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替雷利珠单抗治疗鼻咽部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2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提高对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例CAEBV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性,32岁,因间断口腔溃疡、咽痛7年行全血EB病毒(EBV)-DNA检测为9.42×10 6拷贝/ml;鼻咽镜病理活组织检查:EBV阳性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2级),EBER阳性,诊断为CAEBV,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后症状好转,8个周期后复查EBV-DNA转阴。例2,男性,56岁,因颈部肿痛10月余行全血EBV-DNA检测为2.51×10 4拷贝/ml,病理提示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Ⅱ级交界性,EBER阳性,诊断为CAEBV,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2个周期后复查EBV-DNA转阴。 结论:CAEBV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PD-1抗体作为新的免疫治疗手段,有良好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芦可替尼治疗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芦可替尼是一种强效选择性Janus激酶(JAK)1/2抑制剂,分别于2011和2012年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MF),并于2014年被批准用于治疗羟基脲耐药或者不耐受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LPD)是EB病毒(EBV)持续获得性感染导致的一组疾病。近年来,芦可替尼应用于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和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BV-HLH)等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LPD)的治疗取得了新进展,为EBV-LPD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旨在为芦可替尼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笔者就芦可替尼在CAEBV、EBV-HLH中的临床应用及该药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EB病毒在人群中感染率高达95%,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致癌病毒。儿童感染EB病毒多引起非肿瘤性疾病,主要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和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儿童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大多是自限性疾病,少部分合并严重并发症或向肿瘤性疾病发展。此类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变化多样,部分患儿具有基因缺陷则预后较差。对于难治性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部分危重患儿病情进展迅速,为此类患儿创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机会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D-1抑制剂治疗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是一种相对罕见但是预后较差的T/NK细胞增殖性疾病,通常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伴有EB病毒(EBV)DNA水平升高 [1,2]。一般而言,传统的抗病毒治疗以及常规化疗的治疗效果欠佳,若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CAEBV可能发展为EBV相关的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BV-HLH)、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淋巴瘤等疾病 [3,4]。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当前可以治愈CAEBV的唯一方法,但是处于疾病活动状态时移植结局往往不良,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急性期症状以便于更好桥接后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5,6]。T细胞功能障碍是CAEBV重要的始动因素,转录组测序发现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信号通路异常,提示免疫检查点治疗可能是治疗CAEBV的一种创新型策略 [7,8]。近来,Liu等 [9]的研究发现PD-1抑制剂Nivolumab可以通过恢复体内有缺陷的抗EBV作用为复发、难治性EBV-HLH患者提供潜在的治愈能力。CAEBV通常被认为是EBV-HLH发病的可能根源,然而,关于PD-1抑制剂在CAEBV的应用,目前尚无明确的数据报道。我们回顾性收集了6例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CAEBV患者临床资料,初步探索PD-1抑制剂在CAEBV中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CAEBV)属于EBV阳性T细胞或NK细胞增生性疾病,该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进展快,预后不佳。该文主要从EBV如何感染T/NK细胞、宿主遗传背景、病毒自身因素及细胞因子通路四个方面,对目前CAEBV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增生性疾病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EB病毒是人类于1964年发现的第一个致癌病毒。EB病毒感染在儿科较为常见,多无临床症状。当患儿免疫功能降低或缺乏时,EB病毒可能会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等一系列良性或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这些疾病大部分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预后不良、病死率高,唯一被证明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481例——发热、皮疹、咳嗽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在慢性活动性EB病毒(EBV)感染患者中少见。本例老年男性,以慢性发热、多形性皮疹、咳嗽为主要表现,EBV DNA阳性,并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重复皮肤组织培养和病理可见马尔尼菲蓝状菌。临床诊断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经糖皮质激素及抗真菌治疗后病情好转。通过本病例的分析,增加临床医生对慢性活动性EBV感染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的了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IgA肾病起病的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慢性活动性EB病毒(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CAEBV)感染使肾脏受累的病例较为罕见。该文报道1例以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起病的儿童多系统损害CAEBV感染病例。患儿以间断性肉眼血尿起病,肾活检示局灶增生性IgAN,予甲泼尼龙冲击继口服泼尼松治疗。治疗随诊过程中出现间断血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载量升高和EBV抗体异常,EBV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所致肺炎、阑尾周围脓肿和全血细胞减少,考虑CAEBV感染。进一步检查,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高压,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钙化,骨髓活检示骨髓EBV-DNA 6.5×10 3拷贝/L。肾组织免疫组化示CD8(散在+),约50个/高倍镜视野(HPF);CD4(灶性+),局部约40个/HPF;CD68(-);EBV潜伏膜蛋白1(-);EBV编码的小RNA(散在+),约25个/HPF。感染EBV的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示CD4 + T细胞EBV-DNA 3.4×10 4 拷贝/100万个细胞,CD8 + T细胞EBV-DNA 3.3×10 5拷贝/100万个细胞,B细胞EBV-DNA 1.25×10 4拷贝/100万个细胞,NK细胞/NK T细胞EBV-DNA 2.3×10 4拷贝/100万个细胞。临床诊断为IgAN(EBV相关性)和CAEBV感染。目前予泼尼松口服治疗,建议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随诊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系统性慢性活动性Epstein-Barr病毒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系统性慢性活动性Epstein-Barr病毒(EBV)病是一种由EBV感染T或NK细胞引发的罕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或复发性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伴随外周血EBV载量升高和/或EBV抗体异常改变。该疾病既往命名为系统性慢性活动性EBV感染,T/NK表型。随着病例的积累和分子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认识到该疾病的肿瘤属性,并在第5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将其更名为系统性慢性活动性EBV病。本文对系统性慢性活动性EBV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正确认识并在临床工作中准确诊疗该疾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颊黏膜EB病毒相关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EB病毒(EBV)相关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T/NK-LPD)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中心医院2016年9月收治的1例颊黏膜EBV相关T/NK-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21岁男性,因颌骨囊肿切除及阻生牙拔除后反复出现面部肿胀,颊黏膜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EBV相关T/NK-LPD。临床经抗病毒及保肝治疗,P-GEMOX方案化疗3个疗程后,病情逐渐加重,进展为重症系统性慢性活动性EBV感染。2017年10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EBV相关T/NK-LPD临床罕见,其广泛的临床病理谱系和显著的形态学与免疫表型重叠。对其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