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旁腺切除术对慢性肾脏病5期伴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率昼夜节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心率昼夜节律的变化,分析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对伴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心率节律的影响。方法:横断面观察213例CKD 5期患者和96例健康对照人群,患者分为不伴严重SHPT组(非PTX组, n=143)和伴严重SHPT行PTX组(PTX组, n=70),前瞻随访46例PTX患者,比较各组的基本资料。各组人群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夜/昼心率比值>0.9定义为非勺型心率。CKD 5期患者心率昼夜节律指标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CKD 5期患者PTX组和非PTX组24 h、白天、夜间平均心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TX组最为显著(均 P<0.05)。健康对照组和CKD患者的夜/昼心率比值分别为(0.81±0.08)、(0.91±0.08)( 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患者24 h、白天及夜间平均心率与血磷、ln(碱性磷酸酶)呈正相关,夜间平均心率、夜/昼心率比值与血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呈正相关(均 P<0.05)。校正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时间10.9个月)后,PTX患者术后的24 h和夜间平均心率以及夜/昼心率比值均明显降低(均 P<0.01)。 结论:CKD 5期患者心率升高且昼夜节律异常,与骨矿物质代谢紊乱相关。PTX显著降低SHPT患者的24 h、夜间平均心率及夜/昼心率比值,改善CKD患者的心率昼夜节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世界范围内的严重健康问题,而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对CKD患者的高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和病死率起着重要促进作用。基于其所带来的巨大的卫生、经济负担,探索其发生机制及防治手段任务迫切且艰巨。我们综述文献发现,多种细胞如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参与血管钙化发生发展,同时细胞间对话等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矿物质代谢紊乱及相关激素失调、钙化抑制剂缺失、微小RNA以及其他分子机制如细胞外囊泡、骨-血管轴等均参与调节CKD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KD-MBD患者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与中医证候特征的回归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分析3,4期慢性肾脏病伴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D)患者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与中医证候特征的依存性,为探寻CKD-MBD患者中医辨证规律提供客观依据.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05例CKD(3,4期)-MBD患者,观察其一般临床指标、中医证候出现频率和证型分布特征,并检测其血清骨代谢标记物,包括钙(Ca2+)、磷(P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碱性磷酸酶(ALP)、1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以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同时,测定其骨密度(BMD).而后,进行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与中医证候特征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105例患者,高龄、高血压、骨折、骨量减少以及血清骨代谢标记物轻度异常可能是其一般临床特点;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医证候多与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以及血瘀证有关;证型分布特征是脾肾阳虚证和血瘀证最多;高龄、中医证候积分升高以及iPTH,P1NP异常可能是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特征.此外,Ca2+异常与发脱齿摇、性功能减退等证候之间,P3+异常与腰膝酸痛等证候之间,iPTH异常与腰膝酸软、倦怠乏力、畏寒肢冷等证候之间,ALP异常与大便溏泄等证候之间,P1NP异常与畏寒喜暖、大便偏稀等证候之间,β-CTX异常与腰膝冷痛等证候之间,皆有依存关系.总之,对于105例CKD(3,4期)-MBD患者,其临床特点是血清骨代谢指标的轻度改变;其主要中医证候特征是脾肾两虚;轻度改变的血清骨代谢标记物与其主要中医证候特征有依存性,可以作为中医辨证的客观证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D)的发病率随之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而对其病因病机的深入研究可为临床提供明确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其发病机制包括代谢紊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克罗索蛋白、Dickkopf1及活化素与骨形态蛋白-7等.目前西医对CKD-MBD的治疗以改善代谢紊乱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为主,中医对其病因病机虽尚无统一认识,但治疗上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治以补肾壮骨为主.人们对CKD-MBD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与预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通量血液透析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有关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 hemodialysis,HFHD)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研究表明,HFHD作为近年来使用于临床的新型血液透析模式,较传统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具有更为理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在改善慢性肾脏病(chronic renal disease,CKD)和透析相关的并发症如肾性贫血、骨及矿物质代谢紊乱(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MBD)、微炎症状态、透析相关性淀粉样病变、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心血管疾病、脂代谢紊乱方面显示了一定的优势,并且有利于保护残余肾功能、改善营养以及降低住院病死率等.近年来关于HFHD的临床研究很多,本文就HFHD应用于临床透析患者的优势及注意事项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L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诊治的7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合并RLS与未合并RLS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史以及各项生化指标的差异.以性别、年龄、糖尿病史及各项生化指标为协变量,以是否合并RLS为因变量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依据2003国际不宁腿综合征委员会(IRLSSG)评分标准将合并RLS患者分为症状轻微、中等、严重、十分严重4组,未合并RLS患者为对照组,对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两两比较,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模型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主要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并确定最佳临界值及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共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4例,其中男46例,女28例;年龄为21~87岁,平均年龄(56.70±14.52)岁;未合并RLS者55例,合并RLS者19例.合并RLS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钙水平高于未合并RLS者[(2.56±0.38)mmol/L vs(2.26±0.29)mmol/L,t=2.61,P=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甲状旁腺激素(PTH)>515.39 pg/mL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RL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95%CI:1.00~1.01,P=0.03).PTH临界值为515.39 pg/mL时,诊断血液透析患者合并RL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其95%CI为0.610~0.907,该点的灵敏度为0.47、特异度为0.98.结论 RLS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可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RLS的发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由于其患病率逐年上升及治疗成本巨大,目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肠道菌群是存在于人体肠道的复杂微生物群体,其与其生存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包括物质能量代谢、营养功能、调控人体基因表达,甚至免疫应答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参与机体的蛋白质代谢,并产生诸如硫化氢(Hydrogen sulphide,H2S)、多胺、对甲酚(paracresol,PC)及吲哚化合物等,参与并影响机体的多种生化反应.而且肠道菌群还与全身炎症反应、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CKD-MBD)、胰岛素抵抗及肾性贫血等有关.以肠道菌群为干预靶点进而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新型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清碱性磷酸酶在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CKD-MBD)是慢性肾脏病(CKD)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包括生化指标异常、骨代谢异常和血管钙化.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与骨特异性ALP(BALP)在CKD-MBD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LP在体内主要通过水解无机焦磷酸盐等机制促进体内钙化的进程,其水平升高可反映骨转换、心血管钙化的发生及其程度,由此可预测CKD患者骨折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BALP联合甲状旁腺素检测有助于肾性骨病的诊断及肾性骨病类型鉴别;炎症状态下ALP反应性增高,可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ALP水平升高反映CKD-MBD的进展,与C K D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in1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参与CKD-MBD的发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是慢性肾脏病(CKD)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研究表明骨代谢异常在CKD早期即已出现,是CKD-MBD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而骨细胞特异性Wnt/β-catenin信号的异常是造成CKD骨代谢紊乱的重要机制.肽酰脯氨酰胺同分异构酶(Pin1)依赖的磷酸化丝/苏-脯氨基酸基序异构是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重要途径,Pin1的调节异常能够改变Wnt/β-catenin信号的作用,可能参与CKD-MBD的进展.本文旨在探讨Pin1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参与CKD-MBD的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骨硬化蛋白与慢性肾脏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骨硬化蛋白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由硬化性骨化病(sclerosteosis,SOST)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产物.骨硬化蛋白主要通过Wnt信号调节骨重塑,负向调节骨形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期以上的患者普遍存在着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并发症,以钙、磷、PTH或维生素D等矿物质代谢紊乱,肾性骨营养不良,血管和其他软组织钙化为特征.异常的骨细胞蛋白表达与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相关,其中骨硬化蛋白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CKD(包括透析与非透析)患者体内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异常,提示骨硬化蛋白有可能是CKD-MBD并发症的未来研究方向,并有可能提供潜在的治疗方法,因此,本文就骨硬化蛋白与CKD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