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肾降肺平喘汤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观察纳肾降肺平喘汤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痰浊阻肺、肾不纳气证)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肾降肺平喘汤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主症状积分并观察两组动脉血气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合指数(PO2/FiO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撤机失败率、入住ICU时间等指标及治疗期间腹胀、纳差、不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中医主症状积分、动脉血气PCO2、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下降,血气分析PO2、PO2/FiO2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使用呼吸机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撤机失败率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治疗期间腹胀、纳差、不寐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5.62%,低于对照组的40.62%(P<0.05).结论 纳肾降肺平喘汤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痰浊阻肺、肾不纳气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氧合指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药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痰湿阻肺证方药规律信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平台探讨中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的方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8个数据库,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自建库起至2022年2月期间收录的中医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的文献,采用Excel软件提取纳入文献信息,运用R语言对中药频次、频率、中药剂量、关联度、聚类等进行挖掘分析,并结合方药频次、频率,分析中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的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检索到文献1 357篇,最终纳入文献37篇.共纳入中药37味,累计频次196次,其中频次>5的中药共5味,累计频次142次,占比72.45%,依次为茯苓(30,15.31%)、橘红(30,15.31%)、陈皮(29,14.80%)、厚朴(28,14.29%)、姜半夏(25,12.76%).37味中药可分为13类,前5类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理气药(64,32.65%)、化痰止咳平喘药(40,20.41%)、化湿药(33,16.84%)、利水渗湿药(32,16.33%)、补益药(13,6.63%).其中化痰止咳平喘药以温化寒痰药(34,17.35%)、止咳平喘药(4,2.04%)为主;补益药以补气药(11,5.61%)为主.药性偏温、平、微寒,药味偏辛、苦、甘;主归肺、脾、胃经.共涉及方剂6首,累计频次38次,其中频率最高的方剂为燥湿化痰方(30,78.95%),其次为二陈汤(4,10.53%).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形成以茯苓、橘红、陈皮、厚朴、姜半夏为基础的核心药物组方.结论:中药治疗COPD合并RF痰湿阻肺证以茯苓、橘红、陈皮、厚朴、姜半夏为核心药物组方,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为主要治则,在此基础上加入益气健脾和中、宽胸散结的中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未来可进一步规范COPD合并RF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增加以辨证为前提精准施治的相关研究,为本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布地格福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观察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队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NIPPV,每次4 h,ti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每次344 μg,bid,吸入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病情及呼吸情况、肺功能指标[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VC)]、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并评价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入组38例,试验组入组42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39例/42例)和76.32%(29例/38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评分分别为(9.61±1.86)和(15.23±2.45)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评分分别为(1.74±0.31)和(2.43±0.35)分,PEF 分别为(374.63±30.42)和(345.82±26.34)L·min-1,FEV1 分别为(1.59±0.40)和(1.30±0.33)L,VC 分别为(2.64±0.64)和(2.07±0.56)L,血清 IL-17 分别为(67.03±8.21)和(80.79±10.49)μg·L-1,血清 IL-6 分别为(14.86±3.75)和(20.42±4.39)ng·L-1,血清sICAM-1 分别为(118.63±17.72)和(156.42±24.38)ng·mL-1,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心悸、头晕、口干,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口干、恶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4例/42例)和7.89%(3例/38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联合NIPPV治疗能有效控制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缓解呼吸困难情况,改善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RF)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3 年 2 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RF老年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慢性疾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COPD(QLICD-COPD)评估患者生命质量,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 100 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98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98%.98 例COPD合并RF老年患者的QLICD-COPD评分为(45.06±6.76)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第 1 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分级、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居住情况、体重指数(BMI)和就业情况的患者QLICD-COP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5 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中低家庭收入、FEV1%4 级、独居、BMI<18.5 和>24.0 是COPD合并RF老年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OPD合并RF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FEV1%、居住情况和BMI的影响,对于存在影响因素的患者临床应引起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噻托溴铵联合HFNC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噻托溴铵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80 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HFNC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HFNC联合噻托溴铵吸入粉剂.比较2 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噻托溴铵加HFNC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缓解炎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无创通气治疗结合临床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结合临床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4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通气治疗,同时予以临床护理,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呼吸(RR)、心率(HR)、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辅助呼吸肌评分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等。结果:患者治疗后RR、HR、GCS评分、辅助呼吸肌评分、依从率及满意度均优于治疗前,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明显高于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无创通气治疗结合临床护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可增强患者依从性,进一步改善患者通气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结核患者不良治疗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影响肺结核患者不良治疗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肺结核的诊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21年5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0例肺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居住地、职业、民族)和临床资料(合并症,吸烟、饮酒史,痰涂片、血常规、血生物化学、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类型,出院诊断,治疗结局)。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肺结核患者治疗不成功251例,其中死亡患者186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比值比(odds ratio, OR)=1.56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82~2.261]、年龄≥60岁( OR=3.559,95% CI 2.222~5.699)、呼吸衰竭( OR=3.095,95% CI 1.722~5.563)、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OR=2.412,95% CI 1.473~3.950)、恶性肿瘤( OR=3.952,95% CI 1.105~14.139)、贫血( OR=1.523,95% CI 1.023~2.267)、低白蛋白血症( OR=2.856,95% CI 1.755~4.650)、复治( OR=1.649, 95% CI 1.158~2.349)是肺结核患者治疗不成功的危险因素(均 P<0.050)。男性( OR=1.914,95% CI 1.228~2.981)、年龄≥60岁( OR=9.334,95% CI 4.668~18.665)、贫血( OR=2.048,95% CI 1.301~3.224)、呼吸衰竭( OR=3.455,95% CI 1.837~6.500)、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OR=2.291,95% CI 1.365~3.843)、艾滋病( OR=7.299,95% CI 1.626~32.766)、复治( OR=1.747,95% CI 1.152~2.648)、低白蛋白血症( OR=3.494,95% CI 2.033~6.005)是肺结核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均 P<0.050)。 结论:男性、年龄≥60岁、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贫血、低白蛋白血症、复治、恶性肿瘤、艾滋病是导致肺结核患者不良治疗结局的危险因素,有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对相关人群的重点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HCAR与临床指标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HCAR)与临床指标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随机抽取西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236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线资料信息、治疗方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按照其院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 n=164)和预后不良组( n=72),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基础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抗生素使用时间、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症、PaO 2、PaCO 2、乳酸、HCA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等临床资料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HCAR、NLR、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预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将2组有差异信息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量化赋值明确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果:预后不良组吸烟、合并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Nrf2基因型为AA型的患者比例及HCAR、NLR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CHE、P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 P值均<0.05)。HCAR、NLR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6、0.789,且HCAR敏感度(69.4%)明显高于NLR(63.9%)、CHE(67.6%)、PA(59.4%)。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吸烟、合并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Nrf2基因型为AA型、HCAR≥1.09、NLR≥9.48、CHE≤3.976 kU/L、PA≤137.525 mg/L是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论:HCAR、NLR水平增高,CHE、PA水平偏低,及吸烟、合并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可能引起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需要临床医师对其进行密切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床旁端坐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床旁端坐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患者中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采用床旁端坐呼吸训练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结局等指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FEV 1/FVC分别为(1.79 ± 0.22)L、(3.09 ± 0.27)L、(62.16 ± 5.94)%,优于对照组的(1.43 ± 0.18)L、(2.66 ± 0.23)L、(53.48 ± 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8.36、8.00、7.19, 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气分析中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氧分压(PaO 2)分别为(51.14 ± 3.79)、(71.07 ± 5.49)mmHg(1 mmHg=0.133 kPa),优于对照组的(57.52 ± 3.86)、(65.62 ± 5.2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7.78、4.72, P<0.01)。研究组患者临床结局中无创正压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41 ± 1.76)、(11.27 ± 2.41)d,低于对照组的(9.79 ± 2.11)、(15.46 ± 3.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5.71、-6.70, P<0.01);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为3例,对照组为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患者早期应用床旁端坐呼吸训练,患者肺生理功能可改善,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强化健康教育联合呼吸康复运动训练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效果及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联合呼吸康复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效果及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实施呼吸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呼吸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强化健康教育。两组干预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运动耐力、病情严重程度、呼吸困难情况、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 1)[(67.29±3.97)%]、最大呼吸通气量(MVV)[(49.25±3.67)L/min]和FEV 1/用力肺活量(FVC)[(58.72±5.46)%]均高于对照组[(61.32±5.65)%、(44.86±3.46)L/min、(51.42±4.23)%]( t=-6.81、-6.85、-8.32,均 P < 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6MWD)[(276.48±40.39)m]和改良30 s坐立次数[(16.23±3.09)次]均多于对照组[(237.48±37.28)m、(12.37±2.87)次]( t=-5.59、-7.21,均 P < 0.05);观察组COPD评估试验(CAT)评分[(10.38±2.64)分]和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1.18±0.35)分]均低于对照组[(18.94±4.35)分、(1.92±0.34)分]( t=13.25、11.94,均 P < 0.05);观察组活动受限[(24.87±5.96)分]、疾病影响[(26.48±4.37)分]和呼吸症状[(24.18±4.64)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5.25±7.87)分、(41.25±5.54)分、(37.71±6.23)分]( t=8.28、16.48、13.71,均 P < 0.05);观察组总满意率[95.16%(59/62)]高于对照组[80.65%(50/62)](χ 2=6.14, P < 0.05)。 结论:强化健康教育联合呼吸康复运动训练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