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筋骨平衡"理论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诊治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慢性踝关节不稳多因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诊治不当而逐渐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站立稍久或行走稍多时踝关节酸痛、肿胀、无力,可出现习惯性踝关节扭伤,属于中医学"伤筋"病范畴,主要病机为肝肾亏虚、气滞血瘀.中医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类疾病优势明显,即以"筋骨平衡"的思想为指导,采取清宫正骨"摇拔戳"手法调理筋骨,"苏红汤"中药熏洗局部直达病所,内服中药以补气活血、养血柔肝、补肾益精等为法,标本兼顾,内外同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中药足浴治疗足踝部慢性筋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与分析中药足浴治疗足踝部慢性筋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北京昌平中医医院骨科门诊及住院自2014年8月-2016年5月收治符合慢性足踝部筋伤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给予中药足浴,B组给予口服西药消炎镇痛药物萘丁美酮胶囊,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第1个月、第2个月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力、肿胀情况、疼痛积分(VAS评分)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相比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升高、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升高、肌力分级升高、肿胀病例数减少以及VAS评分降低,A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与B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见因中药外用引起的明显不良反应,A组与B组相比不良反应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药足浴治疗足踝部慢性筋伤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及肌肉力量,改善肿胀情况,减少疼痛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脾肾入手论治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从脾肾入手论治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法.方法:以历代医家理论观点、经验总结及当代医学临床研究为指导,归纳CIDP的病因病机并提出治疗方法.结果:从脾肾入手论治CIDP具有充足的理论支持,邪毒入侵是诱因,而脾失健运,肾元受损则是CIDP发病的根本,治疗当以“驱邪补虚”为主,健脾利湿,益肾培元,脾肾同调.结论:CIDP多因脾胃失健-骨肉乏源-肾精不足和邪毒侵髓-伤筋削骨而发病,其产生的湿、热、痰、瘀等病理产物常又可互为致病因素,加重病情,故治疗CIDP应以脾肾为主,结合临床病情侧重点的不同,给予补脾益气法、健脾利湿法、益肾填髓法、补脾强肾法、益气活血法等对症治疗,对延缓该病进展、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踝关节扭伤中西医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踝关节,也称距小腿关节,因其特殊解剖结构,处于跖屈位时易不稳而发生扭伤.日常生活的关节损伤中,踝关节扭伤较为常见.踝关节扭伤可分为急性扭伤和慢性不稳定性扭伤,急性扭伤可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级:Ⅰ级(轻度)为距腓前韧带(ATFL)拉伤以致轻微韧带纤维撕裂,无明显韧带断裂,踝关节轻度肿胀,外侧少许或无血肿,踝关节的活动度正常或轻度受限,可负重行走;Ⅱ级(中度)为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常伴有 ATFL 完全撕裂及跟腓韧带(CFL)部分撕裂、踝关节局限性肿胀及存在血肿、活动度受限;Ⅲ级(重度)为 ATFL 和 CFL完全撕裂,可能伴有关节囊撕裂和(或)距腓后韧带(PTFL)部分撕裂,踝关节弥漫性肿胀、压痛明显.中医理论认为踝关节扭伤是由于踝关节受外邪或暴力入侵而引起的伤筋病变,属"筋出槽、骨错缝"的范畴[1],认为其是由外伤所致的气血瘀滞和经络不通,治疗思路多为"通气血、顺经络".而西医(现代医学)则更关注肌肉和韧带的损伤,针对其相关症状实施非手术或手术治疗.由于受传统医学的影响,国内现行治疗方案偏向于中医思维,少有统一的联合治疗手法.因此,本文就中西医对踝关节扭伤治疗方案进行综述,旨在为国内踝关节扭伤治疗方案拓宽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关联规则探讨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外用中药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knee traumatic synovitis)是临床常见的滑膜无菌性炎症,多为急性膝关节部位损伤引起,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患侧膝关节疼痛、肿胀及关节活动受限[1].若急性期失治,可能转变成慢性的滑膜炎症,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严重者将影响生存质量.现代医学对于该病的治疗以固定抽液、局部镇痛、口服非甾体类药物等对症治疗为主[2],不良反应较多,对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有很多局限陛[3,4].另一方面,中医学认为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属于"伤筋病"、"痹病"的范畴,可通过外用中药局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进行治疗[5,6].为总结分析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在临床上外用中药的治疗经验,进一步探索其外用药治法规律,为临床辨证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基于经典数据挖掘算法Apriori关联规则及频繁项集原理[7],对近30年主流数据库中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外用中药文献进行整理研究,运用计算机数据挖掘能力,更科学准确地总结规律,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复方中药开发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脊柱筋出槽疾病诊断标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3/8/5
筋出槽是急、慢性筋骨病损的主要病机,中医古籍中已有相关记载.《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手足久损,筋骨差爻,举动不得"的论述中,"差爻"即为"筋出槽".《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摸者,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筋歪、筋断、筋走、筋粗、筋翻"也是针对筋出槽的描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将筋出槽定义为:在直接或间接暴力、慢性劳损等因素作用下,筋的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以局部疼痛、活动不利为特征的伤筋病[1].随着筋出槽理论的不断丰富,对应的临床诊断需求日趋增加,围绕该疾病建立规范且行之有效的临床诊断标准势在必行[2].为此,我们遴选骨伤科领域的专家,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了脊柱筋出槽疾病诊断标准,以期切实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