL-1α、C1qA 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SYP、PSD-95、C3、NLRP3、ASC、Caspase-1、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蔗糖偏好率显著降低,新奇抑制摄食实验中摄食潜伏期延长,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延长(P<0.05),海马树突分支数目及树突棘密度减少(P<0.01),GFAP与C3、Iba1与NLRP3共定位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TNF-α、IL-1α、C1qA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SYP、PSD-9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C3、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化痰方组小鼠蔗糖偏好率升高,新奇抑制摄食实验摄食潜伏期、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1),海马树突分支数目及树突棘密度显著升高(P<0.01),GFAP与C3、Iba1与NLRP3共定位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TNF-α、IL-1α、C1qA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SYP、PSD-9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C3、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益气化痰方可通过抑制海马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活化,减少具有神经毒性的A1型星形胶质细胞激活,从而减轻突触功能损伤,改善CUMS小鼠抑郁样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腧穴"解郁方"对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抑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BDNF/TrkB/CREB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观察腧穴"解郁方"对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UMS)抑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 B受体(TrkB)/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 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prague Dan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10只)、西药组(10只)、针刺组(10 只),除空白组外,其余 3 组连续28d构建CUMS抑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西药组连续 14d灌胃盐酸帕罗西汀混悬液,每日 1次;针刺组针刺百会、太冲、神门,每日 1次,每次 20 min,连续针刺 14 d.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水平;免疫组化(IHC)检测海马 BDNF、TrkB表达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海马BDNF、TrkB、CREB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 CRH、ACTH和 CORT含量上升(P<0.01),海马病理损伤严重,海马BDNF、TrkB 平均光密度降低(P<0.01),BDNF、TrkB、CREB蛋白及 mRNA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血清 CRH、ACTH、CORT含量下降(P<0.05),海马病理损害明显减轻,BDNF、TrkB平均光密度明显增加(P<0.05),BDNF、CREB、TrkB蛋白及 mRNA表达水平上升(P<0.05).结论:腧穴"解郁方"可能通过调节 HPA轴和调控 BDNF/TrkB/CREB信号通路,改善 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样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