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肢高电压电烧伤重建:1家儿童烧伤医院的13年经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高压电烧伤是一种罕见但极具破坏性的烧伤类型,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高压电烧伤通常会造成复杂的上肢损伤,其修复重建对于烧伤和整形外科医师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这种密集且多阶段的重建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而言尤其困难。最大限度地恢复上肢功能是首要任务,该治疗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该回顾性研究旨在总结1家儿童烧伤专科医院在13年间对37例严重高压电烧伤患儿进行上肢重建的经验教训。结果显示,遵循以下原则有助于促进患儿上肢的功能恢复:(1)在早期急救护理过程中频繁动态评估是否需要切开减张或截肢;(2)进行连续手术清创,并最大限度地保留组织;(3)当深部肌肉与骨外露时,采用皮片或皮瓣(特别是腹股沟或腹部带蒂皮瓣)移植进行创面修复;(4)早期多学科干预,以预防和处理挛缩;(5)重建后的康复,着重于用最简单的技术,如激光治疗、局部组织转移和植皮修复慢性皮肤缺损;(6)需针对更深层次的组织挛缩或肌腱和周围神经缺陷进行复杂的重建;(7)当保肢可能性小须截肢时,要保留骺板、移植软组织覆盖残端,并进行长期假肢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脂肪干细胞促进创面修复的机制与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创面修复异常所导致的慢性难愈性创面及瘢痕严重损害了患者身体健康,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且目前缺乏简单有效、经济的治疗手段。脂肪干细胞(ASC)作为一种拥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已经被多项体内、体外研究证实可以通过促上皮化、促血管生成、免疫调节和抗氧化等机制促进创面愈合。ASC及其衍生物已被用于治疗由烧伤、糖尿病和放射性损伤等导致的难愈性创面并取得良好效果,且其成为创面修复新材料的潜力也得到了证实。该文就ASC促进创面修复的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方向与前景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mNGS)技术检测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病原体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的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男10例、女1例,年龄23~85岁),共采集标本23份,其中全血标本6份、皮肤组织块标本1份、引流的脓液标本1份、创面分泌物拭子标本15份。每份标本均分为2份,分别采用微生物培养法、mNGS法检测病原体。统计2种方法检测出的病原体数量和种类以及mNGS法检测的相对丰度,并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对数据行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经微生物培养法检测,在23份标本中,5份标本未检出病原体;其余18份标本共检出35株病原体,属于9种细菌和2种真菌。5份标本均各检出单一病原菌,9份标本均各检出2种病原菌,4份标本均各检出3种病原菌。经mNGS法检测,在23份标本中,1份标本未检出病原体;其余22份标本共检出75株病原体,分属于28种细菌、3种真菌和3种病毒。8份标本均各检出单一病原体,5份标本均各检出2种病原体,2份标本均各检出3种病原体,3份标本均各检出4种病原体,2份标本均各检出6种病原体,各1份标本检出7、20种病原体。微生物培养法在每份标本中检出的病原体为2(1,2)种,明显少于mNGS法的2(1,4)种( Z=3.359, P<0.01)。在微生物培养法未检出病原体的5份标本中,mNGS法在其中2份标本中检出细菌、另2份标本中检出病毒。mNGS法检出的存在2种及2种以上细菌的标本13份,每份标本中相对丰度占第1位的细菌其相对丰度范围为28.8%~95.9%。在23份标本中,有7份(30.4%)标本采用2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5份(21.7%)结果完全不一致,11份(47.8%)结果不完全一致。 结论: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相比,mNGS法检测敏感性更高、对病原体的检出能力更强,并且可判断混合感染的病原体的相对丰度,作为培养法的补充,可对烧伤和急慢性创面感染病原体的诊断产生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重视严重烧伤后期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严重烧伤后脏器并发症的研究不断深入及器官功能监护和支持技术的不断提高,严重烧伤患者在早期和中后期避免了因休克、感染等导致的死亡,进入烧伤后期。其中部分患者因为烧伤创面未能及时和有效愈合,大面积烧伤创面长时间暴露以及感染等,处于发热、消瘦和创面迁延不愈等慢性危重症状态并伴有免疫功能下降、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表现为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远期病死率升高。该文结合笔者团队烧伤救治的临床实践,对严重烧伤患者后期并发PICS的主要原因及PICS的临床特征、防治方法进行简要阐述,期望引起同行对严重烧伤后期PICS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胸腺素β4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慢性创面发病率日益增高,同时烧创伤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使得创面修复成为临床日益关注的领域。胸腺素β4是一种体内天然存在的小分子蛋白,其广泛分布于多种体液和细胞内,尤其是血小板中。胸腺素β4具有促进血管生成、抗炎、抗凋亡及抗纤维化的生物活性,在创面修复方面有许多重要的功能。目前已经在烧伤、糖尿病溃疡、压疮等多种创面中观察到胸腺素β4具有促进愈合的作用。该文将从胸腺素β4的分子结构、促创面愈合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介绍该因子在创面治疗中的潜力和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综合治疗医源性库欣综合征患者感染性创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医源性库欣综合征患者感染性创面的特点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2年5月—2021年12月,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出院的19例医源性库欣综合征患者资料,患者中男8例、女11例,年龄28~71(56±11)岁;其感染性创面中有12例为急性创面,7例为慢性创面,病变位于四肢、肛周及骶尾部,原始感染范围9 cm×5 cm~85 cm×45 cm。入院后行多学科协助诊疗,对创面行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再根据创面大小、感染严重程度、缝合张力、骨及肌腱等外露情况,选择直接缝合或自体皮和/或人工真皮和/或自体组织瓣移植等不同方法进行创面修复。统计患者入院后24 h内8:00、16:00和24:00的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以及患者入院后的手术次数、创面修复方式、创面愈合情况、供皮/供瓣区愈合情况。随访,观察创面是否复发感染。结果:16例患者入院后24 h内8:00、16:00和24:00的皮质醇水平依次为(130±54)、(80±16)、(109±39)nmol/L,ACTH水平依次为(7.2±2.8)、(4.1±1.8)、(6.0±3.0)pg/mL;另外3例患者无此统计结果。入院后,患者手术次数为(3.4±0.9)次。患者创面修复方式:行直接缝合者4例;行自体皮和/或人工真皮移植者9例,其中2例Ⅰ期行人工真皮移植、Ⅱ期行自体皮移植;行带蒂逆行岛状皮瓣+自体皮移植者6例。患者创面愈合情况:行直接缝合的创面均愈合良好;行自体皮和/或人工真皮移植的6例患者创面愈合良好,3例经二次植皮后创面愈合良好;行皮瓣移植的4例患者创面愈合良好,2例患者小腿后侧动脉穿支皮瓣远端回流障碍,经Ⅱ期清创植皮后愈合良好。患者供皮/供瓣区愈合情况:行头部刃厚皮回植的4例患者大腿中厚皮供皮区均愈合良好;3例患者中厚皮供皮区未行刃厚皮回植,其中2例患者供皮区愈合不良,术后2周经二次植皮修复后愈合良好;2例患者头部刃厚皮供区愈合良好;行自体皮移植的供瓣区均愈合良好。随访半年以上,3例痛风患者因痛风石破溃再次住院行手术治疗,4例患者因感染再次住院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创面未见感染复发。结论:医源性库欣综合征患者的感染性创面再生能力差、容易反复感染,宜行创面局部处理+多学科综合治疗,及时控制感染、封闭创面,使患者最大化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人体研究对现阶段烧伤后慢性应激反应的认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烧伤可引起明显的炎症和高代谢反应,这些反应要比其他形式的创伤更明显,且可持续≥3年;烧伤还可增加衰老相关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运动科学学科的Tyler Osborne教授团队在《Burns & Trauma》杂志上发表综述《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hronic stress response to burn injury from human studies》。该文总结分析了烧伤的炎症和代谢反应,并对目前临床中应用的改善烧伤后应激反应的非药物的生活干预方式提出见解。急性烧伤后局部组织血管功能障碍,导致低灌注和过度炎症反应,最终导致严重感染、脓毒症,甚至死亡。烧伤后机体高代谢反应与过度的肾上腺素能刺激相关,烧伤引起过度的能量消耗及底物循环,导致脂肪、蛋白质和糖代谢紊乱,同时引起烧伤患者的线粒体功能迅速而显著地下降,增加过度、无效的底物循环,使骨骼肌质量减少,而骨骼肌质量减少与各种并发症发病率升高相关,如严重烧伤后瘦体重丢失≥40%意味着100%的病死率。目前烧伤后的慢性应激反应的治疗策略,主要有手术切除受损组织、创面修复、营养补充和康复运动,这些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地减轻高代谢和炎症反应,并减少瘦体重的丢失。在烧伤总面积≥50%TBSA的烧伤患者中,伤后3 d内切除坏死组织并及时覆盖创面的患者较伤后7 d内进行手术的患者静息能量消耗减少40%,且伤后3 d内进行手术的患者脓毒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合适的营养治疗可以减轻烧伤后的应激反应,有氧运动和基于阻力的运动训练可以改善烧伤患者的预后,但目前关于烧伤后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还没有明确的结论,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微型皮片移植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对于烧伤以及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创面,及时通过外科手术封闭开放创面是治疗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自体皮肤移植。然而,对于大面积以及长期慢性的创伤,自体皮源的缺乏使其治疗成为一项巨大的挑战。为此,临床医务工作者通过不断研究逐步发展出了微型皮片移植技术。本文对点状皮片移植术、邮票状皮片移植术、Meek植皮术以及微粒皮片移植术等相关皮肤移植技术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负压治疗修复深度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由烧伤、创伤、机械性损伤及其他急慢性因素等导致的皮肤缺损创面十分常见 [1]。真皮替代物的出现,为临床上深度皮肤缺损创面实现高质量的修复提供了一种相对理想的手段,目前已经有多种类型的真皮替代物用于临床。其中异体脱细胞真皮支架因其天然来源,常被认为是与人体皮肤在成分和结构上最为接近的产品,临床上常采用一步法或两步法移植真皮替代物用于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 [2]。近年来,创面负压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的出现,为临床上各类伤口的有效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3] 。有研究认为,NPWT联合真皮替代物用于创面,可以提高后者的血管化水平进而提高植皮成活效率 [4]。笔者团队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支架联合NPWT,以一步法或两步法移植用于深度皮肤缺损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1例血友病A患者膝关节术后慢性难愈合创面
编辑人员丨2天前
2017年12月22日,1例35岁左膝关节术后继发慢性难愈合创面的血友病A男性患者从茂名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转入该院烧伤整形科。体格检查见其左膝关节肿胀,关节外侧有4 cm×4 cm大小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基底有大量暗红色血凝块。予静脉滴注血浆、冷沉淀和人凝血因子Ⅷ控制创面出血,常规清创换药至创面感染控制、坏死组织清除后,左膝关节残留2 cm×2 cm大小、3 cm深的皮下腔隙创面难以愈合。转科19 d后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PRP治疗32 d后左膝关节创面上皮化愈合。该病例提示,对于血友病合并慢性难愈合创面,在无法通过手术修复时,自体PRP治疗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