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脾主为卫"理论从脾论治骨质疏松症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病,属中医学"骨痿""骨枯"等范畴."脾主为卫"是对脾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具有的保卫机体和抗邪防病功能的概括.本文对"脾主为卫"的内涵和"脾主为卫"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概述,基于"脾主为卫"理论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和治疗进行了探讨;提出脾虚为主、肝脾肾亏虚是骨质疏松症的根本病因,气血津液失调、痰瘀内生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机;认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当以补脾为要、顾护根本,兼顾肝肾、化痰祛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阳病治阴"理论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上一种高致残、高致畸率的慢性炎症性骨病,发病早期常因腰背部疼痛、僵硬感等非特异性症状被忽视."阳病治阴"乃阴阳失调状态的治法之一.卢敏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常督弱肾亏,内生阴邪,阴缠督阳,阳不胜阴,故阴阳失调,发病常兼糅寒、瘀、痰、湿阴之实邪.治则治法上,标实为盛除阴邪,本虚为主培督肾,同时辨阴证施以散寒、通瘀、蠲痰、逐湿之法化散阴毒,临证每获良效,可谓驱散阴邪以复督回阳以达"阳病治阴"之意.附验案 1则以当参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易被忽视的肝硬化并发症:门静脉血栓、肌少症和肝性骨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肝硬化可导致多种并发症,腹水、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肝肾综合征等已被大家所熟知。但尚有些并发症发病率高却容易被临床医生忽视,而这些并发症也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现就易被忽视的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如门静脉血栓、肝硬化肌少症、肝性骨病等进行讨论,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进行展望,以期引起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人肾性骨病血液透析患者联合血液灌流对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肾性骨病血液透析患者联合血液灌流对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烟台山医院进行治疗的160例老年肾性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血液灌流(每月2次)治疗。连续透析及灌流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钙、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功能指标、骨代谢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5%(74/80)高于对照组81.3%(6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699, P=0.03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钙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59、8.96、9.21, P=0.023、0.001、0.001);治疗后观察组β 2微球蛋白(β 2-M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9, P=0.036)。治疗后观察组骨代谢指标:N端中段骨钙素(N-MIDOs)、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26、6.16、8.23, P=0.007、0.018、0.003)。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16/80)、18.75%(1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725、 P=0.615)。 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用于治疗老年人肾性骨病疗效显著,可提升血清钙水平、降低血清磷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还可降低β 2-MG水平和骨代谢指标N-MIDOs、β-Crossl、PINP,提示此种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患者钙磷代谢状态,延缓肾性骨病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靶向药物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肾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靶向药物联合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肾癌骨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20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80例肾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接受单纯靶向药物治疗(A组),男19例,女5例。年龄17~73岁。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17例,非透明细胞癌7例。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MDC)预后评分低危2例,中危14例,高危8例。初诊骨转移21例。同期转移18例。行原发灶切除7例。56例接受靶向药物联合骨转移病灶SBRT治疗(B组),男45例,女11例。年龄21~86岁。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36例,非透明细胞癌20例。IMDC评分低危14例,中危32例,高危10例。初诊骨转移45例。同期转移31例。行原发灶切除56例。54例SBRT治疗前伴骨痛,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中位评分6(2~9分)。一线治疗药物分别为舒尼替尼44例,索拉非尼10例,阿昔替尼22例,培唑帕尼4例。5例因无法耐受不良反应更换二线药物治疗,65例因肿瘤进展改二线及以上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时间均>6个月。SBRT患者采用仰卧位,根据治疗目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以及危及器官的耐受性决定放疗剂量,常用SBRT处方为30~45 Gy/5F。比较两组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80例,中位随访时间20.7(4.8~115.7)个月。随访期间,A组和B组分别有3例和12例接受了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B组中54例放疗前有骨痛症状,46例SBRT治疗后对止痛效果满意,12例骨病灶放疗后达完全缓解,32例达部分缓解。随访期间,40例因疾病进展死亡。A组和B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0.7个月和未达,2年总生存率分别50%和62%,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9%和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6)。B组仅2例(3.6%)发生3度放疗相关不良反应。 结论: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骨转移灶SBRT,可以有效提高肾癌骨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PECT/CT超级骨显像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 99Tc 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超级骨显像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 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1年7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 99Tc m-MDP SPECT/CT显像的47 671例患者中呈超级骨显像的97例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3例,年龄25~85(62.4±14.3)岁,回顾性分析9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资料、影像学资料、年龄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病因不同,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瘤组(71例)与代谢性骨病组(26例,包括甲状旁腺瘤9例、肾性骨病6例、骨质疏松症11例)。根据原发肿瘤不同,将71例骨转移瘤组患者分为4个亚组[前列腺癌组(40例)、乳腺癌组(15例)、肺癌组(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8例,包括胃癌4例、直肠癌2例、食管癌1例、原发性肝癌1例)]。统计分析骨转移瘤组与代谢性骨病组以及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之间 99Tc 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的特征、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征、临床表现、年龄和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结果的差异。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及Kruskal-Wallis H检验;分类变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骨转移瘤(73.2%,71/97)是导致超级骨显像的最常见病因[在其原发肿瘤中,前列腺癌较常见(56.3%,40/71)],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6.8%,26/97)。骨转移瘤组以灶性散在分布型(Ⅱ型)为主(85.9%,61/71),代谢性骨病组主要呈均匀对称型(Ⅰ型)(61.5%,16/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84, P<0.001)。骨转移瘤组以成骨型(74.6%,53/71)和混合型(19.7%、14/71)骨质破坏为主,而代谢性骨病组以溶骨型(73.1%,19/26)骨质破坏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9.76、15.95,均 P<0.001)。所有患者均以骨痛为初发症状,局部骨痛为主要临床表现(56.7%,55/97)。骨转移瘤组以腰痛最常见(60.0%,24/40),代谢性骨病组多为肋骨痛(40.0%,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11 , P<0.05)。骨转移瘤组患者的年龄和ALP、LDH水平均高于代谢性骨病组,而血钙水平则低于代谢性骨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89, Z=-2.28、-3.65, t=-5.96,均 P<0.05);而2组患者在血磷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1, P>0.05)。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在SPECT全身骨显像的显像模式、SPECT/CT融合显像中的骨质破坏类型、临床表现、局部骨痛部位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2.71~13.07,均 P>0.05)。骨转移瘤组4个亚组间进行比较,乳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小、前列腺癌组患者年龄最大,乳腺癌组患者血钙水平最高,肺癌组患者LDH水平最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4.43、5.13, H=13.47,均 P<0.05);血磷和AL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2.41, H=6.28,均 P>0.05)。 结论:超级骨显像病因中以骨转移瘤最常见,其次为代谢性骨病。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患者在 99Tc 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病灶处 99Tc m-MDP SPECT/CT融合显像、临床表现、年龄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均有差异, 99Tc m-MDP SPECT/CT在2种病因超级骨显像的鉴别中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伴肿瘤性骨软化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肿瘤性骨软化症(TIO)是一种罕见的副肿瘤综合征,由于肿瘤分泌调磷因子增多,引起肾脏排磷增加,造成的获得性代谢性骨病。TIO的肿瘤大多数为间叶组织来源的良性肿瘤,通常位于四肢或颅面区域。现收集1例由罕见的嗜酸性实性和囊性肾细胞癌(eosinophilic solid and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ESC-RCC)导致的肿瘤性骨软化症的会诊病例,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两种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认识,并证实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以减少漏诊、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巴尔得-别德尔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巴尔得-别德尔综合征(Bardet-Biedl syndrome,BB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罕见病,临床表型异质性大,可波及多系统,如六指/趾畸形、智力低下、视网膜病变、多囊肾等,容易被按照单一系统疾病诊断而导致误诊。该文报道1例BBS病例,患者5岁被诊断为“肾囊肿,发育延迟,软骨病,左足六趾畸形”,7岁时出现“贫血,肾功能不全,远端肾小管中毒,肾性骨病”,10岁因“尿毒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14岁时出现双眼视物模糊。由于患者肾损害表现突出而长期被误诊为“多囊肾”。基因测序结果显示16号染色体NM_031885.5 exon17有1个纯合无义突变,精准诊断为BBS。该文为中国第1例黎族BBS病例报告。通过复习BBS相关文献,以期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CRAB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提高对以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贫血、骨病(CRAB)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以CRAB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69岁男性。入院前1个月因肾功能异常伴乏力、腰背痛入院,实验室检查示贫血、高钙血症、尿轻链轻度升高,CT提示全身多处骨破坏。结合骨髓象、骨髓活组织检查、免疫分型等诊断为DLBCL Ⅳ B期,高危。予CHOP方案治疗1个周期后,肌酐、血清钙离子浓度较前下降,规律化疗中。 结论:以CRAB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的DLBCL临床上罕见,针对临床上有CRAB表现的患者需考虑DLBCL可能,应及早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肾移植术后肾性骨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介绍了肾移植术后受者肾性骨病的研究进展,从流行病学、代谢性骨病演变的影响因素、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减少临床肾性骨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