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组戊型肝炎疫苗不同免疫程序诱导小鼠产生IgG抗体的变化趋势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程序中BALB/c小鼠体内针对重组戊型肝炎疫苗的特异性IgG抗体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将戊型肝炎疫苗系列稀释后腹腔免疫BALB/c、C57BL/6、NIH和KM品系小鼠,筛选适宜的动物模型。将适宜的模型动物随机分为一针免疫组(0周免疫)、二针免疫组(0-4周免疫)、三针免疫组(0-4-12周免疫)和佐剂对照组(与各实验组免疫程序相同),眼内眦采血收集血清,对不同时间节点的血清抗体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其含量变化趋势。结果:C57BL/6和KM这两个品系小鼠在免疫戊型肝炎疫苗后各剂量组抗体阳转率较高,显示应答过于敏感。BALB/c和NIH品系小鼠对各剂量组疫苗免疫应答程度比较适宜,抗体阳转率也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本研究选用BALB/c小鼠作为动物模型。一针免疫组的BALB/c小鼠体内特异性IgG抗体含量在第10周左右达到峰值,为44.35 U/ml,下降后维持在(5.52~13.28) U/ml;二针免疫组在加强免疫后抗体迅速上升于第8周达到峰值,从第10周开始血清抗体浓度开始缓慢下降至平稳期,最终维持在(16.50~32.54) U/ml;三针免疫组在1~12周的血清抗体变化趋势与二针免疫组相似,第三针加强免疫使小鼠体内抗体含量明显增加,并且延长了抗体的衰减周期,其特异性IgG含量维持在(62.65~72.61) U/ml,分别是一针免疫组和二针免疫组的9倍和3倍。结论:本研究确定了BALB/c小鼠适宜作为动物模型探究不同免疫程序中戊型肝炎疫苗特异性IgG抗体含量动态变化趋势,为进一步研究该疫苗的体内效力提供数据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天津市重点职业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掌握天津市重点职业人群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状况并分析其感染危险因素,有助于职业人群开展HEV防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与便利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19年6月抽取天津市家畜(猪)和家禽类相关养殖、屠宰、贩售人员以及医护人员、农民、海鲜贩售人员、污水管道工人作为重点职业人群(1 036人),选择其他非上述职业作为对照人群(200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其抗戊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抗-HEV)IgG和IgM,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E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天津市重点职业人群抗-HEV IgG阳性率(26.45%,274/1 036)高于对照人群(14.50%,29/200)(χ 2=13.41, P<0.01)。HEV阳性率较高的职业为家畜(猪)养殖及屠宰人员(33.96%,18/53),不同职业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2.57,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年限越长、在外就餐频次高(3~5、≥6次/周)、喝生水、食用未充分烧熟的猪肉或猪肝、作业后不洗手是HEV感染的危险因素( P<0.05);大专及以上学历是保护因素( P<0.05)。 结论:天津市重点职业人群抗-HEV IgG阳性率高,应加强对重点职业人群的监测及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戊型肝炎病毒抗原检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检测HEV抗体(HEV IgM/IgG)或HEV核酸(HEV RNA)。近年来,基于对HEV病毒体蛋白结构及免疫性的研究,发展了HEV抗原(HEV Ag)检测方法。本文就HEV Ag检测方法的建立、HEV Ag检测的意义及在HE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口腔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儿童色素性扁平苔藓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儿男,10岁,因口唇红斑,全身多发斑丘疹3个月余于2020年8月就诊。患儿3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口唇出现暗红斑,无明显痒痛等不适症状,未予重视;后躯干出现紫灰色斑疹、斑丘疹,左手中指指甲变薄,出现纵裂,自行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未见好转遂就诊。患儿为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既往体健,按序接种疫苗,否认输血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双亲否认类似病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口唇黏膜可见紫红色斑片,唇缘少量白色鳞屑(图1A);舌背部可见乳头瘤样增生,部分融合,上覆乳白色膜样物质,双侧颊黏膜未见白色网纹结构,口腔内未见龋齿及银汞充填物,全口牙龈未见肿胀和充血(图1B);躯干散在紫灰色丘疹、斑丘疹,表面可见少许鳞屑,不易刮除(图1C);左手中指甲板变薄,可见甲纵嵴,其余指(趾)甲未见异常(图1D)。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促甲状腺激素)、病毒性肝炎(甲、乙、丙、戊型)抗原抗体检测均未见异常;抗核抗体阳性(1∶100),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阴性。甲真菌镜检阴性。皮肤镜示唇部紫红色背景下清晰的白色网状条纹及多发放射状血管及线状血管(图1E);舌背部暗紫红色背景,多发乳头瘤样增生,上覆乳白色伪膜状物质弥漫分布,部分融合呈玫瑰花状,边缘可见白色网状结构(图1F);躯干皮损为灰紫色背景下多发蓝灰色点,部分区域可见线状血管(图1G);左手中指甲板变薄,甲纵嵴(图1H)。背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角化过度,基底细胞局灶性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带状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色素失禁明显(图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肝病人群重症化早期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慢性肝病患者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后的早期临床预测模型,快速评估患者发生重症肝炎的概率。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抗-HEV IgG、抗-HEV IgM抗体双阳性的慢性肝病患者87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等将患者分为重症组(TBIL>171 μmol/L且PTA<40%)53例与非重症组(TBIL<171 μmol/L且PTA>40%)34例。使用LASSO回归及最优子集建模等方法筛选影响重症肝炎发生的独立变量并绘制列线图评估重症肝炎发生概率。分别通过曲线下面积(AUC)及校准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等方法评估模型效果。结果:重症组患者血清总胆汁酸[240.00(183.30,268.70)μmol/L]水平高于非重症组患者[93.40(20.10,271.70)μmol/L, U=269.00, P=0.002],载脂蛋白A1[0.32(0.18,0.48)g/L]、尿酸[156.15(117.00,202.00)umol/L]水平显著低于非症重症组患者APOA1[0.77(0.63,1.06)g/L, U=71.00, P<0.001]、UA[334.05(243.70,401.00)μmol/L, U=83.00, P<0.001];载脂蛋白A1和尿酸为患者重症化的独立变量;为提高模型效果,将两个独立变量联合总胆汁酸纳入模型绘制列线图,AUC为0.963(95% CI 0.927~0.998),校准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4。列线图临界值为129分,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0%和88.2%。 结论:通过回顾分析,建立早期快速评估慢性肝病患者重叠感染HEV后重症化概率的列线图模型,可准确有效的预测患者重症发生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戊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与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引起的戊型肝炎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之一。近年来HEV各检测指标,包括HEV RNA、HEV抗原、抗-HEV IgM及抗HEV-IgG等指标,在方法学上有了新进展及在实验室诊断中有了新发现。急性戊型肝炎患者、慢性戊型肝炎患者、肝外临床症状患者诊断以及病原体携带者、相关职业体检人员检测等不同人群中应进行多指标联合诊断。不同人群各指标检测结果有各自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戊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是我国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常见原因,其诊断依赖于HEV病原学的实验室检测。现介绍HEV RNA、HEV抗原、抗-HEV IgM和IgG的检测方法及其诊断应用价值,并对目前国际上的HEV现症感染的诊断标准进行了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戊型肝炎病原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由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经粪口传播途径扩散,且可跨种属间传播。该病致病原HEV为肝炎病毒科成员,是单正链RNA病毒。其7.2 kb基因组主要包含三个开放阅读框(ORF):ORF1编码介导病毒复制和转录的非结构多聚蛋白;ORF2编码诱导中和抗体的衣壳蛋白和游离抗原;ORF3与ORF2部分重叠,编码参与病毒粒子形成和释放的多功能小蛋白。HEV具有独特的双重生命周期:以裸病毒粒子形式排入粪便,但以"准囊膜"粒子形式在血液中循环。两种病毒粒子以不同方式吸附、穿入宿主细胞,随后内化脱壳,进行基因组复制,产生更多病毒粒子释放至胞外,介导病毒扩散传播。现对HEV的病毒粒子形态特征、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及其功能进行论述,以期为该病的基础研究和综合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浙江省温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选取温州地区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成功捐献血液时同步留取的5 241例献血者血液标本,同时对戊型肝炎病毒(HEV)进行HEV-IgG抗体、HEV-IgM抗体及核酸(HEV RNA)检测,并对HEV RNA检测为阳性的样本进行定量检测及测序。收集献血者献血登记资料,记录各检测结果阳性率,并分析不同人群HEV感染状况。结果:HEV-IgG抗体检测阳性率为23.60%(1 237/5 241),HEV-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为0.29%(15/5 241),HEV RNA检测阳性率为0.08%(4/5 241)。HEV-IgG检测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χ 2=379.49, P < 0.05),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χ 2=5.12, P < 0.05)。HEV-IgG及HEV-IgM检测阳性率均随献血次数增加而升高(χ 2=40.87、8.30,均 P < 0.05),2023年阳性率高于2022年(χ 2=51.03,13.35,均 P < 0.05),春季阳性率高于冬季(χ 2=51.03、13.35,均 P < 0.05)。HEV RNA阳性献血者仅有1例HEV-IgG及HEV-IgM抗体检测均呈阳性,其余3例均为阴性,仅有1例测出基因分型,基因分型为Ⅳ型。 结论:浙江省温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EV感染率较高,流行HEV基因分型为Ⅳ型,性别、年龄及献血次数等分布特征可作为辅助筛查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7年山东省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017年山东省戊型肝炎病毒(HEV)的基因型分布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山东省2017年1—12月通过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戊型肝炎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个案调查,并采集其血清标本,共1 0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复核检测HEV-IgM和HEV-IgG抗体,对HEV-IgM阳性者的血清提取病毒核酸,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扩增HEV开放式阅读框架2区域内长度为644 bp的核苷酸片段,直接测序后与GenBank下载的参考病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HEV-IgM复核检测阳性者638例(61.1%),其中男性病例年龄为(57.9±12.2)岁,阳性率为61.5%(496/807),女性病例年龄为(58.1±15.0)岁,阳性率为59.7%(142/238);复核检测阳性者中共检出163株HEV毒株,检出率为25.6%(163/638),其中,东、中和西部地区检出率分别为23.0%(71/309)、33.6%(72/214)和17.4% (20/115)。检出的163株HEV病毒株均属于基因Ⅳ型,以4d亚型为主,占85.9%(140株),其次为4b亚型(7.4%,12株),以及少量的4a和4h亚型,分别占3.7%(6株)和3.1%(5株)。4a、4b和4h基因亚型组病例以东部为主,分别占3/5、11/12和4/6;4d基因亚型组以中部为主,占50.0%(70/140)。163株HEV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2.7%~100.0%,其中140株HEV 4d亚型毒株与山东省猪源(KF176351)、牛源(KU904278)和羊源(KU904267)HE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3.1%~98.3%、92.7%~97.9%和92.7%~97.9%。结论:山东省HEV优势流行株属于基因Ⅳ型4d亚型,跨种间传播可能是山东省人HEV感染的主要来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